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濱州市鄒平實驗中學七年級歷史上冊第一單元《中華文明的起源》名師教案北師大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山東省濱州市鄒平實驗中學七年級歷史上冊第一單元《中華文明的起源》名師教案北師大版(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名校名 推薦???????????????????
山東省濱州市鄒平實驗中
學七年級歷史上冊
第一
本學期總
本單元
課 題
第
課時
第 1 課時
單元《中華文明的起源》
教案 北師大版
課 型 復(fù)習 主備人 復(fù)備人
一、教學目標(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以元謀人、北京人等早期 人類為例,了解中國境內(nèi)原始人類的文化遺存
日
2、
月 日
期
審
核
簡述半坡、河姆渡遺址等原始農(nóng)耕文化的特征
知道炎帝黃帝和堯舜禹的傳說,了解傳說和史實的區(qū)別
二、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 1)三種原始人類的遺址分布和特征
( 2)氏族聚落的代表半坡和河姆渡遺址的特征
( 3)禪讓制
四、教學過程
復(fù)習內(nèi)容與過程教師活動
出示本單元的基礎(chǔ)知識,復(fù)習過關(guān)
基礎(chǔ)
1、元謀人是我國境內(nèi)最早人類,距今約
170 萬年。他們
會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過關(guān)
2、北京人距今約
3、70~20
萬年。他們能制造和使用工具 ( 打
制石器 ) ,會使用天然火,因為環(huán)境險惡和工具簡陋 , 過著群居生活。
大約在夏、商、周時期,閩西的居民主要是閩越族和畬族。
3、河姆渡遺址、半坡遺址的基本情況。
( 1)都開始了原始農(nóng)業(yè)。河姆渡的居民種植水稻,半坡居民種植粟。 我 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水稻和粟的國家。
( 2)都有了原始畜牧業(yè),飼養(yǎng)家畜,會制造陶器,半坡原始居民還會紡線、織布、制衣。
( 3)都已使用磨制石器。
( 4)都過著定居生活,河姆渡人居住的是干欄式房屋,半坡人居住的半地穴式房屋。
( 見書七上 p8“干欄式
4、房屋”和 p9 “半坡原始居民
教師復(fù)備
時 間安排
基礎(chǔ)知識記
憶
15 分鐘
學生活動
學生根據(jù)第一單元的基礎(chǔ)知識,進行讀課本,標畫重點,快速記憶。
1
???????????????????????名校名 推薦???????????????????
房屋復(fù)原圖”)
( 5)都
5、處于母系 氏族的繁榮時期。河姆渡遺址 ( 距今大約七千年 ) 和半坡遺址 ( 距今大約五六千年 ) 分別是我國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母系氏族繁榮時期的典型代
表。
4、炎帝、黃帝和堯舜禹的傳說。
炎帝和黃帝是我國古老傳說中黃河流域著名的部落
首領(lǐng),距今約四五千年。后來炎帝、黃帝部落結(jié)成聯(lián)盟,
經(jīng)過長期 發(fā)展,形成了漢族的前身——華夏族。黃帝被
尊稱為“人文初祖”。堯、舜、禹是繼黃帝之后在黃河
流域出現(xiàn)的杰出部落聯(lián)盟首領(lǐng)。 堯生 活儉樸, 克已愛民;舜寬厚待人,以身作則;禹治水有功。堯舜禹時期形成
了一種民主推選部落聯(lián)盟首領(lǐng)的制度——禪讓制。
6、
重點
1、半坡、河 姆渡氏族的區(qū)別,列表掌握。
10 分鐘
解疑
2、禪讓制的含義
3、如何理解“傳說”與“史實”
?
達
標
1、英語單詞“ china ”的意思是“瓷器” (當?shù)谝粋€字母大寫,即寫成“ China ”時,意思
測試
指的就是“中國” )。中國有名的“瓷都”是景德鎮(zhèn),著名的陶
器有“唐三彩”等。其實,
早在幾千年, 有個地方的居民就已懂得燒制大量的彩陶,
你還記得是哪個地方嗎? (
)
A. 元謀
B. 半坡 C.
北京 D.
7、河姆渡
2、 1998 年有一個游戲叫《軒轅圣戰(zhàn)錄》
,內(nèi)容講述軒轅氏(即黃帝)聯(lián)合炎帝,打敗了
一個會呼風喚雨、制造迷霧的在魔頭。游戲中的大魔頭是課本上的哪一個傳說人物?
(
) A. 堯 B. 舜
C.
蚩尤
D. 大禹
3、傳說繼黃帝之后,黃河流域杰出的聰明首領(lǐng)還有堯、舜、禹,他們都是通過推舉的方
式成為部落聯(lián)盟首領(lǐng)的。歷史上把這種產(chǎn)生首領(lǐng)的辦法稱為( )
A. 選舉制 B. 分封制 C. 世襲制 D. 禪讓制
板書 中華文明的起源
設(shè)計 中華 大地的遠古人類:元謀人
8、、北京人、山頂洞人
星羅棋布的 氏族聚落:半坡和河姆渡氏族
傳說時代的文明曙光:炎帝黃帝、堯舜禹的傳說
2
???????????????????????名校名 推薦???????????????????
教
后
記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