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18年高考語文二輪復習 第一章 閱讀母子題訓練 第十二篇 念奴嬌 登多景樓 古代詩歌閱讀》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通用版)2018年高考語文二輪復習 第一章 閱讀母子題訓練 第十二篇 念奴嬌 登多景樓 古代詩歌閱讀(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第十二篇 念奴嬌·登多景樓·古代詩歌閱讀
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
念奴嬌·登多景樓①
陳 亮
危樓還望,嘆此意、今古幾人曾會?鬼設神施,渾認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橫陳,連崗三面,做出爭雄勢。六朝何事,只成門戶私計!
因笑王謝②諸人,登高懷遠,也學英雄涕。憑卻長江,管不到,河洛腥膻無際。正好長驅,不須反顧,尋取中流誓。小兒破賊,勢成寧問強對③!
注 ①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春天,詞人前往京口(今江蘇鎮(zhèn)江市)考察形勢,準備向朝廷陳述北伐的策略。期間曾登多景樓并寫下了這首詞。②王謝:此代東晉上層人士,喻指今之掌權者。③強對:此指強敵。
母題訓練
1.(考查角度:
2、詩歌內容和藝術特色的綜合分析鑒賞)下列對本詞的理解,最恰當?shù)膬身検? )
A.上闋中“今古”暗示此詞是借古論今,“鬼設神施”三句從江山形勢的奇險引出對“天限南疆北界”主張的自豪。
B.上闋“一水橫陳”三句,指出京口地形非常險要,是爭雄的好據(jù)點,對南宋有利,應該固守長江天險。
C.下闋“因笑”三句,承上闋結尾批判六朝統(tǒng)治者為保住少數(shù)人私利,無心北伐,順勢而下,使上下闋渾然一體。
D.下闋用“腥膻”代指充滿了腥膻之氣的敵占區(qū),“管不到”暗含對國家衰微的哀嘆。
E.下闋“小兒破賊”二句,呼應開頭“今古幾人曾會”的“此意”,意即有利之形勢已成,何須顧慮對方的強大呢?
答案 CE
解析
3、A項錯在“自豪”。B項錯在“固守”,應為“北上爭雄,收復失地”。D項錯在“國家衰微”,應為“統(tǒng)治者茍安的批判”。
2.(考查角度: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本詞內涵豐富,請概括分析下闋所蘊含的思想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表達了詞人對南宋統(tǒng)治者空發(fā)議論(空談)卻無北伐(收復)行動的諷刺?!耙蛐Α比溆眯峦ζ适?,“王謝諸人”借代南宋統(tǒng)治集團,尖刻辛辣諷刺了他們空灑英雄之淚,卻無收復神州的實際行動。(2)表現(xiàn)了對統(tǒng)治者茍且偷安、不思恢復(收復失地)的批
4、判。“憑卻”三句批判了他們依仗著長江天險,自以為可以長保偏安,哪里管得到廣大的中原地區(qū),長久為異族勢力所盤踞。(3)抒發(fā)了自己要求北伐刻不容緩的迫切心情?!罢谩比溆米驽呀y(tǒng)兵北伐、中流擊楫的典故,抒發(fā)了詞人憑借有利的江山形勢,中流擊水,收復中原的胸襟氣度。(4)抒發(fā)破敵取勝的豪情(收復失地的必勝信念)?!靶骸倍?,詞人認為完全應該如謝安一樣,何須顧慮對方的強大呢?表現(xiàn)了對打敗北方強敵具有充分的信心。
子題訓練
1.(追加訓練: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請簡析畫線句子在詞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危樓還望”照應標題,點明登臨地點;“嘆此意”抒發(fā)了無人領會登臨意的慨嘆,總攝全詞;“今古”二字暗示了本詞是要借古論今。
2.(追加訓練: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河洛腥膻無際”一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表達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借代。用“腥膻”代指(充滿了腥膻之氣的)敵占區(qū),暗含對統(tǒng)治者茍且偷安、不思恢復(收復失地)的批判(諷刺)。
3.(變式訓練: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詞的下闋“正好長驅,不須反顧
6、,尋取中流誓。小兒破賊,勢成寧問強對”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情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詞人借祖逖擊楫揮師北伐的典故,通過“正好”“不須”二詞,表達了自己要求北伐刻不容緩的迫切心情和毫不猶豫的自信心,又以東晉謝安名句收尾,再現(xiàn)了謝安抗敵得勝時的大將風度,表達了自己豁達的胸襟、無畏的膽識和豪邁的氣魄。
4.(變式訓練: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全詞感情起伏變化很大,請結合作品具體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由開頭對無人領會登臨意的慨嘆,對統(tǒng)治者只知借天險以求茍安(南宋朝廷如元朝統(tǒng)治者一樣出于自私的打算而茍安于一隅)的郁憤,轉到對南宋有些人(王謝)空發(fā)議論(空談)卻無北伐(收復)行動的諷刺,再到最后轉為抒發(fā)破敵取勝的豪情(收復失地的必勝信念)。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