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化學上冊 第四單元 自然界的水 課題3 水的組成學案 (新版)新人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九年級化學上冊 第四單元 自然界的水 課題3 水的組成學案 (新版)新人教版(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九年級化學上冊 第四單元 自然界的水 課題3 水的組成學案 (新版)新人教版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水的組成,氫氣的性質(zhì),了解單質(zhì)、化合物、氧化物等概念的區(qū)別。
2.過程與方法
從人類認識水的組成的過程體會科學研究和思維的方法,學習對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分析、歸納和總結(jié)。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實事求是的學習態(tài)度,保持對生活中化學現(xiàn)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fā)展學習化學的興趣。
【課前預習】:(你準備好了嗎?)
1.如何檢驗一種氣體是不是氧氣?
2.查閱資料獲取有關氫氣的知識并完成下表。
(1)物理性質(zhì)
顏色
氣味
狀態(tài)
密
2、度
溶解性
比空氣
于水
3、法國化學家 首先確定了水的組成,得出了 的結(jié)論。
4、 的純凈物叫做單質(zhì),如 、 ;
的純凈物叫做化合物,如 、 ;
的化合物叫氧化物,如 、 。
【課內(nèi)
3、探究】
一、自主探究:根據(jù)課前預習以及課本內(nèi)容,解決下列問題:(你能行?。?
1、掌握單質(zhì)、化合物、氧化物、純凈物、混合物定義
2、完成下表
單質(zhì)
化合物
氧化物
元素組成
從屬關系
單質(zhì)、化合物從屬于 ,氧化物從屬于純凈物中的 。
3、物質(zhì)的簡單分類
( 種物質(zhì))
物
質(zhì) 純凈物( 種物質(zhì)) 單質(zhì)(由 種元素組成)
化合物(由
4、 種元素組成)
二、精講點撥(解疑答惑)
(一).水的電解實驗:
(1)水的導電性 ,為了 ,需要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或氫氧化鈉。
(2)接通直流電源一段時間后,正負兩極的試管中所收集的氣體的體積比約為 。
(3)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與電源正極相連的試管1內(nèi)的無色氣體,木條 ,證明是 ;
點燃與電源負極相連的試管2內(nèi)的無色氣體,火焰呈 ,證明
5、是 。
(4)電解水的文字表達式 ,
實驗結(jié)論
思考與討論:
(1).由電解水的實驗得到結(jié)論: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這種理解對嗎?
(2).水通電分解產(chǎn)生的氫氣與氧氣的體積比為2﹕1,但實驗中氫氣的體積往往大于氧氣體積的2倍,為什么 ?
(二).氫氣的化學性質(zhì)
1、可燃性:在空氣中點燃
(1)現(xiàn)象:在空氣中燃燒,火焰為 色,放出大量的熱。
6、
(2)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3)作燃料的優(yōu)點:① ;
②燃燒產(chǎn)物 ;③是理想的 能源。
(4)驗純:
①原因:當氫氣不純時,點燃時可能會發(fā)生 。 (氫氣還原氧化銅裝置)
②方法:收集一試管氫氣→用拇指堵住管口→移近火焰點火若聽到尖銳的爆鳴聲→氫氣不純(若聲音很小→氫氣較純)。
三、典例分析(學以致用)
下列物質(zhì)中屬于混合物的有 ,屬于純凈物的有 ,屬于單質(zhì)的有 ,屬于化合物的有
7、 ,屬于氧化物的有 。
①空氣②氧氣③水蒸氣④二氧化碳⑤高錳酸鉀⑥鐵粉⑦氮氣⑧氧化鐵
分析:此題不僅要求掌握混合物、純凈物、單質(zhì)、化合物、氧化物定義,還要搞清楚它們之間的關系。
四、我的收獲:(盤點收獲)
五、達標檢測(考考你)
1.(xx山西)下列物質(zhì)屬于混合物的是( )
A.海水 B.干冰 C.液氧 D.冰水
2. (xx年江蘇泰州)下列物質(zhì)中,屬于氧化物的是
A.SO2 B.KMnO4 C.C6H12O6 D.O2
3.能準確描述水的物理性質(zhì)
8、的是( )
A.水不能燃燒 B . 在101千帕下,水在4℃時密度最大
C.水的沸點是100℃ D.水電解可得到兩種氣體
4.電解水實驗證明水是由( )
A.氫氣、氧氣組成
B.一個氫分子,一個氧原子構成
C.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
D.每個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
5.(xx年廣東)下面關于水電解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實驗說明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
B.實驗說明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
C.水電解的文字表達式:水→氫氣+氧氣
D.若a試管氣體為5 mL,則b試管氣體為10mL
6. 用右圖裝置電解水,一段時間后的現(xiàn)象如圖所示。對該實驗的描述錯誤的是( )
A.甲試管中收集到的是一種可燃性氣體
B.該實驗能證明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
C.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能增強水的導電性
D.甲、乙兩試管內(nèi)收集到的氣體的質(zhì)量比約為8:1
答案:1.A 2.A 3.B 4.C 5.A 6.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