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學一輪復習 專題7 第三單元 化學平衡移動課件 蘇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考化學一輪復習 專題7 第三單元 化學平衡移動課件 蘇教版(11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走向高考化學路漫漫其修遠兮路漫漫其修遠兮 吾將上下而求索吾將上下而求索考綱要求考綱要求方法警示探究方法警示探究 自主梳理回顧自主梳理回顧 基礎自測基礎自測 課堂鞏固訓練課堂鞏固訓練課后強化作業(yè)課后強化作業(yè) 要點深化探究要點深化探究考綱要求考綱要求自主梳理回顧自主梳理回顧 影響化學平衡的因素影響化學平衡的因素 壓強對平衡的影響,實際上就是濃度對平衡的影響,只有當這些“改變”能改變反應物或生成物的濃度時,平衡才可能移動。由于壓強對固態(tài)、液態(tài)物質體積影響非常小,壓強的改變幾乎不影響這類體系的平衡。在考慮壓強對不均勻體系平衡的影響時,只需考慮對參加反應的氣態(tài)物質影響即可。 (3)溫度:在其他條件不變的
2、情況下,升高溫度,平衡向_方向移動;降低溫度,平衡向_方向移動。 (4)使用催化劑能同等程度地改變正、逆反應速率,即_。所以催化劑對平衡移動無影響。 勒夏特列原理:已達平衡的可逆反應,如果改變影響平衡的一個條件,平衡就向著_這種改變的方向移動。 說明:平衡只能減弱條件改變對平衡的影響,不能完全消除這種改變,更不能逆轉這種改變。速率速率時間圖象及應用時間圖象及應用 平衡平衡體系體系條件變化條件變化速率變化速率變化平衡變化平衡變化速率變速率變化曲線化曲線任一任一平衡平衡體系體系增大反應物增大反應物濃度濃度v(正正)、v(逆逆) 均增大,且均增大,且v(正正)v(逆逆)正向移動正向移動減小反應物減小
3、反應物濃度濃度v(正正)、v(逆逆) 均減小,且均減小,且v(逆逆)v(正正)逆向移動逆向移動增大生增大生成物濃度成物濃度v(正正)、v(逆逆)均增大,且均增大,且v(逆逆)v(正正)逆向移動逆向移動減小生減小生成物濃度成物濃度v(正正)、v(逆逆) 均減小,且均減小,且v(正正)v(逆逆)正向移動正向移動正反應正反應方向為方向為氣體體氣體體積增大積增大的放熱的放熱反應反應增大壓增大壓強或升高強或升高溫度溫度v(正正)、v(逆逆) 均增大,且均增大,且v(逆逆)v(正正)逆向逆向移動移動減小壓減小壓強或降低強或降低 溫度溫度v(正正)、v(逆逆) 均減小,且均減小,且v(正正)v(逆逆)正向正
4、向移動移動任一平衡任一平衡或反應前或反應前后氣體化后氣體化學計量數(shù)學計量數(shù)和相等的和相等的平衡平衡正催化正催化劑或增大劑或增大壓強壓強v(正正)、v(逆逆) 均增大相同均增大相同倍數(shù)倍數(shù)平衡平衡不移不移動動負催化負催化劑或減小劑或減小壓強壓強v(正正)、v(逆逆) 同等倍數(shù)減同等倍數(shù)減小小基礎自測基礎自測 要點深化探究要點深化探究外界條件對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外界條件對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 回答問題: (1)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中,abc為_; (2)A的平均反應速率v(A)、v(A)、v(A)從大到小排列次序為_; (3)B的平衡轉化率a (B)、a(B)、a(B)中最小的是_,其值是_; (3)B
5、的平衡轉化率a (B)、a(B)、a(B)中最小的是_,其值是_; (4)由第一次平衡到第二次平衡,平衡移動的方向是_ _,采取的措施是_; (5)比較第階段反應溫度(T2)和第階段反應速度(T3)的高低: T2_T3填“、”判斷的理由是_ _; (6)達到第三次平衡后,將容器的體積擴大一倍,假定10min后達到新的平衡,請在下圖中用曲線表示IV階段體系中各物質的濃度隨時間變化的趨勢(曲線上必須標出A、B、C)(4)由圖示可知,由第一次平衡到第二次平衡,A、B的濃度減小,說明平衡正向移動。由物質C的濃度變化可知,導致平衡正向移動的措施是從反應體系中移出了產(chǎn)物C。(5)由圖示可知,平衡正向移動,
6、由于正反應是放熱的,故是降溫過程,即T2T3。(6)第三次平衡后,將容器的體積擴大一倍,則各物質的濃度減半,由于容器的體積擴大,壓強減小,平衡會向逆反應方向(氣體體積增大的方向)移動,故平衡后,0.25 molL1c(A)0.50 molL1,0.75molL1c(B)1.50 molL1,0c(C)0.50 molL1。注意各物質濃度的相對變化應符合化學計量數(shù)的比例。 (6) (注:只要曲線能表示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及各物質濃度的相對變化比例即可)圖像題分析圖像題分析 2解題技巧 (1)先拐先平:在轉化率時間曲線中,先出現(xiàn)拐點的曲線先達到平衡(代表溫度高、壓強大)。(2)定一議二:當圖象中有
7、三個量時,先確定一個量不變,再討論另外兩個量的關系。等效平衡等效平衡 2求解此類問題時宜抓住3個變量,即體積分數(shù)、物質的量、濃度,若是“等同平衡”三者皆相同。若是“等效平衡”則體積分數(shù)一定相同,物質的量、濃度可能會同比例發(fā)生變化。恒溫恒壓恒溫恒壓所有氣體可所有氣體可逆反應逆反應投料換算成相投料換算成相同物質表示時同物質表示時等比例等比例兩次平衡時各組分百兩次平衡時各組分百分含量、分含量、c相同,相同,n同同比例變化比例變化等效平等效平衡衡 1 min內(nèi),B的平均反應速率為_,x為_; 若反應經(jīng)2min達到平衡,平衡時C的濃度_0.8 molL1(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平衡混合物中
8、,C的體積分數(shù)為22%,則A的轉化率是_; 改變起始物質加入的量,欲使反應達到平衡時C的物質的量分數(shù)與原平衡相等,起始加入的三種物質的物質的量n(A)、n(B)、n(C)之間應滿足的關系式為_。 (2)若維持容器壓強不變。 達到平衡時C的體積分數(shù)_22%,(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改變起始物質加入的量,欲使反應達到平衡時C的物質的量是原平衡的2倍,則應加入_mol A氣體和_mol B氣體。1 min內(nèi),B的平均反應速率為02 molL11 min0.2 molL1min1,x2。隨著反應的不斷進行,濃度不斷下降,反應速率不斷減少,故平衡時C的濃度小于0.8 molL1。同理列式可
9、解得:A的轉化率是36%。在同溫同體積的密閉容器中,反應前后氣體分子總數(shù)不相等,要使平衡等效,則采用極端討論的方法得n(A)3n(C)/23,n(B)n(C)/21。(2)若維持容器壓強不變:因為正反應是一個氣體分子數(shù)減少的反應,則平衡向正反應方向進行,則達到平衡時C的體積分數(shù)大于22%。在同溫同壓下,欲使反應達到平衡時C的物質的量是原平衡的2倍,則應加入6 mol A氣體和2 mol B氣體。解析選項A易分析,由于乙容器中反應物的濃度大于甲容器中反應物的濃度,因此乙容器中化學反應速率大。對于選項B、C、D可作如下分析,對固定容積的密閉容器來說,起始加入量乙是甲的2倍,對此情況可建立如下模型,假設有兩個同樣大小的密閉容器,在兩個容器中各加入2 molSO2和1 molO2,發(fā)生反應達平衡時,兩容器中SO2的轉化率均相等,再對兩容器進行重新組合,最后再壓縮,如圖所示:加壓,平衡正向移動,SO2轉化率增加,SO2的體積分數(shù)減小,選項C正確,選項D錯誤。在加壓時,若平衡不移動,則SO2的濃度是原來的2倍,現(xiàn)在平衡正向移動,根據(jù)勒夏特列原理,乙中SO2 的濃度比甲中SO2的濃度的2倍小一些,選項B正確。答案D課堂鞏固訓練課堂鞏固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