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化學下冊《第九單元 課題1 溶液的形成(第2課時)》教案 新人教版 (I)》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九年級化學下冊《第九單元 課題1 溶液的形成(第2課時)》教案 新人教版 (I)(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九年級化學下冊《第九單元 課題1 溶液的形成(第2課時)》教案 新人教版 (I)
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探究幾種物質在水中溶解時溶液的溫度變化。
2、過程與方法
(1)學習科學研究和科學實驗的方法,觀察,記錄。分析實驗現(xiàn)象。
(2)學習采用對比的方法認識對相同問題的不同解決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增強學習化學的興趣。
(2)樹立發(fā)展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探究幾種物質在水中溶解時溶液的溫度變化。
教與學互動設計
創(chuàng)設情境 引入新課
[導語] 物質在溶解時發(fā)生了哪些變化?溶液的溫度是否也發(fā)生變化了?
合作交流 解讀探
2、究
一、預習導學
1、夏日里想隨時喝到?jīng)鏊娘嬃希梢宰灾苹瘜W“冰箱”,即把一種化學試劑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低溫小環(huán)境。這種試劑可以是下列物質中的 ( )
A、食鹽 B、硝酸銨 C、蔗糖 D、氫氧化鈉
2、嚴冬,我國北方某些城市曾用食鹽融雪,這里食鹽所起的作用是( )
A、與堅冰發(fā)生化學反應使之融化
B、使冰的熔點降低從而促使其融化
C、主要為了加大摩擦力防止人們滑倒
D、起消毒殺菌作用
通過預習,你對本節(jié)課內容有何疑問?
3、
二、交流探究
合作探究一:物質溶于水時能量的變化
1、問題討論:物質溶于水時:
①溫度不變②溫度升高③溫度下降
水中加入的溶質分別是NaCl、NH4NO3、NaOH
2、交流:實驗方案:將溫度計插入盛水的燒杯中,觀察溫度并記錄;向燒杯中加入一種固體,用玻璃棒迅速攪拌,讀出溫度計的刻度并記錄。對另兩種固體做同樣的實驗。
溶解現(xiàn)象;用手觸摸各燒杯外壁,NaCl溶液的燒杯無明顯變化,盛NH4NO3溶液的燒杯較冷,盛NaOH溶液的燒杯壁較熱。
3、展示:結論:NaCl溶解時溶液溫度變化不明
4、顯;NH4NO3溶解時溶液溫度降低,溶解時吸收熱量;NaOH溶解時溶液溫度升高,溶解時放出熱量。
[引導學生思考]同樣都是溶解過程,為什么有的吸收熱量,有的放出熱量?
4、分析:溶質溶于水時溫度變化的實質:在溶解過程中發(fā)生了兩種變化,一種是在水的作用之下,溶質的分子(或離子)被拆開,向水中擴散,這一過程吸收熱量;另一種是溶質的分子(或離子)和水分子作用,給合成水合分子(或水合離子),這一過程放出熱量。不同的溶質,這兩種過程吸或放出的熱量不同,這就使溶液的溫度發(fā)生變化。有的溶質溶解時,擴散過程吸收的熱量小于水合過程放出的熱量,表現(xiàn)為溶液的溫度升高,此溶解過程向環(huán)境放出熱量;反之則溶液的溫度降
5、低,此溶解過程從環(huán)境吸收熱量。
三、精導精講
溶解時吸熱和放熱現(xiàn)象
綜合效應
水合:放熱 放熱:氫氧化鈉
擴散:吸熱 溫度不變:氯化鈉
吸熱:硝酸銨
四、運用提升
1、動物攝取食物養(yǎng)料必須通過消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使食物充分發(fā)生化學反應
B.食物分解后便于吸收
C.食物被消化后變成溶液才便于充分吸收
D.食物攪拌均勻后便于吸收
2.如下圖所示,向小試管中分別加入下列一定量的物質,
右側U型管中的液面未發(fā)生明顯變化,該物質是( )
A.濃硫酸 B.氫氧化鈉固體
C.蔗糖固體 D.氧化鈣固體
五、課堂小結:溶解過程發(fā)生了兩種變化,一種是溶質分子的擴散,要吸熱;另一種是溶質分子的水合,要放熱。吸熱、放熱之差,表現(xiàn)為溶液溫度的變化。
六、課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