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就充值下載吧。。。資源目錄里展示的全都有,,下載后全都有請放心下載,原稿可自行編輯修改=====================【QQ:1304139763可咨詢交流】喜歡就充值下載吧。。
喜歡就充值下載吧。。。資源目錄里展示的全都有,,下載后全都有請放心下載,原稿可自行編輯修改=====================【QQ:1304139763可咨詢交流】喜歡就充值下載吧。。
喜歡就充值下載吧。。。資源目錄里展示的全都有,,下載后全都有請放心下載,原稿可自行編輯修改=====================【QQ:1304139763可咨詢交流】喜歡就充值下載吧。。
目 錄
1. 目錄…………………………………1
2. 任務書………………………………2
3. 工藝分析……………………………3
4. 工藝方案的分析與確定……………4
排樣圖………………….4
材料利用率…………….5
計算沖壓力…………….6
沖裁力………………….6
卸料力………………….6
初定壓力機…………….7
壓力中心……………….7
模刃口尺寸…………….7
6.模具結構設計……………………….8
7.線切割編程………………………….9
8.參考文獻……………………………11
9.心得體會……………………………12
設計任務書
1) 目錄
2) 簡述設計任務及說明要求
3) 沖件的工藝分析
4) 工藝方案的制定及分析比較
5) 排樣設計及材料利用率計算,進行排樣與模具結構及生產率,操作安全和經濟性分析,然后確定排樣方案畫出排樣圖
6) 寫工藝規(guī)程卡
7) 模具結構設計的分析過程
8) 沖壓力,推件力,卸料力的計算過程 和典型結構選擇壓力中心的計算過程
9) 凹模輪廓尺寸計算過程和典型組合的選擇
10) 沖模的主要零件的結構形狀材料公 差的要求及技術要求說明
11) 凸凹模工作刃口尺寸計算過程
12) 其他計算過程及需要說明內容
13) 該設計的優(yōu)缺點及改進措施
14) 設計所用的參考資料
一:工藝分析
沖壓材料為Q235鋼,料厚t=3mm,沖件尺寸精度為IT12級,形狀并不復雜,尺寸大小為小型沖件,年產50萬件,屬于普通沖件,
此沖件在沖裁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1. φ20mm和φ8mm的孔較小,孔壁給模具設計和沖裁工藝帶來不便,特別注意材料的金屬流動情況,防止φ20mm和φ8mm凸模彎曲變形
2. φ20mm和φ8mm的周邊和孔壁均勻,模具設計時應妥善處理
3. 沖件較小,故必須考慮到工人的操作安全性
以上3點是此沖件沖壓時較為困難之處,要想得到合格沖件并適應50萬件生產數(shù)量的需要,提高模具壽命是必須處理好的問題
二:工藝方案的分析與確定
從工件的結構形狀可知,其基本工序有沖孔和落料兩種,但根據先后順序的不同排列,可設定以下方案
1. 沖孔→沖孔→落料。(級進沖壓)
2.沖孔→落料。 (單工序沖壓)
方案2屬于單工序沖壓,由于此沖壓件生產批量很大,沖件較小,為了提、高生產效率和材料的利用率故不宜采用。
方案1也屬于單工序沖壓,此方案較好,即解決了難點,也給模具裝備帶來了方便,沖件方便,排樣合理,沖件也平整,故方案合適。
三:模具結構形式的確定
因制件材料較薄,為保證制作平整,采用彈壓卸料裝置,他還可以對沖孔小凸模起導向作用和保護作用,為方便操作和取件,選用雙柱可傾壓力機橫向送料,因制件薄而窄,故采用側刃定位,生產效率高材料消耗也不大
工件圖
綜上所述,由模具設計指導表5-3 5-7選用彈壓卸料橫向送料典型組合形式,對角導柱滑動導向模架。
畫排樣圖
因由冷沖壓技術表3-14查的最小搭邊值,側邊a=2.0工件之間b=1.8,步距s=21.8由冷沖壓技術公式3-25和3-26和公式3-27的條料寬度,因由文獻側刃條料寬度尺寸B(mm)確定公式得條料寬度B
B=1.5a+C+2F
=2x1.5+8+2x2
=87mm
導料板間的距離
X=c+1.5 a +nF+z
=8+1.5 x2+2 x2+0.5
=87.5
C-條料寬度的最大沖裁力
a-側搭邊值
F-側刃沖切的料邊寬度
n-側刃數(shù)
z-沖裁前的條料寬度與板料間的間隙
如圖所示排樣圖,查模具設計指導書4-8選板料的規(guī)格1500 x 900 x 2 mm每塊可剪 47x 900mm的規(guī)格,條料剪切率77.2%
排樣圖
3)計算材料利用率η,由文獻[2]材料通用計算公式η=A。/Ax100%
A。-得到制件的總面積
A- 一個公步的條料面積
η=1256÷1755。6×%100
=71.5%
4)計算沖壓力。完成本制作所需的沖壓力,由沖裁力,卸料力,推件力組成
1. 沖裁力F沖=KLTτ或F沖=LTσ
式中K:系數(shù) K=1.3
L:沖裁周邊長度(mm)
τ:材料抗剪強度(Mpa)
σ: 材料抗拉強度(Mpa)
由書中表4-12得
σ=362。5(為計算方便取σ=80 Mpa)
F沖=80×2(2×8×3.14+8×3.14+2×43.8)
=210KN
2.卸料力和推件力F推—由文獻[2]卸料力和頂料力推件力的計算公式
F卸=K卸* F沖
F推=K推* F沖*n
式中K推,K卸—系數(shù),查文獻[2]表2-16卸料力,推件力和頂件力的系數(shù)得K卸= F推=0.05
n:卡在凹模直壁洞口內的制件件數(shù)一般卡3-5件本題取n=4
F卸=K卸×F沖
= 0.05×210
= 10.5KN
F推=nK推×F沖
=4×0.55×210
= 46KN
F = F卸+ F推+ F沖
= 210 +10.5+46
=266.5KN
5) 初選壓力機,查文獻[2]表1-8開式雙柱可推壓力機部分參數(shù),初選壓力機型號規(guī)格J23-25
6) 計算壓力中心,本例由于圖形排列規(guī)則,故可采用解析法求壓力中心較方便建立工件坐標系如圖所示
7)由于這圖形是對稱的,所以它的壓力中心在原點,為(0,0)
8)計算凸凹模刃口尺寸,本制件形狀簡單可按分別加工法計算刃口尺寸
1.沖孔
工件尺寸孔直徑8mm
由表3-5,3-6,3-7查得Z=0.246mm,Z=0.360mm
=0.02mm,=0.02mm,
查表3-7得:x=0.75;;
校核間隙:因為Z-Z=0.360-0.246=0.114mm
0.114mm>||+||=0.04mm
說明凸模公差能滿足||+||≤Z-Z的條件
將已知和查表的數(shù)據代入公式中去得:
dT=8.075mm
dA=8.321mm
2、落料:
工件尺寸直徑8mm
查表3-7得x=1,;,
校核間隙:Z-Z=0.36-0.246=0.114mm;||+||=0.05mm
0.114>0.05mm
凸凹模公差能滿足||+||≤Z-Z的條件
將已知和查表得到的數(shù)據代入公式得
dA=39.99mm
dT=39.744mm
四:模具結構設計
( 1 ) 凹模設計,因制件形狀簡單,隨有三個公步,但總體積并不大,選用整體式矩形凹模較為合理,因生產批量為中批,由查模具設計指導3-5表選用10鋼為凹模材料。
1) 確定凹模的厚度值:由冷沖壓技術:凹模厚的確定3-5公式,確定厚度H值:K=0. 5(查資料)s=8mm
H = K s= 0.5 X 8 =20 mm
2)確定凹模的周邊尺寸L X B,由模具設計指導3-43矩形凹模標準可以查到靠近凹模周界尺寸125mm ×100mm×20mm.
選擇模架及確定其他沖模零件尺寸,由凹模周界尺寸及模架閉和高度在一定的范圍之間,查書5-7選用對角導柱模架,標記為125×100×130(GB/T2851.1-1990),并可以根據此標準畫出模架圖,類似也可以查出其它零件參數(shù),此時即可畫裝備圖
( 2 )校核壓力機安裝尺寸
模座外形尺寸為250×230閉合,高度為130,由為文選表1-2j23-25型壓力機工作尺寸370×560最大閉合為270,連桿調節(jié)長度為55mm,故在工作臺上加20-18mm墊板,模柄孔尺寸也本副模具所述模柄尺寸相符。
( 3 )線切割編程:
B B B2000 GY L2
B B 2000 B2000 GX SR1
B B B2000 GY L4
A
B B B800 GY L2
B B800 B1600 GX SR1
B B B800 GY L4
A
B B B800 GY L2
B B800 B16000 GX SR1
B B B800 GY L4
D
五:參 考 文 獻
1.冷沖壓技術 、翁其金、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3
2.冷沖壓模具設計指導、王芳、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3
3.模具制造工藝學、郭鐵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心 得 體 會
為期一個月的畢業(yè)設計即將結束,也就意味著我的大學生活即將結束,在這期間里學到了很多知識和技能。
通過這次畢業(yè)設計使我掌握了做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思路,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礎,現(xiàn)將感受總結如下:
首先,我學會了對相關科技文獻的檢索,一切科學研究都是建立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之上的。因此,對于相關文獻資料的檢索顯得尤為重要。在現(xiàn)代社會中,隨著計算機的普及以及網絡技術的發(fā)展,,對于文獻的檢索已經從圖書館的紙質資料轉移到網絡平臺下的電子文檔。
其次,對于各種工具軟件的熟練使用也是科學研究中所必不可少的。在這次畢業(yè)設計中,我主要使用的是AUTO-CAD這一工具軟件,該軟件可用于圖形設計,
再次,通過這次畢業(yè)設計還使我了解了科技論文的寫作規(guī)范,熟悉了offic系列軟件在文字處理與排版等方面的使用。
總之,這次畢業(yè)設計不是簡簡單單的完成了一個課題,而是使我初步的掌握了科學研究的步驟與方法,鞏固了我的專業(yè)知識,練習了我的實際操作能力,鍛煉了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