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高考復(fù)習(xí)學(xué)案之四:文言句式



《文言文高考復(fù)習(xí)學(xué)案之四:文言句式》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文言文高考復(fù)習(xí)學(xué)案之四:文言句式(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第四課時 文言句式 ? 高考文言文考查能力要求明確指出:“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考查形式主要有顯性和隱性兩種。顯性就是以選擇題形式判斷句式的不同,隱性是將文言文特殊句式放在翻譯中綜合考查。 判斷句 四種文言特殊句式 被動句 倒裝句(謂語前置、賓語前置、定語后置、狀語后置) 省略句 一、判斷句 判斷句是對事物的性質(zhì)、情況、事物之間的關(guān)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斷的句子。文言文判斷句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斷詞"是"來表示,而往往讓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直接充當謂語,對主
2、語進行判斷,其句式有如下幾種表示法: 1、用“者”或“也”表判斷。這是典型的文言判斷形式。 A、 “......者,......也?!边@是文言判斷句最常見的形式。主語后用“者”,表示提頓,有舒緩語氣的作用,謂語后用“也”結(jié)句,對主語加以肯定的判斷或解說。如:“陳涉者,陽城人也。”(《史記.了涉世家》) B、“......,......也。”判斷句中,有時“者”和“也”不一定同時出現(xiàn),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斷。如:“操雖托名漢相,其實漢賊也?!保ā顿Y治通鑒》) C、“......者,......?!庇械呐袛嗑洌辉谥髡Z后用“者”表示提頓,這種情況不常見。如:“四人者,廬陵蕭君
3、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D、“......者也?!痹诰淠┻B用語氣詞“者也”,表示加強肯定語氣,這時的“者”不表示提頓,只起稱代作用。這種判斷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較常見。如:“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保ā稇?zhàn)國策.齊策》) 2、在文言文中有時為了加強判斷的語氣,往往在動詞謂語前加副詞“乃、必、亦、即、誠、皆、則”等表判斷。 這種形式也較為多見。例如: 當立者乃公子扶蘇。(司馬遷《陳涉世家》)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范仲淹《岳陽樓記》) 即今之偶然在墓者也。(張溥《五人墓碑記》) 夫六國與秦皆諸侯。(蘇洵《六國論》)
4、3、用動詞“為”“是”表判斷。 其中“是”表判斷,要注意和用作代詞的“是”的區(qū)別。例如: 故今之墓中全乎為五人也。(張溥《五人墓碑記》)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司馬遷《鴻門宴》)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巨是凡人,偏在遠郡,行將為人所并。(司馬光《赤壁之戰(zhàn)》) 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代詞,這樣) (蘇軾《石鐘山記》) 4、用否定副詞“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斷。例如: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蘇洵《六國論》)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直接表
5、示判斷。既不用判斷詞,也不用語氣詞,通過語意直接表示判斷。例如: 劉備天下梟雄。(司馬光《赤壁之戰(zhàn)》) 劉豫州王室之胃。(同上) 二、被動句 文言文中,被動句的主語是謂語動詞所表示的行為被動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動者,施事者。在古漢語中,在古漢語中,被動句主要有兩大類型:一是在標志的被動句,即借助一些被動詞來表示,二是無標志的被動句,又叫意念被動句。 有標志的被動句,大體有以下幾種形式: 1、動詞后用介詞“于”表被動,“于”起介紹引進動作行為的主動者的作用。如: 故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史記.屈原列傳》)這里“惑”、“欺”的動作是由“于”后的“鄭袖”、“張儀
6、”發(fā)出來的。 則今之高爵顯位,一旦抵罪,或脫身以逃,不能容于遠近。(張溥《五人墓碑記》) 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xí)之,不拘于時,學(xué)于余。(韓愈《師說》) 2、有時也在介詞“于”或動詞前加“受”,形成“受......于......。”的形式表被動。如: 吾不能舉金吳之地,十萬之從,受制于人。(《資治通鑒》) 3、用“見”、“于”,“見......于......?!北肀粍印H纾? 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同上) 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莊子·秋水》) “見”有一種特殊用法和表被動的“見”的形式很相近,如: 生孩六月,慈父見背。(《陳情
7、表》) 這里的“見”不表被動,它是放在動詞前,表示對自己怎么樣的客氣說法,像現(xiàn)代漢語中的“見諒”等那為此種用法。 4、用“為”“為……所……”(“為”引出動作的主動者)或“……為所……”表被動。 例如: 及其衰也,數(shù)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歐陽修《伶官傳序》) 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司馬遷《陳涉世家》) 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司馬光《赤壁之戰(zhàn)》) 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蘇洵《六國論》)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司馬遷《鴻門宴》) 5、用“被”表被動。如: 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張溥《五人墓碑記》) 6、無標志的被動句
8、,這種情況是指沒有被動詞的被動句。如: 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資治通鑒》)這里的“逼兵勢”是“被兵勢所逼”的意思。 三、省略句 句子成分的省略,在文言文和現(xiàn)代漢語中都有,不過,文言文中的活力句更普遍。 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情形: 1、省略主語。有承前省、蒙后省,自述或?qū)υ捴幸渤3J÷?。例如? 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 )黑質(zhì)而白章,( )觸草木,( )盡死。(柳宗元《捕蛇者說》) 沛公謂張良曰:“……( )度我至軍中,公乃入?!?司馬遷《鴻門宴》) ( )每假借于藏書之家,( )手自筆錄,( )計日以還?!洰?,( )走送之,不敢稍逾約。(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9、2、省略謂語。與現(xiàn)代漢語比較,文言中謂語的省略較多見。例如: 一鼓作氣,再( )而衰,三( )而竭。(《曹劌論戰(zhàn)》)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 3、省略賓語。有動詞賓語的省略。例如: 尉劍挺,廣起,奪( )而殺尉。(司馬遷《陳涉世家》) 每字為一印,火燒( )令( )堅。(沈括《活板》) 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眲t與( )斗卮酒。(司馬遷《鴻門宴》) 省略介詞的賓語。在文言文中,介詞“以”、“為”、“與”的賓語"之"往承上文省略。在譯成現(xiàn)代漢語時,省略了的動詞賓語或介詞賓語要補充出來。 省略介詞在文言文中,介詞“于
10、”和“以”常被省略。如: 后數(shù)日驛至,果地震隴西。(《張衡傳》) 今以鐘磬置( )水中,雖大風(fēng)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 (蘇軾《石鐘山記》) 激昂( )大義,蹈死不顧(張博《五人墓碑記》) 句中省略了介詞“于”。 四、倒裝句 1、謂語前置句,又叫主謂倒裝句 (1)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ā缎帕昃`符救趙》) (2)甚矣,汝之不惠! (3)甚矣,烏紗之橫、皂隸之俗哉 《虎丘記》 分析:例(1),聯(lián)系上下文,這是趙國局勢緊張之時,趙勝平原君心急如焚,用激將法,向魏國信陵君求救時說的,是責(zé)備的語氣。“安在”即“何在”,“公子”,尊稱信陵君,“急人之困”意為“為別
11、人的困難而著急”。信陵君是一個重情義、德高望重之人,解人之困、急人之急,是他受人敬仰的精神品質(zhì)。因此從語境看,此句句序應(yīng)為:“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也!”是謂語前置句。 2、賓語前置。 文言文中,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一般置于動詞或介詞之后,但在一定條件下,賓語會前置,其條件是: (1)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這類句子,介詞的賓語也是前置的。如: 沛公安在?(《史記.項羽本記》) 大王來何操? (司馬遷《鴻門宴》) 子何恃而往? (彭端淑《為學(xué)》) 微斯人,吾誰與歸? (范仲淹《岳陽樓記》) 不然,籍何以至此? (司馬遷《鴻門宴》) 這種類型的句子關(guān)鍵是作賓語的疑
12、問代詞(像:誰、何、奚、曷、胡、惡、安、焉等)。值得注意的是,介詞“以”的賓語比較活躍,即使不是疑問代詞,也可以前置。如: 余是以記之,以俟觀人風(fēng)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說》)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詞,但也前置了。 (2)文言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 這類句子有兩點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須有“不”、“未”“毋”、“無”、“莫”等否定詞);二是代詞作賓語。如: 古之人不余欺也。(不欺余) (蘇軾《石鐘山記》)。 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弗怠之)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時人莫之許也。(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 (3)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前取動詞
13、前,以突出強調(diào)賓語。這時的“之”只是賓語前置的標志,沒有什么實在意義。如: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韓愈《師說》) 有時,還可以在前置的賓語前加上一個范圍副詞“唯”,構(gòu)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圖”、“唯命是從”等。 (4)介詞賓語前置的情況除了第一種情況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方位詞、時間詞作賓語時,有時也前置;例如:“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史記.項羽本記》) 3、定語后置句。 文言文中,定語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詞前邊,但有時為了突出,中心詞的地位,強調(diào)定語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容,或使語氣流暢,往往把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后,并用“者”結(jié)句,形成“中心詞+后置定語
14、+者”或“中心詞+之+后置定語+者”的形式。如: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勸學(xué)》) 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蘇軾《石鐘山記》) 大閹之亂,紹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 (張溥《五人墓碑記》 應(yīng)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定語后置只限于表示修飾關(guān)系的句子,表領(lǐng)屬關(guān)系的定語則不后置。 4、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介詞結(jié)構(gòu)即介賓短語,文言文中常見的是用“以”、“于”組成的介賓短語,作狀語后置有以下幾種情況: (1)用介詞“于”組成的介賓短語在文言文中大都處在補語的位置,譯成現(xiàn)代漢語時,除少數(shù)仍作補語外,大多數(shù)都要移到動詞前作狀語。如
15、: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荀子《勸學(xué)》) 具告以事。(《史記.項羽本記》) 反饋練習(xí) 1、下列各句中,句式特點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 ) ①惟弈秋之為聽 ?????????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而良人未之知也 ??????? ④甚矣,汝之不惠 ⑤故燕王欲結(jié)于君 ??????? ⑥牛何之 ⑦樂夫天命復(fù)奚疑 ??????? ⑧王嘗語莊子以好樂 A.②③⑥⑧????? B.①③⑥⑦????? C.②④⑥⑧????? D.①③⑤⑥ 2、從句式角度看,和“夫晉,何厭之有”相同的一組是??? ( ) ①申之以孝悌之義 ?????? ②是寡人之過也 ???????
16、? ③唯君圖之?????????????? ④微斯人,吾誰與歸 ??? ?⑤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 ⑥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 ⑦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⑧齊人有一妻一妾而處室者 A.②⑥⑧?????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④⑥⑦ 3、從句式角度看,和“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相同的一項是????? ( ) A.輿薪之不見????????????? B.求人可使報秦者 C.嬴聞如姬父為人所殺????? D.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4、下列句子分類正確的一項是???? ( ) ①卿欲何言 ?????????????????? ②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③
17、吾屬今為之虜矣 ???????????? ④不然,籍何以至此 ⑤或脫身以逃,不能容于遠近 ?? ⑥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⑦大王來何操 ???????????????? ⑧戍卒叫,函谷舉 A.①④/②③⑥/⑤⑦⑧?????????? B.①④⑦/②③/⑤⑥⑧ C.①④②/③⑥/⑤⑦⑧?????????? D.①④⑦/②⑥/③⑤⑧ 5、從句式角度看,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 ) A.古之人不余欺也???????????? B.夫子之謂也 C.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 ??????D.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 6、下列各組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一組是??? ( ) A.①句讀之不知,惑
18、之不解 ?、谒魏巫镏? B.①夫晉,何厭之有 ②子何恃而往 C.①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②王嘗語莊子以好樂,有諸 D.①子非魚,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②臣實不才,又誰敢怨 7、從句式角度看,和“教以慎于接物”相同的一組是????? ( ) ①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 ????? ②王嘗語莊子以好樂 ③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 ??? ④此三者,吾遺恨也 ⑤而今安在哉 ????????????? ⑥此世所以不傳也 ⑦亦將有感于斯文 ????????? ⑧故凡為愚者,莫我若也 A.①③⑤??????? B.④⑦⑧?????? C.②⑥⑦???????
19、 D.②③⑦ 8、下列句子中“見”不表被動的一句是????? ( ) A.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 B.府吏見丁寧 C.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 D.見犯乃死,重負國 9、下列句子都不屬于定語后置句的一組是 ( ) A.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 B.驗之以事,合契若神 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C.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 人馬燒溺死者甚眾 D.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騰蛟起鳳,孟學(xué)士之詞宗 10.下列句中省略賓語的一句是?? ( ) A.見一老公而問之曰??????
20、B.遂持駒去 C.齊桓公出獵???????????? D.明日朝,以告管仲 11.從句式角度看,下列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 ①父母唯其疾之憂? ?、诓换既酥患褐? ③游于赤壁之下? ?、芏矣谮w王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③④都不相同 附:文言固定句式 1、庸……乎 譯為“哪里……呢” 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我(向他)學(xué)習(xí)道理,哪管他年齡比我大(還是)比我小呢?? 2、……,抑…… 譯為“……,還是……”或“……,或者……” 例:抑
21、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伶官傳序》 還是說推究他成敗的事跡,都是由于人事所決定的呢? ?? 3、有所 譯為“有……的(人、物、事)” 例: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魚我所欲也 》 死也是我厭惡的,(但是我)厭惡的還有比死更嚴重的,所以禍患(也)有(我)不躲避的。 4、無所 譯為“沒有……的(人、物、事)” 例:今入關(guān),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而欓T宴》 如今入了關(guān),沒有掠奪任何財物,也沒有迷戀女色,看來他的志向不小。? 5、如何、奈何、若何 譯為“把……怎么辦呢”“對……怎么樣呢”,如果之間沒有插入名詞、代詞和詞組,則譯為“怎么,怎么
22、樣,怎么辦”。有詢問怎么處理的意思。 例:“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鴻門宴》 (沛公說:)“現(xiàn)在出來了,沒有告辭,對這怎么辦呢?” 6、如……何 譯為“對……怎么辦” 例: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對太行、王屋怎么辦? ? 7、奈……何 譯成“把(拿)……怎么辦” 例:三老不來還,奈之何?(《西門豹治鄴》) 三老不回來,把他們怎么辦? 8、是故、是以? 譯為“因此,所以” 例: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在,師之所存也。 因此,無論人(身份)高貴還是低賤,無論年齡大還是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存在的地方。 ? 9、所以 譯為 “……原因”
23、“……的方法” “用來……的” 例1: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 我們離開父母親屬來侍奉您的原因,只是仰慕您的崇高品德。 例2: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 老師,是用來的傳道授業(yè)解惑的。 10、不亦……乎 譯為“不也是……嗎” 例:“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慍,不亦君子乎?” 孔子說:)“學(xué)習(xí)并且經(jīng)常溫習(xí)所學(xué)知識,不也是高興的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不也是快樂的嗎?別人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生氣,不也是有道德的人嗎?” ? 11、有以…… 譯為“有用來……的(方法)” 例:吾終當有以活汝。(《中山狼傳》) 我總會有用來
24、使你活下去的方法。 12、無以……?? 譯為“沒有用來……的” 例1: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因此不積累半步一步,就無法達到千里之外;不世集細微的水流,就無法形成江海。 例2:軍中無以為樂。(《鴻門宴》) 軍營里沒有可以用來作樂的東西。? 13、其……乎(邪) 譯為“難道……嗎” 例: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馬說》) 難道真沒有千里馬嗎?是他們真的不知道千里馬?。? 14、得無……乎? 得無……耶 譯為“恐怕是……吧”或“莫非……吧” 例1:若翁廉,若輩得無苦貧乎?(《記王忠肅公翱事》) 你們的老人很廉潔,你們恐怕不免窮困吧?
25、 例2:覽物之情,得無異乎?《岳陽樓記》 觀賞景物所產(chǎn)生的感情,恐怕不同吧? 成反復(fù)自念,得無教我獵蟲所耶?(《促織》) 恐怕是教我捉蟲的地方吧 15、無乃……乎(與)? 譯為“恐怕……吧” 例:無乃爾是過與?(《論語》) 恐怕這該責(zé)備你吧? 16、……之謂也;其……之謂也;其……之謂乎 譯為“說的就是……啊”“大概說的就是……吧” 例:諺所謂“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 民諺中說的“嘴唇?jīng)]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大概就是說虞國與虢國的關(guān)系吧。 17、孰與?與……孰 譯為“跟……比較,哪一個(誰)……”; 孰若 譯為“哪里比得上” 例: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26、? 我跟城北的徐公比,誰更美? 18、然則 譯為“既然這樣,那么” 例: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 這樣做官也擔憂,不做官也擔憂,既然這樣,那么什么時候才能快樂呢? 19、有……者 譯為“有個……人” 例:邑有成名者,操童子業(yè),久不售。 縣里有一個叫成名的人,讀書考秀才,很久也沒有考中秀才。 20、與其……孰若…… 譯為“與其……,哪如……” 例:與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馮婉貞》) 與其坐著等死,哪如奮起抵抗拯救我們村莊。 21、能無……乎 譯為“怎能不……呢” 例: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 誠信卻被懷疑,忠心卻被誹謗,怎能
27、不怨憤呢? 22、(而)況……乎 譯為“何況……呢”或“又何況……呢” 例: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fēng)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 現(xiàn)在把鐘和磬放入水中,即使有大風(fēng)大浪也不能使它發(fā)出聲響,又何況是石頭呢! 23、安能、何能、何得 譯為“怎么能” 例1: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怎么能低頭彎腰去侍奉權(quán)貴,使我不能喜笑顏開! 例2: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他的妻子說:“您漂亮極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24、 “何……為”???? 譯為“為什么……呢”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如今人家正是刀和跕板,我們是魚肉,為什么要告辭呢?
28、 25、 豈……哉(歟、乎)? 譯為“難道……嗎”?? “怎么……呢” 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伶官傳序》 (人生的)禍患常常是從細微的事情積累起來的,人的才智勇氣往往被他溺愛的事物所困擾,難道只是伶人才如此嗎? 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伶官傳序》 難道是得天下難而失天下容易嗎? 附答案 第四課時 1、B 【解析】①②③⑥⑦都是賓語前置句,④是主謂倒裝句,⑤⑧是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句。 2、D 【解析】“夫晉,何厭之有”是賓語前置句。④⑥⑦都是賓語前置句。①是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句,②是判斷句,③是一般句式,⑤⑧都是定語后置句。 3、D 【解析
29、】例句和D項都是判斷句。A項是賓語前置句,B項是定語后置句,C項是被動句。 4、D 【解析】①④⑦疑問句中疑問代詞賓語前置句;②⑥判斷句;③⑤⑧被動句,“舉”,占領(lǐng),被攻克。 5、C 【解析】C項是被動句,其他三項都是賓語前置句。 6、A 【解析】都是賓語前置,且以“之”為標志。B項,第一句賓語前置,以“之”為標志;第二句賓語前置,“何恃”即“恃何”;C項“安在”,即“在安”,疑問代詞賓語前置,“王”句無前置賓語;D項“子”句無前置賓語,“臣”句疑問代詞賓語前置。 7、D 【解析】例句和②③⑦都是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句。①是主謂倒裝句,④⑥都是判斷句,⑤⑧都是賓語前置句。 8、B 【解析】B項“見丁寧”之“見”,動作涉及的對象;A、C、D三項的“見”都表被動。 9、B 【解析】B項前一句為狀語后置,后一句為判斷句,均不是定語后置句。 10、D 【解析】D項,省略代詞賓語:以告,以之告。 11、A【解析】①②都是賓語前置句,③是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句,④是被動句。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專題黨課講稿:以高質(zhì)量黨建保障國有企業(yè)高質(zhì)量發(fā)展
- 廉政黨課講稿材料:堅決打好反腐敗斗爭攻堅戰(zhàn)持久戰(zhàn)總體戰(zhàn)涵養(yǎng)風(fēng)清氣正的政治生態(tài)
- 在新錄用選調(diào)生公務(wù)員座談會上和基層單位調(diào)研座談會上的發(fā)言材料
- 總工會關(guān)于2025年維護勞動領(lǐng)域政治安全的工作匯報材料
- 基層黨建工作交流研討會上的講話發(fā)言材料
- 糧食和物資儲備學(xué)習(xí)教育工作部署會上的講話發(fā)言材料
- 市工業(yè)園區(qū)、市直機關(guān)單位、市紀委監(jiān)委2025年工作計劃
- 檢察院政治部關(guān)于2025年工作計劃
- 辦公室主任2025年現(xiàn)實表現(xiàn)材料
- 2025年~村農(nóng)村保潔員規(guī)范管理工作方案
- 在深入貫徹中央8項規(guī)定精神學(xué)習(xí)教育工作部署會議上的講話發(fā)言材料4篇
- 開展深入貫徹規(guī)定精神學(xué)習(xí)教育動員部署會上的講話發(fā)言材料3篇
- 在司法黨組中心學(xué)習(xí)組學(xué)習(xí)會上的發(fā)言材料
- 國企黨委關(guān)于推動基層黨建與生產(chǎn)經(jīng)營深度融合工作情況的報告材料
- 副書記在2025年工作務(wù)虛會上的發(fā)言材料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