浙江新高考備戰(zhàn)2020年高考語文 考點一遍過 考點18 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含解析)

上傳人:Sc****h 文檔編號:101019436 上傳時間:2022-06-04 格式:DOC 頁數(shù):17 大?。?.22MB
收藏 版權(quán)申訴 舉報 下載
浙江新高考備戰(zhàn)2020年高考語文 考點一遍過 考點18 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含解析)_第1頁
第1頁 / 共17頁
浙江新高考備戰(zhàn)2020年高考語文 考點一遍過 考點18 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含解析)_第2頁
第2頁 / 共17頁
浙江新高考備戰(zhàn)2020年高考語文 考點一遍過 考點18 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含解析)_第3頁
第3頁 / 共17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26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浙江新高考備戰(zhàn)2020年高考語文 考點一遍過 考點18 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含解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浙江新高考備戰(zhàn)2020年高考語文 考點一遍過 考點18 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含解析)(1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篩選文中的信息”這一考點主要考查考生篩選傳記類文章中傳主的品格、情操和主要事跡等信息以及篩選寫景抒情類、議論類文章中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等信息的能力。高考主要以客觀選擇題的形式進行考查,考查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匹配式,即給出四個選項,每個選項有兩句話,要求考生選出符合題干要求的選項;一種是分類式,即從文中抽取六句話分為四組,要求考生選出符合題干要求的一組,如2019年高考天津卷第11題。其中,分類式最為常見。有時也以主觀題的形式出現(xiàn),如2018年高考江蘇卷第9題。在分類式題目中,題干的要求一般會有兩種:一種是“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直接體現(xiàn)……的一組是”,一種是

2、“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的一組是”??忌⒁舛咧g的差別。 綜觀近幾年的高考試題可知,“篩選文中的信息”這一考點設(shè)置錯誤選項常見的方法有:1.張冠李戴。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往往涉及多個人物、幾件事情,而題干的要求多為“以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xiàn)某人……的一組是”。因而命題人在設(shè)置干擾項時,往往會把次要人物所做之事說成是題干要求表現(xiàn)的主要人物做的,從而造成對象的錯位。2.似是而非。傳記類文章中所選傳主的優(yōu)秀品德往往呈現(xiàn)多面性,而命題人在設(shè)置干擾項的時候,往往會忽視題干所提出的某一種傳統(tǒng)美德,而將傳主所做的好事全部列出,從而混淆正誤,擾亂考生的視線。 預計2020年浙江高考對本考點的

3、考查應該不會有太大變化:如果閱讀材料是人物傳記類文章,那么考查的內(nèi)容一般是人物的情操、主要事跡等;如果閱讀材料是議論類文章,那么考查的多是有關(guān)論點、論據(jù)的信息;如果閱讀材料是游記類文章,那么考查的多是有關(guān)景物描寫的內(nèi)容等。因此,考生解答篩選文中的信息類題目時,應先確定閱讀材料是哪一類文章,然后有針對性地對文中信息加以篩選。 考向一 客觀型篩選題 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 韋敻傳 韋敻字敬遠。志尚夷簡,澹于榮利。弱冠,被召拜雍州中從事,非其好也,遂謝疾去職。前后十見征辟,皆不應命。屬太祖經(jīng)綸王業(yè),側(cè)席求賢,聞敻養(yǎng)高不仕,虛心敬悅,遣使辟之,備加禮命。雖情諭甚至,而竟

4、不能屈。彌以重之,亦弗之奪也。所居之宅,枕帶林泉,敻對玩琴書,蕭然自樂。時人號為居士焉。 至有慕其閑素者,或載酒從之,敻亦為之盡歡,接對忘倦。 明帝即位,禮敬逾厚。 時晉公護執(zhí)政,廣營第宅。嘗召敻至宅,訪以政事。敻仰視其堂,徐而嘆曰:“酣酒嗜音,峻宇雕墻,有一于此,未或弗亡。”護不悅。有識者以為知言。 陳遣其尚書周弘正來聘,素聞敻名,請與相見。朝廷許之。弘正乃造敻,談謔盈日,恨相遇之晚。后請敻至賓館,敻(不)時赴。弘正仍贈詩曰:“德星猶未動,真車詎肯來?!逼錇闀r所欽挹如此。 武帝嘗與敻夜宴,大賜之縑帛,令侍臣數(shù)人負以送出。敻唯取一疋,示承恩旨而已。帝以此益重之。 武帝又以佛、道、儒

5、三教不同,詔敻辨其優(yōu)劣。敻以三教雖殊,同歸于善,其跡似有深淺,其致理殆無等級。乃著《三教序》奏之。帝覽而稱善。時宣帝在東宮,亦遺敻書,并令以帝所乘馬迎之,問以立身之道。敻對曰:“《傳》不云乎,儉為德之恭,侈為惡之大。欲不可縱,志不可滿。并圣人之訓也,愿殿下察之?!? 敻子瓘行隨州刺史,因疾物故。家人相對悲慟,而敻神色自若。謂之曰:“死生命也,去來常事,亦何足悲?!痹贀嶂缗f。 敻又雅好名義,虛襟善誘。雖耕夫牧豎有一介可稱者,皆接引之。少愛文史,留情著述,手自抄錄數(shù)十萬言。晚年虛靜,唯以體道會真為務。舊所制述,咸削其稿,故文筆多并不存。 宣政元年二月,卒于家,時年七十七。 (選自《周書》

6、,有刪改) 下列各項中,分別能夠表現(xiàn)韋敻“淡泊名利”和“見識深遠”的一項是( ) A.前后十見征辟,皆不應命 彌以重之,亦弗之奪也 B.敻唯取一疋,示承恩旨而已 酣酒嗜音,峻宇雕墻,有一于此,未或弗亡 C.弘正乃造敻,談謔盈日,恨相遇之晚 欲不可縱,志不可滿 D.舊所制述,咸削其稿 家人相對悲慟,而敻神色自若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篩選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忌獯疬@個題目,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1)理解題干的具體要求。題干的要求可以分為兩部分,一是“分別能夠表現(xiàn)”,即每個選項中的

7、兩句話所表達的傳主的品格不同;二是“淡泊名利”與“見識深遠”,即選項中的兩句話,第一句要表現(xiàn)韋敻的“淡泊名利”,第二句要表現(xiàn)韋敻的“見識深遠”。(2)找出選項中的語句在原文中的位置以及與其相關(guān)聯(lián)的語句,通過分析相關(guān)語句來明確選項中的語句所表現(xiàn)的傳主的品格。(3)分析選項中的句子,找出最符合題干要求的選項。 A項,第一句出自第1自然段,主要表現(xiàn)韋敻對皇帝的征召的拒絕,即他不愿意做官,表現(xiàn)了韋敻淡泊名利;第二句也出自第1自然段,意思是皇帝對韋敻十分看重,但不能改變韋敻的志向,并沒有表現(xiàn)出韋敻見識深遠。B項,第一句是說皇帝賞賜給韋敻很多縑帛,但韋敻只拿了一疋,以此表現(xiàn)對皇帝賞賜的感謝之情,這句話表

8、明了韋敻淡泊名利;第二句是韋敻看到晉公的房屋時說的話,意思是沉溺于美酒、嗜好音樂,蓋高大華麗的房屋,有一件這樣的事情就沒有不滅亡的,表現(xiàn)了韋敻認識問題的深刻,能表現(xiàn)韋敻的見識深遠。C項,第一句寫弘正與韋敻的交往,主要表現(xiàn)了弘正與韋敻的投機,沒有表現(xiàn)出韋敻淡泊名利;第二句是韋敻回答皇帝詢問安身立命的道理的話,意思是不能放縱自己的欲望,不要驕傲自滿,表現(xiàn)了韋敻看問題的深刻。D項,第一句寫韋敻對自己所寫文章的做法,表現(xiàn)了韋敻謙虛沉靜;第二句寫韋敻兒子去世時韋敻的表現(xiàn),體現(xiàn)了他看問題的深刻。 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 傳是樓記 【清】汪琬 昆山徐健庵先生筑樓于所居之后,凡七楹。間命

9、工斲木為櫥,貯書若干萬卷,區(qū)為經(jīng)史子集四種。經(jīng)則傳注義疏之書附焉;史則日錄、家乘、山經(jīng)、野史之書附焉;子則附以卜筮、醫(yī)藥之書;集則附以樂府、詩馀之書。凡為櫥者七十有二,部居類匯,各以其次,素標緗帙①,啟鑰燦然。 于是先生召諸子登斯樓而詔之曰:“吾何以傳女曹哉?吾徐先世故以清白起家,吾耳目濡染舊矣。蓋嘗慨夫為人之父祖者,每欲傳其土田貨財,而子孫未必能世富也;欲傳其金玉珍玩、鼎彝②尊斝③之物,而又未必能世寶也;欲傳其園池臺榭、舞歌輿馬之具,而又未必能世享其娛樂也。吾方以此為鑒,然則吾何以傳女曹哉?”因指書而欣然笑曰:“所傳者惟是矣?!彼烀錁菫椤皞魇恰?,而問記于琬。琬衰病不及為,則先生屢書督之,

10、最后復于先生曰: 甚矣,書之多厄也。由漢氏以來,人主往往重官賞以購之,其下名公貴卿,又往往厚金帛以易之,或親操翰墨,及分命筆吏以繕錄之,然且裒聚④未幾而輒至于散佚,以是知藏書之難也。琬顧謂藏之之難不若守之之難,守之之難不若讀之之難,尤不若躬體而心得之之難。是故藏而弗守,猶勿藏也;守而弗讀,猶勿守也。夫既已讀之矣,而或口與躬違,心與跡忤,采其華而忘其實,是則呻占⑤記誦之學所為嘩眾而竊名者也,與弗讀奚以異哉! 古之善讀書者,始乎博,終乎約。博之而非夸多斗靡也,約之而非保殘安陋也。善讀書者,根柢⑥于性命而究極于事功。沿流以溯源,無不探也;明體以適用,無不達也。尊所聞,行所知,非善讀書者而能如是乎

11、? (選自《古文鑒賞辭典》,有刪改) 【注】①緗帙(zhì):淺黃色的函套。②彝(yí):古代盛酒的器具,也泛指祭器。③斝(jiǎ):古代盛酒的器具。④裒(póu)聚:聚集。⑤呻占(zhān):誦讀。⑥柢(dǐ):樹根。 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屬于作者所認為的正確的讀書方法的一組是( ) ①部居類匯,各以其次 ②是故藏而弗守,猶勿藏也 ③采其華而忘其實 ④始乎博,終乎約 ⑤沿流以溯源,無不探也 ⑥尊所聞,行所知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④⑤⑥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篩選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文章通過對昆山徐健庵先生建傳是樓

12、藏書的記述,表現(xiàn)了作者對徐健庵先生的贊美以及對讀書的看法。文章第1自然段通過描寫樓主徐健庵建樓、造櫥藏書和召集子孫解說藏書的目的等,說明作者寫本文的原因。文章的第2自然段,寫圖書遭遇的災難,并且點明作者的觀點:藏書之難比不上守書之難,守書之難比不上讀書之難,更比不上親身去實踐而內(nèi)心有所感悟之難。且讀了書,做事情的時候卻心口不一,心中想的和實際做的不一樣,那就同不讀書一樣。文章第3自然段,寫古代善于讀書的人讀書的做法:先是博覽群書,然后專攻某一方面。理清文章的層次后,考生再分析題目所給信息可知,①寫樓主藏書的方法。②討論藏書、守書的關(guān)系。③的意思是讀書只注重華麗的辭藻,而不關(guān)注它的實際內(nèi)涵。這句

13、話說的是一種錯誤的讀書方法。④是說讀書剛開始的時候是博覽全書,然后是專攻某一方面。這是作者認為的正確的讀書方法。⑤是說讀書追根究源,沒有不明白的地方了。這是正確的讀書方法。⑥是說尊重聽到的教誨,力行自己學到的道理。這是正確的讀書方法。 名師點睛 1.分析題目中給出的語句的意義。題目給出的六句話(或八句話)或敘事或議論,而考生在解題時,要分析、理解每句話的意義,即該句話體現(xiàn)了傳主的什么品格等。當然,須要注意的是,如果是敘述性語言,那么考生要弄清楚這句話寫的是誰(是傳主還是其他人),是事件的哪個階段(是開始、發(fā)展還是結(jié)局);如果是議論性語言,那么考生要把握這句話是傳主周圍的人說的還是作者的觀點

14、等。同時,考生還要注意“能全部表現(xiàn)”和“能直接表現(xiàn)”的區(qū)別。 2.分析文章描寫的人物和敘述的事件??忌胬斫馕恼?,關(guān)注下面幾個方面:(1)了解文章中出現(xiàn)的各種人物。了解文章寫了哪些人物,明白這些人物與傳主之間的關(guān)系。(2)概括文章敘述的各類事件。了解文章寫了哪些事情,理解這些事情體現(xiàn)了傳主怎樣的品格。(3)把握傳主的生平。明確文章寫了傳主的什么性格特點,這些特點與他的生活有何關(guān)系。明確在官場上,傳主有何特點,職位的變化是怎樣的,為何會有這些變化等。比如第1題,文章從多個角度對傳主韋敻進行了介紹。 考生理清文章的脈絡(luò),將文章中對傳主的介紹梳理清楚,即可輕松答題。 考向二 主觀

15、型篩選題 閱讀下面兩則文言文,完成各題。 (一)孔子曰:“導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崩鲜戏Q:“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薄胺钭陶?,盜賊多有?!碧饭唬盒旁帐茄砸玻》钫咧沃?,而非制治清濁之源也。昔天下之網(wǎng)嘗密矣,然奸偽萌起,其極也,上下相遁,至于不振。當是之時,吏治若救火揚沸,非武健嚴酷,惡能勝其任而愉快乎!言道德者,溺其職矣。故子曰:“聽訟(1),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此非虛言也。漢興,破觚(2)而為圜,斫雕而為樸,網(wǎng)漏于吞舟之魚,而吏治不至于奸,黎民艾安。由是觀之,在彼不在此。 (取材于《史記》) 注釋:(1)聽

16、訟:指審理案件。(2)觚:方,文中指嚴酷的法令。 (二)貞觀二年,太宗謂侍臣曰:“朕謂亂離之后,風俗難移。比觀百姓漸知廉恥,官人奉法,盜賊日稀,故知人無常俗,但政有治亂耳。是以為國之道,必須撫之以仁義,示之以威信,因人之心,去其苛刻,不作異端,自然安靜。公等宜共行斯事也!” 貞觀四年,房玄齡奏言:“今閱武庫甲仗,勝隋日遠矣?!碧谠唬骸帮啽鴤淇茈m是要事,然朕唯欲卿等存心理道,務盡忠貞,使百姓安樂,便是朕之甲仗。隋煬帝豈為甲仗不足以至滅亡,正由仁義不修,而群下怨叛也。宜識此心?!? 貞觀十三年,太宗謂侍臣曰:“林深則鳥棲,水廣則魚游,仁義積則物自歸之。人皆知畏避災害,不知行仁義則災害不生。夫

17、仁義之道,當思之在心,常令相繼,若斯須懈怠,去之已遠。王珪頓首曰:“陛下能知此言,天下幸甚!” (取材于《貞觀政要》) 請結(jié)合以上兩則材料內(nèi)容,分別概述孔子、老子、唐太宗治理國家的主張,并說明三人主張的相同之處。 【答案】①孔子認為,用道德引導教化百姓,用禮來規(guī)范他們的言行,百姓就能有羞恥之心并恪守正道。②老子認為,發(fā)布嚴酷的法令只能讓盜賊更多。③唐太宗認為治國之道在于施仁義,要順應民心,用仁義來安撫百姓。④三人皆認為治理國家不能靠嚴酷的刑法。 【解析】本題考查概括并評價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解答此類題目,要讀懂題干,分析概括作品內(nèi)容,抓住關(guān)鍵詞句理解文本的思想內(nèi)涵,再進行概括、評價。本題要

18、分別找出孔子、老子、唐太宗治理國家的主張??鬃诱J為“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即“用道德引導教化百姓,用禮來規(guī)范他們的言行,百姓就能有羞恥之心并恪守正道”;老子認為“法令滋章,盜賊多有”,即“發(fā)布嚴酷的法令只能讓盜賊更多”;唐太宗認為“為國之道,必須撫之以仁義,示之以威信,因人之心,去其苛刻,不作異端,自然安靜”,即“治國之道在于施仁義,要順應民心,用仁義來安撫百姓”??梢娙说墓餐c是“認為治理國家不能靠嚴酷的刑法”。 名師點睛 主觀概括型篩選信息題的解題步驟可以概括為:明確概括要求—劃定信息篩選的范圍—按要求提取信息并進行概括。 1.明確概括要求。要對題干要求進行適當?shù)姆纸?,?/p>

19、確信息篩選的目標、答題的范圍。如上題的題干“分別概述孔子、老子、唐太宗治理國家的主張”,其中,“治理國家的主張”是信息篩選的目標。 2.劃定信息篩選的范圍。根據(jù)題干要求的提示和原文的思路層次,劃定信息篩選的范圍,切記寧多勿漏。 3.按要求提取信息并進行概括。“提取”,就是根據(jù)篩選的目標,從原文中提取出相關(guān)內(nèi)容;“概括”就是用簡練的語言對提取出的內(nèi)容進行壓縮提煉 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 孤逐女者,齊即墨之女,齊相之妻也。初,逐女孤無父母,狀甚丑,三逐于鄉(xiāng),五逐于里,過時無所容。齊相婦死,逐女造襄王之門,而見調(diào)者曰:“妻三逐于鄉(xiāng),五逐于里,孤無父母,擯棄于野,無所容止,愿

20、當君王之盛顏,盡其愚辭。”左右復于王,王輟食吐哺而起。左右曰:“三逐于鄉(xiāng)者,不忠也;五逐于里者,少禮也。不忠少禮之人,王何為遽?”王曰:“子不識也。夫牛鳴而馬不應,非不聞牛聲也,異類故也。此人必有與人異者矣?!彼煲娕c之語三日。 始一日,曰:“大王知國之柱乎?”王曰:“不知也?!敝鹋唬骸爸?,相國是也。夫柱不正則棟不安,棟不安則榱橑①墮,則屋幾覆矣,王則棟矣庶民榱橑也,國家屋也。夫屋堅與不堅,在乎柱。國家安與不安,在乎相。今大王既有明知,而國相不可不審也?!蓖踉唬骸爸Z。” 其二日,王曰:“吾國相奚若?”對曰:“王之國相,比目之魚②也,外比內(nèi)比,然后能成其事,就其功?!蓖踉唬骸昂沃^也?”逐女對

21、曰:“明其左右,賢其妻子,是外比內(nèi)比也?!? 其三日,王曰:“吾相其可易乎?”逐女對曰:“中才也,求之未可得也。如有過之者,何為不可也?今則末有。妾聞明王之用人也,推一而用之。故楚用虞邱子,而得孫叔敖;燕用郭隗,而得樂毅。大王誠能厲之,則此可用矣。”王曰:“吾用之奈何?”逐女對曰;“昔者齊桓公尊九九之人③,而有道之士歸之。越王敬螳蜋之怒,而勇士死之。葉公好龍,而龍為暴下。物之所征,固不須頃?!蓖踉唬骸吧啤!彼熳鹣?,激而事之,以逐女妻之。居三日,四方之士多歸于齊,而國以治。詩云:“既見君子,并坐鼓瑟?!贝酥^也。 須曰:齊逐孤女,造襄王門,女雖五逐,王猶見焉,談國之政,亦甚有文,與語三日,遂配

22、相君。 (劉向《列女傳·齊孤逐女》) 注釋:①榱橑:房椽。②比目之魚:相待比目魚往往養(yǎng)肩而行,可次用來確指賢臣對明君的忠心。③九九之人:精通算學的人。 下列句子分編為四組,其中全都體現(xiàn)孤逐女論政才能的一組是( ) ①愿當君王之盛顏,盡其愚辭。 ②失屋堅與不堅,在乎柱。國家安與不安,在乎相。 ③外比內(nèi)比,然后能成其事,就其功。 ④既見君子,并坐鼓瑟。 ⑤大王誠能厲之,則此可用矣。 ⑥此人必有與人異者矣。遂見與之語三日。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 兼 愛 墨 子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為事者,必興天下之

23、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為事者也。然則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國之與國之相攻,家之與家之相篡,人之與人之相賊,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調(diào),此則天下之害也。 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愛、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則兼相愛、交相利之法將奈何哉?子墨子言:“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是故諸侯相愛,則不野戰(zhàn)。家主相愛,則不相篡。人與人相愛,則不相賊。君臣相愛,則惠忠。父子相愛,則慈孝。兄弟相愛,則和調(diào)。天下之人皆相愛,強不執(zhí)弱,眾不劫寡,富不侮貧,貴不敖賤,詐不欺愚。凡天下禍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愛生也。是以仁者譽之。 然而今天下

24、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則善矣。雖然,天下之難物于故也。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識其利,辯其故也。 昔者晉文公好士之惡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韋以帶劍,練帛之冠,入以見于君,出以踐于朝。是其故何也?君說之,故臣為之也。昔者楚靈王好士細要,故靈王之臣皆以一飯為節(jié),脅息然后帶,扶墻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說之,故臣能之也。昔越王勾踐好士之勇,教馴其臣,和合之,焚舟失火,試其士曰:“越國之寶盡在此!”越王親自鼓其士而進之,士聞鼓音,破碎亂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馀,越王擊金而退之。 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惡衣,殺身而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難也。若茍君說之,則眾能為

25、之。況兼相愛、交相利,與此異矣!夫愛人者,人亦從而愛之。利人者,人亦從而利之。惡人者,人亦從而惡之。害人者,人亦從而害之。此何難之有焉?特上不以為政而士不以為行故也。 是故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士君子,忠實欲天下之富而惡其貧,欲天下之治而惡其亂,當兼相愛、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務為也。 (選自《墨子》,有刪改) 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體現(xiàn)作者“兼愛”觀點的一組是( ) ①君臣相愛,則惠忠。父子相愛,則慈孝。兄弟相愛,則和調(diào) ②強不執(zhí)弱,眾不劫寡,富不侮貧,貴不敖賤,詐不欺愚 ③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識其利,辯其故也 ④夫愛人者,人亦從而愛之 ⑤欲天下之治而

26、惡其亂,當兼相愛、交相利 ⑥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務為也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 君山①月夜泛舟記 【清】吳敏樹 秋月泛湖,游之上者,未有若周君山游者之上也。不知古人曾有是事否,而余平生以為勝期,嘗以著之詩歌。今丁卯七月望夜,始得一為之。 初發(fā)棹,自龍口向香爐。月升樹端,舟入金碧,偕者二僧一客,及費甥坡孫也。南崖下漁火數(shù)十星,相接續(xù)而西,次第過之,小船撈蝦者也。開上人指危崖一樹曰:“此古樟,無慮十數(shù)圍,根抱一巨石,方丈余。自郡城望山,見樹影獨出者,此是也?!比辉孪轮壑?,仰視之,殊途不甚高大,余

27、初識之。客黎君曰:“蘇子瞻赤壁之游,七月既望,今差一夕耳?!庇囝櫿Z坡孫:“汝觀月,不在斗牛間乎?”因舉誦蘇賦十數(shù)句。又西出香爐峽中少北。初發(fā)時,風東南來,至是斜背之。水益平不波,見灣碕,思可小泊,然且行過觀音泉口響山前也。 相與論地道通吳中?;蛘f有神人金堂數(shù)百間,當在此下耶?夜來月下,山水寂然。湘靈洞庭君,恍惚如可問者。又北入后湖,旋而東。水面對出燈火光,岳州城也。云起船側(cè),水上滃滃然。平視之,已作橫長狀,稍上,乃不見。坡孫言:“一日晚自沙觜見后湖云出水,白團團若車輪巨甕狀者,十余積,即此處也。”然則此下近山根,當有云孔穴耶?山后無居人,有棚于坳者數(shù)家,洲人避水來者也。數(shù)客舟泊之,皆無人聲。

28、轉(zhuǎn)南出沙觜,穿水柳中,則老廟門矣。志稱山周七里有奇,以余舟行緩,似不翅也。 既泊,乃命酒肴,以子雞苦瓜拌之。月高中天,風起浪作,劇飲當之,各逾本量。超上人守葷戒,裁少飲,啖梨數(shù)片。復入廟,具茶來。夜分登岸,別超及黎,余四人尋山以歸。明日記。 (原文有刪改) 【注】①君山:也叫湘山或洞庭山,是八百里洞庭湖中的一個小島,與千古名樓岳陽樓遙遙相對。相傳舜的妃子湘君到過這里,因此叫做君山。 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部描寫游覽君山所見景色的一組是( ) ①秋月泛湖,游之上者,未有若周君山游者之上也 ②南崖下漁火數(shù)十星,相接續(xù)而西 ③仰視之,殊途不甚高大,余初識之 ④云起船側(cè),水上滃

29、滃然 ⑤既泊,乃命酒肴,以子雞苦瓜拌之 ⑥夜分登岸,別超及黎,余四人尋山以歸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①②⑥ D.③④⑤ 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哀公問于有若曰:“年饑,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對曰:“盍徹乎?”曰:“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對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論語》)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寡人之于國

30、也》) 4.概括上面兩個選段主張的共同之處。 5.上述主張的實現(xiàn)的途徑,有何不同?請作簡要分析。 一、【2019年高考天津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題。 衡州新學記 (宋)張孝祥 先王之時,以學為政,學者政之出,政者學之施,學無異習,政無異術(shù)。自朝廷達之郡國,自郡國達之天下,元元本本,靡有二事。故士不于學,則為奇言異行;政不于學,則無道揆法守。君臣上下,視吾之有學,猶農(nóng)之有田,朝斯夕斯,不耕不耘,則無所得食,而有卒歲之憂。此人倫所以明,教化所以成。道德一而風俗同,惟是故也。 后世之學,蓋盛于先王之時矣。居處之安,飲食之豐,訓約之嚴,先王之時未必有此;然學自為學政自為政群

31、居玩歲自好者不過能通經(jīng)緝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則昔之所習者旋以廢忘。一視薄書期會①之事,則曰:“我方為政,學于何有?”嗟夫!后世言治者常不敢望先王之時,其學與政之分與! 國家之學至矣,十室之邑有師弟子,州縣之吏以學名官,凡豈為是觀美而已?蓋欲還先王之舊,求政于學。顧卒未有以當上意者,則士大夫與學者之罪也。 衡之學曰石鼓書院云者,其來已久,中遷之城南,士不為便,而還其故,則自前教授②施君鼎。石鼓之學,據(jù)瀟、湘之會,挾山岳之勝。其遷也,新室屋未具。提點刑獄王君彥洪、提舉常平鄭君丙、知州事張君松,皆以乾道③乙酉至官下,于是方有兵事,三君任不同而責均,雖日不?暇,然知夫?qū)W所以為政,兵其細也,則謂教授蘇君

32、總龜,使遂葺之。居無何而學成,兵事亦已,環(huán)三君之巡屬,整整稱治。 夫兵之已而治之效,未必遽由是學也,而余獨表而出之,蓋樂夫三君識先王所以為學之意,于羽檄交馳之際,不敢忘學,學成而兵有功,治有績,則余安得不為之言,以勸夫為政而不知學者耶?凡衡之士,知三君之心,則居是學也,不專章句之務,而亦習夫他日所以為政;不但為科第之得,而思致君澤民之業(yè)。使政之與學復而為一,不惟三君之望如此,抑國家將于是而有獲與! 明年八月旦,歷陽張某記。 (選自《于湖居士文集》) 【注】①期會:按規(guī)定的期限施行政令。②教授:學官名。③乾道:宋孝宗年號。 1.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33、元元本 元:探索 B.后世言治者常不敢望先王之時 望:察看 C.顧卒未有以當上意者 當:符合 D.兵其細也 細:小事 2.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 不耕不耘,則無所得食 位卑則足羞 B.后世之學,蓋盛于先王之時矣 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 C.士不為便,而還其故 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曲在趙 D.皆以乾道乙酉至官下 不敢興兵以拒大王 3.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最合理的一項是( ) A.然學自為學/政自為政/群居玩歲自好者/不過能通經(jīng)緝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則昔之/所習者旋以廢忘 B.然學自

34、為學/政自為政/群居玩歲/自好者不過能通經(jīng)緝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則昔之所習者/旋以廢忘 C.然學自為學/政自為政/群居玩歲/自好者不過能通經(jīng)/緝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則昔之/所習者/旋以廢忘 D.然學自為學/政自為政/群居玩歲自好者/不過能通經(jīng)緝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則昔之/所習者/旋以廢忘 4.以下六句話分編為四組,全都屬于作者贊賞的觀點或做法的一組是( ) ①學無異習,政無異術(shù) ②君臣上下,視吾之有學,猶農(nóng)之有田 ③我方為政,學于何有 ④衡之學曰石鼓書院云者,其來已久 ⑤夫兵之已而治之效,未必遽由是學也 ⑥不專章句之務,而亦習夫他日所以為政 A.①②⑥ B.①④⑥

35、 C.②③⑤ D.③④⑤ 5.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 ) A.作者認為先王之時,學習是施政的基礎(chǔ),學政一體,緊密結(jié)合,君臣上下都重視學習,就像農(nóng)民重視耕耘一樣。 B.石鼓書院搬遷之初,新屋尚未建好,兵事又起,王彥洪、鄭丙、張松三位官員克服困難,為重新修建書院做出了重要貢獻。 C.作者主張為學者不能把科第成功作為讀書的唯一目標,而應研習經(jīng)世致用之學,為官后施行有益于國計民生之政。 D.文章以駁論為主,采用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批評了后世學者獲取科第做官后廢忘所學、政學分裂的現(xiàn)象。 6.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此人倫所以明,教

36、化所以成。 (2)則余安得不為之言,以勸夫為政而不知學者耶? (3)不惟三君之望如此,抑國家將于是而有獲與! 二、【2018年高考江蘇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題。 重到沭陽圖記 袁 枚 古之人往往于舊治之所三致意焉。蓋賢者視民如家,居官而不能忘其地者,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余宰沭陽二年,乙丑,量移白下。今戊申矣,感呂嶧亭觀察三札見招,十月五日渡黃河,宿錢君接三家。錢故當時東道主,其父鳴和癯而髯,接三貌似之,與談乃父事,轉(zhuǎn)不甚曉。余離沭時,渠裁斷乳故也。 夜闌置酒,聞車聲啍啍,則嶧亭遣使來迎。遲明行六十里,嶧亭延候于十字橋,彼此喜躍,駢轔同驅(qū)。食傾,望見百雉遮迣,知沭城

37、新筑。衣冠數(shù)十輩爭來扶車。大概昔時騎竹馬者,俱龍鐘杖藜矣。 越翌日,入縣署游觀,到先人秩膳處,姊妹斗草處,昔會賓客治文卷處,緩步婆娑,凄然雪涕,雖一庖湢、一井匽,對之情生,亦不自解其何故。有張、沈兩吏來,年俱八旬。說當時決某獄,入簾薦某卷,余全不省記。憬然重提,如理兒時舊書,如失物重得。邑中朱廣文工詩,吳中翰精鑒賞,解、陳二生善畫與棋,主人喜論史鑒,每漏盡,口猶瀾翻。余或飲,或吟,或弈,或?qū)懶∮?,或評書畫,或上下古今,或招人來,或呼車往,無須臾閑。遂忘作客,兼忘其身之老且衰也。 居半月,冰霰漸飛,歲將終矣,不得已苦辭主人。主人仍送至前所迎處,代為治筐篋,束韁靷畢,握手問曰:“何時再見先生?

38、”余不能答,非不答也,不忍答也。嗟乎!余今年七十有三矣,忍欺君而云再來乎?忍傷君而云不來乎?然以五十年前之令尹,朅來舊邦,世之如余者少矣;四品尊官,奉母閑居,猶能念及五十年前之舊令尹,世之如呂君者更少矣。離而合,合而離,離可以復合,而老不能再少。此一別也,余不能學太上之忘情,故寫兩圖,一以付呂,一以自存,傳示子孫,俾知官可重來,其官可想,迎故官如新官,其主人亦可想。孟子曰:聞伯夷、柳下惠之風者,奮乎百世之下,而況于親炙之者乎?提筆記之,可以風世①,又不徒為區(qū)區(qū)友朋聚散之感也。 【注】①風世:勸勉世人。 (選自《小倉山房詩文集》,有刪節(jié)) 1.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39、 A.余宰沭陽二年 宰:治理 B.說當時決某獄 決:打開 C.代為治筐篋 治:備辦 D.奉母閑居 奉:侍奉 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四品官員呂嶧亭在家閑居期間,連續(xù)寫信邀請老縣令舊地重游,袁枚因此再到沭陽。 B.當年袁枚離開沭陽時,錢接三才斷奶,因此談及其父錢鳴和的往事,接三不太清楚。 C.八十多歲的張、沈兩吏是袁枚的老同事,還能依稀記得些許往事,多數(shù)事已忘記了。 D.呂嶧亭在寒冬時節(jié)送客至十字橋,賓主作別時,袁枚覺得自己有生之年很難再來了。 3.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40、(1)遲明行六十里,嶧亭延候于十字橋,彼此喜躍,駢轔同驅(qū)。 (2)聞伯夷、柳下惠之風者,奮乎百世之下,而況于親炙之者乎? 4.文中“可以風世”的內(nèi)容有哪些?請簡要概括。 闖關(guān)檢測 1.C【答案】 【解析】本題考核考生篩選文中信息的能力。文言文信息篩選的題目,大多是人物性格分析,答題時注意題干的要求是“什么人”的“什么”品質(zhì),還要注意有沒有“直接表現(xiàn)”等字樣,注意運用排除法作答。題中①孤逐女請求謁見襄王;④引用了《詩經(jīng)》中的話,說的是君臣和悅相處;⑥齊襄王只是認為弧逐女與別人不一樣,并未體現(xiàn)她的論政才能。故選C。 2.B 【解析】①、④、⑤句都體現(xiàn)了墨子的“兼愛”思想。聯(lián)系前文

41、可知②句是強調(diào)兼愛的結(jié)果。③句是說明天下君子認為兼愛難以推行的原因。⑥句闡明了兼愛的重要性。 3.B 【解析】①句寫秋天月夜泛舟湖上是最好的游覽方式,尤以在洞庭湖中環(huán)繞君山泛舟夜游為最好。這是作者所發(fā)的議論,不是描寫君山景色的。②寫作者環(huán)繞君山泛舟夜游時遇到的漁船,描寫了君山夜游的景色。③寫月下在船中看到的君山上的一棵樹,描寫了夜游中的景物。④寫夜間洞庭湖所起的霧氣,描寫了夜游中的景象。⑤敘述停好船后幾個人飲酒的事情,不是景色描寫。⑥寫游覽完畢后回家,屬于敘述不是描寫。 4.以民為本,實行仁政。 【解析】本題考查篩選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做此題的答題步驟為:認真審題,弄清楚問的是什么;根

42、據(jù)問題篩選相應的答題范圍;對篩選出來的信息源進行分類集中、合并組合或歸納概括;根據(jù)題目要求,對整合的信息,用自己的話組織成答案?!墩撜Z》節(jié)選部分,有若勸魯哀公減輕百姓賦稅,提出“百姓不足,君孰與足?”與孟子提出的百姓無饑、無寒,有教育,就可以施行王道了。二者雖說法不同,做法也不同,但是主張卻有著共同之處,那就是:以民為本,實行仁政。 5.《論語》中主張通過減輕賦稅,讓百姓増加收入,解決民困問題,緩解百姓和國君的矛盾,從而有利于國家穩(wěn)定?!睹献印愤x讀主張推行王道,發(fā)展生產(chǎn),發(fā)展教育事業(yè),從根本上建設(shè)老有所養(yǎng)、民風淳樸、其樂融融的社會。 【解析】本題考查把握文章內(nèi)容要點和篩選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

43、。解答本題,應在理解文意的基礎(chǔ)上,根據(jù)具體的問題,從文本中篩選出主要信息,然后概括作答。《論語》中有若勸諫魯哀公,要通過減輕賦稅,讓百姓増加收入,解決民困問題,緩解百姓和國君的矛盾,從而有利于國家穩(wěn)定?!睹献印愤x讀重,孟子給梁惠王提出了許多實行仁政的具體措施,這些措施可概括為養(yǎng)民和教民兩方面(或發(fā)展生產(chǎn)和教化百姓方面)。 高考鏈接 一 1.B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時,首先應審題,明確選擇的要求,如本題“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然后應結(jié)合具體的語境,運用語法知識進行辨析。本題中,B項,“后世言治者常不敢望先王之時”,從

44、文中來看,這句話是說后世的為政者政學分裂,不敢與先王之時進行比較,“望”同“方”,意為“比較”。故選B。 2.A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應明確題干的要求,如本題“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然后根據(jù)虛詞在句中的位置和虛詞前后詞語的詞性來分析用法。本題中,A項,兩個“則”都解釋為“就”。B項,第一個“于”是介詞,比;第二個“于”也是介詞,引出動作的對象。C項,第一個“而”連詞,表順承;第二個“而”是連詞,表轉(zhuǎn)折。D項,第一個“以”相當于“于”,在;第二個“以”是目的連詞,來。故選A。 3.B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的能力。

45、解答此類題目,應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結(jié)合語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見的句尾、句首標志性的詞語,句子結(jié)構(gòu)的對稱,文中詞語充當?shù)某煞郑渥映煞值氖÷?,敘事?nèi)容的變化等。題中,“能通經(jīng)緝文”的主語應該是“自好者”,所以“自好者”應放在后一句中,即從“玩歲”后斷開,排除AD兩項;“昔”指“過去”,在句中應是修飾“所習者”,是“所習者”的定語,二者不能斷開,排除C項,故選B。 4.A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意,分析概括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解答這類題目,考生要先把握題干的要求,如本題要求選出“全都屬于作者贊賞的觀點或做法的一組”,然后要到文中圈出這些句子,再看作者是否贊賞。題中,(1)

46、“學無異習,政無異術(shù)和(2)“君臣上下,視吾之有學,猶農(nóng)之有田”都源自第一段,是對“先王之時”的回顧,在這一段的結(jié)尾,作者說“此人倫所以明,教化所以成。道德一而風俗同,惟是故也”,由作者的這句話可知,(1)(2)都是作者贊賞的;(3)“我方為政,學于何有”源自第二段,是對“后世之學”的分析,從第二段最后作者的感嘆來看,“嗟夫,后世……”,可見作者是不贊成這些做法,且“我方為政,學于何有”是作者模仿后世言治者的話,其中暗含諷刺。(4)“衡之學曰石鼓書院云者,其來已久”源自第四段,這是作者敘述石鼓書院的情況,只是敘述事實,不存在贊同與否。(5)“夫兵之已而治之效,未必遽由是學也”,從“未必”可知,

47、作者是不贊同的。(6)“不專章句之務,而亦習夫他日所以為政”源自倒數(shù)第二段,是對在書院讀書學子的肯定,從最后“不惟三君之望如此,抑國家將于是而有所獲與”可知,作者是贊同的。故選A。 5.D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類題目,考生應先明確題干的要求,即選出“正確”還是“錯誤”的一項,然后選項中的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選項對應的語句,再與選項進行比較分析。題中,D項,“文章以駁論為主”錯誤,從文中來看,作者先肯定先王之時的學政一體,接著指出后世的政學分裂,二者形成對比,緊跟著作者肯定三位官員重修書院的做法并對學子提出希望,可見應該是“立論”為主。故選D。 6.(1)這就是

48、人倫得以明了、教化得以成功的原因。 (2)那么我哪能不替他們講出來,來勸導那些施政卻不知道學習的人呢? (3)不只三位官員的愿望是這樣,或許國家也將從這里有所收獲吧!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文語句翻譯,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確定關(guān)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翻譯為沒有查處;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于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

49、“省略”。(1)中,“此……也”,判斷句;“所以”,古今異義,……的原因;“明”,明了;“成”,成功。(2)中,“則”,那么;“安得”,怎么能;“為”,介詞,替;“之”,代詞,他們;“言”,說;“以”,目的連詞,來;“勸”,勸導;“夫”,那些;“為政”,施政;“而”,卻;“學者”,古今異義,學習的人。(3)中,“不惟”,不只;“望”,愿望;“如此”,像這樣;“抑”,或許;“于是”,古今異義,從這里;“獲”,收獲。 二 1.B 【解析】B項,“說當時決某獄”,意思是“談論當時判決某個人的訴訟案件”,所以“決”,判決。 2.C 【解析】C項,“多數(shù)事已忘記了”并不是八十多歲的張、沈兩吏,

50、而是作者袁枚,原文“有張、沈兩吏來,年俱八旬。說當時決某獄,入簾薦某卷,余全不省記”。 3.(1)天快亮的時候,行駛了六十里,呂嶧亭在十字橋迎接,兩人(見面)十分欣喜,便驅(qū)車一同前往。 (2)伯夷、柳下惠那樣的高風,百代之后的人聽到,也能奮發(fā),更何況親受熏陶的人呢? 【解析】文言翻譯要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同時注意字字落實。翻譯后的句子要通順,不能出現(xiàn)病句。第一句中得分點:“遲明”,天快亮的時候;“延候”,迎接;“嶧亭延候于十字橋”,狀語后置句;“駢轔同驅(qū)”,驅(qū)車一同前往。第二句中得分點:“奮”,奮發(fā);“而”,連詞,表遞進;“于”,介詞,引出對象;“親炙”,親受熏陶、直接受到教誨或傳授。 4.為官當勤政愛民,百姓會懷念他;為人當感恩重義,后代會仿效他。 【解析】首先審題,把握題干的要求,“文中‘可以風世’的內(nèi)容有哪些”,“風世”根據(jù)注解可知是勸勉世人的意思。作答時需要從全文概括,可以從作者在沭陽為官離任后重到沭陽的情形及最后一段分析,“四品尊官,奉母閑居,猶能念及五十年前之舊令尹”,“俾知官可重來,其官可想,迎故官如新官,其主人亦可想。孟子曰:聞伯夷、柳下惠之風者,奮乎百世之下,而況于親炙之者乎?”說明為官當勤政愛民,百姓會懷念他。為人當感恩重義,后代會仿效他。 17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相關(guān)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guān)于我們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wǎng)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版權(quán)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wǎng),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