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心力與向心加速度》教學設計 - 中考指南》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向心力與向心加速度》教學設計 - 中考指南(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向心力與向心加速度?教學設計 - 中考指南
?向心力與向心加速度?教學設計
【設計思想】
向心力概念的建立有兩條途徑:一是先通過實驗建立向心力概念,歸納出向心力公式,再推出向心加速度;二是先通過理論推導導出向心加速度,再推出向心力。本節(jié)課目的是想通過先理論分析,得出向心力的存在,再通過實驗探究,用理論指導實踐。理論推導嚴謹,能訓練學生的推理能力,實驗方法講向心力,降低了難度,便于學生理解接受。這樣讓學生真正認識到向心力的存在及意義。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知道向心力的定義和方向,通過實例認識向心力的作用效果及來源。
2、
2、通過實驗理解向心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初步掌握向心力的公式并可以進行計算。
3、知道向心加速度及其公式,能運用牛頓第二定律分析勻速圓周運動的向心力及向心加速度。
4、經(jīng)歷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形成過程的體驗,大膽發(fā)表自己對有關問題的認識。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向心力理論分析到實驗探究,培養(yǎng)學生用理論指導實踐的素養(yǎng)和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思考生活現(xiàn)象的能力,同時培養(yǎng)學生大膽分析及勇于探究的科學素養(yǎng),以及尊重實驗、實踐的客觀唯物精神。
【教學重點】
向心力概念的建立及實驗探究向心
3、力的大小是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向心力概念的建立及實驗探究向心的大小也是教學難點。通過簡單實例及分組實驗加強感知,突破難點。
【教具準備】
1、小球、細繩和光滑木板16套
2、小鏈球16對。
3、向心力演示器16臺。
4、課件?!窘虒W過程】
一、引入新課
欣賞視頻:我國選手趙宏博和申雪在06年冬奧會把戲滑冰比賽中,以精彩表演獲得金牌,為國爭光。視頻中申雪的運動可以近似看成什么運動?
學生的猜測:向心力跟物體質量m、半徑r、角速度ω有關。
進一步引導學生猜測它們的定量關系。學生可
4、能猜測向心力與質量成正比,與半徑成正比,與角速度成正比。老師先不要作出判斷。
提問:實驗時能否讓三個量同時變。
學生:不行,應該保持其它量不變,使一個量變化即控制變量法。
實驗裝置:向心力演示器。
介紹構造:
講解工作原理:小球向外壓擋板,擋板對小球的反作用力指向轉軸,提供了小球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向心力,兩力大小相等,同時小球壓擋板的力使擋板另一端壓縮套在軸上的彈簧,彈簧被壓縮的格數(shù)可以從標尺中讀出,即顯示了向心力大小。
演示操作:如何實現(xiàn)控制變量。
強調考前須知:
學生分組實驗得出:
?、貴向心力與質量的關
5、系:ω、r一定,取兩球使mA=2mB觀察:(學生讀數(shù))FA=2FB。
結論:向心力F∝m。
②F向心力與半徑的關系:m、ω一定,取兩球使rA=2rB觀察:(學生讀數(shù))FA=2FB。
結論:向心力F∝r。
③F向心力與角速度的關系:m、r一定,使ωA=2ωB觀察:(學生讀數(shù))FA=4FB。
結論:向心力F∝ω2。
歸納:綜合上述實驗結果可知:物體做勻速圓周運動需要的向心力與物體的質量成正比,與半徑成正比,與角速度的二次方成正比。但不能由一個實驗、一個測量就得到一般結論,實際上要進行屢次測量,同時選取更精密的儀器,大量實驗,但
6、我們不可能一一去做。同學們剛剛所做的實驗得出:m、r、ω越大,F(xiàn)越大;假設將實驗稍加改良,如課本中所介紹的小實驗,加一彈簧秤測出F,可粗略得出結論。我們還可以設計很多實驗都能得出這一結論,說明這是一個帶有共性的結論。測出m、r、ω的值,可知向心力大小為:F=mrω2r。
板書:向心力:F向心力=mω2r=mv2/r
我們知道合外力必然產(chǎn)生加速度,向心力實際就是物體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合外力,這個力產(chǎn)生的加速度是怎么樣的呢?
七、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推導出向心加速度
板書:向心加速度
1、向心加速度大?。篴=F向心力/m=ω2r=v2/ r=ωv
7、 a=4π2r/T2=4π2rf2
提問:方向是怎么樣的?
板書:向心加速度的方向:與向心力同向,始終指向圓心
思考:勻速圓周運動是勻變速運動還是非勻變速運動?
學生:不是,因為加速度不恒定。方向時刻在改變。
板書:向心加速度的物理意義:描述速度方向變化快慢的物理量。
【及時穩(wěn)固】
長度為0.5m的輕繩一端系一質量為2kg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小球繞固定點在光滑水平面上以4m/s的速度做勻速圓周運動,請計算小球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大???
【課堂小結】
1.知識內(nèi)容:(見板書)
2.實驗方法:控制變量法。
3.物理思想:先猜測后探究,從定性到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