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七下《驛路梨花》教學設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部編七下《驛路梨花》教學設計(1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驛路梨花》教學設計
教科書分析:
1 .小說《驛路梨花》寫于1977年5月。文章通過記敘發(fā)生在哀牢山路邊一 所小茅屋的故事,謳歌了以梨花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優(yōu)秀品質, 生動地展現(xiàn)了雷 鋒精神在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生根、開花、不斷傳揚的動人情景,歌頌了各族人民助人 為樂的圖尚品質。
2 .本文需要學生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整體感知、理清脈絡,“小屋”和“梨 花”是文章的兩個線索物,貫穿了整篇文章。文章以“我”和老余一早一晚所見 所聞為序,圍繞“小屋的主人到底是誰",設計了兩次誤會、三個懸念,分兩個 層次,刻畫了一組人物,展現(xiàn)了他們助人為樂的美好品格。
3 .作者彭荊風用質樸的語言,為我們描述了一個
2、名叫梨花的哈尼族姑娘和她 的小妹妹在十幾年中相繼照料一間路旁小屋,為過往行人提供方便的故事。然而, 作品并沒有停止在少數(shù)民族青少年為過往旅客做好事的這種生活現(xiàn)象的描述上, 隨著情節(jié)的展開,作品進一步表現(xiàn)出梨花姑娘精心照料這間小屋的思想動因。 原
來這小屋是十幾年前路過這里的一支人民解放軍部隊建造的, 修建這間小屋是為
了給行人遮風避雨。文章相當生動地展現(xiàn)出邊疆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的青少年一代學習 和發(fā)揚雷鋒精神,熱情為人民服務的嶄新精神風貌,將他們的心靈的真善美表現(xiàn) 的淋漓盡致。這也是作品的主題思想。
4 .七年級學段,學生基本能讀懂小說類的文章。并能夠在通讀文章的基礎上 概括出文章的主要故事情
3、節(jié),所以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要在讀懂文章的基礎上學 習本文新穎巧妙的構思,同時抓住關鍵詞語“梨花”,說出自己的認識與體會。
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對記敘文的基礎知識有了基本的掌握, 對學習記敘文的方法也
有了一定的積累,但是分析本文記敘的巧妙構思時還需要教師引導。因此我強調 課前預習,課上以學生閱讀、討論、感悟為主,教師適當?shù)匾龑АⅫc撥,幫助學 生完成重難點的突破。“雷鋒精神”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但是學生在實際生 活中缺乏主動幫助他人的意識,缺少關心他人的舉動。因此,教師在教學時也要 緊密聯(lián)系生活實際,了解當代學生的價值觀,讓學生從文本中找到與其產(chǎn)生共鳴 之處,感悟助人為樂的樸實民風
4、,獲得精神上的洗禮,將內在的精神轉化為實際 的行動,提高自我的公彳惠意識。
教學目標:
1 .進一步學習略讀的閱讀方法,粗知故事梗概。
2 .理清文章的記敘順序,分析、理解文章構思的特點及表達效果。
3 .細讀課文,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義及作用, 理解用“驛路 梨花”做標題的妙處。
教學重點:
1 .理請文章的記敘順序,分析、理解文章構思的特點及表達效果。
2 .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義及作用, 理解“驛路梨花”做標題 的妙處。
教學難點:
1 .學習文章以“誰是小茅屋的主人”的巧妙設疑的構思方法。
2 .理解“梨花”的多層含義及作用。
教學準備:
5、
1 .識記本課的生字詞。
2 .作者及寫作背景:
彭荊風,出生于1929年,當代作家。他的小說、散文和電影劇本,多以邊 防軍民的生活和斗爭為題材。作品有《邊塞烽火》《產(chǎn)笙戀歌》《鹿銜草》等。
《驛路梨花》寫于1977年5月。當時,作者經(jīng)歷了 “文革” 7 年牢獄之災后, 出獄已近兩年。那是5月間的一個下午,作者午睡剛醒,慵倦地躺在床上讀《宋 詩選》,當讀到陸游“懸知寒食朝陵使,驛路梨花處處開”的詩句時,那美麗的 意境使我聯(lián)想起了過去在滇西南邊地大山深處見過的大片梨花林, 以及與梨花有
關的許多特異人事,那都是作者長久難以忘懷的美好生活。 這時候,一種想用文 筆描述那和諧過去的創(chuàng)作愿望
6、也油然而生,作者忙披衣起床抓過紙筆來寫作。情 之所鐘,使他的思緒完全進入了詩情畫意的梨花林,以及那些樸實的哈尼族、瑤 族人當中,也就寫得很快,一個下午就完成了這篇《驛路梨花》。作者彭荊風這
篇對善良、樸實、美好歌頌的《驛路梨花》,也是讓人們用過去與“文革”對比, 以鞭笞丑惡。
3 .梳理文章故事情節(jié):
第一部分(1-8):主要寫“我們”在梨樹林中發(fā)現(xiàn)小屋。
第二部分(9-12):主要寫小屋幫助“我們”解除饑餓疲勞。
第三部分(13-27):主要寫瑤族老人述說小屋主人名叫梨花。
第四部分(28-36):主要寫梨花妹講出小屋的來歷。
第五部分(37):熱情歌頌助人為樂的精神如潔白的梨
7、花開遍大地。
4 .讀完文章,提出質疑。
教學時數(shù):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圖片導入,激發(fā)興趣
(一)預習檢查,正字音。
1 .導語:在學習課文之前,我們先復習一下預習中要求識記的字詞,齊讀。
PPT出示字音:
攆(ni a n )驛路(y i )陡峭(d o u )竹蔑(mi e )
簡陋(l o u )修葺(q i )恍惚(hu a ng h u )鹿(j i )
2 .反饋指導:正字音,齊讀。
3 .小結:強調易錯字音。
4 二)圖片導入,切入主題。
導語:同學們,請欣賞梨花的圖片。
1 .出示任務(PPT顯示):由梨花的圖片你們想到了哪些關于梨
8、花的詩句呢
(1)學生瀏覽圖片,回憶詩句
⑵預設:
柳絮風輕,梨花細雨。一一謝逸《踏莎行?柳絮風輕》
夢回人遠許多愁,只在梨花風雨處。一一辛棄疾《玉樓春?風前欲勸春光住》
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一一 白居易《長恨歌》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3.總結過渡:在不同詩句中梨花有不同的象征意義, 彭荊風這篇小說的題目
“驛路梨花”出自陸游詩句“懸知寒食朝陵使, 驛路梨花處處開”。那么,本文 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文中的“梨花”又有怎樣的含義呢 ?請帶著疑問快速閱 讀課文。
(1)老師板書題目:驛路梨花 彭荊風
(2)解釋題目:“驛
9、路梨花”出自南宋詩人陸游詩 《聞武均州報已復西京》。 詩的最后兩句是:“懸知寒食朝陵使,驛路梨花處處開。”驛路:課文指過往行 人所走的道路。
(3)出示任務:學生帶著疑問快速閱讀課文,勾畫出關鍵詞句。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概括課文,一個故事
1.出示任務(PPT顯示):
(1)思考:
A.文中故事發(fā)生的地點是哪里?
B.文中出現(xiàn)了哪些人物?
C.按小茅屋修改、維護的先后順序列表,展示文中人物與小茅屋之間的故事。
D.按“我”和老余的所見所聞為順序,復述故事情節(jié)。
E.比較兩種記敘書序,思考討論課文采用的記敘順序有什么作用 ?
(2)學生活動(PPT顯示):快速圈
10、點勾畫,梳理、概括文章內容,并列出表
2.反饋指導
(1)學生要明確事件發(fā)生的地點。
(2)要抓住文章的主旨思想。
(3)學生勾畫出文中的時間點并列表。
(4)補充并完善課堂筆記。
提示:
一個故事:小說通過發(fā)生在袁牢山深處一所小茅屋的故事, 生動地展示了雷 鋒精神在祖國邊疆軍民中生根、 開花、發(fā)揚光大的動人情景,再現(xiàn)了西南邊疆少 數(shù)民族樂于助人、熱情好客的淳樸民風,歌頌了互幫互助的良好社會風貌。
按小茅屋修改、維護的先后順序列表,展示文中人物與小茅屋之間的故事。
課文記敘順序的作用:設置懸念、引人入勝、波瀾起伏。
3.總結過渡:從全文整體結構看,全文按“我”和老余的行蹤為
11、線索, 一早 一晚的所見所聞的時間順序組織材料,采用的是順敘,其中瑤族老人打獵迷路, 夜宿茅屋,解放軍蓋小屋,梨花姐妹照料小茅屋又是插敘。如果從小茅屋建造和 維護的過程來看,課文采用的是倒敘。
三、細讀課文,寫法探究
(一)兩次誤會、三個懸念
1 .出示任務(PPT顯示):
(1)思考:
A. “我”和老余發(fā)現(xiàn)小茅屋后,圍繞“小茅屋的主人是誰 ?”發(fā)生了幾次誤 會,作者設置了幾個懸念?
B.本文構思巧妙,層層設置懸念和誤會,使故事情節(jié)一波三折,這樣寫有什 么樣的表達效果呢?
(2)學生勾畫圈點出文章中的關鍵詞句。
(3)學生自主學習并簡要概括。
2 .反饋指導:
(3)關鍵
12、詞句:“屋里漆黑,沒有燈也沒有人聲,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你 猜這家主人是干什么的?” “老余說:’可能是一位守山護林的老人‘?!?“我 不是主人,也是過路人呢!” “主人家是誰? “原來對門山頭上有個名叫梨花的哈 尼族小姑娘。” “她一定是梨花。” “不要謝我們!不要謝我們!房子是解放軍叔 叔蓋的?!?“梨花呢?”
提示:
兩次誤會
第一次:“我們”認為瑤族老人是“主人”時,他說不是。
第二次:“我們”和瑤族老人認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然而又不是。
三個懸念:
懸念一: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懸念二:到底誰是房子的主人呢?
懸念三:解放軍為什么蓋房子呢?
表達效果:通過懸念
13、和誤會的安排和展開,使文章波瀾起伏、扣人心弦,增 強了讀者的閱讀興趣。回答時,應結合課文內容來談。
引導學生對人物語言、神態(tài)、動作、心理等描寫進行細致的品讀賞析,感知 “我”和老余的激動與疑惑,瑤族老人的善良與見到梨花姑娘的妹妹時的激動心 情。
3 .總結過渡:三個懸念、兩次誤會,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進,從“我”和老余 發(fā)現(xiàn)小茅屋之后,全文便圍繞“小茅屋的主人是誰 ?”來推進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 那么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誰呢?
(二)追根溯源,尋找主人
4 .出示任務(PPT顯示):
(1)思考:你認為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誰呢?是瑤族老人嗎?是梨花嗎?是梨花 的妹妹嗎?是解放軍叔叔嗎?
(2)
14、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交流。
5 .反饋指導:
到小說的最后,通過哈尼族小姑娘,終于知道了事情的原委:解放軍戰(zhàn)士為 了方便過路人,學習雷鋒精神建造了小茅屋;梨花姑娘深受感動,要用為人民服 務的精神繼續(xù)幫助過路人,并且一直照料著小茅屋 ;梨花姑娘出嫁后,她的妹妹 接管了小茅屋;瑤族老人、“我”和老余等過路人,受到照料,心存感激,也都 盡力照料小茅屋。所以,小茅屋的建造者、照管者都是主人。
(1)通過尋找小茅屋的建造者是誰,進一步明確文章的線索,推動學生對文 中人物內心善良的理解,加深學生對文本的感悟。
6 .總結過渡:驛路上的行人得到了照顧,在孤獨的旅途中,在漆黑的夜晚, 在饑餓的疲憊里,
15、是這間小茅屋給予了他們希望與溫暖, 這不禁讓我想到了一句 話:感恩在路上。那么,課文題目是“驛路梨花”,“梨花”在文章中出現(xiàn)了幾 次?又有何含義呢?
四、聚焦“梨花”,體悟情感
(一)五寫梨花,各有不同
7 .出示任務(PPT顯示):
(1)思考:文中幾次寫到“梨花” ?將其語句勾出,并思考其作用。
(2)學生勾畫相關的語句,討論、交流。
8 .反饋指導:
五寫梨花:概括起來主要是三個方面一一自然界的梨花、人名、雷鋒精神。
(1) “白色梨花開滿枝頭,多么美麗的一片梨樹林?。 ?“山間的夜風吹得人 臉上涼涼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輕輕飄落在我們身上?!?
這是自然界的梨花,一是寫出了
16、陡峭大山中淡淡月光下的梨花林, 潔白,美 麗。二是出現(xiàn)在人們需要幫助的時候,帶給人希望和溫暖。三是點題,為故事情 節(jié)的展開做鋪墊。
(2) “一彎新月升起了,我們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樹林走著。 山間的夜風吹得人臉上涼涼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輕輕飄落在我們身上。”
實寫淡淡月光下輕輕飄落的梨花瓣,營造了美的意境。
(3) “我到處打聽小茅屋的主人是哪個,好不容易才從一個趕馬人那里知道 個大概,原來對門山頭上有個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多好的梨花啊
這是寫人。由此,景物的“梨花”和人物的“梨花”建立起關聯(lián)。
(4) “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夢中恍惚在那香氣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
17、還看見一個身穿著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叢中歌唱……”
先寫花,后寫人,把花和人自然地結合在一起。作者借助梨花,贊美了給人 們提供幫助的梨樹林邊小茅屋的主人。
(5) “我望著這群充滿朝氣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潔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 句詩:’驛路梨花處處開?!?
“驛路梨花”雙關花和人,“處處開”實際上贊頌的是世代相傳的雷鋒精 神。
(1)學生要聯(lián)系上下文進行分析、理解。
(2)把握文本主旨內容。
(3)補充完善課堂筆記。
9 .總結過渡:作者描寫“梨花”貫穿了全文,也是文章的線索,在理解了不 同“梨花”的含義之后,我們知道了 “梨花”不僅指是自然界的景物和人名, 還 象征著“雷鋒精
18、神”。那么,你能在課文中尋找到對“雷鋒精神”傳承的事例嗎 ?
(二)梨花綻放,處處花香
1 .出示任務(PPT顯示):
(1)思考:文章中哪些事件是“梨花”綻放的體現(xiàn)呢 ?
(2)學生圈點勾畫,總結概括。
2 .反饋指導:
A. “我”和老余,修葺小茅屋,向哈尼族姑娘學習方便過路的人。
B.瑤族老人,送米、修葺小茅屋,向哈尼族小姑娘學習方便過路的人。
C.哈尼族小姑娘,照管小茅屋,向解放軍和姐姐學習。
D.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向解放軍學習方便過路的人。
E.解放軍,建造小茅屋,向雷鋒學習方便過路人。
(1)學生要抓住文章的人物及事件進行總結。
(2)引導學生明確文中人
19、物做好事的目的,以此來更明確地把握文章主題。
3.總結過渡:“驛路梨花”處處生香,我們看到了在邊陲之地的淳樸民風和 不計回報的助人為樂精神,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繼承、弘揚。在學習了文本 之后,我們再回到文章的標題上,文章以“驛路梨花”為標題,有何妙處呢 ?
(三)驛路梨花,品味妙處
1 .出示任務(PPT顯示):
(1)思考:課文用“驛路梨花”作為標題,有何妙處呢 ?
(2)學生自由交流。
2 .反饋指導:
文中的“驛路”,指過往行人所走的道路。它是“我”和老余在邊疆行走的 道路,是雷鋒助人為樂精神長盛不衰的地域見證。
(1) “驛路梨花”既指自然界的梨花:潔白、香氣四溢。又
20、指梨花姑娘:助 人為樂,朝氣蓬勃,淳樸熱情。還指解放軍戰(zhàn)士:無私奉獻,為人民服務。也指 邊疆民族優(yōu)良民風的體現(xiàn):淳樸熱情,知恩圖報,從善如流。更是雷鋒同志助人 為樂精神的象征。
(2) “驛路梨花”將標題與主題,形式與內容,梨花的自然美和人物的心靈 美,巧妙聯(lián)系。
(3) “驛路梨花”語出陸游的詩,為文章增添了文化的韻味。
3.總結過渡:每個人都會遇到各種困難與不幸,如果人人都能獻出一點愛, 那么這個社會便會充滿真、善、美。
五、拓展延伸,洗滌心靈
1 .出示任務(PPT顯示):在與文本、與作者的交流中,你是否有了自己的情 感體驗呢?如果哈尼族小姑娘想再一次修葺這個驛站,你想為她或者
21、這個驛站做 點什么呢?
2 .反饋指導:
我想幫她再種一些梨花。
我想給驛站取一個名字:梨花思緣
我想給驛站前后修建一排路燈,以方便路人的行走。
我想寫一篇關于驛站的文章,把這個驛站宣傳出去,讓更多的人知道這種精
(1)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將文本中的精神轉變?yōu)閷嶋H的行動。
(2)用關愛的情感去幫助他人,這也是對文本個性化理解的一種體現(xiàn),也是 對文本主旨的升華。
六、教師總結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特蕾莎修女曾說過這樣一句話: “我們常常無法做偉大的
事,但是我們可以用偉大的愛去做些小事?!?
七、布置作業(yè)
本文構思精巧,運用的是側面描寫,現(xiàn)在要求改作直接描寫,以《梨花來到 了梨樹林》為題,根據(jù)課文有關內容,發(fā)揮豐富的想象,續(xù)寫一段文字,不少于 300 字。
板書設計
驛路梨花
彭荊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