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 第一單元 第3課 漢代的思想大一統課件 文 岳麓版必修3》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中歷史 第一單元 第3課 漢代的思想大一統課件 文 岳麓版必修3(2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第 3 課 漢代的思想大一統一、西漢初的黃老之學休養(yǎng)生息1背景:經濟殘破,百廢待興,有必要推行_政策。2內容(1)兩個方面:一個是治身,一個是治國。(2)哲學觀:強調“_”,倡導“待時而動”“因時制宜”,是“積極無為”的哲學觀。無為而無不為3作用:使西漢初年社會迅速恢復了元氣。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大一統1背景:漢武帝進一步開拓發(fā)展_事業(yè)。2董仲舒的思想(1)依據公羊春秋學說,融合陰陽、黃老、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學思想體系。(2)新儒學思想的基礎是“_”學說。天人感應(3)為適應大一統事業(yè)需要,提出“_,_”的主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4)強調君王施政應以_為主,以_為輔,并提出“三綱五?!钡膫?/p>
2、理道德標準?!叭V”分別是“君為臣綱”、“_”、“夫為妻綱”;“五?!本褪侨?、義、禮、智、信。德刑父為子綱3影響:使儒學在政治思想上占據統治地位,從而也確立了儒學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主流地位。1(2011 屆廣東佛山里水高中階段考試)奶奶不斷嘮叨:“老天爺爺,你怎么不睜眼,這雨沒完沒了地下,你還叫我們窮人活不活?!币陨鲜悄骋晃膶W作品中的片斷,“奶奶”的話表達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天”的敬重,這與中國古代哪一學派有關?()A道家學派C儒家學派B法家學派D墨家學派解析:孔子就主張“敬神”,漢代儒家“天人感應”思想更是認為“天”是萬物的主宰,是有意識的,通過災異來表達自己的意見,故選 C 項。答案:C2
3、漢武帝采用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主張,主要是利用了改造后的儒家的()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張B“民貴君輕”的思想C“仁”與“禮”學說D大一統的思想解析:董仲舒發(fā)展了儒家思想,強調大一統和“天人感應”,適應了強化中央集權形勢發(fā)展的需要。對于鞏固國家的統一,有積極的作用,這是漢武帝采取董仲舒主張的根本原因。答案:D3儒學從先秦時期的民間學說到漢代轉變?yōu)楣俜綄W說,其主觀原因是()A儒學內部的改造B統治集團的斗爭C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D其他學說的衰落解析:抓住題干“主觀原因”。漢代儒學進行自我改造,增加了“君權神授”“天人感應”思想,這些思想適合了統治階級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故為統治者所倡導,成
4、為官方學說。答案:A4西漢時代,災異頻發(fā)。每當災害發(fā)生,皇帝常常下罪己詔。據黃仁宇先生統計,漢書中記載皇帝頒布“罪己詔”多達三十三次。這反映了()A大一統主張B“三綱五?!睂W說C“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D“天人感應”學說解析:董仲舒新儒學的“天人感應”學說,認為如果人君無道,天就會降下災異來譴責和威懾。西漢時期皇帝“下罪己詔”的舉動正是這一思想的反映。答案:D問題一:董仲舒新儒學的內容有哪些?是在什么背景下出現的?【引思】漢初 70 余年,黃老思想一直是指導國家政治的主導思想。但是,這種思想到漢武帝時期已經不適合中央集權的需要。恰在此時,經董仲舒改造的新儒學應運而生。新儒學的內容主要有三點
5、:大一統、“君權神授”(“天人感應”)、“三綱五?!??!締栴}詳解】1新儒學的思想內容:針對中央集權的需要,提出大一統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針對加強君權的需要,提出了“天人感應”“君權神授”的理論;針對激烈的階級矛盾,提出人君要仿效天道,施行仁政。2產生的社會原因:漢武帝時西漢王朝處于上升階段,但也面臨封建割據和匈奴入侵的威脅,社會需要一種思想理論來鞏固統一的中央集權,為重建與其相適應的社會秩序服務。1.儒家“尊王”“忠君”及“三綱”思想的精神實質,從來都不是讓人們無條件地服從君權,或無止境地強化王室權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勢力的膨脹,以及諸侯興起、地方分權破壞天下安寧之血的教訓。從儒家思
6、想演變的進程看,最能佐證這一觀點的是()A孔子提出“仁者愛人”“克己復禮”B孟子主張“民貴君輕”C董仲舒倡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D朱熹主張“格物致知”解析:董仲舒提出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旨在加強思想控制,以利于中央集權。本題中 A、B 兩項內容與中央控制地方沒有關系,D 項是朱熹理學關于獲取“理”的做法,與本題無關。答案:C22010 年 1 月 15 日下午 15 時 31 分左右(北京時間)出現了號稱“千年最長日環(huán)食”的天象奇觀。歷史上,西漢宣帝年間發(fā)生一次日食時,使宣帝即刻下詔說:“皇天見異,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稱也。”漢宣帝的認識和做法體現了哪種主張?()A.“罷黜百家,
7、獨尊儒術”C.“天人感應”B大一統D“君權神授”解析:董仲舒認為,天子受命于天,如果天子無道,上天便會降災于他,這就是“天人感應”學說。日食的發(fā)生,使宣帝認為是天降災禍,符合董仲舒的“天人感應”學說,C 項正確。答案:C問題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與秦朝的“焚書坑儒”從本質上看是相同的嗎?【引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得百家爭鳴的思想解放運動終止;“焚書坑儒”使得知識分子噤若寒蟬,不敢有自己的思想。他們的做法都形成了思想領域的專制主義,壓制了其他思想的發(fā)展?!締栴}詳解】秦朝“焚書坑儒”和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雖然確立的統治思想不同,但都是為了適應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都屬于思想文化專
8、制的需要。因此兩者只有手段的不同,而沒有本質的區(qū)別。誠如顧頡剛所言:“秦始皇的統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讀書,他的手段是刑罰的裁制;漢武帝的統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讀一種書,他的手段是利祿的誘引。結果,始皇失敗了,武帝成功了?!?(2010 年廣東深圳檢測)“董仲舒開啟了儒學神學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進程。”董仲舒思想中,最能夠體現這一觀點的是()A.“罷黜百家,獨尊儒術”C.“春秋大一統”B“天人感應、天人合一”D“三綱五?!苯馕觯憾偈嫠枷胫?,體現“神學化”“宗教化”“教主化”的只有 B 項。A、C 兩項是為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服務的;D 項是關于倫理道德方面的。答案:B4(2010 年天津文
9、綜)史記載:漢武帝時,“公孫弘以春秋白衣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學士靡然鄉(xiāng)風矣”。該材料主要表明()A漢武帝廣泛吸納人才C儒學在民間開始興起B(yǎng)平民將相大量涌現D儒學地位顯著提高解析:此題可將問題表征為“天下之學士靡然鄉(xiāng)風矣的原因是什么”。“天下學士”跟的是什么“風”?從材料的前后文得出:效仿公孫弘研習儒學經典。公孫弘的成功,對于具有政治敏感“天下學士”而言,不難把握“儒學地位正在提高”這一新的政治動向。答案:D1(2011 屆浙江新高考研究聯盟高三第一次聯考)“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內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應”繼承了這一思想的表現是()A“罷黜百家,獨尊儒術”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
10、于天子”C“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D“與天同者大治,與天異者大亂”解析:本題可以用排除法。A 項是思想文化專制,B 項是“君權神授”,C 項不是董仲舒的主張,故選 D 項。答案:D2漢武帝采納董仲舒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里的“儒術”指()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學B正統的孔孟學說C糅合了法家、陰陽家等學說的儒學D儒家學說與權術解析:董仲舒的思想,是以儒家學說為基礎,吸收陰陽家、黃老之學、法家某些思想成分,從天人關系出發(fā),建立一套“三綱五?!钡膫惱韺W,提出了大一統的政治思想,從而為漢武帝所接受,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答案:C3西漢時,一大夫隨武帝外出打獵,武帝獵得
11、一頭小鹿,交大夫帶回,路遇母鹿,兩鹿互相哀鳴,引起大夫的惻隱之心,便放了小鹿。董仲舒斷曰:“中感母恩,雖廢君命,徙之可也?!奔创蠓蛐貞涯笎壑?,雖然有違君命,但也應減輕處罰。董仲)舒的斷案體現的思想是(A“兼愛”C非攻B“以仁入法”D“無為而治”解析:主要提取董仲舒話語的信息,首先是說大夫有惻隱之心,之后由于放了小鹿而減輕處罰。答案:B4董仲舒的新儒學為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奠定了理論基礎,主要是因為他提出了 ()A.大一統思想B.“罷黜百家,獨尊儒術”C.“君權神授”“天人感應”D.“三綱五?!苯馕觯喝寮业拇笠唤y思想通過“君權神授”論竭力為君權的合理性作出證明,樹立君主的絕對權威,起到了神化皇權
12、的作用,從而加強了中央集權。答案:A一、單項選擇題1(2011 年廣東廣州一模文綜)西漢中期,統治者對救災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導致這一現象的思想因素是(A.墨子“兼愛”思想B孟子“性善論”C.老子“無為”思想D董仲舒“天人感應”學說解析: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學“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也就接受了新儒學中的“天人感應”的思想?!疤烊烁袘奔扔欣谛纬伞熬龣嗌袷凇币詭椭实奂訌妼V浦髁x中央集權,也有要求皇帝體恤民情的意思。因為君主如果實行暴政,上天也會降下災異來懲治君主。所以,君主們非常重視救災。答案:D2我國古代的一位儒學大師認為:“天子受命于天,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妻妾受命于夫。諸所
13、受命者,其尊皆天也,雖謂受命于天亦可?!边@位儒學大師是()解析:仔細閱讀材料,材料體現的是董仲舒的“君權神授”思想。答案:B3江都(今揚州)王劉非是漢武帝的同父異母兄,驕橫好勝。漢武帝為教育、引導劉非,任命董仲舒為江都相。根據所學知識,你認為董仲舒用以引導劉非的學說主要是()A.“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B.“明主之國,無書簡之文,以法為教,無先王之語,以吏為師”C.“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D.“敬鬼神而遠之”解析:漢武帝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劉非服從自己的統治。董仲舒的“天人感應”“大一統”的觀點正是適合于此。其他,A 項為老子的觀點,B 項
14、為韓非的觀點,D 項為孔子的觀點。答案:C4(2011 屆廣東佛山里水高中階段考試)董仲舒在深察名號中認為:“天生民性,有善質而未能善,于是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對這一思想理解最準確的是()A主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B認為民性本善,君權天授C建議以禮入法,以禮入俗D感嘆人性本惡,呼喚王道解析:從題干的材料的意思可知,董仲舒認為人的天性中有善的東西,因此天立了王以助其善,這是天的意念。因此 B項最符合題意。答案:B5從春秋戰(zhàn)國時期到漢代,中國思想界逐漸由“百家爭鳴”到“獨尊儒術”,其所反映的根本性問題是()A.中國思想文化出現倒退B中國由分裂走向統一C.商品經濟發(fā)展受到限制D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加強解析: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建議,開設太學,教授儒學,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體現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不斷強化的歷史軌跡。答案:D二、非選擇題6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中國古代一些居室堂屋、家族祠堂或私塾學堂的墻壁正中都掛著孔子像請回答:(1)材料的這種情況最早可能出現在什么時期?(2)這一時期儒家思想出現了哪些變化?解析:了解儒學發(fā)展歷程,不難知道漢武帝時期,董仲舒改造儒學以適應大一統的需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學取得正統地位。答案:(1)西漢。(2)變化: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應”、“君權神授”;主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