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生活污水處理工藝初步設計(計算書+CAD圖)
某市生活污水處理工藝初步設計(計算書+CAD圖),某市,生活,污水處理,工藝,初步設計,計算,CAD
東北電力大學課程設計(計算書)
目 錄
第1章 編制依據(jù)和設計內(nèi)容 2
1.1 設計題目 2
1.2 原始資料 3
第2章 城市污水處理方案的確定 3
2.1 確定污水處理方案的原則 3
2.2 污水方案的確定 3
2.3 污水處理構筑物的選擇 4
2.4 污泥處理構筑物的選擇 4
2.5 工藝流程的確定 4
第3章 處理構筑物的工藝設計 4
3.1設計流量的確定 4
3.1.1 最高日流量 4
3.2泵前格柵的設計計算 5
3.2.1格柵的設計參數(shù) 5
3.2.2格柵尺寸的計算 6
3.3 曝氣沉砂池設計計算 7
3.3.1 設計參數(shù) 7
3.3.2 設計計算 8
3.4 推流式曝氣池設計計算 9
3.4.1 設計參數(shù)及設備 9
3.4.2 設計計算 9
3.5 輻流式沉砂池的實際計算 14
3.5.1設計概述 14
3.5.2 設計計算 15
3.6 消毒接氯池 19
3.6.1設計概述 19
3.6.2設計計算 20
3.7 輻流式污泥濃縮池設計計算 21
3.7.1 設計概述 21
3.7.2 設計計算 22
3.8 貯泥池 24
3.8.1設計計算 24
3.9 污泥脫水間 25
3.9.1設計計算 25
3.10 污水廠平面及高程布置 25
3.10.1污水廠平面布置圖 25
第4章 污水廠高程設計 25
4.1 設計概述 26
4.1.1 注意事項的考慮 26
4.2 設計計算 26
4.3 格柵設計的一般要求及部分參數(shù)的確定 29
4.3.1格柵設計尺寸的計算 29
4.4集水池設計計算 30
附表 31
前 言
隨著工業(yè)的日益發(fā)展,人民的經(jīng)濟水平逐漸提高,環(huán)境污染問題也越發(fā)嚴重了,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而且水體污染極其突出,工業(yè)發(fā)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要求日益提高,要求越來越多的污水處理達標后排放。 城市污水處理程序包括一級處理、二級處理、深度處理及污泥處理,其中的核心部分是二級生化處理。一級處理構筑物主要包括格柵、沉砂池和初次沉淀池,二級處理構筑物主要包括曝氣池、深度處理構筑物和二沉池。二級處理主要是通過微生物的新陳代謝作用將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機物轉化成CO2和水。污泥處理主要包括濃縮、消化、脫水等。 活性污泥法一直是城市污水處理的主導工藝,為滿足日益嚴格的環(huán)境要求,并降低運行成本,簡化管理,許多新技術新工藝被開發(fā)應用。如A2/O 工藝,A/O 工藝,SBR 及其改良工藝,氧化溝工藝,以及水解好氧工藝,生物濾池工藝等。新工藝的應運大大提高了我國污水處理的總體水平,降低了投資和運行費用。 污水處理廠的工藝設計針對水質(zhì)水量特點,從實際出發(fā),因地制宜力求做到經(jīng)濟、合理、高效。采用奧貝爾(Orbal)氧化溝工藝對該污水進行有效處理以達到排放標準。該設計說明書詳細的敘述了主要處理構筑物設計和計算污水處理廠平面和高程布置。 通過畢業(yè)設計,污水處理廠的設計過程,了解現(xiàn)代污水處理的工藝流程,還培養(yǎng)了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對規(guī)范認識和做事嚴謹?shù)膽B(tài)度。
第1章 編制依據(jù)和設計內(nèi)容
1.1 設計題目
某城市污水處理廠工藝設計
1.1.1 原始資料
1)原水水質(zhì)及處理要求
本廠水源為典型城市污水,水質(zhì)情況見下表
參數(shù)
數(shù)值
CODCr(mg/L)
380
BOD5(mg/L)
299
SS(mg/L)
444
TS(mg/L)
466
NH4-N(mg/L)
77
TN(mg/L)
91
TP(mg/L)
63
表1-1 進水水質(zhì)表
處理要求:原污水經(jīng)過處理后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2002)》。
2)水量
計算城市設計用水量為7×104 m3/d
3)水廠地形與地質(zhì)
水廠地形較平坦,坡度為3‰。沉砂池處地面標高為海拔106.4 m。地質(zhì)條件較好,供電、交通便利。
4)設計洪水水位標高
設計洪水水位標高為海拔102.1 m。
5)常年風向
常年風向為西南風。
第2章 城市污水處理方案的確定
2.1 確定污水處理方案的原則
根據(jù)設計進水水質(zhì)和出廠水質(zhì)要求,所選污水處理工藝力求技術先進、成熟、處理效果好、運行穩(wěn)妥可靠、高效節(jié)能、經(jīng)濟合理、確保污水處理效果,減少工程投資及日常運行費用。妥善處理和處置污水處理過程中產(chǎn)生的柵渣、沉砂和污泥,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2.2 污水方案的確定
現(xiàn)代污水處理技術大致可分為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及UNTTANK法。 活性污泥法:國內(nèi)外城市污水處理廠目前普遍采用的工藝有SBR間歇式活性污泥法、循環(huán)式活性污泥法(CAST或CASS)、AB法、A/O生物脫氮活性污泥法、A2/O生物脫氮除磷工藝、氧化溝法(循環(huán)混合式活性污泥法)等工藝。
活性污泥法則是以活性污泥為主體的生物處理法。它主要構筑物是曝氣池和二沉池。需處理的污水與活性污泥同時進入曝氣池成為混合液,沿著曝氣池注入壓縮空氣進行曝氣,使污水與活性污泥充分混合接觸,并供給混合液以足夠的溶解氧,在好氧狀態(tài)下,污水中的有機物被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群體分解而得到穩(wěn)定,然后混合液流入二次沉淀池,在其中,活性污泥與澄清液分離后一部分不斷回流到曝氣池,與進入的污水混合,澄清水則溢流排放。
2.3 污水處理構筑物的選擇
1) 沉砂池:采用曝氣沉砂池,具有截留無機顆粒效果好、工作穩(wěn)定、構造簡單排沉砂較方便的特點。
2) 沉淀池:采用普通輻流沉淀池,采用機械排泥,運行較好,設備較簡單,排泥設備已有定型產(chǎn)品,沉淀性效果好,日處理量大,對水體攪動小,有利于懸浮物的去除。池水水流速度不穩(wěn)定,受進水影響較大;底部刮泥、排泥設備復雜,對施工單位的要求高,占地面積較其他沉淀池大,一般適用于大、中型污水處理廠。
3) 曝氣池:采用推流式曝氣池,需處理的污水與活性污泥同時進入曝氣池成為混合液,沿著曝氣池注入壓縮空氣進行曝氣,使污水與活性污泥充分混合接觸,并供給混合液以足夠的溶解氧,在好氧狀態(tài)下,污水中的有機物被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群體分解而得到穩(wěn)定,然后混合液流入二次沉淀池,在其中,活性污泥與澄清液分離后一部分不斷回流到曝氣池,與進入的污水混合,澄清水則溢流排放。
2.4 污泥處理構筑物的選擇
污泥濃縮選用重力濃縮,采用輻流式濃縮池。
2.5 工藝流程的確定
進水→格柵→提升泵→曝氣沉砂池→初沉池→推流式沉砂池→輻流式沉砂池→消毒接觸池
圖2-1 污水處理工藝流程
第3章 處理構筑物工藝設計
3.1 設計流量的確定
3.1.1 最高日日流量
最高日設計污水處理量為7.5
3.2 泵前格柵設計計算
格柵的主要作用是將污水中的大塊污物攔截,以免其對后續(xù)處理單元的機泵和工藝管線造成損壞。它是由一組平行的金屬柵條或篩網(wǎng)制成,被安裝在污水渠道、泵房集水井的進口處或污水處理廠的端部,用以截留較大懸浮物,以便減輕后續(xù)處理構筑物的處理負荷,并使之正常運行。
3.2.1 格柵的設計參數(shù)
?。?)水泵處理系統(tǒng)前格柵柵條間隙,應符合下列要求:
1)人工清除 25~40 mm
2)機械清除 16~25 mm
3)最大間隙 40 mm
(2)過柵流速一般采用0.6~1.0 m/s.
(3)格柵傾角一般用450~750。機械格柵傾角一般為600~700.
(4)格柵前渠道內(nèi)的水流速度一般采用0.4~0.9 m/s.
(5)柵渣量與地區(qū)的特點、格柵間隙的大小、污水量以及下水道系統(tǒng)的類型等因素有關。在無當?shù)剡\行資料時,可采用:
1)格柵間隙16~25 mm適用于0.10~0.05 柵渣/ 污水;
2)格柵間隙30~50 mm適用于0.03~0.01 柵渣/10污水.
(6)大型污水處理廠或泵站前的格柵(每日柵渣量大于0.2m3),一般應采用機械清渣。
(7)通過格柵的水頭損失,粗格柵一般為0.2 m,細格柵一般為0.3~0.4 m
(8)格柵間必須設置工作臺,臺面應高出柵前最高設計水位0.5 m。工作臺上應有安全和沖洗設施。
(9)格柵間工作臺兩側過道寬度不應小于0.7 m。工作臺正面過道寬度,采用人工清除是不應小于1.2 m,采用機械清除時不應小于1.5 m。
3.2.2 格柵尺寸計算
格柵設在處理構筑物之前,用于攔截水中較大的懸浮物和漂浮物,保證后續(xù)處理設施的正常運行
1) 柵條的間隙數(shù)
設柵前水深為h=0.5m , 過柵流速V=0.8m/s , 柵條間隙寬度b=0.02m,格柵傾角α=60°
2) 柵槽寬度
設柵條寬度s=0.01m
{B}=s(n-1)+bn=0.01×(101-1)+0.02×101=3.02m
3) 進水渠道漸寬部分的長度
設進水渠寬B1=1.0m,其漸寬部分展開角為α1=20°
L1=(B-B1)/2tgα1=(3.02-1.0)/2tg20°=2.22m
4) 出水槽與出水渠道連處的漸窄部分長度
L2=L1/2=2.22/2=1.11m
5) 通過格柵的水頭損失
式中 β——形狀系數(shù),其值與柵條斷面形狀有關,取2.42
k——系數(shù),格柵受物物堵塞時水頭損失增大倍數(shù),一般取3
6) 柵槽總高度
H=h+h2+=0.6+0.1+0.3=1.0m
式中 h2——柵前渠道超高,一般取0.3m
7) 柵槽總長度
L=L1+L2+0.5+1+H1/tg60°=3.0m
式中 H1——柵前槽高,H1=h+ h2=0.6+0.3=0.9m
8) 每日柵渣量
式中 W1——柵渣量,本設計取為0.1m3柵渣/103m3污水
K總——生活污水流量總變化系數(shù),為1.62
3.3 曝氣沉砂池設計計算
3.3.1 設計參數(shù)
(1)沉砂池的格數(shù)不應少于2個,并應按并聯(lián)系列設計,當污水量較小時,可考慮一格工作,一個備用。
(2)沉砂池按去除相對密度大于2.65、粒徑大于0.2 mm的沙粒設計。
(3)設計流速的確定。設計流量時水平流速:最大流速應為0.3 m/s,最小流速應為0.15 m/s;最大設計流量時,污水在池內(nèi)的停留時間不應小于30s,一般為30—60 s。
(4)設計水深的確定。設計有效水深不應大于1.2 m,一般采用0.25—1.0 m,每格寬度不宜小于0.6 m。
(5)沉砂量的確定。城市污水的沉沙量可按3/105污水計算,沉砂含水率約為60%,容重約為1.5 t/。
(6)砂斗容積按2d的沉沙量計算,斗壁傾角55-60。
(7)池底坡度一般為0.01—0.02;當設置除砂設備時,應根據(jù)設備要求考慮池底形狀。
(8)除砂一般以采用機械方法。采用人工排砂時,排砂管直徑不應小于200 mm。
(9)當采用重力排砂時,沉砂池和貯砂池應盡量靠近以縮短排砂管的長度,并設排砂閘門于管的首端,使排砂管暢通和易于養(yǎng)護管理。
(10)沉砂池的超高不宜小于0.3 m。
3.3.2 設計計算
目前應用廣泛的沉砂池有多種,并各自有其各自的特點,結合本設計實際情況綜合考慮,決定選用曝氣沉砂池。采用曝氣沉砂池其優(yōu)點是:通過調(diào)節(jié)曝氣量可控制污水的旋流速度,使除砂效率穩(wěn)定;受流量變化的影響較小,同時,對污水起預曝氣作用;曝氣沉砂池還可以克服沉砂中夾雜的約15%的有機物。而且可以有效利用鼓風機的空氣。
曝氣裝置設在一側,使池內(nèi)水流作旋流運動,無機顆粒之間的互相碰撞與摩擦機會增加,把表面附著的有機物除去。此外,由于旋流產(chǎn)生的離心力,把比重較大的無機物顆粒甩向外層而下沉,比重較輕的有機物旋至水流的中心部隨水帶走??墒钩辽爸械挠袡C物含量低于10%。
(1) 池子總有效容積
V=Q設計t×60
式中 Q設計——最大設計流量,Q設計=0.868 m3/s
t——污水在沉砂池中的水力停留時間(1~3分)取t=2min
V=0.868×2×60=110m3
(2) 水流斷面積
A=Q設計/V
式中 V—水平流速,V=0.06~0.12,取V1=0.06m/s
A=0.868/0.06=14.47m2,取為14.5m
(3) 池總寬
B=A/h2
式中 h2——設計有效水深(2~3m),取h2=2.5m
B=14.5/2.0=5.8m
(4) 每座池子寬度
b=B/n
n——池子座數(shù),n=2
b=5.8/2=2.9m 取b=2.9m
寬深比: b/h2=2.9/2=1.45,在1~1.5之間,符合要求。
(5) 池長
L=V/A=110/14.5=7.6m
長寬比L÷b=7.6/2.5=3.04<5 符合要求
(6) 每小時所需空氣量
q=D·Q設計×3600
式中 D——單位耗氣量,取0.2 m3/ m3污水
q=0.2×0.868×3600=624.96 m3/h
在每格池設穿孔曝氣管,距池底0.6m,淹沒深度為2.5-0.6=1.9m,計算溫度為30℃,穿孔管出口處絕對水壓為p=(2.5-0.6+1)×9.8=28.42kpa
(7) 沉砂室所需容積
式中 X——城市污水沉砂量,X=30m3/106m3污水
T——清除沉砂的間隔時間,T=2d
每個沉砂斗容積
設每格有個沉砂斗,則V0=V/2=3.28/2=1.64m3
(8) 沉砂斗
設砂斗底寬a1=0.7 m,斗壁與水平面成55°,砂斗高h3’=1.0m,則砂斗上口寬:
沉砂斗容積
設池底坡度0.05坡向砂斗,h3=h3'+0.05L2
其中L2=(L-2a)/2=(7.6-2×2)/2=1.8m
所以h3=1.0+0.05×1.8=1.09m
(9) 池總高度:
設超高h1=0.3m
H = h1 + h + h3 = 0.3+2.0+1.09=3.4m
(10) 空氣管設計
總干管設計
設計空氣量q=624.96m3/h,DN200,v=14.1m/s
支管設計
每格池設4根豎管,每根豎管空氣量為624.96/4/2=78.12m3/h,取DN100,v=4.5 m/s,滿足4~5m/s流速要求
穿孔管出口處的流速v取10m/s,孔徑φ=5㎜,則應開小孔面積為
78.12/3600/10=0.00217m2
每個小孔總面積為
則應開孔個數(shù)為
0.00217/=110個
沿與垂直面成45°角開一排小孔,間距為25㎜,則穿孔管長為
0.025×110=2.75m
設每個穿孔管間距0.15m,穿孔管與墻間距為0.30m,豎管間距為1.75m
(11) 配水槽
取B=1.0m,h=1.4m,
在考慮到異重流的情況下,采用潛孔布水,潛孔流速v=0.4m/s,則孔口總面積F=0.868/2/0.4=1.09m2
孔口尺寸采用1.1×1.1m2
(12) 出水槽
選用薄壁堰出流,集水槽系平底,且為均勻集水,自由跌水出流,故按下式計算
B=0.9Q0.4 h0=1.25B Q=m0bH
式中 Q—集水槽設計流量,常對設計流量再乘以1.2~1.5的安全系數(shù)
B—集水槽寬
h0—集水槽起端水深
H—堰上水頭
Q=1.2×0.868/2=0.52 m3/s
B=0.9×0.520.4=0.69m 取1.0m
h0=1.25B=1.25×1.0=1.25m
取b=2.1m同沉砂池寬,則出水槽尺寸為
b×B×h=2.1×1.0×1.25m3
取m0=0.42,由公式Q=m0bH,得H=0.18m
取自由跌落0.10m,則過堰水頭損失 0.10+0.18=0.28m
沉砂池示意圖如下:
3.4 初沉池
3.4.1 設計特點
采用輻流式沉淀池,中心進水,周邊出水,其特點是:
多為機械排泥,運行較好,管理較簡單;排泥方法完善,設備已趨定型;池內(nèi)水速不穩(wěn)定,沉淀效果較差;機械排泥設備復雜,對施工要求較高。適用于地下水位較高的地區(qū),適用于大、中型污水處理廠
3.4.2 設計計算
1. 初沉池主體設計
(1) 沉淀部分水面面積
式中 Q設計——污水廠設計流量
n——池數(shù),n=2個
q——表面負荷(2~3m3/m2h),取q=2.0 m3/m2h
(2) 池子直徑
取D=32m
(3) 沉淀部分有效水深
式中 t——沉淀時間,t=1.5h
h2=2.0×1.5=3.0m
(4) 沉淀部分有效容積
(5) 沉淀部分所需容積:
①
式中 S——每人每日污泥量(0.3~0.8L/人d),取S=0.5L/人d
N——設計人口數(shù),取N=286771人
T——污泥在污泥斗內(nèi)貯存時間(日),t=4h=1/6d
②
=17.9m3
(6) 污泥斗容積
(7) 污泥斗以上圓錐體部分污泥容積
設池底徑向坡度為0.05,則坡底落差:
池底可貯存污泥體積V2為
式中 R——沉淀池半徑,此處為12m
經(jīng)計算得到V2=90.01m3
(8) 所以可貯存污泥總容積
(9) 沉淀池總高度
設 h1=0.5m,h3=0.3m
H=h1+h2+h3+h4+h5=0.5+3.0+0.3+0.5+1.73
=5.83m
(10) 沉淀池池邊高度
H= h1+h2+h3=0.5+3.0+0.3=3.8m
(11) 徑深比
(12) 刮泥選擇
由于池徑較大,故采用周邊傳動的刮泥機,其驅動裝置設在桁架外緣,取外周刮泥板線速度為1.5m/min,則刮泥機轉速
刮泥機制作采用鋼制桁架,驅動裝置設在衍架的最外沿,刮泥板制作成直板,按與衍架底端成一定角度排列,池底接DN400排泥管,放空管DN600。
(13) 浮渣收集:
浮渣用浮渣刮板收集,定期清渣,刮渣板裝在刮泥機桁架的一側,高出水面0.15m,在出水堰前設置浮渣擋板,排渣管DN200,渣井設有格柵截留。
2. 進出水設計
輻流式沉淀池采用中心進水周邊出水的方式,進水管出口處設穿孔擋板整流,出水 采用雙邊溢流堰出水槽,堰口采用三角堰,排泥管設在池子最低部,靠水的壓力排泥。
初沉池集配水采用集配水井,內(nèi)側配水,外側排水。尺寸為配水井直徑1.8m,集水井直徑3.3m。
(1) 進水部分設計
進水管流速
污水自沉砂池出水井接DN800鑄鐵管進入配水井, 1000i=3.16,管內(nèi)流速
(2) 出水部分設計
① 堰上負荷
初沉池出水堰最大堰上負荷不宜大于2.9L/sm,則每池所需堰長 L=499/(2×2.9)=86.03m,D=L/π=86.03/3.14=27.39m,遠大于池徑,故采用雙側集水。
② 出水槽尺寸
采用薄壁三角堰雙側集水,出水槽為雙邊進水,取出水槽外壁到池壁距離為0.4m,堰每側集水量為:
設過水斷面面積
濕周
水力半徑
流速
水力坡度
取出水槽外壁到池壁距離為0.4m(過小會增加流速,帶走沉泥)
出水堰長 L=(24-0.8)π+(24-1.6)π=143.18m
③ 三角堰尺寸
堰為等腰直角三角形,堰高為0.06m,堰寬為0.12m。
實際堰數(shù) n=143.18/0.12=1193個
取堰上水頭0.045m,堰上寬度0.09m
④ 校核堰上負荷
為了偏于安全,設三角堰水面寬為堰長,取安全堰上寬為0.09m,則實際堰長為:
L'=n×0.09=1193×0.09=107.37m>86.03m 滿足
設堰后自由跌落為0.10m
⑤ 水頭損失:
h=i×3.14×(D-0.8+D-1.6)/2+0.10+0.045=0.085
⑥ 總水頭損失:
∑h=0.13+0.10=0.275m
(3) 初沉池集配水井設計
① 集水井直徑設D=3.3m,沉砂池總出水管徑為800㎜
V=Q/W=0.868×4/π×0.82=1.73m/s
② 配水井直徑:
設D=1.1m ,則:
上升流速為 V1=Q/W=0.868×4/π×1.12=0.91mm
③ 進出入初沉池管徑:
DN=800㎜ v=0.97m/s I=1.64‰
DN=800㎜ v=0.97m/s I=1.64‰
3.5 推流式曝氣池的設計計算
在自然界中存在著大量依靠有機物生存的微生物,它們有氧化分解有機物并將其轉化成無機物的功能,生物處理法就是利用這一功能,采取一定的人工措施,創(chuàng)造有利于微生物生長和繁殖的環(huán)境,使微生物大量繁殖,以提高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機物的效率的一種污水處理方法,生物處理法分為好氧和厭氧兩大類,由于好氧性生物處理效率高,因此生物處理法均采用好氧法,好氧性生物處理法有分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兩種,活性污泥法是水體自凈的人工強化,是使微生物群體在曝氣池內(nèi)呈懸浮狀,并和污水接觸而使之凈化的方法,本設計即采用傳統(tǒng)活性污泥法。其工作機理如下,向生活污水中注入空氣進行曝氣,持續(xù)一段時間后污水中即形成絮凝體,這種絮凝體主要是由大量繁殖的微生物群體所構成,它易于沉淀分離,并使污水得到澄清,這就是活性污泥,活性污泥法則是以活性污泥為主體的生物處理法。它主要構筑物是曝氣池和二沉池。需處理的污水與活性污泥同時進入曝氣池成為混合液,沿著曝氣池注入壓縮空氣進行曝氣,使污水與活性污泥充分混合接觸,并供給混合液以足夠的溶解氧,在好氧狀態(tài)下,污水中的有機物被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群體分解而得到穩(wěn)定,然后混合液流入二次沉淀池,在其中,活性污泥與澄清液分離后一部分不斷回流到曝氣池,與進入的污水混合,澄清水則溢流排放。在處理過程中,活性污泥不斷增長,有一部分活性污泥需從系統(tǒng)中排除。
3.5.1 設計概述
原污水的BOD5值為299mg/L,經(jīng)初沉池處理,按降低25%考慮
3.5.2 設計計算
(1) 污水處理程度的計算
消毒接Sa=299×(1-25%)=224.25mg/L
(2) 處理效率
計算去處率對此按下式計算處理水中非溶解性BOD5的值
式中 Ce——處理水中懸浮物的濃度,取值為30mg/L
b——微生物自身氧化率,一般介于0.05~0.1之間,取0.08
xa——活性微生物在處理水中所占比例,取0.4
代入各值
BOD5=7.1×0.08×0.4×30=6.82mg/L
處理水中溶解性BOD5值為:
20-6.82=13.18mg/L
去處率:
η=(224.25-13.18)/224.93=94.14%
3) 曝氣池的主體設計
按BOD-污泥負荷法進行計算
(1) BOD—污泥負荷率Ns的確定:
擬采用BOD—污泥負荷率為0.3 kgBOD5/(kgMLSS·d)
為穩(wěn)妥計,應加以校核,公式為:
式中 Se—— 處理水BOD5值,Se=13.18mg/L
K2——取為K2 = 0.02
f——MLVSS/MLSS,取f = 0.75
故取值較為合理。
(2) 確定混合液污泥濃度 X
據(jù)Ns=0.30 kgBOD5/(kgMLSS·d),取SVI=120
混合液污泥濃度:
式中 R——污泥回流比,取R = 0.50
r——考慮污泥在二沉池中的停留時間、池深、污泥厚度等因素的有關系數(shù),取r = 1.2
SVI——污泥指數(shù)
(3) 確定曝氣池的容積
式中 Q——設計平均流量,Q =0.367 m3/s
(4) 確定曝氣池各部位尺寸
設2組曝氣池,則每組容積為:
V0 = V/2 = 10188.96/2 =5094.48 m
池深取H= 4m,則每組曝氣池面積為:
F = V0/H =5094.48/4=1273.62 m
池寬取B =6.0 m,則B/H=6.0/4=1.5, 在1~2之間,符合要求。
池長L = F/B = 1273.62/6.0= 212.27 m
則L/B=212.27/6.0=35.38>10, 符合規(guī)定。
設為七廊道式曝氣池,則廊道長
L1 = L/7 = 212.27/7 = 30.32 m≈31m
每組池寬B'=7×B=42m,總寬為42×2=84m
設超高為h= 0.5m,則池總高度為:
H'=H+h=4.0+0.5=4.5m
(5) 進水方式
在曝氣池面對初沉池和二沉池的一側,各設一配水渠道,以縱向中間渠道相連接,在兩側的配水渠上設進水口,每組曝氣池共有7個進水口。
為使曝氣池在運行中具有靈活性,在進水方式上設計成既可集中在池首進水,按傳統(tǒng)活性污泥法運行,又可沿配水槽分散多點進水,按階段曝氣法運行,又可沿配水槽從池中部集中進水按生物吸附法運行。
① 傳統(tǒng)活性污泥法:
污水和污泥在池首端流入,呈推流式從池末端出水,污水凈化過程的第一介段(初期去處與吸附作用)和第二階段(微生物代謝)是在一個統(tǒng)一的曝氣池中連續(xù)進行的,進口處有機物濃度高,沿池長逐漸降低,需氧量也沿池長降低,這種方法特別適用于處理方法高而又水質(zhì)較穩(wěn)定的污水,其缺點是進水濃度不能高,不適應沖擊負荷。運行時開第一廊道的閘門,其余全關。
② 階段曝氣法:
污泥從池首入池,污水沿曝氣池長分段多點進水,使有機物負荷分布較均勻,均化了需氧量,避免了前段供氧不足,后段供氧過剩的缺點,同時微生物在食物比較均勻的條件下能充分發(fā)揮分解有機物的能力。另外污泥濃度沿池長逐步降低,前段高于平均濃度后段低于平均濃度,曝氣池出水混合液的濃度低,有利于二沉池的運行。階段曝氣的進水點位于池的首端,約占池總長的1/2~1/3,運行時打開前三個廊道的閥門。
③ 吸附再生法:
污泥從池首流入,污水從池中間渠處流入。從沉淀池分離出的活性污泥,先在再生池進行生物代謝充分恢復活性,在進入吸附池,充分利用活性污泥的初期高速去處率階段,由于污水的吸附時間短容積負荷大,需氧率均勻,空氣用量節(jié)省。由于回流污泥量大,一旦吸附池內(nèi)污泥遭受破壞,可迅速由再生池補充。因此有一定的承受沖擊負荷能力。對于城市污水再生池與吸附池長比一般1:1,運行時將中間渠的閥門打開,其余關即可。
(6) 名義停留時間和實際停留時間:
① 名義停留時間
② 實際停留時間
(7) 污泥產(chǎn)量:
Y=AqLR+bXv
式中 a——污泥增長系數(shù)一般為0.5~0.7,取0.6
b——污泥自身氧化率一般為0.04~0.1,取0.08
XV——混合液揮發(fā)性懸浮物濃度,mLVss
Y——系統(tǒng)每日排出剩余污泥量
XV=f×x =0.75×3333.33=2500mg/l
每千克污泥每日產(chǎn)泥量y及去除每千克BOD產(chǎn)泥量x
y=aNs-b=0.6×0.3-0.08=0.1kg/kgMLVSS.日
x=a-b/Ns=0.6-0.08/0.3=0.33kg
(8) 污泥齡
(9) 每日排放剩余污泥量
曝氣池示意圖如下:
4)曝氣系統(tǒng)的計算與設計
(1) 平均需氧量
Q2=a'QSr+ b'VXv
式中 a'——微生物對有機底物氧化分解過程的需氧率,a′=0.5
b'——活性污泥微生物自身氧化的需氧率,b′=0.15
Xv——MLVSS值
Xv =0.75X=0.75×3333.33≈2500mg/L
Q2=0.5×0.367×86400×204.93/1000+0.15×10188.96×2500/1000
=7069.9kg/d
=294.6kg/h
(2) 最大時需氧量
每日去除的BOD5值
BOD5= 0.868×86400×204.93/1000=6498.1kg/d
去除每千克BOD5的需氧量
ΔO2=7069.9/6498.1=1.09kgO2/kgBOD5
最大時需氧量與平均時需氧量之比
O2(max)/O2 =343.3/294.6 = 1.17
(3) 供氣量
采用網(wǎng)狀膜型中微孔空氣擴散器,敷設于池底,距池底0.2m,淹沒深度3.8m,計算溫度定為30℃。
空氣擴散器出口處的絕對壓力Pb為:
Pb=1.013×10
+9.8×10
×3.8=1.385×10
Pa
空氣離開曝氣池時,氧的百分比為:
式中 EA——空氣擴散器的氧轉移效率,對網(wǎng)狀膜型中微孔空氣擴散器EA=12%
曝氣池中平均氧飽和度(按最不利的溫度條件考慮)為:
式中 Cs(30)——30℃時的水中溶解氧飽和度,Cs(30)=7.63mg/L
水溫為30℃時,曝氣池中溶解氧飽和度為:
20℃時脫氧清水的充氧量為:
式中 R——平均時需氧量,R=294.6kg/h
α——污水中含有的各種雜質(zhì)對氧轉移的影響系數(shù),
取α=0.82;
β——污水中含有的鹽類對氧在水中飽和度的影響系數(shù),
取β=0.95;
ρ——氧在水中飽和度受壓力的影響系數(shù),取ρ=1.0
C——液相主體的物質(zhì)濃度,取 C=2.0;
1.024— 溫度系數(shù);
T— 設計溫度,T=20℃
相應的最大時需氧量為:
曝氣池平均時供氣量為:
最大時供氣量為:
去除每千克BOD5的供氣量為:
每立方米污水的供氣量為:
曝氣沉砂池需氣量 q=359.28m3/h
總需氣量為:
最大時
GsTmax =13719.2+359.28=14078.48 m
/h
平均時
GsT=11772.8+359.28=12132.08 m
/h
(4) 空氣管計算
按照曝氣池平面圖布置空氣管道,在相鄰兩個廊道的隔墻上設一根干管,共7根干管。在每根干管上設7對配氣豎管,共14條配氣豎管,全曝氣池共設98條配氣豎管,每根豎管的供氣量為:
13719.2/98 = 140.00 m
/h
曝氣池平面面積為:
31×6×7×2=2604 m
每個空氣擴散器的服務面積按0.49 m
計算,則所需空氣擴散器的總數(shù)為:
2604/0.49 = 5314個
本設計采用5000個空氣擴散器,每個豎管上安裝擴散器的數(shù)目為:
5314/98= 56個
每個擴散器的配氣量為:
13719.2/5314 = 2.58m
/h
列表計算的空氣管的壓力損失為:
h1=215.36×9.8=2.11kPa
則總壓力損失為h2=5.88kPa
h總=h1+h2=2.11+5.88=7.99 kPa
鼓風機所選供氣量
最大時Gs(max)=20795.36m3/h=346.59 m3/min
平均時GS=18603.44 m3/h=310.06 m3/min
最小時G s(min)=1/2GS=155.03 m3/min
根據(jù)所需壓力和空氣量選鼓風機:
LG80型風機六臺,風量80 m3/min,風壓49kPa
配套電機型號
LG80型,功率130kw,配套電機型號JS-114-4三相鼠籠式異步電動機
5) 進出水設計
(1) 進水部分設計
兩側配水渠取B=0.6m,h=1.0m,中間配水渠取寬B=1.0m,
h=1.0m
則 V=Qmax/A=0.868/(1.0×0.6×2+1.0×1.0)=0.42>0.4m/s
(2) 進水潛孔
為使曝氣池在運行中具有靈活性,在運行方式中作多方的考慮,既可集中從池首端進水,按傳統(tǒng)法運行,也可沿配水槽多點分散進水,按階段法運行,又可在配水槽某點集中進水,按生物吸附法運行
首端潛孔取0.8×0.6m2
V=Qmax/w=0.868(2×0.8×0.6)=0.29m/s(滿足0.2~0.4m/s要求)
其余各潛孔尺寸取0.6×0.6m2,
V=0.868/0.62×12+0.8×0.6×2=0.21m/s(滿足0.2~0.4m/s要求)
曝氣池各廊道之間用潛孔連通,取潛孔尺寸0.1×6.0m2
進水水頭損失
(3) 出水部分設計:
① 出水采用矩形非淹沒薄壁溢流堰,堰寬等于廊道寬B=6.0m。,薄壁堰過堰流量
式中:m——流量系數(shù),通常采用0.42
H——堰頂水深
當25%回流時:
當100%回流時:
取堰后自由跌水0.10m
② 消泡管DN=32㎜, 放空管DN=500㎜
3.6 二沉池
3.6.1 設計概述
二次沉淀池是活性污泥處理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用是泥水分離,使混合液澄清,濃縮和回流活性污泥。其運行效果將直接影響活性污泥系統(tǒng)的出水水質(zhì)和回流污泥濃度。本設計采用機械吸泥的向心式幅流沉淀池,進出水采用中心進水周邊出水。
3.6.2 設計計算
(1) 沉淀池(澄清區(qū))面積:
式中 Q——污水最大時流量,Q=3125 m3/h
q'——表面負荷,q'=1.5m3/m2h
n——沉淀池個數(shù),n=2
(2) 池子直徑:
(3) 二沉池有效水深:
H=q't
式中 t——沉淀時間,取t=2.0h
H=1.5×2.0=3.0 m
(4) 沉淀部分有效容積:
(5) 排泥設計:
二沉池污泥區(qū)按不小于2小時貯泥量考慮,則二沉池污泥區(qū)容積為:
每池污泥體積: V`=V/2=4687.5/2=2343.75m3
由于污泥容積較大,無法設計污泥斗去容納污泥,所以設計中采用機械吸泥機連續(xù)排泥,而不設污泥斗存泥,只按結構要求設計池底坡度為0.05及一個放空時用的泥斗。
設 r1=0.8m,r2=0.4m,h5=1.0m
容積 V5=1/3×π×h5×(r12+r1r2+r22)
=1/3×3.14×1.0×(0.64+0.32+0.16)=1.17m3
(6) 二沉池高度
h4=(Ro-r1)×i=(14-0.8)×0.05=0.69m
取超高h1=0.5m,緩沖層高度h3=0.3m,則
沉淀池總高度H=h1+h2+h3+h4+h5
=0.5+4.0+0.3+0.69+1=6.49m
(7) 池邊高度H'=h1+h2+h3=0.5+4.0+0.3=4.8m
(8) 徑深比D/H=28/4=7,在6~12之間,符合要求。
(9) 池底接DN600排泥管,連續(xù)排泥。
(10) 二沉池進水部分設計
① 二沉池進水部分采用中心進水,中心管采用的鑄鐵管。為了配水均勻,沿套筒周圍設一系列潛孔,并在套筒外設穩(wěn)流罩。
中心筒內(nèi)徑D=1100mm
設中心筒潛孔尺寸為400×800㎜2
孔距為(1.6π-0.4×8)/8=0.228m
設潛孔薄壁厚s=0.1m
則外徑為D'=D+0.2=1.3m
平均直徑為D"=1/2(D+D’)=1.2m
穩(wěn)流量直徑d=3D"=3.6m 取h=2.0m
② 出水部分設計
a. 出水槽 B=0.9Q0.4
Q=1.2×0.868/2=0.434 m3/s
(1.2為安全系數(shù))
B=0.9×0.2990.4=0.56m 取0.6m
起端水深h0=1.25B=1.25×0.6=0.75m
b.出水堰
選用等腰直角三角堰
過堰負荷 q=Q/πD=
采用雙側溢流式,設三角堰高h=0.04m,則每齒寬0.08m
出水堰長L=
堰個數(shù)n=221.06/0.08=2763個
每個堰齒的出流量Q1=0.434/2763=1.57×10-4 m3/s
代入Q=1.43H5/2 得H=
堰負荷 q= 滿足1.5~2.9L/s m要求
3)刮吸泥機的計算:
本設計采用周邊驅動的半跨邊刮吸泥機
設計參數(shù)Q=23.5m3/h
吸泥機外緣線速度為1.68m/min,吸出污泥含水率99.2%采用靜水壓力排泥,在二沉池衍架上設有I=0.01的污泥流動槽,污泥通過虹吸管排入槽內(nèi),沿槽流至中心排泥管,然后流出二沉池。
3.7 消毒接觸池
3.7.1 設計概述
城市污水經(jīng)一級、二級處理后,水質(zhì)有所改善,細菌含量大幅度減小,但其絕對值仍相當可觀,并有存在病原菌的可能。因此,污水排放前應進行消毒。本設計采用液氯作消毒劑。其特點是:效果可靠、投配設備簡單、投量準確、價格便宜,適用于大、中規(guī)模的污水處理廠。
3.7.2 設計計算
(1) 污水接觸消毒池采用2組3廊道推流式,接觸時間采用t=30min
接觸容積
V = Qmax×t/n m
式中 n——池子的組數(shù),n=2組。
V = 0.868×30×60/2=781.2 m
(2) 池體表面積
設有效水深h2=4.0m,則有:
F=V/h2=781.2/4.0 = 195.3m
(3) 池長、池寬
設廊道寬度B'=3.5 m,則池長為:
L=F/ B'=195.3/3.5=55.8 m
廊道長L'=L/3=55.8/3=18.6m
池寬為B=3×B'=3×3.5=10.5m
長寬比為L/B=55.8/3.5 = 9.17 滿足8~12之間要求
(4) 排泥設施
設經(jīng)二級處理后的污泥量為0.03/人d,含水率96%。則污泥容積V=0.03×316638/1000=9.5 m3/d.
在池底設i=0.05的底坡,并在池子的進水端設排泥斗及排泥管,用刮泥板把泥刮至進水端,由管道排出。
池體總高度:
取超高h1=0.3m,則池體總高為:
H=h1+h2+h3=0.3+4.0+0.05×10.7+0.5=5.34 m
(5) 取城市污水經(jīng)二級處理后加氯量為20mg/l,因此最大日需要氯量為
0.868×86400×20×10-3=862.27kg
選用三臺ZJ型轉子加氯機,加氯量5~45kg/h
選用三個YL—500液鋼瓶
3)進出水設計
(1) 進水部分設計
采用潛孔進水,并控制潛孔流速0.2~0.4m/s,取孔口尺寸為1.1×1.1m2
過孔流速v=0.868/2×1.1×1.1=0.35m/s
過孔水頭損失m
(2) 出水部分設計
出水采用矩形非淹沒薄壁溢流堰。據(jù)《手冊》第五冊第415頁,薄壁堰過堰流量
式中 m0——流量系數(shù),通常采用0.45
H——堰頂水深
代入單池流量Q0=0.3m3/s,計算得,H=0.20m,考慮自由跌水水頭0.10m,則出水堰水頭損失0.3m。
3.8 計量設施
3.8.1 設計計算
為提高污水廠的工作效率和運轉管理水平,并積累技術資料,以總結運轉經(jīng)驗,為處理廠的改、擴建提供可靠的數(shù)據(jù),必須設計量設備,正確掌握污水量、污泥量、空氣量,以及動力消耗等。
污水計量設備的選擇和布置,應遵循以下一般原則:
計量設備應水頭損失小、精度高、操作簡便,且不易沉積雜物。
分流制污水處理廠計量設備一般設在沉砂池后,初次沉淀池前的渠道上,或設在污水廠的總出水管上。如有條件,應對各主要構筑物的進水分別計量。
二級處理出水的計量設備,可采用咽喉式計量槽、電磁流量計、文氏管、超聲流量計等,也可采用各種形式的流量堰進行測量。
本設計中為節(jié)約投資,僅在污水廠的總出水管上設置計量設備,對二級處理水進行計量。計量設備采用咽喉式計量槽中最常用的巴氏計量堰。其優(yōu)點是:水頭損失小、不易發(fā)生沉淀,精確度可達95%~98%。缺點是:施工技術要求較高,尺寸如不準確,即影響測量精度。因此,施工時應注意保證質(zhì)量。
計量堰尺寸設計
本設計最大流量Qmax=0.868m3/s,據(jù)《手冊》第五冊412頁表10-3,選擇測量范圍為0.055~0.650 m3/s的巴氏計量槽,其各部分尺寸為:
W=0.60m,B=1.4m,A=1.428m,2/3A=0.952m,C=0.70m,D=0.96m,
計量堰水頭損失計算
計量堰內(nèi)水流按自由流計,據(jù)公式,當W=0.60時,Q=1.406H11.549,計算得應采用的計量堰尺寸為:
W=0.60m,Q=0.868 m3/s時,H1=0.70 m
自由流取H2/H1=0.70,則H2=0.7×0.7=0.49 m
故計量堰水頭損失H1-H2=0.21 m
計量槽應設在渠道的直線段上,直線段的長度不應小于渠道寬度的8~10倍,上游渠道長度應不小于渠寬的2~3倍,設渠道寬為1.2m,故取上游L=3.6m,下游渠道長度應不小于渠寬的4~5倍,故取上游L=6m。
3.9 污泥脫水間
3.9.1 設計計算
(1)脫水污泥量(Q)的設計計算:
設經(jīng)濃縮后,含水率為97%,則濃縮后的污泥量為117.04 m3/d
(2)脫水機的選擇:
選擇滾壓帶式壓濾機進行脫水,共3臺,每臺處理能力為4 m3/h,其中2用1備。工作周期定為15小時。所以每臺處理的泥量為: 。污泥經(jīng)過脫水后,設其含水率降至75%,則污泥量為:
污泥制成泥餅后用小車運走,分離液返回氧化溝再處理。
3.10 污水處理廠平面及高程布置
3.10.1 污水處理廠平面布置
水場平面布置包括:處理構筑物的布置,辦公、化驗及其它輔助建筑物的布置,以及各種管道、道路、綠化等的布置。根據(jù)處理廠的規(guī)模大小,采用1:200~1:500的比例尺的地形圖繪制總平面圖。管道布置可單獨繪制。
平面布置的一般原則如下:
⑴ 處理構筑物的布置應緊湊,節(jié)約用地,便于管理。
⑵ 處理構筑物應盡可能地按流程順序布置,以避免管線迂回,同時應充分利用地形,減少土方量。
⑶ 經(jīng)常有人工作的辦公、化驗等建筑物應布置在夏季主導風向的上風向,北方地區(qū)應考慮朝陽。
⑷ 在布置總圖應考慮安排充分的綠化帶,為污水處理廠的工作人員提供一個優(yōu)美舒適的環(huán)境。
⑸ 考慮遠近期結合,有條件時可按遠景規(guī)劃水量布置,將處理構筑物分為若干系列,分期建設。
⑹ 構筑物之間距離應考慮敷設灌區(qū)的位置,遠轉管理的需要和施工要求,一般采用5~10米。
⑺ 污泥消化池應距初沉池較近,以縮短污泥管線,且與其它處理構筑物間距不小于20米。
⑻ 變電所設在耗電大的構筑物附近,高壓線應避免在廠內(nèi)架空敷設,以策安全。
⑼ 污水廠內(nèi)管線種類分多,應綜合考慮布置,以免發(fā)生矛盾。污水、污泥管道應盡可能考慮自流。
⑽ 如有條件,污水廠內(nèi)的壓力管線和電纜可合并敷設在同一管廊或管溝內(nèi),以利于維護和檢修。
⑾ 污水廠內(nèi)應設超越管,以便在發(fā)生事故時,使污水能超越該構筑物,進入下構筑物或事故溢流。
具體平面布置見城市污水總平面圖。
第4章 污水廠高程設計
4.1 設計概述
為使污水能在各處理構筑物之間通暢流動,以保證處理廠的正常運行,需進行高程布置,以確定各構筑物及連接管高程。
為降低運行費用和便于維護管理,污水在處理構筑物之間的流動已按重力流考慮為宜;污泥也最好利用重力流動,若需提升時,應盡量減少抽升次數(shù)。為保證污泥的順利自流,應精確計算處理構筑物之間的水頭損失,并考慮擴建時預留的儲備水頭。
4.1.1 注意事項的考慮
在對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流程的高程布置時,應考慮下列事項:
① 選擇一條距離最長,水頭損失最大的流程進行水力計算。并適當留有余地,以保證在任何情況下,處理系統(tǒng)能夠正常運行。
② 計算水頭損失時,一般以盡其最大流量作為構筑物和管渠的設計流量。
③ 設置重點泵站的污水處理廠,水力計算從接受處理后污水水體的最高水位作為起點,逆污水處理流程向上倒推計算,以使處理水在洪水季節(jié)也能自流排放,二泵站需要的揚程較小,運行費用較低。但同時應考慮挖土深度不宜過大,以免土建投資過大和增加施工上的困難。
④ 在作高程布置時,還應注意污水流程與污泥流程的配合,盡量減少需抽升的污泥量。
本設計最高洪水位為121.80米,由于曝氣池的體積大,考慮土方平衡,設計曝氣池為半地下式。高程計算取曝氣池高~位于地面以上。并以此為起點分別向格柵和巴氏計量槽出水口進行污水高程計算。
4.2 設計計算
(1)各處理構筑物的水頭損失
?、?格柵水頭損失
式中 ——為局部阻力系數(shù);
——為格柵形狀系數(shù);
——為格柵厚度;
——為格柵凈間距;
——為格柵傾角;
——為柵格上流側的平均流速。
② 集水槽水頭損失
集水槽系平底,且均勻集水,自由跌落水流,故按下列公式計算:
式中 ——為集水槽設計流量,為確保安全場對設計流量乘以1.2至1.5倍的安全系數(shù);
——為集水槽寬度;
——為集水槽起端深度。
則集水槽水頭損失為:
式中 ——為集水槽水頭損失;
——為堰上水頭:
——為自由跌落水頭。
③ 進口損失
④ 出口損失
⑤ 消毒池水頭損失
消毒池內(nèi)水頭損失包括嚴懲水頭損失及彎管水頭損失,其計算水頭公式可采用:
式中 ——總水頭損失;
——隔板轉彎處局部阻力系數(shù);
——水流轉彎次數(shù);
——該段廊道總長度;
——謝才系數(shù);
——廊道中水流速度;
——轉彎處水流速度。
(3)連接管渠水頭損失
在污水處理工程中,為簡化計算一般認為水流是均勻流。管渠水頭損失主要有沿程水頭損失和局部水頭損失。
沿程水頭損失
式中 ——為沿程水頭損失;
——為管段長度;
——為水力半徑;
——為管內(nèi)流速;
——為謝才系數(shù)。
局部水頭損失
計量設備水頭損失:
在污水處理廠中,兩側總量的設備是必不可少的。巴氏計量槽在自由流的條件下按下列公式計算。
式中 ——為流量;
——為喉寬;
——為上游水深。
(4)污泥的高程計算
在污水處理廠中,經(jīng)沉淀或處后的污泥經(jīng)管道流動,所以應計算忤逆流動中水頭損失,進而計算污泥處理流程高程。污泥高程計算順序與污水相同,即從控制性標高點開始。
污泥在管道中水頭損失包括沿程水頭損失和局部水頭損失。由于目前有關污泥水力特征的研究還不夠,因此,污泥管道水力計算主要是按污泥局部為沿程水頭損失的30%計算。
(5)污泥泵房
貯泥池污泥來自初沉池和濃縮池,污泥粘度較大,不易流入泵內(nèi),要求提升用泵的抽吸能力高,故選用柱塞泵。其特點是:
1) 輸送可靠
壓縮包目錄 | 預覽區(qū) |
|
請點擊導航文件預覽
|
編號:62823052
類型:共享資源
大?。?span id="dpiami1" class="font-tahoma">630.35KB
格式:ZIP
上傳時間:2022-03-16
30
積分
積分
- 關 鍵 詞:
- 某市 生活 污水處理 工藝 初步設計 計算 CAD
- 資源描述:
-
某市生活污水處理工藝初步設計(計算書+CAD圖),某市,生活,污水處理,工藝,初步設計,計算,CAD展開閱讀全文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eibangfood.com.cn/article/62823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