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軸液下泵分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長軸液下泵分析(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軸液下泵是一種特殊設計的離心泵,通常用于輸送液體,尤其是當泵的安裝位置高于液面時。
1.?結構與工作原理
長軸設計:泵的電機通常安裝在液面上方,通過一根長軸連接到液下的葉輪部分。長軸的長度可以根據(jù)液面深度進行調(diào)整。
葉輪:葉輪位于液下,負責將液體吸入并通過泵體排出。是泵的核心部件,通常采用閉式、半閉式或開式設計,負責將機械能傳遞給液體,推動液體流動泵軸:連接葉輪和電機,傳遞扭矩,帶動葉輪旋轉。一般采用高強度的鋼材制成,具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以保證在高速旋轉和長軸支撐下的穩(wěn)定運行。
工業(yè)設備?長軸液下泵泵軸電機:為泵提供動力,通過聯(lián)軸器與泵軸直接相連,使主軸作旋轉運動。
軸承:用于支撐
2、泵軸,減少軸的振動和磨損。分為滾動軸承和滑動軸承,滾動軸承通常用于轉速較高、負荷較小的場合,滑動軸承則適用于轉速較低、負荷較大的情況。
密封裝置:防止液體泄漏和空氣進入泵體,常見的密封形式有機械密封和填料密封。機械密封具有密封性能好、泄漏量小、使用壽命長等優(yōu)點,廣泛應用于長軸液下泵中。
泵體:是泵的外殼,用于容納葉輪、泵軸等部件,同時也是液體流動的通道。泵體通常采用鑄鐵、不銹鋼等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耐腐蝕性和耐磨性。
2.應用場景
深井抽水:常用于從深井中抽取地下水。
化工行業(yè):用于輸送腐蝕性液體,泵的材料通常選擇耐腐蝕的材質(zhì)如不銹鋼或特種合金。
污水處理:用于污水處理廠中的液體輸
3、送。
礦山排水:在礦山中用于排水作業(yè)。
3.優(yōu)點
高效:能夠高效地從深井或深池中抽取液體。
維護方便:電機位于液面上方,便于維護和檢修。
適應性強:適用于各種液體,包括腐蝕性液體。
4.缺點
安裝復雜:由于長軸的設計,安裝和調(diào)試相對復雜。
成本較高:長軸和多個軸承的設計增加了制造成本。
5.選型考慮
液面深度:根據(jù)液面深度選擇合適的長軸長度。
液體性質(zhì):根據(jù)液體的腐蝕性、粘度等選擇合適的泵體材料。
流量和揚程:根據(jù)所需的流量和揚程選擇合適的泵型號。
6.維護與保養(yǎng)
1)運行前檢查
外觀檢查:查看泵體、管道及連接件有無裂縫、損壞或泄漏痕跡,油漆是否剝落,如有需要及時
4、補漆,防止生銹。
液位檢查:確保泵的安裝位置正確,且被輸送液體的液位在正常范圍內(nèi),避免泵在低液位或無液狀態(tài)下運行,損壞葉輪和軸。
連接部件檢查:檢查地腳螺栓、泵殼與管道的連接螺栓等是否松動,如有松動需及時擰緊,防止運行時發(fā)生振動和泄漏。
潤滑系統(tǒng)檢查:對于采用油潤滑的軸承,檢查油位是否在正??潭确秶鷥?nèi),油質(zhì)是否良好,如發(fā)現(xiàn)油質(zhì)變黑、有雜質(zhì)或乳化現(xiàn)象,應及時更換潤滑油。
電氣系統(tǒng)檢查:檢查電機接線是否牢固,接地是否良好,測量電機絕緣電阻,確保絕緣性能符合要求,防止電機短路或漏電。
2)運行中監(jiān)測
溫度監(jiān)測:通過溫度計或溫度傳感器,定期監(jiān)測泵的軸承溫度、電機溫度。一般來說,軸承溫度不應
5、超過?70℃,電機溫度不應超過銘牌規(guī)定的最高溫度。若溫度過高,應立即停機檢查,可能是潤滑不足、冷卻不良或負載過大等原因。
振動和噪音監(jiān)測:正常運行時,泵應平穩(wěn)運行,振動和噪音較小。若發(fā)現(xiàn)振動加劇或有異常噪音,可能是泵軸彎曲、葉輪不平衡、軸承損壞或基礎不牢固等問題,需及時停機排查。
壓力和流量監(jiān)測:觀察泵的進出口壓力和流量是否穩(wěn)定,是否符合正常運行參數(shù)。若壓力或流量出現(xiàn)異常波動,可能是管道堵塞、葉輪磨損、密封泄漏等原因,應及時檢查并處理。
密封性能監(jiān)測:檢查機械密封或填料密封處是否有泄漏現(xiàn)象。輕微泄漏是正常的,但如果泄漏量明顯增大,應及時更換密封件,防止液體泄漏造成環(huán)境污染和設備損壞。
6、3)停機后保養(yǎng)
清潔工作:停機后,應及時清理泵體表面的污垢、灰塵和油污,保持泵的外觀整潔。對于輸送含有雜質(zhì)的液體的泵,還需用清水沖洗泵的內(nèi)部,防止雜質(zhì)沉淀和腐蝕。
防銹處理:對于長期停機的泵,應在泵體表面涂抹防銹油,防止生銹。對于容易生銹的部件,如泵軸、葉輪等,可采用涂漆、鍍鋅等方法進行防銹處理。
密封保養(yǎng):如果是填料密封,應松開填料壓蓋,防止填料因長時間受壓而失去彈性。對于機械密封,應根據(jù)其使用要求,定期更換密封液或進行維護保養(yǎng)。
檢查部件:停機期間,可對泵的葉輪、軸、軸承、密封等部件進行檢查,查看是否有磨損、腐蝕、裂紋等損壞現(xiàn)象,如有損壞應及時更換部件。
防潮措施:如果泵安裝在潮
7、濕的環(huán)境中,應采取防潮措施,如在電機和控制柜內(nèi)放置干燥劑,定期進行烘干處理,防止電氣元件受潮損壞。
7.長軸液下泵常見故障及解決方法
1)啟動故障
電機不轉
故障原因:電源故障,如停電、保險絲熔斷、電源線接觸不良等;電機故障,如繞組短路、斷路、電機過熱保護跳閘等;控制電路故障,如接觸器故障、繼電器故障、控制按鈕損壞等。
解決方法:檢查電源是否正常,恢復供電或更換保險絲,修復電源線;檢查電機繞組,修復或更換電機;檢查控制電路,修復或更換故障元件。
電機啟動困難或轉速低
故障原因:電機過載,如泵的流量過大、揚程過高、介質(zhì)粘度大等;電機缺相運行,如電源線斷相、接觸器觸點接觸不良等;電機
8、繞組接線錯誤;電壓過低。
解決方法:檢查泵的運行參數(shù),調(diào)整流量、揚程,選擇合適的介質(zhì);檢查電源線和接觸器,修復或更換;檢查電機繞組接線,糾正錯誤;檢查電源電壓,待電壓恢復正常后再啟動。
2)流量和揚程不足
泵不上液
故障原因:吸入管路堵塞或漏氣,如過濾器堵塞、吸入管破裂等;液位過低,泵吸入口露出液面;葉輪損壞或堵塞;泵的轉向錯誤。
解決方法:清理過濾器,修復吸入管;提高液位;檢查葉輪,清理或更換;檢查電機接線,糾正轉向。
流量和揚程達不到額定值
故障原因:葉輪磨損嚴重;密封環(huán)磨損,間隙過大;泵的轉速不足;管路阻力過大,如閥門未全開、管路堵塞等。
解決方法:更換葉輪;更換密封環(huán);
9、檢查電機和皮帶傳動裝置,提高轉速;檢查管路,全開閥門,清理堵塞物。
3)機械故障
泵振動大
故障原因:泵軸與電機軸不同心;葉輪不平衡;軸承損壞;基礎不牢固或地腳螺栓松動;吸入管路共振。
解決方法:調(diào)整泵軸與電機軸的同心度;對葉輪進行動平衡試驗和調(diào)整;更換軸承;加固基礎,擰緊地腳螺栓;改變吸入管路的支撐方式,消除共振。
軸承發(fā)熱
故障原因:軸承缺油或油質(zhì)不良;軸承安裝不當,如間隙過小、過緊等;軸承磨損嚴重;泵軸彎曲。
解決方法:補充或更換潤滑油;重新安裝軸承,調(diào)整間隙;更換軸承;校直或更換泵軸。
密封泄漏
故障原因:機械密封損壞,如密封面磨損、老化、腐蝕等;填料密封磨損,填料壓蓋未壓緊;軸套磨損;密封液不足或密封液系統(tǒng)故障。
解決方法:更換機械密封;更換填料,調(diào)整填料壓蓋;更換軸套;檢查密封液系統(tǒng),補充密封液,修復故障。
4)噪音異常
汽蝕噪音
故障原因:泵的安裝高度過高,導致吸入口壓力過低;介質(zhì)溫度過高,飽和蒸汽壓增大;吸入管路阻力過大,造成吸入口壓力不足。
解決方法:降低泵的安裝高度;降低介質(zhì)溫度;減少吸入管路阻力,如增大管徑、縮短管路長度等。
其他異常噪音
故障原因:葉輪與泵殼摩擦;泵內(nèi)有異物;軸承損壞;聯(lián)軸器松動或磨損。
解決方法:調(diào)整葉輪與泵殼的間隙;停機清理泵內(nèi)異物;更換軸承;緊固聯(lián)軸器或更換磨損的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