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 第五單元 認識線段教案 蘇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秋)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 第五單元 認識線段教案 蘇教版(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秋)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 第五單元 認識線段教案 蘇教版
教材簡析:
本課時內(nèi)容(課本第59--60頁)——認識線段,是教學長度單位厘米和米的基礎。線段是比較抽象的概念,由于二年級學生年齡小,抽象邏輯思維能力水平比較低,而且又是第一次接觸這一概念,所以教材用直觀描述的方式來說明線段的特征,而不是下定義。教材通過認識線段的兩個特征,生活中找線段,折出線段,畫出線段等內(nèi)容,層次清晰,豐富學生對線段的體驗,多方面增強對線段的理解。
學情分析:
線段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講是比較抽象和難以理解的,很多時候他們還不能用完整的語言表達出事物的本質(zhì)特征,而且他們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零碎的,要使他們對
2、線段的概念提升到一個概念的,抽象的認識,有一定的難度。但同時他們喜歡動手,有極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些又是學習的有利因素。所以我相信孩子們一定會學好這節(jié)課。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和操作等活動,初步認識和理解線段,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線段的特征,能畫出線段,正確數(shù)出并連出線段條數(shù)。
2、使學生在觀察和操作中逐步培養(yǎng)思考、探究的意識和能力,并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增強對數(shù)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線段的特征,借助工具學會畫線段。
難點:線段表象的建立,會分辨線段。
教學準備:
3、多媒體課件,每人一根任意長的毛線或繩子,直尺,長方形紙。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課題
師:孩子們,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一位新朋友,請注意聽,我把它介紹給大家:彎彎一根線,拉直成線段,線段什么樣?大家仔細看:線段是直的,還帶兩個小端點!
孩子們,既然線段這么有趣,我們趕快來了解它,進入今天的開心學習時間吧!
二、動手操作,認識線段
1、認識線段及其特征
(1) 師:請小朋友們每人拿出課前準備的毛線,隨意的放在桌子上,觀察后再拿起來同桌之間比比誰的毛線長,誰的短。
學生觀察后動手操作,教師巡視,交流結果。
(2)師:孩子們介紹一下你們觀察的結果,然后是怎樣比的
4、?
生1:我看到毛線放在桌子上是彎曲的,拿起來比的時候拉直了。
生2:我們是把毛線的一端對齊,然后把線拉直,再看另一端,就比較出來了。
師:(邊說邊操作)大家說的都非常棒,像老師這樣,把線拉直,兩手之間的一段可以看成線段。(板書課題:認識線段)
大家兩手捏住的毛線的兩頭,在數(shù)學上的名字叫線段的端點。
線段可以用圖形“”來表示,兩頭的短豎線表示線段的端點。
(3)師:你認為線段有哪些特點?同桌互相說說線段的特征。
(4)師改變手中毛線的位置,讓學生判斷是不是線段并說明理由。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師生共同總結:線段是直的,有兩個端點。線段有長有短,線段和它的位
5、置沒有關系。
2、 動手折線段
在日常生活中,直尺、課本、黑板、課桌的每條邊都可以看成線段,把長方形的紙對折,折痕也可以看成一條線段。大家把你手中的長方形紙對折,看一下。
師:你能折出比這條線段長的折痕嗎?比這條線段短的呢?
學生動手操作并比較,交流把自己的折法,師適時給予評價。
師總結:對角折時折痕最長,線段不僅是有長短的,后面我們還會學習到測量它的長度。
3、 動手畫線段
師(師示范,生模仿)沿著直尺的邊畫線段:你能根據(jù)線段的特點,用自己的方法,借助工具把它畫在紙上嗎?
學生說說自己是用什么工具畫的,是怎樣畫的。
師小結:在眾多的工具中,我們一
6、般用直尺畫線段比較漂亮,當然除了用直尺,還可以選用其他合適的工具,像三角板,文具盒,課本的邊緣等。在畫的時候先把工具放平,按緊,鉛筆尖緊挨工具的一邊,記得標出線段的兩個端點哦!
三、 方法應用,鞏固練習
課本60頁想想做做第1——3題
第1題:說說下面哪些是線段。(圖形略)
小結:只要符合(1)直,(2)有兩個端點,就是線段,和它的位置擺放沒有關系。
第2題:每個圖形各由幾條線段圍成?填在( )里。(圖形略)
小結: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四邊形是由四條線段圍成的,五邊形是由五條線段圍成的。
第3題:用直尺把下面的兩點連成一條線段。
. .
小結:連接兩點可以畫一條線段,兩點是端點。
四、 梳理知識,總結升華
孩子們,回憶一下,你今天學到了什么?
五、 布置作業(yè)
課本60頁第4、5兩題
第4題:下面有三個點,在每兩點之間畫一條線段,能畫幾條線段?
第5題:下面有四個點,連接每兩點可以畫幾條線段?
板書:
認識線段
直的
端點 端點
有長有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