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能與能的形式》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5.1 能與能的形式(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5.1 能與能的形式
一、教學目標
1、通過討論“人為什么每天要吃飯?”體會人類活動離不開能;進一步拓展理解任何活動都需要能量才能進行。
2、通過機器人實驗,認識動能、聲能、光能和熱能的含義。
3、通過童年的游戲:蕩秋千和蹦床,體會勢能(位能和彈性勢能)的含義。
4、通過點燃食物和酒精燈,明白化學能需要通過化學反應(包括燃燒)才能把潛藏的能量釋放出來。
5、通過觀察開/關電燈前后狀態(tài)的變化,了解電能是在“通電狀態(tài)”下存在的。
二、重點和難點
重點:認識能量的各種形式。
難點:分辨能量的各種形式。
三、教學準備
1、教學器材:玩具機器人,酒精燈、火柴、小包裝餅干、
2、鑷子等
2、教學資源:ppt, 圖片,作業(yè)紙
四、教學流程
人類活動離不開能量。
活動1
玩具機器人實驗
認識動能、聲能、光能和熱能
討論
、
測血糖
導入活動
活動2
錄像:蕩秋千和蹦床
認識化學能
活動3
實驗:燃燒食物
認識勢能
活動4
實驗:觀察開/關前后電燈狀態(tài)的變化
認識電能
總結:各種能量的形式
1、流程圖
概念圖
能量energy
1.
光能
light energy
3、
2.
聲能
sound energy
3.熱能heat energy
4.
5.
運動的物體
食物、燃料
太陽、篝火
干電池、發(fā)電站
________的彈簧
由……產(chǎn)生
由……釋放
儲存于……
由……釋放
由……產(chǎn)生
儲存于……
由……產(chǎn)生
2、內(nèi)容與設計
【導入活動】問題討論“人類活動離不開能量”
活動目的:1、通過討論“人為什么每天要吃飯?”及學生舉例,體會人類活動離不開能。
2、 通過對課本活動4.12“物體的溫度與粒子的運動”(第一冊教材)的回顧,讓學生進一步體會能量的多少與
4、運動劇烈的程度有關。
學生活動
指導要點
◆討論:人為什么每天要吃飯?用已有的知識、理解進行討論和解釋。
◆討論問題:生病吃不下飯時有什么感覺?談體會。
◆舉例你花費能量最多的兩項活動;
舉例你花費能量最少的兩項活動;
舉例你不需要花費能量的一項活動。
◆回顧課本活動4.12“物體的溫度與粒子的運動”的實驗及其解釋。
思考:粒子的運動與能量有什么關系?
◆得出結論:任何活動的發(fā)生都需要能量。
◆提出問題 ,在學生的回答中強調(diào)“能量”一詞,簡稱能。
◆解釋學生所說的“力氣”就是活動需要的能。引導學生思考“什么是能量?”、“能量的作用是什么?”
◆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任何活動
5、都需要能量才能進行。
◆能量的多少與運動程度有關。能量大,活動劇烈或多樣,能量缺少,活動相應減弱,如生病時。
【活動一】認識光能、聲能、熱能和動能
活動目的:1、通過演示實驗“機器人實驗”,認識動能/盛能/光能/熱能。
2、通過舉例,增加對生活中常見能的形式的理解。
學生活動
指導要點
◆觀看演示實驗,完成作業(yè)紙,猜測“可能存在的幾種能的形式”。
◆可能存在:動能/聲能/光能/熱能
◆思考。
◆活動:將自己的手放在頸部,并發(fā)聲,感覺振動。
舉例:聲音越大,放出的聲能越多。
◆舉例日常所見的光能(如太陽光、電燈光、燭光等)
◆舉例日常利用的熱能(內(nèi)能)(曬太陽、
6、烤火等)
◆引導學生根據(jù)作業(yè)紙的要求,學會觀察,得出結論。
◆提問:什么是動能/聲能/光能/熱能呢?
除了這些能量的形式以外,還有哪些能量?
◆指導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各種能量形式的定義。
◆物體振動發(fā)聲,具有聲能。
【活動二】認識勢能(位能和彈性勢能)
活動目的:1、通過童年的游戲:蕩秋千和蹦床,體會勢能(位能和彈性勢能)的含義。
2、了解水力發(fā)電(如三峽大壩)是人類利用勢能作為清潔能源的一種方式。
學生活動
指導要點
◆回憶童年蕩秋千的感受,體會位置(或高度)發(fā)生變化,并有前后(上下)擺動的趨勢。
◆舉例:曾經(jīng)見過的利用位置勢能的例子。
◆
7、討論問題:蹦床為什么要在彈簧墊子或充氣墊子上玩?
◆舉例生活中利用彈性勢能的事例。
(圓珠筆的彈簧伸縮等)
◆錄像:蕩秋千和蹦床
蕩秋千時,推你的人運用了什么形式的能?你的運動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物體因其所處位置而儲存的能量,是一種勢能,也叫位能。
物體所處位置距離地面越高,則其勢能越大。
◆圖片:瀑布或水力發(fā)電
介紹水力發(fā)電是人類利用勢能作為清潔能源的一種方式。
◆墊子內(nèi)的彈簧受壓,勢必要反彈。所以說,物體受壓或被拉長時,就儲存勢能,也叫彈性勢能。
【活動三】認識化學能
活動目的:1、通過點燃食物和酒精燈,知道化學能需要通過化學反應(包括燃燒)才能把潛藏的能量釋放出
8、來。
2、 知道人類目前使用的燃料都具有化學能。
學生活動
指導要點
◆實驗:在酒精燈上燃燒餅干(食物),體會化學能的釋放(轉(zhuǎn)化為熱能和光能)。
◆舉例含有化學能的物體三種,簡單說明理由(人類目前使用的燃料都具有化學能)。
◆化學能是潛藏于含能物體內(nèi)部的能量,它要通過化學反應(包括燃燒)才能把能量釋放出來。一種物質(zhì)燃燒后會變成另外的物質(zhì),這就是化學反應。
◆(如食物、石油、天然氣、炸藥等燃料),強調(diào)電池中貯存化學能,使用電池是化學能轉(zhuǎn)化為電能釋放。
【活動四】認識電能
活動目的:通過觀察教室內(nèi)電燈(開/關)狀態(tài)的改變,明白電能的含義。
學生活動
指導要點
◆仔細
9、觀察電燈(開/關)狀態(tài)的改變,思考“是什么能量影響了電燈的狀態(tài)?”。
◆舉例含有電能的物體三種,簡單說明理由
◆強調(diào)“通電狀態(tài)下”。
【回顧與小結】人類活動離不開各種形式的能(總結)
活動目的:通過練習,總結“人類活動及一切自然界的活動都離不開能。”
學生活動
指導要點
◆完成作業(yè)紙(復習能的形式)
◆回家作業(yè):
思考獲得“電能”的方式有哪些?
以小組為單位收集盡量多的玩具。
◆指導學生共同完成作業(yè)紙。
◆細化“玩具”的具體要求。
【拓展內(nèi)容】
核能 nuclear energy
核能發(fā)展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F(xiàn)在,核能被許多國家用來發(fā)電。鈾元素被普遍用
10、于核發(fā)電。1千克的鈾元素釋放的能量等同于1363噸煤炭釋放的能量。
3、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是《能與能源》的第一課時。主要由“人類活動離不開能”和“各種各樣能的形式”兩部分內(nèi)容組成。學生對于“能量”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因此首先借助和“力氣”作類比,幫學生初步了解什么是能量?什么狀況下存在能量?然后,通過小組討論逐步理解“人類活動離不開能”。第二部分“各種各樣能的形式”是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nèi)容,但是“能的形式”的定義相對空洞和乏味,不利于學生學習注意力的集中。因此,我以學生非常喜歡的“玩具機器人”引入,通過觀察玩具機器人工作時的狀態(tài),先認識“動能/勢能/光能/熱能”四種能量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11、;然后分別通過“食物燃燒”和“觀察電燈”兩個體驗活動,深入淺出的將枯燥乏味的“能的形式”介紹給學生,最后通過實例分析,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理論運用到實際的能力,從而樹立起“科學為生活服務”的概念。
五、訓練與評價:
課堂作業(yè)紙
活動一:和機器人一起跳舞
1、當老師打開機器人后,仔細觀察,寫出三個變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當老師關上機器人后,有什么變化?為什么會有這些變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據(jù)以上的觀察,猜測有哪些能量的形式存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業(yè): 在這個場景中有哪些能量的形式存在?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