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專版)中考化學總復習 第2編 重點題型突破篇 專題六 化學思想方法的應用(精講)練習》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遵義專版)中考化學總復習 第2編 重點題型突破篇 專題六 化學思想方法的應用(精講)練習(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遵義專版)中考化學總復習 第2編 重點題型突破篇 專題六 化學思想方法的應用(精講)練習
物質(zhì)的分類、歸納、推理、控制變量法、對比法、實驗的設計與評價是中考的??键c,各種題型均有涉及,其中分類、歸納、推理、實驗的設計與評價在選擇題中考查,控制變量法、對比法一般用填空題或探究題或簡單計算題進行考查,近幾年來的中考中都用以上涉及的內(nèi)容,考查對化學概念、定律等的靈活應用,考查分值在2~6分。預計xx年仍將采用選擇題或?qū)嶒炋骄款},對此專題的內(nèi)容進行考查,考查分值在2~5分。
(xx年第4題,xx年第8題)
從近幾年中考考查情況看,考查分類、歸納和推理、實驗的設計與評價,對比法、控制變量法等內(nèi)容
2、都有涉及,它包括的知識面寬、知識點多,涉及到整個教材的各個知識層面。在中考前的訓練中,應明確化學概念,并能熟練地掌握各知識點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對各層面的化學知識以點、線、面發(fā)散推進,全面掌握,考前練好基本功,以應對中考對此專題所涉及的內(nèi)容的考查。,典例剖析)
分類和歸納
【例1】 (xx,遵義匯川一模)類比歸納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單質(zhì)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所以只含一種元素的物質(zhì)一定是單質(zhì)
B.在稀硫酸中有H+和SO,所以稀硫酸能導電
C.CO2和CO都是碳的氧化物,所以它們的化學性質(zhì)相似
D.草木灰和碳酸氫銨是常用的肥料,所以將二者混合施用,可增加
3、肥效
【解析】A.單質(zhì)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但同種元素可組成混合物,如:O2和O3,錯誤;B.稀硫酸中含有H+和SO,稀硫酸可以導電,正確;C.CO2和CO都是碳的氧化物,但化學性質(zhì)有很大的區(qū)別,錯誤;D.草木灰和碳酸氫銨混合能發(fā)生反應,生成氨氣,損失肥效,而不是增加肥效,錯誤。
【答案】B
1.(xx,陜西)推理是常用的學習方法。下列推理正確的是( D )
A.化合物中含不同種元素,所以含不同種元素的物質(zhì)都是化合物
B.木炭、活性炭可用于凈化空氣,所以碳單質(zhì)都能凈化空氣
C.CO2、 SO2均可與堿溶液反應,所以非金屬氧化物一定能與堿溶液反應
D.點燃可燃性氣體前要驗純,所以
4、點燃甲烷前一定要驗純
2.(xx,天水)類推是學習化學時常用的思維方式,以下類推結(jié)果正確的是( C )
A.有機物都含有碳元素,則含有碳元素的物質(zhì)一定是有機物
B.堿溶液能使酚酞溶液變紅,則能使酚酞溶液變紅的物質(zhì)一定是堿
C.化合物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則只含一種元素的物質(zhì)一定不是化合物
D.碳酸鹽遇酸有氣體產(chǎn)生,則與酸反應產(chǎn)生氣體的一定是碳酸鹽
對比法和控制變量法
【例2】 (xx,遵義匯川一模)實驗設計是化學實驗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請根據(jù)下列實驗要求回答相關(guān)問題:
【活動與探究一】用對比實驗方法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zhì)。
實驗一,)
實驗二,)
(1)實驗一中振蕩3個礦泉水
5、塑料瓶,觀察到塑料瓶變癟的程度為A>B>C,其中變渾濁的瓶內(nèi)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對比A瓶與________(選填“B”或“C”)瓶的實驗現(xiàn)象,可證明CO2能與NaOH發(fā)生反應。
(2)實驗二觀察到C裝置中發(fā)生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結(jié)論是______________(用語言表示)。
【活動與探究二】用控制變量方法探究影響物質(zhì)溶解性的因素。
實驗三,) 實驗四,)
(3)實驗三目的是探究________對硝酸鉀溶液溶解性的影響;實驗四是探究________對物質(zhì)溶解性的影響。
【解析】(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因為二氧
6、化碳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白色沉淀的緣故;對比A瓶與C瓶的實驗現(xiàn)象,可證明CO2能與NaOH發(fā)生反應,因為它們變癟的程度不同;(2)實驗二觀察到C裝置中發(fā)生的現(xiàn)象是:濕潤的藍色石蕊試紙變紅,而干燥的不變;結(jié)論是:CO2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試紙變紅;(3)實驗三目的是探究溫度對硝酸鉀溶解性的影響;實驗四是探究溶劑種類對物質(zhì)溶解性的影響。
【答案】(1)CO2+Ca(OH)2===CaCO3↓+H2O; C;(2)濕潤的藍色石蕊試紙變紅,而干燥的不變;CO2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試紙變紅;(3)溫度;溶劑種類
3.(xx,赤峰)下列探究實驗不能達到目的的是( B
7、 )
,A.探究Fe、Cu、Ag,的金屬活動性)) ,))
,C.探究可燃物的,燃燒條件 )) ,D.探究鐵生銹的條件)
4.“對比實驗”是化學學習中行之有效的思維方法。某化學學習小組的同學在學完相關(guān)的化學知識后,做了如圖所示實驗,請回答下列有關(guān)問題。
(1)上述實驗,未利用對比實驗方法的是__E__。
(2)通過實驗A,可以說明燃燒的條件之一是__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__。
(3)對于實驗B,一段時間后觀察到試管①中的鐵釘明顯銹蝕,②③中的鐵釘無明顯變化,由此得出:鐵生銹的主要條件是鐵與__氧氣和水__直接接觸。
(4)實驗C是利用體積相同并充滿二氧化碳的軟塑料瓶、等
8、量的水(瓶①)和氫氧化鈉溶液(瓶②)進行實驗,根據(jù)塑料瓶__變癟__的程度不同,證明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中的溶質(zhì)確實發(fā)生了化學反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CO2+2NaOH===Na2CO3+H2O__,所以氫氧化鈉必須密封保存。
(5)實驗D的燒杯②中呈現(xiàn)的現(xiàn)象能說明分子是不斷運動的。當燒杯①中液體是濃鹽酸,且燒杯②中液體是滴有酚酞的稀氫氧化鈉溶液時,一段時間后,燒杯②中溶液顏色的變化是__由紅色逐漸變淺,最后變成無色__。由該現(xiàn)象不僅說明分子是不斷運動的,而且說明鹽酸與稀氫氧化鈉溶液確實發(fā)生了化學反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HCl+NaOH===NaCl+H2O__。
,備考攻關(guān))
9、
1.(xx,青島)分析推理是化學學習中常用的思維方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
A.活潑金屬能與稀硫酸反應放出氣體,能與稀硫酸反應放出氣體的物質(zhì)一定是活潑金屬
B.堿能跟酸反應生成鹽和水,能跟酸反應生成鹽和水的物質(zhì)不一定是堿
C.化合物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一定是化合物
D.有機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機物
2.(xx,蘭州)歸納是學習化學常用的方法,下列歸納全部正確的是( C )
A.操作順序
B.生活化學
①制取O2停止加熱時,先熄滅酒精燈,后撤導管
②配制溶液需經(jīng)過計算、稱量、溶解等
①碳酸氫鈉可用于治療
10、胃酸過多癥
②氫氧化鈉可用來改良酸性土鑲
C.解釋說明
D.化學鑒別
①稀有氣體作保護氣,因為其化學性質(zhì)穩(wěn)定
②一氧化碳用于冶煉金屬,因為其具有還原性
①看顏色鑒別羊毛纖維和棉纖維
②帶火星的小木條鑒別O2和CO2
3.(xx,黃石)推理是一種重要的思維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D )
A.酸中一定含有氫元素,所以含有氫元素的物質(zhì)一定是酸
B.置換反應有單質(zhì)生成,所以有單質(zhì)生成的反應一定是置換反應
C.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總數(shù)不變,所以化學反應前后分子總數(shù)也不變
D.化學反應伴隨能量變化,所以金屬腐蝕過程中一定伴隨能量變化
4.化學概念間有包含、并列、交叉等不同關(guān)系,下列
11、選項符合如圖所示關(guān)系的是( A )
A
B
C
D
X
化合反應
物理變化
溶質(zhì)
分子
Y
氧化反應
化學變化
溶液
離子
5.(xx,泰安)設計對比實驗、控制變量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下列對比實驗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C )
編號
A
B
C
D
實驗
設計
實驗
目的
探究同種物質(zhì)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性
探究物質(zhì)燃燒的條件
探究鐵生銹的條件
探究CO2與NaOH溶液能否發(fā)生反應
6.利用結(jié)構(gòu)圖對一些化學概念進行梳理是常用的學習方法,某同學用如圖表示了一些概念間的關(guān)系,試回答:
若圖中A、
12、B、C代表酸、堿、鹽三類物質(zhì),則大圈可代表__化合物__。
7.對物質(zhì)進行歸納、分類,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
(1)如圖是一位同學整理的有關(guān)CO2的知識網(wǎng)絡圖。
物質(zhì)①的化學式是__C2H5OH__;物質(zhì)②的組成元素有__三__種;物質(zhì)③中的陽離子符號是__Na+__;寫出CO2轉(zhuǎn)化為物質(zhì)④的化學方程式__CO2+H2O===H2CO3__;物質(zhì)⑤中碳元素的化合價是__+4__價。
(2)根據(jù)下列信息回答問題。
①能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叫做酸性氧化物。
②SO2+2NaOH===Na2SO3+H2O
以上物質(zhì)中屬于酸性氧化物的是__SO2__,初中學過的__CO2__也是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一般是__非金屬__(選填“金屬”或“非金屬”)氧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