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第九章民事法律行為》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民法-第九章民事法律行為(4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9.1 民事法律行為概述,概念:民事主體基于意思表示,設立變更或消滅民事法律關系的行為。 意義:克服立法無法涵蓋所有具體法律關系的局限,為主體的意思自由留下空間。法律行為是實現(xiàn)私法自治的工具和主要領域。 法律行為與事實行為的區(qū)別 行為的要素是意思表示還是法定構成要件 行為的后果是由意思表示的內(nèi)容決定還是法律規(guī)定決定 行為人是否需要具有行為能力,9.1 民事法律行為概述,民事法律行為與準法律行為 準法律行為:行為人具有一定的意思表示,但行為的后果不是根據(jù)行為人的意思表示,而是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發(fā)生的。 法律行為、民事法律行為、民事行為三者關系 法律行為 = 民事法律行為 民事行為 民事行為包括
2、合法的民事行為(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民事行為和可撤銷和可變更的民事行為。,9.1 民事行為與民事法律行為,9.1 民事法律行為的特征,1、民事主體實施的以發(fā)生民事法律關系為目的的行為 2、以意思表示為基本構成要素 3、行為的內(nèi)容和形式具有合法性,9.2 民事法律行為的分類,1、單方法律行為、雙方法律行為和多方法律行為 區(qū)分標準:民事法律行為成立所需的意思表示當事人的數(shù)量不同。 單方法律行為:由一方行為人意思表示就能成立,并發(fā)生法律效力的行為。如訂立遺囑、放棄繼承權、免除債務、授權等。單方法律行為通常只會使相對人獲得權利而不承擔義務。 雙方法律行為: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達成一致才能成立生效的行為
3、。如合同行為。 多方法律行為:兩個以上當事人并行的意思表示達成一致才能成立的行為。如合伙合同、成立有限公司的出資協(xié)議等。,9.2 民事法律行為的分類,2、財產(chǎn)行為與身份行為 劃分標準:法律行為發(fā)生的效果 劃分的意義:適用法律不同、行為的目的不同、當事人的意思表示方式不同 財產(chǎn)行為:以發(fā)生財產(chǎn)上的法律效果為目的。 身份行為:依發(fā)生身份上的法律效果為目的。 廣義的身份行為:包括親屬行為和繼承行為 狹義的身份行為:指直接形成或喪失身份關系為目的的行為,如婚姻、收養(yǎng)等。,9.2 民事法律行為的分類,3、有償行為和無償行為 劃分標準:一當事人一方取得利益是否支付對價 有償行為:行為人雙方互為支付對價的
4、行為。如買賣、租賃、借貸等。有償行為是民事法律行為的常態(tài)。 無償行為:一方當事人承擔給付義務而他方當事人不承擔對待給付義務的行為。如贈與、使用借貸、無償保管等。 劃分的意義 1)確定行為的性質 2)確定行為的效力:如保險法規(guī)定,保險合同必須是有償?shù)姆綖橛行А?3)確定行為人的責任,9.2 民事法律行為的分類,4、諾成性法律行為和實踐性法律行為 劃分標準:法律行為的成立除意思表示之外是否需要實際交付行為 諾成性法律行為:僅以意思表示為成立要件的行為,“不要物行為”。如買賣合同、贈與合同、借貸合同等 實踐性法律行為:除了當事人的意思表示以外,還需要有實際交付行為才能成立的行為,“要物行為”。
5、如借用合同、保管合同 劃分的意義 1)行為成立時間不同 2)意思表示的效力不同 3)區(qū)分行為的性質,無償行為和單方行為多為實踐性法律行為,民事法律行為的分類,5、要式行為和不要式行為 劃分標準:法律行為的成立是否必須要有特定的形式 要式行為:依法律規(guī)定或當事人約定必須要采取一定形式或履行一定程序才能成立的行為。如房屋買賣、收養(yǎng)合同、合伙等必須有書面合同。 不要式行為:當事人可以采取任何形式即可成立的行為。民事法律行為以不要式為原則。 劃分的意義:確定行為的成立和生效 民法通則規(guī)定未采取法定要式的行為無效,而合同法解釋規(guī)定:對于法定要式行為,法律未規(guī)定須采用規(guī)定方式才生效的,不影響行為效力。
6、,9.2 民事法律行為的分類,6、主法律行為與從法律行為 劃分標準:根據(jù)法律行為內(nèi)容上的主從關系。 劃分意義:從行為的效力從屬于主行為。 主法律行為:可以獨立成立的法律行為。如貸款合同 從法律行為:以其他行為的存在為前提的行為。如抵押合同,9.2 民事法律行為的分類,7、獨立法律行為和輔助法律行為 劃分標準:是否具有獨立的內(nèi)容以及行為人意思表示的效力 劃分意義:確定行為的效力 獨立法律行為:行為人憑借其獨立的意思表示既可成立的行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在權限范圍內(nèi)的行為都是獨立法律行為。 輔助的法律行為:沒有獨立的內(nèi)容,輔助其他行為生效的行為。如法定代理人對被代理人行為的追認或被代理人對于代理人
7、越權行為的追認。,9.2 民事法律行為的分類,10、物權行為和債權行為 劃分標準:按法律行為涉及的法律關系 劃分意義:物權行為理論是德國法學家的創(chuàng)造,徹底堅持了物權和債權的區(qū)分,有利于深入理解物權理論。 物權行為:引起物權關系發(fā)生、變更和消滅的行為。如轉移物的所有權、拋棄所有權、先占取得等。 債權行為:引起債權關系發(fā)生、變更和消滅的行為。如合同行為,侵權行為等。,9.2 民事法律行為的分類,11、負擔行為和處分行為 劃分標準:法律行為的內(nèi)容 劃分意義:兩者的法律效果不同 負擔行為:產(chǎn)生一定行為義務的法律行為,如債權債務的設定。 處分行為:直接引起現(xiàn)存權利的變動,如物權行為以及處分債權等的行為。
8、,9.4 意思表示的概念,概念:主體將進行一定法律行為的內(nèi)心意思,通過一定的方式表達出來的行為。 意思表示是法律行為的基礎和核心要素。意思表示的有無關系到法律行為的成立,意思表示的真實性關系到法律行為的效力。 構成要素 1)目的意思:指明法律行為內(nèi)容的意思要素。 2)效果意思:希望引起法律效果的意思要素 3)表示行為:將內(nèi)心意思以一定的方式表達于外部的行為要素。 意思表示的過程 動機 目的意思 效果意思 表示行為,9.4 意思表示的形式,意思表示的形式就是民事法律行為的形式,包括口頭、書面和默示形式三種。 1)口頭形式:以說話的方式進行意思表示,包括面談、電話、當眾宣布等。 2)書面形式
9、:以書面文字的方式進行意思表示,包括信件、電報、傳真、電子數(shù)據(jù)交換、電子郵件等。 一般書面 特殊書面:公證形式和鑒證形式 書面形式的意義:證據(jù)效力、成立效力和生效效力 3)默示形式:根據(jù)行為人的行為推斷其內(nèi)在意思的形式。 推定形式:通過行為人實施的積極行為推斷其作出某種意思表示 沉默形式:在法律有規(guī)定或當事人有約定的情況下,根據(jù)行為人單純的沉默不作為來推斷其意思,意思表示的生效,意思表示的生效要件 指意思表示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形式要件,具有意思表示完成的效力。意思表示的生效不同于法律行為的生效,但是法律行為成立的前提。 1、意思表示具有完整的構成要素:目的意思、效果意思和表示行為; 2、意思表
10、示符合法定的形式,如無需受領的意思表示一經(jīng)做出即發(fā)生效力,需要受領的意思表示在到達相對人時發(fā)生效力。,9.4 意思表示的分類,9.4 意思表示的分類,9.4 意思與表示不一致,9.4 意思與表示不一致,9.4 意思與表示不一致,9.4 意思表示不自由,9.4 意思表示不自由,9.4 意思表示不自由,9.4 意思表示的解釋,9.5 法律行為的成立和生效,法律行為的成立要件,一、法律行為成立的一般要件 1、一要件說:意思表示 2、二要件說:行為主體、意思表示 3、三要件說:行為主體、意思表示、行為標的 二、法律行為的特別成立要件 1、實踐法律行為 2、要式法律行為,9.5.1法律行為的有效要件,9.5.1標的不能的效果,9.6.1無效的民事行為,9.6.1無效民事行為的分類,9.6.1民事行為被確認無效的后果,9.6.2可變更、可撤銷的民事行為,9.6.2變更、撤銷權的行使及后果,9.6.3效力未定的民事行為,9.6.3效力未定的民事行為,9.6.3效力未定行為的追認、催告和撤銷,9.7.1附條件的法律行為,9.7.1附條件的法律行為,9.7.1附條件的法律行為,9.7.2附期限的法律行為,9.7.3附負擔的法律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