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高二地理 人教版(2019) 選擇性必修 構造地貌的形成 學案.docx
《2021-2022學年高二地理 人教版(2019) 選擇性必修 構造地貌的形成 學案.docx》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1-2022學年高二地理 人教版(2019) 選擇性必修 構造地貌的形成 學案.docx(2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第二章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第二節(jié) <3知識導航 塑造地表形態(tài)的力量 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 褶皺 」地質構造與地貌押奩 卜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 地質構造的實踐意義I 地殼運動基本含義I 構造地貌的形成 塊運動與地貌 運動方向及影響I I板塊構造學說I 影響交通方式I 影響交通選線的因素 河流地貌的發(fā)育: 重難點 題型 分值 重點 褶皺的類型及形成的地貌 選擇題 非選擇題 4分-8分 斷層形成的地貌 板塊運動及地貌 山地對交通運輸的影響 難點 結合景觀圖考查構造地貌的形成及實 踐意義 板塊運動及
2、地貌 山地對交通運輸的影響 仞知識精講 核心知識點一:地質構造與地貌 一、褶皺 (一)概念:在地殼運動產生的強大及壓力作用下,巖層會發(fā)生塑性變形,產生一系列波 同步練習 (答題時間:25分鐘) 下圖示意部分板塊構造。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 圖中板塊共有( ) A. I個 B.2個 C. 3個 D. 4個 2, 圖中虛線圈內形成的海底地貌類型是( ) A. 島嶼 B.海溝 C.海嶺 D.裂谷 讀某地地質構造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3. 圖中A、B、C、D四地地質構造類型依次是( ) A. 背斜、向斜、背斜、向斜 B. 背斜、向斜、斷層、背
3、斜 C. 背斜、向斜、斷層、向斜 D. 向斜、背斜、向斜、背斜 4. 如果在A、B兩處采煤,最應該注意的安全問題分別是( ) A. 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B.井噴事故和瓦斯爆炸 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 D,透水事故和井噴事故 5. 有關褶皺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地勢高處為背斜,地勢低處為向斜 B. 巖層向上彎曲為背斜,巖層向下彎曲為向斜 C. 背斜是巖層受張力影響而形成的,向斜是巖層受擠壓力影響而形成的 D. 地貌上,背斜一定是山,向斜一定是谷 下圖示意某地地質剖面,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圖例 ■煤層 窗砂巖 巨莫1頁巖 回花崗巖
4、 6. 甲、乙、丙三處的地質構造依次是( ) A. 向斜、背斜、斷層 B.斷層、向斜、背斜 C.背斜、向斜、斷層 D.背斜、斷層、向斜 7. 該處地質事件發(fā)生的先后順序是( ) A. 地殼下降一沉積一褶皺一斷裂一巖漿侵入 B. 沉積一地殼下降一褶皺一巖漿侵入一斷裂 C. 地殼下降一褶皺一沉積一斷裂一巖漿侵入 D. 沉積一地殼下降一巖漿侵入一斷裂一褶皺 8. 丁處山嶺的形成原因是( ) A. 沿背斜頂部裂隙侵蝕而成 B. 因向斜槽部堅實抗侵蝕而成 C. 因背斜頂部堅實抗侵蝕而成 D. 沿向斜槽部裂隙侵蝕而成 9. 下列關于下圖中巖層結構形成過程的描述,最合
5、理的是( ) rnTftnninnnnnTTTfflTh^nilhTmTfftnnTnhTnT A.沉積T斷裂―褶皺T侵蝕T下沉T沉積 B. 沉積-褶皺一斷裂一侵蝕一下沉一沉積 C. 沉積一侵蝕一褶皺一下沉-斷裂 D.斷裂T褶皺一上升侵蝕T沉積 卜圖為某地地質剖而略圖。完成I、?面小題。 (km) 0 5 15 10. 甲山的形成過程是( ) A.沉積——褶皺——斷層——侵蝕 C.斷層——侵蝕——褶皺——沉積 11. 乙地的地質構造是( ) A.斷層 B.地壘 B.褶皺一 -斷層_ —侵蝕——沉積 D.沉積一 一斷
6、層一 —褶皺——侵蝕 C.地塹 D.向斜 斷層形態(tài)多樣,如果破裂面兩側巖塊的運動只在水平方向上,并且平行于斷層面,那么 這種斷層叫走向滑動斷層,簡稱走滑斷層。如果兩側巖塊沿斷層面作上升下降的相對運動, 則是傾向滑動斷層。其中,上盤相對下盤(斷層面傾斜時,斷層面上部的巖塊稱為上盤,下 部的稱為下盤)向下運動的傾向滑動斷層是正斷層;反之是逆斷層。讀常見斷層形態(tài)示意圖 (下圖),完成下列各題。 走折斷長 正斷快 逆斷層 12. 關于斷層,我們可以推斷( ) A. 正斷層是巖層受拉力形成的 B. 所謂逆斷層就是常說的地壘構造 C. 走滑斷層常形成裂谷和塊狀山地
7、D. 受外力侵蝕,正斷層可轉化為逆斷層 13. 大的斷層往往出現在板塊邊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正斷層多出現在板塊的消亡邊界 B. 逆斷層的附近常有褶皺構造出現 C. 走滑斷層只分布在板塊生長邊界 D. 大洋中脊附近多為逆斷層構造 14. 下列選項中,附近有世界最高山脈和最深海溝的一組板塊分別是( ) A. 印度洋板塊一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一亞歐板塊 B. 印度洋板塊一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一美洲板塊 C. 非洲板塊一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一亞歐板塊 D. 非洲板塊一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一美洲板塊 15, 讀“六大板塊分布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生觸界(海嶺、
8、斷層)i消亡邊界(海溝、造山帶) (1) 填出圖中六大板塊的名稱:A 板塊;B 板塊;C 板塊;D 板塊; E 板塊;F 板塊。 (2)六大板塊中,兒乎全部位于大洋上的是. 板塊。 (3)圖中喜馬拉雅山是 板塊與 板塊相互 .而成。 16. 地質構造規(guī)律有很強的實踐性,在找水、找油、找礦和建筑、工程選址等方面有很強 的指導作用。 讀某地地層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 5 II ,屬于向斜的是, A、B、C、D四處,屬于背斜. 此時,背斜在地貌上是. (3) 在A、B、C、D四處,尋找油氣資源應在. 處,尋找地下水應在.
9、 處。 .處, (4)在A、B、C、D四處,如果要修建一條東西向的地下隧道,應選擇在 原因是. 每一個成功者都有動弗。▼、 、 勇于開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參考答案 1. C 2. B 解析:本題組主要考查板塊的分布與形成的地貌,難度一般。 1. 大洋中脊處為板塊的生長邊界,左側為一個板塊,右側為一個板塊。虛線圈內,大 洋板塊俯沖到大陸板塊的下方,形成海溝和島嶼。所以圖中一共有3個板塊。故C正確。 2. 圖中虛線圈內大洋板塊俯沖到大陸板塊的下方,形成海溝和島嶼,海溝屬于海底地 貌,故B正確。 3. B 4. A 解析:本題組主要結合地質構造示意圖考查地質
10、構造的相關知識及地理實踐,難度中等。 3. 根據巖層在垂直方向上的彎曲變化情況可以看出,A、D兩地的巖層向上凸起,為背 斜構造;B地巖層向下凹陷,為向斜構造;C處巖層發(fā)生斷裂并有明顯的錯位,為斷層構造。 選B正確。 4. A為背斜,巖層向上彎曲,因此密度較小的氣體易在此聚枳,故易發(fā)生瓦斯爆炸事故; B為向斜,巖層向下彎曲,因此密度較大的水易向該處匯集,故易發(fā)生透水事故。選A正 確。 5. B解析:本題考查地質構造及對地貌的影響,難度一般。 中間巖層向上拱起為背斜,中間巖層向下凹為向斜。在內力作用下,背斜成山,向斜成 谷,而在外力作用下,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故B項正確。 6. C 7.
11、 A 8. B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地質構造和地貌,巖層形成過程,地貌的成因。難度中等。 6. 讀圖,根據巖層的形態(tài),甲處巖層向上拱起,是背斜構造。乙處巖層向下凹,是向 斜構造。丙處巖層有明顯錯動和位移,是斷層構造。三處的地質構造依次是背斜、向斜、斷 層,C對。 7. 沉積巖層形成,只能先在低洼處沉積,所以先是地殼下降,然后才有沉積作用,形 成沉積巖層。沉積巖層受水平擠壓,形成褶皺構造。斷層兩側巖層形態(tài)相似,位置有明顯錯 動,說明斷層形成的晚。圖中侵入巖沒有錯動和位移,說明是在斷層之后形成。所以A對。 8. 讀圖,丁處山嶺是向斜構造,形成原因是向斜槽部堅實,抗侵蝕而成,B對,A、C 錯。
12、圖中向斜槽部無裂隙,D錯。 9. B解析:本題考查內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難度較大。結合圖示分析,該區(qū)域 先形成沉積巖層,后期經褶皺后斷裂;然后在褶皺面上侵蝕之前先地殼抬升,受到侵蝕作用, 然后地殼下沉又接受新的沉積作用,故選B。 10. A 11. A 解析:本題考查內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難度較大。 10.要形成甲山,首先要形成構成甲山的巖石,巖石具有層理結構,應為沉積巖,因此 首先沉積作用形成沉積巖;然后地殼運動導致巖層彎曲變形形成褶皺;巖層受到巨大擠壓變 化過程中,巖層斷裂位移,發(fā)生斷層,從圖示地區(qū)左側推移至甲山目前位置;最后外力侵蝕 形成目前的山地形態(tài)。由此推知,A符
13、合題意,排除B、C、D。故選A。 11. 圖中顯示,乙地巖層出現了明顯的破裂面,且破裂面兩側的巖層發(fā)生了明顯的位移 (破裂面下面是較新的巖層,破裂面上而是較老的巖層),由此判斷乙地的地質構造是斷層, A符合題意。地壘和地塹是多個斷層的組合,圖中只有一個斷層,排除B、Co乙處下面有 向斜構造,但乙處為斷層構造,排除D。故選A。 12. A 13. B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地質構造,要求了解斷層和斷層的組合,掌握斷層形成的原因,熟 悉板塊的生長邊界和消亡邊界。難度較大 12. 正斷層受拉力作用斷裂,上盤會沿著斷層面下滑,A正確;逆斷層就是一個斷層, 常說的地壘構造是由兩個斷層形成的中間上升
14、部分,B錯;走滑斷層沿水平方向滑動,不會 形成塊狀山地,C錯;正斷層和逆斷層都是內力作用形成的,與外力沒有關系,D錯。 13. 正斷層向兩側張裂,巖漿上升形成新的巖石,多出現在板塊的生長邊界,A錯;逆 斷層受擠壓作用,巖層容易發(fā)生彎曲,附近常有褶皺構造出現,B對;走滑斷層只分布在板 塊消亡邊界,C錯:大洋中脊線附近兩個板塊張裂運動,多為正斷層構造,D錯。 14. A解析:木題主要考查板塊邊界及地貌,難度一般。 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碰撞擠壓形成高大的褶皺山脈,即世界最高的山脈喜馬拉雅山; 太平洋板塊俯沖到亞歐板塊下方而形成世界最深的海溝馬里亞納海溝。 考點: 15. (1)歐亞板塊非洲
15、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2) 太平洋板塊 (3)印歐板塊印度洋板塊擠壓碰撞 解析:本題主要結合世界區(qū)域圖考查六大板塊的相關知識,難度中等。結合海陸輪廓, 山脈、裂谷、海嶺、海溝的分布位置,記憶六大板塊分布狀況。幾乎全部位于大洋上的是太 平洋板塊。大陸板塊碰撞擠壓處,形成高大褶皺山脈。大陸板塊與大洋板塊消亡邊界易形成 海溝。 (1) 圖中六大板塊的名稱,A是亞歐板塊,B是非洲板塊,C是印度洋板塊,D是太 平洋板塊,E是美洲板塊,F是南極洲板塊。 (2) 六大板塊中,幾乎全部位于大洋上的是太平洋板塊。 (3) 圖中喜馬拉雅山是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相互擠壓碰撞而成。 1
16、6. (1) D C (2) 谷地 背斜頂部因受張力,巖層易被破壞,侵蝕成谷地 (3) D C (4) D D處是背斜,天然拱形,安全穩(wěn)定;不易儲水(排水性好) 解析:本題主要結合地質構造圖考查構造地貌的成因及實踐意義,難度中等。 (1)背斜巖層向上彎曲,對應的是D;向斜巖層向下彎曲,對應的是C; AB處巖層出 現錯位為斷層。(2)此時,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背斜頂部因受張力作用,裂隙比較發(fā)育, 容易遭受侵蝕而成為谷地,而向斜槽部因受擠壓,巖層變得緊實,不易遭受侵蝕反而成為山 嶺。 (3)石油、天然氣多儲存于背斜構造中,對應的是D;在向斜盆地中往往較易找到地 下水,對應的是C。(4)
17、隧道的建設應盡量避開斷層,在背斜處修建隧道,對應的是D; 背斜適合修地下隧道,一是考慮防水,背斜巖層向上拱起,地下水向兩側流,隧道內不會有 積水;二是考慮建筑安全,拱型構造相對來講受力較強,不易出現塌方事故。 狀彎曲。 (二)類型:背斜和向斜。 (三)褶皺與地貌 A背斜與地貌 1. 構造特征:從形態(tài)看:巖層向上彎曲隆起;從巖層順序看:中心老,兩翼新 2. 構造地貌:常形成山嶺; 3. 實例:喜馬拉雅山脈、安第斯山脈 4. 實踐意義:找礦:良好的儲油、儲氣構造;挖隧道; 找油:背斜儲油、氣 B向斜與地貌 1. 構造特征:從形態(tài)看:巖層向下彎曲變形;從巖層順序
18、看:中心新,兩翼老 2. 構造地貌: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3. 實踐意義:找水:良好的儲水構造確定鉆礦位置 問題研究:在內力作用下,背斜成山,向斜成谷。那形成這種地貌之后會一直穩(wěn)定存在 嗎?會出現什么現象呢? 提示:地形倒置:背斜的頂部因受到張力,已破碎,容易被外力侵蝕,成為谷地。 向斜槽部受到擠壓,巖性堅硬,不易侵蝕,成為山嶺。 C背斜與向斜的判斷方法 向斜。 從形態(tài)上看,巖層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巖層向下彎曲的是向斜。從巖層新老關系看,中 心部分巖層老,兩翼巖層新的是背斜;中心部分巖層新,兩翼巖層老的是向斜。由于地殼運 動的復雜性,僅從形態(tài)上判斷背斜和向斜是不準確的,而巖層
19、的新老關系才是判斷背斜和向 斜的科學依據。例如,在下面的四幅圖中,只畫出了背斜或向斜地面以下的部分,若單純憑 借巖層形態(tài)判斷背斜、向斜,往往會得出錯誤結論,我們只有借助巖層的新老關系才能得出 正確結論:A——背斜,B——向斜,C——背斜,D一 /-w/w 圖例[一 WWW:綏g 二、斷層 1. 概念:當巖層受到的壓力或張力,超過巖石承受的程度,巖層就會發(fā)生斷裂并沿著斷 裂面發(fā)生明顯的位移。位移方向有水平和垂直兩種。 2. 構造地貌: 斷層形成裂谷或陡崖;斷層一側上升的巖體,形成塊狀山地或高地;另一側相對下沉的 巖塊,常形成谷地、低地;在斷裂帶上常發(fā)育成溝谷、河流。 3.
20、實例:華山、泰山、廬山、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4. 實踐意義:工程建設如隧道通過斷層時必須加固; 水庫、大壩等選址應避開斷層帶; 5. 斷層的判斷方法 判斷某一構造是不是斷層的依據有兩個:一是看巖體是不是受力產生破裂;二是看沿斷 裂面兩側巖體是否有明顯的錯動、位移。只有同時具備這兩個條件的才是斷層,若只有破裂 但無位移則不能算作斷層而僅為斷裂。 三、地質構造的實踐意義 地質構造在工程選址、找水、找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可通過下圖進行理解。 核心知識點二:板塊運動與地貌 (一)運動方向及影響:會引起地表起伏和海陸變遷等變化,按地殼運動方向和性質可將其 分
21、為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如下表所示: 運動類型 水平運動 垂直運動 巖層運動 方向 地殼運動方向平行于地表,使巖 層發(fā)生水平位移和彎曲變形 一擠壓 三三!匚一^張裂. 地殼運動方向垂直于地表,使巖 層發(fā)生大規(guī)模的隆起和凹陷 盆 F 陸 對地形的 影響 形成斷裂帶和褶皺山脈 東非大裂谷、喜馬拉雅山 舉例 臺灣海峽的形成 (二)板塊構造學說 ① 板塊構造學說的內容: 地球表層的巖石圈并不是完整的一塊,而是被斷裂帶分割成六大板塊。 這些板塊“漂浮"在軟流層之上,不停的運動。 板塊內部
22、比較穩(wěn)定,板塊兒交界處是地殼比較活躍的地帶。 1 Kiaihin嶺.新功) a山審) 示意圖 ②板塊運動邊界類型與地貌 分類 板塊張裂區(qū) 板塊碰撞區(qū) 大陸板塊與大陸板塊 大陸板塊與大洋板塊 邊界類型 生長邊界 消亡邊界 運動方向 I 一 形成地貌 裂谷、海洋、海嶺 高大山脈 海岸山脈、海溝、島弧 舉例 東非大裂谷、紅海、大西 洋等 喜馬拉雅山脈、阿爾卑 斯山脈 落基山脈,太平洋西部島 孤、海溝 ③海底地形 核心知識點三:山地對交通運輸的影響 山地相對高度大,地形崎嶇,對交通運輸方式的選擇、交通
23、運輸線路的分布和延伸方向 影響較大。 1.影響交通方式:山地以公路為主,其次是鐵路。 原因:①山地地區(qū)修建交通運輸線的成本高、難度大; ② 建造公路的成本、技術難度較鐵路小 2. 山地交通選線原則 ① 線路選在地勢相對和緩的山間盆地和河谷地帶; ② 線路一般呈“之”字狀或“8”字狀(盡量與等高線平行): ③ 避開陡坡和斷層、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多發(fā)地段; ④ 在適宜的過河點跨過河流; ⑤ 盡量選擇兩點間最近距離、經過各級居民點; ⑥ 避免占用耕地、避開農田水利設施。 原因:①盡量節(jié)約建設成本;②降低技術難度:③工程施工要安全;④降低運營成本和 提高運營安全性 3.
24、 影響交通選線的因素 當前幾乎所有的交通線路選址的主要影響因素都是社會經濟因素,以聯系居民點和城市 并促進其發(fā)展為主要目的,但自然條件仍是選線的基礎因素。 在局部地區(qū),線路的走向可能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響。 不同等級的公路在選線時的主導區(qū)位因素也不相同:高等級公路的主要職能是直達運輸, 應盡量縮短線路的長度,橋隧工程最越大,成本越高;低等級公路的主要職能是盡量多地聯 系居民點,其長度較長。 4. 不同地形的交通線網密度 一般來說平原、緩丘、山間盆地、河谷等人口稠密、經濟發(fā)達的地方線網密度大。 原因:山區(qū)人口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帶,這樣可以方便人們的出行,吸引較多的客貨流, 從而提高營
25、運量,增加經濟效益 國典例精析 例題1讀“某地地質構造示意圖",該地地質構造成因是( ) 老 新 ■ □ □ 石灰?guī)r 大理巖 花由巖 巖只界線~頌~等高線 A. 向斜成山 B.向斜成谷 C.背斜成山 D.背斜成谷 答案:C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地質構造及地貌成因、特點,難度中等。結合圖例可知,圖中裸露 于地表的巖石排列順序為中間老,兩翼新,說明中間巖層向上拱起,地質構造應該為背斜, 根據等高線數值,可以看出中間地勢高,周圍地勢低,應為山地,所以該地地形成因為背斜 成山。故C正確,ABD錯誤。故選C。 例題2下圖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積巖層埋藏深度示意圖氣
26、巖層的埋藏深 ?.600 §400 m 200 ? 0 置200 3 400 ① ④ ② ,水平距離/km 0/ 1、、_2" 3、、、、4 ,5 6 ; in,/ 同?沉積巖層埋藏深度線 度(巖層距離地面的垂直距離)可以用來幫助恢復巖層的形態(tài)。讀圖,回答(1)-(2)題。 地形剖面線 (1)屬于背斜谷的地方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B.褶曲凹陷 D.斷裂上升 (2)⑤處發(fā)生的地殼運動是( ) A.褶曲隆起 C.斷裂下降 答案:(1) D (2) C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地質構造及地貌,難度較大。第(1)題,根
27、據地質構造特征可知, 巖層向上拱起的是背斜。而題目所給巖層的埋藏深度為巖層距離地面的垂直距離,將地形剖 面某點對應的巖層埋藏深度轉繪到剖面圖中,根據同一巖層彎曲的變化可以判斷出①④兩地 的巖層向上拱起,為背斜谷。第(2)題,從圖中可以看出,該沉積巖層在⑤處發(fā)生明顯位 移,表明該地發(fā)生了斷層。而從其埋藏深度可以明顯看出⑤處該沉積巖比左側海拔低很多, 可以判斷出現了地殼下沉運動,由此可以推斷該地出現了斷裂下降運動。 例題3下圖所示區(qū)域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說。讀圖完成(1)?(2)題。 (1) 從圖中可以觀察到,高原和山地中的公路線大多穿越山間盆地和河谷地帶,其主 要原因是( )
28、 A. 客貨運量大 B. 地勢相對和緩,工程造價低,難度小 C. 水源充足 D. 地勢低,熱量條件好 (2) 圖示區(qū)域修建公路應重點防范哪種自然災害的威脅( ) A.臺風 B.寒潮 C.泥石流 D.洪澇 答案:(1) B (2) C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山地對交通的影響,難度中等。第(1)題,山地地區(qū)相對高度大, 地形崎嶇,修建交通運輸干線,不僅成本高,難度也較大,而山間盆地和河谷地帶,地勢相 對和緩,工程造價低,難度較小。第(2)題,該區(qū)域為我國西南地區(qū),多滑坡、泥石流等 地質災害。 例題4 如圖為現階段重點投資建設開發(fā)的某區(qū)域。完成卜冽問題。 原因是 (I )
29、丙地區(qū)交通線路密度比甲地區(qū) (填“大''或“小") (2) 如果把乙、丙兩地的礦產運到甲地發(fā)展鋼鐵工業(yè),首先需要解決的是 (填 “甲乙”或“甲丙”)間的交通問題,這需要以 條件為保證。 (3) 在選擇乙丙之間的交通干線時,人們選擇了乙丁丙線路而沒有選擇乙丙直達線路, 原因是 o 答案:(1)小山地地區(qū)的交通運輸線路,主要分布在山間盆地和河谷地帶,密度小 (2) 甲丙科學技術 (3) 乙丙間的直達線路需經過山地,地面起伏大,工程難度大,成本高且安全性差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山地對交通的影響及交通的布局,難度中等。第(I)題,由圖可 知,甲地平坦開闊,丙地位于山地,對交通干線的選
30、擇與密度大小有影響。 第(2)題,若把乙、丙兩地的礦產運到甲地,首先需要解決甲丙之間的交通問題,甲 丙之間需要跨越河流,穿越山區(qū),工程難度大,這需要以先進的科學技術為保證。 第(3)題,乙丙之間的直達線路需經過山地,工程難度大,投資大,安全性差。 例題5 讀''六大板塊示意圖",完成下列各題。 (1)喜馬拉雅山脈是由( ) A. c和a擠壓而成 C. c和b擠壓而成 B. b和d擠壓而成 D. a和b擠壓而成 A. 板塊張裂形成的, 面積將擴大 B. 板塊碰撞形成的, 面積將縮小 C. 板塊張裂形成的, 面積將縮小 D. 板塊碰撞形成的, 面積將擴大 (2)紅海的成因以及今后面積的變化是( ) 答案:(1)C (2) A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板塊運動及產生的地貌,難度中等。 (1)喜馬拉雅山脈是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碰撞擠壓抬升形成的,對應圖中be板塊。 C正確。 (2)紅海是非洲板塊與印度洋板塊張裂形成的,面積還將繼續(xù)擴大。A正確。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物業(yè)管理制度:常見突發(fā)緊急事件應急處置程序和方法
- 某物業(yè)公司冬季除雪工作應急預案范文
- 物業(yè)管理制度:小區(qū)日常巡查工作規(guī)程
- 物業(yè)管理制度:設備設施故障應急預案
- 某物業(yè)公司小區(qū)地下停車場管理制度
- 某物業(yè)公司巡查、檢查工作內容、方法和要求
- 物業(yè)管理制度:安全防范十大應急處理預案
- 物業(yè)公司巡查、檢查工作內容、方法和要求
- 某物業(yè)公司保潔部門領班總結
- 某公司安全生產舉報獎勵制度
- 物業(yè)管理:火情火災應急預案
- 某物業(yè)安保崗位職責
- 物業(yè)管理制度:節(jié)前工作重點總結
- 物業(yè)管理:某小區(qū)消防演習方案
- 某物業(yè)公司客服部工作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