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動物分類》》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給動物分類》(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給動物分類》教學設計
一、指導思想
分類是認識事物的基本方法之一,從一年級開始訓練分類對學生掌握事物的特征具有積極意義。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基礎上,認識和觀察、研究了一定數(shù)量的動物后,嘗試對動物進行分類。本課是對以前5課學習和認識的動物為研究對象,由學生自主確定分類標準,進行分類練習活動,重點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比較、辨別和歸類能力。教材提供了10種動物的圖片,我們也可適當增加一些學生熟悉的動物的圖片。在分類的過程中,學生運用前面對動物形態(tài)觀察時的發(fā)現(xiàn),同時也是對動物特征的再一次觀察、認識和提升。
二、學情分析
考慮到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他們還沒有書寫動物名字的能力,因此需要我們指導學生
2、采用編序號的方法來進行分類。
作為一年級學生,通過本單元前5課的學習,已經(jīng)了解了一些動物的基本特征,并能通過觀察、比較,說出動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在分類活動的過程中,再次讓學生感受到地球上存在不同的動物,不同的動物具有不同的特征,動物具有多樣性,從而促進學生學習和研究動物的熱情。
三、科學概念目標
1.知道分類是認識事物的基本方法。
2.動物之間有相同點和不同點,可以根據(jù)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
3.體會動物多樣性,能運用分類方法,更好地認識動物。
四、科學探究目標
1.能簡要講述探究過程與結(jié)論,并于同學討論、交流。
2.能與同學討論并形成多種分類標準。
3.通過分類活動,不斷完善
3、自己對動物的認識。
五、科學態(tài)度目標
1.愿意傾聽并分享他人的分類依據(jù)和結(jié)果。
2.樂于表達、講述自己的分類觀點。
六、科學技術(shù)、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意識到運用分類的方法可以更好地認識動物。
七、教學重難點分析
1.重點:確定動物分類的標準,把動物分成兩類。
2.難點:按不同的標準給動物進行分類,感受動物的多樣性。
八、教學準備
1.學生:每人1套教科書中10種動物的彩色卡片。
2.教師:1套教科書中10種動物的彩色大卡片、課件等。
九、教學過程設計
(一)聚焦
1.出示一些常見動物的圖片,提問:你認識這些動物嗎?學生說出動物的名字。
2.教師小結(jié):大自然中生活著許許
4、多多的動物。為了便于研究,科學家對動物進行了分類。
(二)探索:給動物分類
1.給動物卡片編號
(1)依次出示動物卡片,提問:這些動物你認識嗎?請學生說說動物的名字,并簡要說說該動物有什么特點。
(2)給這些動物卡片編號。
教師:為了便于分類和交流,我們統(tǒng)一給動物卡片編上號。
教師示范:狗①號,蝴蝶②號,雞③號,蛞蝓④號,螞蟻⑤號,
金魚⑥號,蝸牛⑦號,老虎⑧號,喜鵲⑨號,蛤⑩號。
(投影展示在屏幕上)
(3)給學生分發(fā)卡片,學生參照屏幕統(tǒng)一給動物編號。
2.給動物分類
(1)分類活動。
互動:你能給這些動物分類嗎?怎么進行分類呢?
引
5、導:想要給動物分類,首先要確定分類標準,并且每次分類只有一個標準。
有的動物生活在水中,有的動物不是生活在水中, 因此,我能確定一個分類標準:動物是否生活在水中。生活在水中的動物有:金魚和蛤;不是生活在水中的動物有:狗、蝴蝶、雞、蛞蝓、螞蟻、蝸牛、老虎、喜鵲
我的分類標準是:是否生活在水中
有的動物有腳,有的動物沒有腳,因此,我能確定一個分類標準:有沒有腳。有腳的動物有:狗、蝴蝶、雞、蛞蝓、螞蟻、蝸牛、老虎、喜鵲、蛤;沒有腳的動物有:金魚
我的分類標準是:有沒有腳
(2)小組進行動物分類活動。
先商定分類標準,再進
6、行分類。然后思考有沒有其他的分類方法。鼓勵小組內(nèi)記錄兩種或多種分類方法。
(三)研討
1.小組展示匯報
先說一說你的分類標準,然后告訴大家你的分類結(jié)果。
2.小結(jié)
教師將學生的分類方法匯總到黑板上,小結(jié):我們有哪些分類的方法?每種分類的結(jié)果一樣嗎?
(四)感悟生命
1.動物會吃東西,會走路,會呼吸,會長大……
2.自然界的花草樹木,都盡情地生長著,追求著太陽的光芒,舒展生命的綠色。
3.動物和植物都是有生命的!所以我們要珍愛生命,保護身邊的動植物。
十一、板書設計
十二、教學反思
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我認為只要學生能說出分為一類動物的某一個相同點,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分類就可以了,我們不必去評說學生分類的方法正確與否。但我們一定要利用教育資源,適時地指導學生去觀察動物身體特征、繁殖方法及生活方式來進行歸類,以達到正確給動物分類的目的。同時我們還要多搜集一些動物的影像資料,最好能帶一些實物給學生看一看,摸一摸,這樣就更加深了對動物特征的認識,能正確給動物進行分類,而且還養(yǎng)成了觀察與思考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