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短文兩篇導學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2短文兩篇導學案(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22短文兩篇導學案(1)
課型: 班級: 主備人: 陳 英 執(zhí)行時間:
【學習目標】
1、積累文言字詞、識記文學常識。
2、理解課文內(nèi)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朗讀并背誦課文。體會文章精妙新穎的構思和語言的音韻美。
4、理解托物言志的寫法及本文的主旨。
【重點難點】
重點:?朗讀并背誦課文,體會文章精妙新穎的構思和語言的音韻美。
難點:理解托物言志的寫法及本文的主旨。
【學習過程】
一、自學指導(一)---預習與交流
1、作家及作品
作者劉禹錫(772—842),字夢得,貞元九年進士,唐代詩人,哲學家。
2、劉禹錫生活在安史之亂以后的中唐時期,關心社會現(xiàn)實,憂慮國計民生。因參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運動得罪了當朝的權貴,被貶為朗州司馬。后又連任連州、夔州、和州等地刺史。晚年揮長安任太子賓客,世稱劉賓客。作品有《劉賓客集》《劉夢得文集》。晚年和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稱“劉白”。被白居易推崇備至,譽為“詩豪”。
2、文體鏈接
“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文辭精煉,有韻,讀來鏗鏘有力。內(nèi)容上有頌揚或鑒戒之意。
3、給下列生字注音
德馨( ) 苔( )痕 鴻儒( ) 案牘( ) 西蜀( )
4、大聲
3、讀課文,劃出押韻的韻腳
本文韻腳:名ing,靈ing,馨in, 青ing,丁ing,經(jīng)ing,形ing,亭ing
押的是ing 和in韻
二、自學指導()----合作與交流
(一)讀懂課文,掌握重點實詞、虛詞用法,了解課文內(nèi)容:
1、寫出下列加點實詞的含義:
有仙則名(聞名,出名 ) 有龍則靈(顯出靈異 ) 斯(這 )是陋室 惟吾德馨(品德高尚) 談笑有有鴻( 大)儒 可以調(diào)(調(diào)弄 ,這里指彈琴 )素琴 無絲竹(這里指奏樂的聲音 )之亂(使……受到擾亂)耳, 無 案牘(官府的公文 )之勞(使……感到勞累)形(形體,身體 )
2、指出下列句子中
4、“之”字的用法:
①無絲竹之亂耳,案牘之勞形。 ②何陋之有?
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賓語前置的標志
3、翻譯句子: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③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④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⑤孔子曰:“何陋之有?”
(二)整體感知
這篇短文可以分為幾個層次?
三層:第一層:“山不在高……惟吾德馨”;第二層:“苔痕上階綠……無案牘之勞形”;第三層:“南陽諸葛廬……何陋之有”。
(三)文本探究
1、本文寫“陋室”,作者怎么樣引出“陋室”的?
由寫山 、 水引出
5、陋室
2、第一、二句與第三句有什么關系呢?中心句是哪句?
比喻起興:山——仙;水——龍;
陋室——德馨(中心句)
3、在作者看來,陋室真的簡陋嗎?從哪些方面看得出來?
陋室不陋;從: 景——環(huán)境清幽,
人——交往高雅,
事——情趣脫俗。三方面看出來。
4、作者明明在頌自己的陋室,為什么又寫“諸葛亮”、“子云亭”?用意何在?
自比古代賢人,表明自己的心愿,希望像他們一樣因為自己的高雅脫俗獲得別人的尊敬與景仰。
5、在文章最后卻又引用了孔子的話,作用何在?
畫龍點睛,總結全文,與篇首“惟吾德馨”相呼應,有力表現(xiàn)甘居陋室,不以為陋的品質(zhì)。
6、文章借寫“陋”室不“陋
6、”,表現(xiàn)了怎樣的情操?這是什么寫法?
表現(xiàn)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這是托物言志的寫法。
三、拓展延伸
通過學習課文,仿寫一片銘文,如“學生銘”“教室銘”等。
考試銘:學不在精,作弊就行,功不在深,能抄就靈,斯是考場,唯吾機靈。前排伸頭看,后排踢腳跟。左座對答案,右座抄方程,可以搞夾帶,翻書包。有絲竹之悅耳,五復習之勞心。60分萬歲,理想在文憑。小子云:何愧之有?
教(學)后反思:
22短文兩篇導學案(2)
課型: 班級: 主備人: 陳 英 執(zhí)行時間:
學習目標:
一、誦讀課文,學習技巧
7、
二、譯讀課文,理解文意
三、品讀課文,賞蓮美德
四、背讀課文,把握情感
學習重難點
學習本文的寫作手法,感悟作者的情感。
學習過程:
一、自學指導(一)——預習與交流
1、作者鏈接
周敦頤(1017-1073) ,北宋著名哲學家,字茂叔,謚號元公,道州人。因他世居道縣濂溪,后居住廬山蓮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為濂溪,學者們稱他為“濂溪先生”。他在南康郡做官時,曾率屬下開挖了一塊四十余丈寬的池塘種蓮。夏秋之交,蓮花盛開,清香撲鼻。作者觸景生情,寫下了贊美蓮花的傳世名篇《愛蓮說》。
2、文本鏈接
“說”是一種議論性的古代文體,大多是就一事、
8、一物或一種現(xiàn)象抒發(fā)作者的感想,跟現(xiàn)代雜文很相似。《愛蓮說》就是說說喜愛蓮花的道理。
3、生字詞檢測,給下列字注音
蕃( )淤( )濯( )漣( )
褻( )鮮( )蔓( )噫( )
二、自學指導(二)——合作與交流
(一)疏通文意
1、劃分下列句子節(jié)奏。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
2、理解課文重點詞語。
(1)可愛者( )甚蕃( ) (2)晉陶淵明獨( )愛菊
(3)世人盛(
9、 )愛牡丹 (4)蓮之出( )淤泥而不染( )
(5)濯( )清漣而不妖 (6)不蔓( )不枝( )
(7)香遠( )益( )清 (8)亭亭凈植( )
(9)可遠( )觀而不可褻玩( ) 焉( )
(10)予謂( )菊 (11)陶后鮮( )有聞
(12)宜( )乎眾矣( )
3、解釋句中“之”“而”字的用法。
(1)水陸草木之花。
(
10、2)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3)花之隱逸者也。
(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4、翻譯下列句子。
(1)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譯:水里和陸地上各種草木的花,值得愛的非常多。
(2)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譯:我唯獨喜愛蓮花從污泥中長出來卻不受到沾染,在清水里洗滌過卻不顯得妖媚。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譯:(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長枝節(jié)
(4)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譯:香氣遠播,更加清香,筆直地潔凈地立在那里,可以遠遠地觀賞卻不能貼近去玩弄啊。
(5)予謂菊,花之隱
11、逸者也。
譯: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 。
(6)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譯:對于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人還有什么人呢?
(7)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譯:對于牡丹的喜愛,人應當是很多了。
(二)文本探究
1、作者喜愛蓮花的是什么?(請用文中的語句回答)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2、作者分別從哪些方面描寫蓮花的? 分別表現(xiàn)了蓮花怎樣的品格?
生長環(huán)境、體態(tài)香氣、風度氣質(zhì)。
3、文章題目是“愛蓮說”,為什么除了蓮花還要寫菊花和牡丹呢?
菊花:清高避世,品格高潔,超凡脫俗; 牡丹:雍容華貴,貪慕富貴,追逐名利
12、。 用牡丹反襯蓮,用菊正襯蓮,突出蓮的高貴品質(zhì)。
4、作者把“蓮”比作君子,表達了對蓮的喜愛之情;而將“菊”和“牡丹”分別比作什么人?作者對它們的情感態(tài)度又是怎樣的呢?
菊——隱逸者——惋惜; 牡丹——富貴者——厭惡。
5、作者寫這篇文章僅僅是為了寫對蓮花的喜愛嗎?這是一種什么寫法?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是托物言志的寫法;作者借蓮的形象表達了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
6、 文中兩個“獨”字的意思是一樣的嗎?
兩個“獨”字都表現(xiàn)出倚世獨立,決不隨波逐流的生活態(tài)度;但“我”愛蓮又與陶淵明愛菊有所不同。
三、拓展:你還知道哪些關于蓮的名句?
教(學)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