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學年高中語文 4.11 陳情表教案 語文版必修》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3-2014學年高中語文 4.11 陳情表教案 語文版必修(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課堂新坐標】2013-2014學年高中語文 4.11 陳情表教案 語文版必修1
【教學設想】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至真至誠的親情忠情。
2.引導學生賞析本文文思縝密,脈絡分明,陳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構思藝術和駢散結合,形象生動的語言藝術。
3.指導學生積累常用的文言詞語和相關文化常識。
二、課時安排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指導學生熟讀課文,背誦第一、三段,整體感知課文大意。
2.指導學生積累文言詞語及相關常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以簡介作者及后人對該文的評價導入。
李密自幼喪父,母改嫁,賴祖母劉氏撫養(yǎng)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
2、,故以“孝”名于鄉(xiāng)里。
李密為人剛正,頗有文名,年輕時曾仕蜀漢,表現出相當高的外交才能。晉武帝為穩(wěn)定局勢,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號。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薦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應召。后來晉武帝征召他為太子洗馬,催逼甚緊,于是寫下了《陳情表》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無人奉養(yǎng)為理由婉言辭謝。
文章言辭懇切,真摯動人。人言: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
千百年來,人們常以忠則《出師》、孝則《陳情》相提并論,可見李密的《陳情表》具有相當強烈的感人力量。
二、熟讀背誦
1.學生輕聲誦讀課文,對照注解,自己初步疏通課文;同時提醒學生注意以下詞句:
(1)
3、注意以下字的讀音和詞義:
釁 夙 閔 衰 祚 薄 煢煢孑立 蓐 猥 隕 逋 矜 擢 渥 期功 終鮮 除 洗馬 篤
(2)注意以下虛詞的詞義和用法:
以:臣以險釁 臣以供養(yǎng)無主 猥以微賤 臣具以表聞 圣朝以孝治天下 但以劉日薄西山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
(3)注意以下詞句的意思:
見背 二州牧伯所見明知 形影相吊 晚有兒息 逮奉圣朝 察臣孝廉 舉臣秀才 拜臣郎中 拜表以聞 尋蒙國恩 除臣洗馬 猶蒙矜育 不矜名節(jié) 愿乞終養(yǎng) 聽臣微志 庶劉僥幸 不勝犬馬怖懼之情 臣之辛苦
(4)注意以下句式:
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
州司臨門,急于星火。
2.簡要疏通以上詞句。
3.指導學生朗讀全文
4、,提醒學生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調。
第一段:凄苦,悲涼;
第二段:感激,懇切;
第三段:真摯,誠懇;
第四段:忠誠,懇切,期待。
4.指導學生背誦第一段。
總起:臣以險釁,夙遭閔兇
父死母嫁——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
祖母撫養(yǎng)——祖母劉愍臣孤弱,躬親撫養(yǎng)。
少年多病——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無親無戚——既無叔伯,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祖母病臥——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
5.熟讀第二段。
6.指導背誦第三段。
孝治大道——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
5、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
不矜名節(jié)——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jié)。
寵命優(yōu)渥——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
祖母病篤——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不能廢遠——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
7.熟讀第四段。
8.解題:討論:結合上節(jié)課反復誦讀課文的體會,你認為“情”在本文中有哪幾層含義?
引導:本文的題目是《陳情表》,“表”是什么呢?是一種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陳請謝賀。那么,李密的這個奏表,題為《陳情表》,“陳”是陳述的意思,“情”注解中沒有
6、,那么它是什么意思呢?
提示:情:①情況(事實);②衷情(孝情、忠情);③情理(忠孝之道)。
9.完成課后練習和同步訓練。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引導學生賞析本文文思 縝密,脈絡分明,陳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構思藝術。
2.引導學生賞析本文形象生動、駢散結合、自然精粹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 導入課題
背誦第三段。
二、 賞析構思藝術
1.討論:在陳請終養(yǎng)祖母這個要求時,李密碰到了什么困難?
引導:作者處在一種忠孝兩難的矛盾境地里,請大家把作者的這種矛盾境地讀出來。
進一步引導:什么地方寫了“孝情”?
第一段,請一二組同學朗讀第一段,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話來概括這
7、一段的意思。(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
進一步引導:什么地方寫“忠情”?
第二段,請三四組同學朗讀第二段,也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話來概括這一段的意思。(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
2.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這樣一個兩難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動的,言辭稍有不慎,不僅達不到陳請的目的,還有可能招來殺身之禍。下面我們來看看李密是如何化解矛盾,變被動為主動的。
揭示矛盾
分析矛盾
解決矛盾
祖孫情深 (盡孝)
盡孝日短
先盡孝
君臣義重 (盡忠)
盡忠日長
后盡忠
3.思考討論:請補寫出“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焙竺?/p>
8、省略的一句話,并想想作者為什么要省略這句話?
引導:這一個三段論式的推理,作者大前提,小前提,但結論卻沒有說,請你說出結論,并想想作者為什么不把這個結論直接了當地說出來,而是宕開一筆,寫自己少仕偽朝的事?
提示:故臣當終養(yǎng)祖母,不能廢遠。
4.思考:假設你是晉武帝與李密面談,此時在此處李密直接提出了終養(yǎng)祖母的請求,晉武帝能不能一兩句話就把李密駁得啞口無言?
引導:晉武帝可能會說,既然你要終養(yǎng)祖母以盡孝心,為什么在蜀漢你又出來做官呢?
因此,李密深知,這段歷史是不能回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跡:一仕偽朝,“本圖宦達,不矜名節(jié)”,二在圣朝,“寵命優(yōu)渥,豈敢盤桓”,讓晉武帝明白自己的忠心。
9、道理、實情也表白,最后再以一幅祖母病篤圖深深打動了晉武帝,讓他明了自己不能出仕的唯一原因只是因為祖母病重,從而提出不能廢遠的要求。
提示:李密在分析矛盾時將孝治天下的理與祖母病篤須盡孝的情作了對照,應作什么選擇,其情理不言而喻。
5.朗讀思考:李密最后提出解決盡孝與盡忠兩者矛盾的辦法是什么?他是怎樣提出這個辦法的?
引導:作者以列數字作對比的方式提出了先盡孝后盡忠這一解決矛盾的辦法,合情合理,再加上李密在最后再表忠心,不容晉武帝置疑,不得不答應李密的陳請。
提示:盡忠日長,盡孝日短:先盡孝后盡忠。
6.小結:將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調整一個位置,先講理后講情好不好?
引導:出于情,歸
10、于理,先動之以情,再曉之以理,陳情于事,寓理于情??傊氖紫汝愂鰝€人悲慘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孫的特殊關系,作為陳情的依據。繼則寫自己愿意奉詔,但又以劉病日篤,處于狼狽之境,借以博取晉武帝同情。再則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懇求準如所請。同時更表明自己心跡,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決矛盾的方案。全文構思縝密,脈絡分明,具有很強的邏輯力量。
三、賞析語言
有好的構思,還要有恰當的語言來表達,這樣文章的力量才能發(fā)揮出來?!蛾惽楸怼访黠@的保留了賦的語言特點?!豆盼挠^止》評論《陳情表》的語言,說它“至性之言,悲惻動人”;有人說,《陳情表》的語言是有形的,有聲的;讀《陳情表》你可以看到李
11、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看到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惻,看到帝王微笑背后的惱怒,看到作者誠惶誠恐的怖懼……;你還可聽少年的無助哀嘆,老人病中無奈的呻吟,孝子懇切的哀告,帝王嚴厲的呵斥……
請輕聲朗讀課文,把你認為好的語句畫下來,讀出來,然后結合文章的構思,說說這些語句有什么特點,好在哪?
(學生讀書思考約3-5分鐘,老師巡堂了解情況)
重點賞析語段(句式,用詞,修辭手法,表情達意的效果):
1.“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愍臣孤弱,躬親撫養(yǎng)。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引導:四字駢句,語勢連貫、緊湊,不拖沓,讓人感到災禍接踵而來,以情動人,讓晉武帝化嚴為慈
12、。
“煢煢孑立,形影相吊”,直陳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只影單,孤獨寂寥,極為形象地表現出來,讀之讓人動容。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
引導:一連用了“察臣”“舉臣”“拜臣”“除臣”,準確地陳述了自己“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的實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
“詔書切峻,責臣逋慢??たh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于星火?!?
引導:四字駢句的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的緊張氣氛。
2.“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
引導:對偶句,一外一內都強調一個“無”字,將自己舉目無親,后代尚小無人終養(yǎng)祖母的
13、困苦境地形象生動的表現出來了,讓人覺得急切而無可置疑。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也是對偶句,恰當地表達了自己深受圣朝恩寵的感激。
“既無伯叔,終鮮兄弟?!?
“生當隕首,死當結草?!?
“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
都是對偶句。運用對仗工整的對偶句式,使語氣顯得鏗鏘有力,語意簡潔凝練,讀來朗朗上口,使文章的感情備感熱切,更具說服力。
3.“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以落日喻人命,貼切的刻畫了祖母蒼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濃烈的抒情色彩,能極大地引發(fā)讀者的同情;“朝不慮夕”雖是
14、夸張卻給人無可置疑的真實;再加上四字駢句,有詩一般的韻律,如泣如訴,讀之無不令人動容泣下。
“烏鳥私情,愿乞終養(yǎng)?!?
以鳥喻人,回溯至動物的本性,鳥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誠摯懇切之情溢于言表,豈能不打動人?
“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以狼狽比喻進退為難的情境,形象生動。
“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似犬似馬,忠懇之情,怖懼之態(tài)溢于言表。
“州司臨門,急于星火。”
“急于星火”用比喻形容情勢緊迫。
4.提問:你能說出哪些成語出自本文嗎?
引導:此文的問世,為后世提供了眾多的慣用語,一直流傳至今,如“躬親撫養(yǎng)”“零丁孤苦”“煢煢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
15、“氣息奄奄”“朝不慮夕”“更相為命”“生當隕首,死當草結”等,均成為人們信手拈來的語句。
5.小結:
(1)四字駢句:簡潔凝練,語勢連貫緊湊,文勢如行云流水般通暢。
(2)對偶句:語氣鏗鏘有力,語意簡潔凝練,朗朗上口,感情備感熱切,更具說服力。
(3)比喻句:形象生動,感情濃烈,富有感染力。
(4)豐富了中國語言的詞匯。
四、作品評價
通過兩個拓展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更深入認識本文構思慎密,語言精粹的特點。
1.討論:有論者認為,李密反復強調孝親,其實是為自己不奉詔仕晉而故意尋找借口。你同意這一觀點嗎?為什么?
引導:(1)李密反復強調孝親,決不是為其不奉詔仕晉而故意尋找借口。
16、他是真心因終養(yǎng)祖母才難能應詔的。讀完全篇,我們可以清楚地體味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滿了孫兒對祖母的一片真情。
引導:(2)李密對蜀漢念念于懷,他曾說劉禪“可次齊桓”。更何況司馬氏是以屠殺篡奪取得天下,內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國之臣,對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顧慮,而暫存觀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這種想法,被晉武帝多少察覺到了,因此“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聞”時,發(fā)生了更大的困難。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卻又不從大道理講起,而是委婉陳辭,動之以情,恰到好處地解決了“不從皇命”的難題。
開放性問題,各抒已見,自圓其說。
2.討論:晉武帝為什么會答應李密終養(yǎng)祖母的請求?
17、
(1)為李密的言辭和情理所動。(2)彰顯孝治天下的恩德。
3.引入前人評價,以激發(fā)學生進一步研究的興趣。
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以上蘇軾語)讀《報任安書》不下淚者,其人必不為人。
【期刊拔萃】
談《陳情表》的“事”“情”“理”
劉偉忠
《陳情表》采用了融情于事、融理于情的藝術手法。這一藝術手法存在著一個“事”“情”“理”的層進關系,因為沒有“事”就沒有“情”,沒有“情”就沒有“理”。如果說“事”是土壤,那么“情”就是土壤里生長出的大樹,而“理”就是大樹上所結的果實。然而,在實際的評論分析中,人
18、們論及最多、最深的是其“情”,而對其“事”,特別是其“理”很少作深入探討。
一、一張請假條的“理”及其充足性
夸張地說,《陳情表》就是一張長長的請假條。要深入弄清《陳情表》的“理”,我們有必要先從下面一張請假條的分析開始。有一男學生要求請假,原因是奶奶突然生病住院,具體內容如下:
請假條
班主任:
您好!
因我奶奶今天突患疾病,在住院,急需人照顧,但我爸媽都在外地務工,一時趕不回來,故請假一天。請批準!
學生:×××
×年×月×日
請假條作為一種應用性文體,其最大特點就是寓理于事。我們來分析一下這一請假條所含的“理”:1.請假人和病人是祖孫關系,從血緣關系的角度闡明了一種情感
19、的必要性——奶奶病了,作為孫子至少要從情感上想到應該去照顧,這也是中華孝道中的基本情感;2.然而,就一般情況而言,這種孝情不必導致孫子的孝行,因為奶奶患病住院,首要承擔照顧責任應是成人,而不是以學習為首要任務的孫子,可是一句“爸媽都在外地務工,一時趕不回來”決定了孫子行動的必然性;3.“急需人照顧”則說明了照顧行動在時間上的緊迫性??梢?,這張請假條中暗含了這樣三個“理”:情感的必要性、行動的必然性和時間的緊迫性,正是這三個“理”決定了班主任應該立刻批準這個學生的請假,換句話說,這張請假條具備了“理”的充足條件。
二、《陳情表》的六件事
《陳情表》陳述的事情很多,在說出“乞終養(yǎng)”的愿望之前作
20、者主要陳述了六件事,具體分析如下:1.從篇首到“至于成立”是第一件事,陳述了李密自己成人之前的悲苦人生經歷,如父死母嫁、少時多病、行走不便等,但核心信息是說明為何祖母撫養(yǎng)了自己,可概括為“撫養(yǎng)之事”。2.從“既無伯叔”到“未曾廢離”是第二件事,陳述了李密自己家族衰敗、人丁不旺的情況,而核心信息是說明奉養(yǎng)祖母的任務為何落到自己的肩上,可概括為“奉養(yǎng)之事”。3.從“逮奉圣朝”到“辭不就職”是第三件事,陳述了李密自己在新朝不斷被授予官職的情況,可概括為“授職之事”。4.從“詔書切峻”到“實為狼狽”是第四件事。雖然這段話的落腳點是表達了自己進退兩難的境地,但晉朝從中央到地方緊急催促上任的情況才是事件的
21、本身,故概括為“催任之事”。5.從“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到“有所希冀”是第五件事。主要概述了自己從“少仕偽朝”到淪為“亡國賤俘”的屈辱歷史,可概括為“偽朝之事”。6.從“但以劉日薄西山”到“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是第六件事,陳述了祖母當前的病危情況,可概括為“病危之事”。
三、《陳情表》的“理”及其充足性
以上六件事可以明顯分為兩類:一類是與家庭或祖母有關,包括撫養(yǎng)之事、奉養(yǎng)之事和病危之事;另一類與朝廷或皇帝有關,包括授職之事、催任之事、偽朝之事。這兩類事恰好分別集中地反映了兩種情感:前者是孝,后者是忠。因此,從融理于情的角度來說,《陳情表》的“理”自然是孝之理和忠之理,但這兩“理”的充足性如
22、何呢?
先看孝的方面:1.就“撫養(yǎng)之事”而言,李密不僅從血緣的角度,而且從有養(yǎng)育之恩的親情角度展示了情感的必要性;2.正如前文有關學生請假條的分析一樣,這種孝情不一定生發(fā)孝行,可是我們讀完“奉養(yǎng)之事”后不得不承認李密行動的必然性,因為家族衰敗,人丁不旺,已無人可以承擔奉養(yǎng)祖母之任;3.“病危之事”自然是暗示孝行在時間上的緊迫性。因此,就孝的方面而言,事、情、理的關系如下:
再看忠的方面:1.“授職之事”反映的恩情表明了情感的必要性——皇恩浩蕩,豈有不報之理?2.“催職之事”反映的急情表明了時間的緊迫性——急如星火,豈有不急之理?3.“偽朝之事”展示的人生恥辱與人生態(tài)度自然反映了行動的必
23、然性——“本圖宦達,不矜名節(jié)”,豈有不任之理?因此,就忠的方面而言,事、情、理的關系如下: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忠還是孝,它們在“理”上都有情感的必要性、行動的必然性、時間的緊迫性。因此,一篇千年前的《陳情表》和一張現代的請假條可謂千古同理。
四、《陳情表》“事”“情”“理”的矛盾統(tǒng)一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到李密在提出“愿乞終養(yǎng)”之前,實際上將自己推向了一個絕對矛盾的境地。因為單就“情”而言,李密已經陷入了一個所謂“忠孝不能兩全”的千古矛盾之中,可是在“理”上,李密不僅沒有厚“孝”薄“忠”或厚“忠”薄“孝”,反而將矛盾的雙方在自己身上全部合理化、平等化。
顯然,這是
24、一種修辭策略。通過這一修辭策略李密成功地創(chuàng)設了一個忠孝矛盾的修辭場,而正是這一修辭場才使得“臣之進退,實為狼狽”的情感真實化。在忠孝問題上,我們必須承認,李密在主觀情感上是有偏向的,但李密的聰明之處就是沒有因情而濫情,更沒有因情而廢理。如果說李密陳述孝行的充足之理是希望晉武帝理解自己的話,那么李密陳述忠行的充足之理,表明自己是理解晉武帝的。正由于忠、孝兩理是同等的,反而讓人覺得李密的忠、孝兩情也是同等的,忠、孝兩情的同等正是晉武帝能夠承受的最大心理限度。有了這樣一個心理前提,再以長短之理乞求先后之行,就顯得不勉為其難了。
李密不僅做到了“事”“情”“理”在縱向關系上的矛盾與統(tǒng)一,而且注意到了
25、“事”“情”“理”在橫向關系上的矛盾與統(tǒng)一??梢韵胂?,在李密的生活中,能體現忠和孝具體情感的事情必然還有很多,但李密為什么不寫這些事情呢?這是因為文章不僅融情于事,而且還融理于情。在融理于情中,“理”固然是“情”的結果,但也決定了“情”的選擇,如果過多地陳述與“理”無關的“情”,就會形成濫情。也就是說,李密固然要以情動人,但又不能一味地為了“情”而寫“情”,“情”必須受到“理”的限制。所以,融情于事、融理于情作為一種不可分割的藝術手法,一方面“事”生“情”,“情”生“理”,但另一方面,“事”也因“情”而選,“情”也為“理”所限。
總之,正是李密能夠對“事”“情”“理”三方面做出合理且巧妙地處理才打動了晉武帝,同時也打動了千百年來的讀者,而絕非單單一個“情”字。
(《語文天地》,2012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