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種子變成了幼苗》教學設計(共4頁)》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小學科學《種子變成了幼苗》教學設計(共4頁)(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精選優(yōu)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
教科版小學科學三下第4課
種子變成了幼苗
教學背景分析
到現在為止,距離學生的鳳仙發(fā)芽已經有4周左右的時間,很多幼苗都長出了更多的鑲嵌排列的比較茂盛的葉子,孩子手里有了部分關于鳳仙花幼苗生長發(fā)育的記錄。
建議:如果條件不夠允許,教師也可以重點培養(yǎng)一個小組,帶領這個小組及時觀察記錄,保證有一組記錄能夠堅持下來。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植物的綠葉可以制造植物生長所需要的養(yǎng)料;植物的葉在莖上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陽光。
過程與方法:根據觀察到的現象提出問題;通過查閱資料的方法收集信息、尋找問題的答案。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體會到科學研究是艱辛的過
2、程;激發(fā)學生像科學家那樣從事研究科學的愿望。
教學重點
組織學生交流種子發(fā)育成幼苗后植物的生長變化,觀察鳳仙花幼苗的特征,研究植物葉的作用。
教學難點
研究植物葉的作用。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剛出土的鳳仙花照片或鳳仙花課件、植物葉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圖(多媒體課件)、植物光合作用的相關資料。(學生準備)生長四周的鳳仙花、記錄單。
板書設計:
4.種子變成了幼苗
陽光
二氧化碳+水——→氧氣+養(yǎng)料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設計思路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思路說明
一、出土后幼苗的變化
3、
1.活動導入:
師:到現在為止,我們的鳳仙花小苗已經出土一個月了我們種植的鳳仙花已經變成了幼苗,現在我們重點交流一下前一段時間鳳仙花幼苗生長變化情況。
2.活動指導:
(1)教師檢查全班記錄,統(tǒng)計記錄情況(統(tǒng)計多少人堅持下來,多少人記錄詳細,多少人沒有記錄)及時對學生進行評價表揚
(2)提要求:以自己的觀察記錄為依據,用恰當的語言,表達清楚自己的發(fā)現,如果有新的發(fā)現一定和大家共同分享。
(3)鼓勵學生按記錄日期發(fā)行進行匯報。
注意傾聽,及時發(fā)現學生匯報中不夠科學的問題(有的可能
4、是開始沒記錄后來自己編的,一定要追問要求孩子實事求是;有的擬人化語言太重,可適度提醒要客觀描述,但不能打擊孩子)
根據學生匯報,教師及時統(tǒng)計確認幼苗出土的時間( )剛出土鳳仙花的樣子( )剛出土鳳仙花莖的顏色(有綠色有紅色,可讓學生猜想為什么不同,分別分開做記號觀察以后會不會有不同)講解真葉與子葉的不同(出示圖片)
3.觀察生長了四周的鳳仙花。
投影出示鳳仙花(如果有,盡可能各組一盆)
指導觀察:現在的鳳仙花什么樣?
莖什么顏色?測量它的粗細和高度。
數一數,植株上有多少片葉子。
重點觀察葉子在植株上的分布有什么特點。從側面看,重點從上面觀察有什么發(fā)現?可以三株擺放一起進行比
5、較。
小結:葉子都是平展的,在植株上交叉生長
學生打開記錄單請教師檢查
學生按自己的記錄進行匯報
觀察記錄
如果只有一組記錄的要注意在記錄中記清本課所強調的問題,然后教師加以講解強調就可以了
培養(yǎng)仔細觀察,認真記錄。
為下一步研究葉子的作用做準備
二.我們的思考
教師指導學生觀察后提問:通過剛才的交流和觀察,我們大家對于出生的鳳仙花,都有很多的發(fā)現,對于這些發(fā)現你有什么要問的嗎?有什么不明白的嗎?
6、
經過梳理,把孩子們最關心的問題放在綠葉的作用上。
學生思考后,提問,教師及時把這些問題板書下來。
培養(yǎng)學生從觀察中的問題意識
三.葉為植物提供“食物”
教師指導學生學習搜集資料的方法:
(1) 教給學生上網搜索(如果可以的話)
(2) 教給學生查書本上的資料《十萬個為什么》等書籍介紹
(3) 出示課件驗證書里的介紹《光合作用》。
結論:植物的綠葉制造了植物生長所需的養(yǎng)料,并且釋放出氧氣。
學生初步學習搜集資料的方法
培養(yǎng)搜集資料的能力
四.作業(yè)
家庭作業(yè):回家仔細地去觀察其他植物,觀察植物的葉子分布的情況,想想植物的光合作用。
學習評價:1.畫一棵出土四周后的鳳仙花花苗。
2.植物的綠葉那樣平展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長的原因是什么?
專心---專注---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