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練習第一部分 專題七 提煉語意 2 實戰(zhàn)演練 含解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屆高考語文練習第一部分 專題七 提煉語意 2 實戰(zhàn)演練 含解析(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1.(2018·?南通高三檢測)閱讀下面一段材料,提煉文字主旨最恰當?shù)囊豁検? )
面對大眾文化撲面而來,我國主流文化大有力不從心、步步退縮的趨勢;而面對西方強
大的文化熱潮,主流文化大有與“狼”共枕之感。主流文化,只有經(jīng)過與狼“共枕”的溫存
和與狼“共舞”的較量,才能獲得健康的傳承基因和生命活力。
A.主流文化備受各方的威脅,已經(jīng)面臨絕境。
B.任何事物只有競爭才能生存。
C.面對大眾文化與西方文化的競爭,主流文化危在旦夕。
D.主流文化必須要經(jīng)過與其他文化的斗爭才能蓬勃發(fā)展。
解析:選?D。分析材料的結(jié)
2、構(gòu),可知該材料是“分——總”結(jié)構(gòu),最后一句是關鍵句。
通過“主流文化,只有經(jīng)過與狼‘共枕’的溫存和與狼‘共舞’的較量,才能獲得健康的傳
承基因和生命活力”可以引申得出,主流文化只有經(jīng)過與其他文化的競爭和融合后,才能夠
健康、蓬勃發(fā)展。D?項表述正確。A、C?兩項中“絕境”“危在旦夕”表述過于絕對;B?項
表述過于空泛。
2.閱讀下面一段材料,這段文字的關鍵詞是( )
詩人從生活和大自然中捕捉靈感,將語言文字剪成詩;知音的理解和回響,可使詩的意
象和隱藏其中的思想感情浮現(xiàn)出來。天地一沙鷗,海上生明月,悠然南山,經(jīng)由后人的吟誦
品味,其意象才更為深化
3、;巴山雨,易水悲歌,漢關秦月,江山風光和人物詩文相互襯托,
轉(zhuǎn)化為跨越時空的文化符號,豐富了文學的內(nèi)容,影響著一代代人的精神面貌。
A.詩
B.自然
C.生活
D.文學
知音
靈感
感情
符號
意象
文化
品味
精神
解析:選?B。注意提問方式“這段文字的關鍵詞”,此處的“關鍵詞”指最能代表文段
重點、脈絡的詞。比較四個選項,從深度、內(nèi)涵來說,最后一個詞肯定是“文化”或“精神”。
從脈絡來說,詩人從自然獲得靈感,并通過文化影響一代代的人。因此本題選?B?項。
3.(2018·?南京
4、市月考)對下面這段話的含意理解最貼切的一項是( )
山崖崩塌了,在它的傷口——斷崖上,開出了鮮艷的花朵。鮮艷的花兒被掐走了,它又
開在了姑娘的鬢上。
A.只有在困難和失敗中努力奮起,才能到達目的地。
B.世間美好事物的誕生,常常伴隨艱辛和痛苦。
C.人生之路總有坎坷,不能因挫折而喪失信念。
D.生活豐富美好,機遇只垂青于那些有準備的人。
解析:選?C。從所給的語句的語意分析,它所表達的意思是失望之中有希望,痛苦之中
有快樂。所以前一句是不好的,后一句是美好的。照此推理,應該選?C。
4.以下是幾位學者探討“文學怎樣講述中國故事與中國
5、經(jīng)驗”話題時的發(fā)言,最契合
論題的一項是( )
A.在精神上站立起來,將中華民族幾千年凝聚而成的精神遺產(chǎn)繼承下去,同時,在當
代中國故事中提煉當代精神核心,構(gòu)筑中國文藝的內(nèi)在支撐。
B.不了解中國當下發(fā)生的一切,沒有把握中國問題的思想能力,我們的作家就不能算
作一個優(yōu)秀的作家。
C.歷史的風起云涌、傳統(tǒng)的塌陷和人倫的巨大改變,便是中國文學講述的中國大故事,
這樣的大故事對世界文學做出了獨特的貢獻。
D.今天的作家,有責任、有使命讓世界聽到、讀到、看到中國故事,讓凸顯東方智慧
的中國故事滋養(yǎng)和修復曾偏斜、西化的人類文明。
C
解析:選
6、?A。題干中的“怎樣講述”強調(diào)的是方法和途徑,只有?A?項是最契合該論題
的。B?項,從了解和把握中國問題的角度提出了優(yōu)秀作家的標準;?項,闡明了什么才是“中
國故事”;D?項,闡明了作家的責任和“中國故事”對于人類文明的重大意義。
5.對下面一段文字中畫線句寓意的理解,最準確的一項是( )
作家余華與一位餐館老板聊天,談到讀書時,餐館老板深有同感:“我常讓廚師去品嘗
其他餐館美食來提高自己的廚藝,我發(fā)現(xiàn)總挑別人菜肴缺點的,沒有進步;總夸別人菜肴優(yōu)
點的,倒成了好廚師。”
A.要成為優(yōu)秀的廚師,便要學習別人菜肴的優(yōu)點。
B.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做
7、出評價,應全面公正。
C.世間萬物缺陷難免,多吸收其優(yōu)點,才有長進。
D.讀書做菜,都要既找別人缺點,也學別人優(yōu)點。
解析:選?C。畫線句子的寓意為事物都有優(yōu)點和缺點,應揚長避短,才能進步。
6.為下面這則新聞擬定一個標題,最恰當?shù)囊豁検? )
23?日晚,首屆“中國好書”評選結(jié)果在中央電視臺一套綜合頻道公布。當晚,從40?萬
冊當年圖書中脫穎而出的?25?本“中國好書”的作者和編者都現(xiàn)身央視舞臺,娓娓道出紙面
背后的故事。記者從數(shù)份中國式好書單中發(fā)現(xiàn),科技和經(jīng)濟社會類圖書超過總數(shù)的一半,這
與以前明顯不同。受訪專家認為,社科經(jīng)濟、歷史類圖書在多
8、元的閱讀趣味中占據(jù)主流,反
映了當代讀者關注中國現(xiàn)實的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A.關注中國現(xiàn)實
B.首屆“中國好書”評選結(jié)果公布
C.社科圖書成為主流
D.“中國好書榜”透露閱讀新動向
解析:選?D。這則消息敘述的對象是“中國好書榜”,事件是“透露閱讀新動向”,連
綴成句即可。
7.閱讀下面的材料,概括最準確的一項是( )
作為一個擁有五千年不間斷文明史的古國,我國擁有十分豐富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這些
活態(tài)的文化不僅構(gòu)成了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也承載著中華民族文化淵源的基因。但隨
著我國現(xiàn)代化建設的加速,文化標準化以及環(huán)境條件的
9、變化,尚有不計其數(shù)的文化遺產(chǎn)正處
于瀕危狀態(tài),它們猶如一個個影子,隨時都可能消亡。
A.文化遺產(chǎn)保護工作要有新思路。
B.要重視現(xiàn)代化建設帶來的新問題。
C.新形勢下亟須加強文化遺產(chǎn)保護。
D.諸多因素威脅著文化遺產(chǎn)的生存狀態(tài)。
”
解析:選?D。文段先介紹我國擁有十分豐富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然后由“但”引出主題:
“隨著我國現(xiàn)代化建設的加速,文化標準化以及環(huán)境條件的變化,尚有不計其數(shù)的文化遺產(chǎn)
正處于瀕危狀態(tài),它們猶如一個個影子,隨時都可能消亡。?顯然?D?項是對文段的準確概括。
A?項,主題不對,材料沒有談到“新思路”;B?項,太寬泛籠
10、統(tǒng);C?項,是根據(jù)材料得出的
推論,不是對材料本身的概括。
8.下列古代名句中所蘊含的理趣,與語段內(nèi)容最相符的一項是( )
絲瓜俯視南瓜說:“我的藤蔓很長,可以爬得很高。清晨能看到朝陽冉冉升起,傍晚能
看到夕陽徐徐落下?!蹦瞎险f:“我的果實很重,無法爬到高處。但我依托著泥土,感到踏
實和溫暖;也能觀察到身邊細微的變化。”
A.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B.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C.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D.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A
C
必
解析:選?B。語段運用擬人的手法,通過“絲瓜”和“南瓜”的對話,揭示出
11、每個人都
有優(yōu)點,應取長補短,正確看待自己和別人的道理。對照選項,?項,說明沒有十全十美的
事物,也比喻不能要求一個人沒有一點缺點、錯誤,和語段內(nèi)容稍有偏差。?項,說明旁觀
者清、當局者迷的道理。D?項,說明新生事物必將戰(zhàn)勝舊事物的道理。只有?B?項論證了人
有長處也有短處。對別人,要善于欣賞其長處,但也不能忽略其短處,?須全面地認識一個
人;對自己,要珍視自己的長處,做到自尊、自信,又要正視自己的短處,避免狂妄自大。
9.對下面這段話的理解,最準確的一項是( )
中國藝術(shù)有這樣一個原則,就是“不似似之”。太似則呆滯,不似為欺人,妙在似與不
似之
12、間,既不具象,又不抽象,徘徊于有無之間,斟酌于形神之際。當然,這一理論的關鍵
???11.下列古代詩句所蘊含的理趣與故事內(nèi)容最不相符的一項是( )
并不在像與不像上,而在于如何對待“形”的問題上,以神統(tǒng)形,以意融形,形神結(jié)合,乃
至神超越形,這方是一個藝術(shù)家應做的。
A.藝術(shù)家在創(chuàng)作時應該拋棄形似,追求神似。
B.藝術(shù)家在創(chuàng)作時既要追求形似,又要追求神似。
C.藝術(shù)家在創(chuàng)作時不要細究形似,而要強調(diào)以神駕馭形。
D.藝術(shù)家在創(chuàng)作時形態(tài)既不能不像,也不要太像,差不多為妙。
“
” “
解析:選?C。解答本題要注意兩點:一是理解不能片面化,要全面理
13、解語段;二是要抓
住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A?項,理解片面,是對“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曲解。B?項,?既要追
求形似,又要追求神似”錯誤,該語段強調(diào)的是形似與神似之間。D?項,語段中說“這一理
論的關鍵并不在像與不像上?,因此像與不像都不是關鍵。C?項,?不要細究形似”是對文段
前半部分的準確理解;“以神駕馭形”,體現(xiàn)了形與神的關系,是對文段后半部分的準確理
解。
10.閱讀下面的材料,概括最準確的一項是( )
隨著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和對兒童閱讀市場的認識不斷加深,越來越多的作家自覺地思考讀
者定位,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作特長。從讀者年齡段來說,有的作家專心致志地
14、為幼兒寫作,有的
專門為小學低年級寫作,還有的著力滿足小學中高年級的閱讀需求;從寫作內(nèi)容來說,有的
作家專門為孩子寫科幻故事,有的一心寫冒險小說,有的則認真地為孩子寫生活故事。
A.兒童圖書寫作的目的性不斷增強。
B.兒童圖書作者的創(chuàng)作定位趨向精準。
C.定位準確的兒童圖書更適合兒童閱讀。
D.作家應結(jié)合自身特長與市場需求確定創(chuàng)作方向。
解析:選?B。文段首句即為主旨句,即作家將讀者定位和自己的創(chuàng)作特長結(jié)合起來進行
創(chuàng)造,后文是對這一主旨句的詳細闡釋。所以選擇?B?項。
.
相傳,古希臘有位國王做了一頂純金王冠,便懷疑工匠在王冠中摻假
15、。如何鑒別真假又
不損壞原物?國王將這個難題交給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嘗試過很多辦法都失敗了。有一天
他去洗澡,踏入浴盆,水往外溢。他恍然大悟,終于找到了答案。
A.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B.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D.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解析:選?A。“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含義是:到達目的地的路雖然模
糊不清,但我要不失時機探索而行,尋求正確方法以解決面臨的問題。而故事內(nèi)容主要是阿
基米德在不斷探尋的過程中,忽然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詩句
16、的理趣與故事內(nèi)容不相符。
12.閱讀下面的材料,概括最準確的一項是( )
城墻是古代城市的標志,也是研究城市發(fā)展的獨特角度。對中國城墻的描述,自古以來
就大量出現(xiàn)在正史、方志、文學作品或繪圖繪畫中,并且是都城學、規(guī)劃學、軍事學等多門
學科的重要研究對象,這說明城墻并非一堵“墻”那么簡單。可以說,每一座古城墻,都是
一本厚重的大書,每一塊城磚、每一座城門、每一段護城河,都是這本大書中的一行一頁。
面對如此厚重的中國城墻,我們當心存敬畏。
A.應對古城墻的文化遺產(chǎn)價值予以重視。
B.古城墻的文化價值遠高于其商業(yè)價值。
C.亟須對現(xiàn)存的古
17、城墻開展保護和研究。
D.城墻為研究城市發(fā)展提供了獨特視角。
解析:選?A。材料首先介紹了城墻的歷史價值,接著引出了作者觀點?“城墻并非一堵
‘墻’那么簡單”,我們要對城墻的文化遺產(chǎn)價值予以重視。B?項,原文沒有提到“商業(yè)價
值”;C?項,原文沒有提到“保護和研究”城墻;D?項,說的是城墻的歷史價值,不是原文
想要強調(diào)的主旨。
13.閱讀下面的材料,概括最準確的一項是( )
語言文字功底扎實,大致意思是要求學者能較好地掌握研讀經(jīng)典和撰寫論文所需要的語
言文字。這一點具有普適性,而對于研究傳統(tǒng)文化或西方文化、印度文化的學者來說尤其重
要。沒有
18、扎實的古文字功底,不熟練掌握英語、梵文等外語,僅從白話本、漢譯本這些第二
手資料入手來做學問,固然也可以取得一定的學術(shù)成果,但不大可能成為學術(shù)大家。
A.掌握古文字和外語是搞好學術(shù)研究的前提。
B.占有第一手資料才能取得突出的學術(shù)成果。
C.正確解讀語言文字是文化研究的關鍵所在。
D.語言文字功底影響學術(shù)研究的深度與水平。
解析:選?D。文段為“總—分”結(jié)構(gòu),開頭提出語言文字功底的重要性,接著從反面進
一步進行解釋說明,可見作者意在強調(diào)語言文字功底影響學術(shù)的水平和深度。
14.閱讀下面的材料,這段文字的關鍵詞是( )
在西斯廷禮拜堂的天花板
19、上,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shù)巨匠米開朗基羅把他筆下的人物描繪
得如此雄壯、有力。在意大利,每當我們看到這些魁偉強勁、豐滿秀美的人體藝術(shù)作品時,
就會深深地感到人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勇氣和力量,使我們對文藝復興運動與現(xiàn)代體育
的淵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A.文藝復興
B.現(xiàn)代體育
C.意大利
D.意大利
現(xiàn)代體育
人體藝術(shù)
人體藝術(shù)
米開朗基羅
”
解析:選?A。本題雖然談到了“米開朗基羅”“意大利”“人體藝術(shù)?,但這些顯然不是
材料的談論重點。材料的最后一句話明確指出了這段材料的談論重點,即文藝復興運動與現(xiàn)
代體育的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