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側(cè)臺方套管的注塑模具設計【一模四腔優(yōu)秀課程畢業(yè)設計含proe三維18張CAD圖紙+帶外文翻譯】-zsmj12
帶側(cè)臺方套管的注塑模具設計【一模四腔含18張CAD圖紙及proe三維】
摘 要
為了熟練掌握模具制造這個占機械行業(yè)很大份額的行業(yè)的知識,對方套管注塑的模具進行了設計。這個設計又是對四年來所學機械方面知識的一次綜合運用的機會,所以相對的重要。通過老師的指導下與在圖書館、網(wǎng)絡自學了很多模具方面的知識,了解到模具技術水平的高低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制造業(yè)水平的重要標志,并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產(chǎn)品的質(zhì)量、效益和新產(chǎn)品的開發(fā)能力。
方套管模具是注塑模具中比較典型的模具當然也有它自身的特點。典型在于它是方柱形,內(nèi)有貫通的圓形孔,形狀比較規(guī)則,相對比較對稱;它的特點在于柱子的長度相比于截面的圓直徑比較大,所軸向長度很大,而且他的一個面上有圓柱凸臺且有通孔。所以在設計時必須考慮測抽芯,哈呋分型的設計等很多問題。在設計過程中,主要對模具的型芯、型腔、澆注系統(tǒng)、導向系統(tǒng)和脫模系統(tǒng)進行了精密的計算和合理的選擇。設計中主要運用了Pro/E和Auto CAD軟件,根據(jù)制件的零件圖繪制了模具的各個零件圖和裝配圖。
關鍵字:模具;機械;Pro/E;Auto CAD
ABSTRACT
In order to master the mold manufacturing machinery industry accounted for a large share of the knowledge of the industry, the other casing injection mold was designed. This design is a four years to learn the mechanical aspects of the knowledge of a comprehensive use of the opportunity, so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Through the guidance of the teacher and in the library, the network self-taught a lot of mold knowledge, understand the level of mold technology has become a measure of the level of a national manufacturing an important symbol, and to a large extent determine the quality of the product, Efficiency and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capabilities.
Square casing mold is a typical mold in injection molds, of course,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It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fact that the length of the column is larger than the circle diameter of the section, and the axial length is large, and it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fact that the length of the column i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cross section. One side has a cylindrical boss and has a through hole. So in the design must consider the test core, Ha Fu classification design and many other issues. In the design process, the core of the mold, cavity, gating system, guidance system and stripping system for a sophisticated calculation and a reasonable choice. The design of the main use of the Pro / E and Auto CAD software, according to the parts of the parts of the drawing of the mold parts and assembly drawings.
Key words: mold; machinery; Pro / E; Auto CAD
目 錄
第一章 塑件成型工藝分析 1
1.1塑件結(jié)構(gòu)分析 1
1.2 塑件材料分析 1
1.3 注射機的選擇 2
第二章 擬定模具結(jié)構(gòu)形式 4
2.1 模具分型面的確定 4
2.2 型腔數(shù)量和排列方式的確定 5
第三章 澆注系統(tǒng)的設計 6
3.1 主流道的設計 6
3.2分流道的設計 7
3.3冷料穴的設計 7
3.4澆口的設計 8
第四章 成型零部件設計 9
4.1成型零件的結(jié)構(gòu)設計 9
4.2成型零件的鋼材選用 9
4.3 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計算 9
第五章 模架的確定與模板校核 11
5.1模架的確定 11
5.2 模板各尺寸的校核 11
第六章 排氣系統(tǒng)的設計 12
第七章 脫模推出機構(gòu)設計 13
7.1推桿位置的設置 13
7.2 推桿形狀及固定形式 13
7.3脫模力的計算 13
7.4側(cè)推出零件尺寸的確定 14
7.5校核推出機構(gòu)作用在塑件上的單位壓應力 15
第八章 冷卻系統(tǒng)設計 16
8.1冷卻介質(zhì) 16
8.2冷卻系統(tǒng)的簡單計算 16
第九章 導向與定位結(jié)構(gòu)的設計 18
謝辭 19
參考文獻 20
【詳情如下】【需要咨詢購買全套設計請加QQ1459919609】
pro-E
sujian.stp
zhuangpei3D.stp
側(cè)頂桿.dwg
側(cè)頂桿固定板.dwg
側(cè)頂板.dwg
動模座板.dwg
動模板.dwg
哈呋.dwg
型芯.dwg
復位桿.dwg
外文原文.pdf
外文翻譯.docx
導套.dwg
導柱.dwg
帶側(cè)臺方套管的注塑模具設計【一模四腔說明書正文】.docx
打印
支撐塊.dwg
文件清單.txt
槽塊.dwg
澆口套.dwg
答辯申請表.docx
裝配圖.dwg
調(diào)研報告.docx
零件圖總匯.dwg
頂塊.dwg
頂桿.dwg
頂板.dwg
頂板固定板.dwg
of 16 008 /24 009 /20 009# 009n an on is at of in is of A of of is an in is by is an is to As a of is be 1]. is of of 2–9]. by of or of or of is an in to 10] to in of 0%. et [11]to by of of of to 12–14]of in is a of is by . . *)16024 2010) 48:955–962In a in in et [15–17] by or et a or to of 18, 19]. et 20] on in be to as A of is An is is by I to 17]. as 1]. is a A a to to of in NN is a 22–26] in A of is in a be a 27]6 61 of NN as a in of a of to NN I s 2 of I 3 of a of C)C)s))s)tc(s)0 260 0 1 50 300 0 5 15956 2010) 48:955–962A is by a to of to a of in is to is a NN as is So of NN of by is 0,000, NN in I be as an is to an of to a EI is to to at It is a a of a 17, 21]. It (x) is (x) at a x is 2NN If an ?by NN be of is by ?????20 : e1Tof is eI?1I?01?????20 ()2T5 of 4 of C)C)s))s)tc(s)6 6 of a 2010) 48:955–962 957by 2 be eIT?138 e3T f e4Tq. 3 is at x, by of is is is a of (x) f(u). is (x) is is to be at a or (1)It to NN,so it a 2) it (3) to in NN on be 11138 1; 2;1of 1? 3 in of is to 138r e6Tr is a in is Δr be of r=of of NN I is a a he of to of C)C)s))s)tc(s)0 260 0 1 520 300 0 5 15 C) C) s) ) s) tc(s) 7 of 2010) 48:955–962of NN ,780 as 30, 55, 11, is as x) is is of to of on . x), by of on of by of to is is by NN I is 28]. be 8 of 0 70 80 9070 280 290 300s)0 80 90 2 3 4 5s)s)9 s on of 2010) 48:955–962 959to 1,000 I by of is to be in is to be at be 0 to )is a is ,046 as as x)is of of on of on of by of 5 . in of 0 s on at 0 as 00°C. is to If is no to 0 100 110 12070 280 290 300s)0 80 90 2 3 4 5s) 7 9 11 13 15s)10 s on of 2010) 48:955–962of to to in a of is is 0 is as on of be by an NN I is to of at by NN be by a of a by I of I I to of NN to a a a in a a of proposedoptimiza大連交通大學 2017 屆本科生畢業(yè)設計外文翻譯 1 基于人工神經(jīng)網(wǎng)絡模型和期望改進函數(shù)法的注塑成型工藝參數(shù)優(yōu)化 收到: 2008 年 10 月 16 日 /接受日期: 2009 年 9 月 24 日 /在線發(fā)布: 2009 年 11月 20日#施普林格出版社倫敦有限公司 2009。 摘要:在本研究中,提出了一種基于人工神經(jīng)網(wǎng)絡模型的自適應優(yōu)化方法,以優(yōu)化注塑過程。優(yōu)化過程旨在最小化注塑部件的翹曲,其中工藝參數(shù)是設計變量。 具溫度,熔體溫度,注射時間,包裝壓力,包裝時間和冷卻時間均被視為工藝參數(shù)。人工神經(jīng)網(wǎng)絡和實驗設計( 法的組合用于構(gòu)建翹曲與過程參數(shù)之間的近似函數(shù)關系,代替優(yōu)化迭代中的昂貴的仿真分析。自適應過程是通過預期的改進來實現(xiàn)的,這是一個填充的抽樣標準。雖然美國能源部規(guī)模小, 但是 這個標準可以平衡本地和全局搜索并趨于全局最優(yōu)解。作為示例,蜂窩電話機蓋和掃描儀的調(diào)查。結(jié)果表明,提出的自適應優(yōu)化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注射成型件的翹曲。 關鍵詞 : 注塑成型 ; 優(yōu)化 ; 實驗設計 ; 人工神經(jīng)網(wǎng)絡 ; 預期改進功能。 1介紹 注塑成型是生產(chǎn)塑料制品 中 最廣泛使用的工藝。注塑模具可分為填充,填充后和開模三個階段 [1]。在生產(chǎn)過程中,翹曲是最重要的質(zhì)量問題之一,特別是塑殼制品。其中一些研究成果已經(jīng)證明了薄殼塑料件的優(yōu)化 [2 可以通過修改零件的幾何形狀或改變模具的結(jié)構(gòu)或調(diào)整工藝參數(shù)來減小翹曲。零件設計和模具設計通常在產(chǎn)品開發(fā)的初始階段確定,不容易改變。因此優(yōu)化工藝參數(shù)是最可行和最合理的方法。塑料注射成型中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在制造前預測和優(yōu)化翹曲。許多文獻一直用于翹曲優(yōu)化。 10]利用改進的 復合法優(yōu)化了壁厚和工藝條件,以減少翹曲 程度 并減少翹曲的 70%以上。 11]優(yōu)化工藝條件,通過組合實施改進復合法和實驗設計來減少翹曲。他們的研究結(jié)果表明,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減少翹曲。盡管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減少翹曲,但是他們是昂貴 且 費時的,因為他們執(zhí)行許多昂貴的功能評估。與這些方法相比, 12容易執(zhí)行和可以分析有效因素,但只能得到工藝參數(shù)更好的組合,而不是設計空間中的最優(yōu)解。翹曲是過程參數(shù)的非線性隱性函數(shù),通常由解決方案用無限元方程估計。一般來說,復雜的任務通常需要巨大 的計算成本。因此,為了降低翹曲優(yōu)化中的計算成本,許多研究人員引入了 工中性網(wǎng)絡( 響應面法和支持向量回歸等代替模型。高等 [15過將克里金替代模型與改進的矩形網(wǎng)格法 和 預期改進( 數(shù)方法相結(jié)合,優(yōu)化了工大連交通大學 2017 屆本科生畢業(yè)設計外文翻譯 2 藝條件以減少翹曲。 響應面法結(jié)合起來,以優(yōu)化過程參數(shù) 來 減少塑料部件的翹曲 [18,19]。 [20]使用支持向量回歸模型和遺傳算法優(yōu)化注塑工藝。他們的結(jié)果表明,基于替代模型的方法可以降低翹曲優(yōu)化中的高計算成本,遺傳算 法可以有效地接近全局最優(yōu)設計。 在這項研究中,模具溫度,熔體溫度,注射時間,包裝壓力,包裝時間和冷卻時間被認為是工藝參數(shù)。 拉丁超立方體設計( 得小尺寸實驗設計,并通過 件評估翹曲值。 提出了基于人工神經(jīng)網(wǎng)絡模型的自適應優(yōu)化。 自適應過程由 可以自適應地選擇附加采樣點以改善代理模型并找到最佳值 [17]。 這種方法被視為有效的全局優(yōu)化 [21]。 數(shù)值計算結(jié)果表明,該方法可有效降低翹曲。 圖 1: 圖 2:結(jié)合 化的流程圖 大連交通大學 2017 屆本科生畢業(yè)設計外文翻譯 3 圖 3:蜂窩電話蓋板的中平面模型 2人工神經(jīng)網(wǎng)絡 神經(jīng)網(wǎng)絡包括許多高度互聯(lián)稱為神經(jīng)元的處理單元。每個神經(jīng)元對加權輸入求和,然后對所得到的和應用線性或非線性函數(shù)以確定輸出,并且它們都被分層排列并通過過度連接組合。 典型的 反向傳播網(wǎng)絡( [22已被廣泛應用于許多研究領域。 層的輸出直接發(fā)送到上層的每個神經(jīng)元。 雖然 所有的模式識別和分類任務都可以用三層 27]。 表 1:工藝參數(shù)范圍 圖 4:優(yōu)化前蓋的翹曲 大連交通大學 2017 屆本科生畢業(yè)設計外文翻譯 4 通過向網(wǎng)絡反復呈現(xiàn)一系列輸入 /輸出模式集來訓練 經(jīng)網(wǎng)絡通過調(diào)整其神經(jīng)元之間的權重來逐漸“學習”輸入 /輸出關系 的 興趣,以最小化實際和預測輸出模式之間訓練集的誤差。培訓后,使用不在訓練集中的一組單獨的數(shù)據(jù)來監(jiān)控網(wǎng)絡的性能。當均方誤差( 到最小值時,網(wǎng)絡訓練被認為是完整的,權重是固定的。本文采用一層隱藏三層 型,模具溫度( 熔體溫度( 注射時間( 包裝壓力( 包裝時間( 冷卻時間( 被視為輸入變量,翹曲被認為是輸出變量。因此確定 過試驗確定中間層的神經(jīng)元數(shù)。輸入層和隱層之間的傳遞函數(shù)為“ 隱層和輸出 層之間的傳遞函數(shù)為“ 列車功能 函數(shù)為 能函數(shù)為 習周期為 50,000,學習速率為 量因子為 文使用的 所示 1。 圖 5:優(yōu)化后蓋的翹曲 表 2:優(yōu)化結(jié)果 3 習”的任意函數(shù)近似機制。 于構(gòu)建翹曲與過程參數(shù)之間的近似函數(shù)關系,代替了優(yōu)化過程中仿真程序的昂貴分析和重新分析。一般來說,近似函數(shù)可能具有許多極值點,使得采用此類函數(shù)的優(yōu)化算大連交通大學 2017 屆本科生畢業(yè)設計外文翻譯 5 法收斂于局部最低 。 這里介紹了 接近全局 優(yōu)化解決方案。 是用于檢測確定性函數(shù)的全局最小值的順序設計策略的啟發(fā)式算法 [17,21]。 它可以平衡本地和全球搜索。 在某些點 x 進行采樣之前, Y( x)的值是不確定的。 候選點 ( x)通常用)(^且使用 ? 。如果當前的最佳函數(shù)值為 可以實現(xiàn) 測器的改善(x)y?? 這種改善的可能性由正常密度給出: ????????????????????? ??)(2ex x )^m i ?? )((1) 然后,通過整合密度來發(fā)現(xiàn)改進的預期值: I? ????????????????????? ???? 0 22^m i ((ex p)(21)()(???(2) 圖 6:掃描儀型號 表 3工藝參數(shù)范圍 使用積分方程 2可以寫成: ? ?)()()()( ?? ?? (3) 其中Φ和 大連交通大學 2017 屆本科生畢業(yè)設計外文翻譯 6 )( )(x ??(4) 方程式的第一個術語 3是區(qū)別當前最小響應值 (^ 由改進的概率。因此,當 )(^ 小時,第一項是大的。第二術語是預測誤差σ( x)和正常密度的乘積函數(shù) f( u)。正常密度函數(shù)值大當誤差σ( x)大時,并且 )(^ 很多預測不確定性。 這種填充采樣方法有一些優(yōu)點:( 1)它可以智能地添加采樣點來改善 以它允許從小觀察數(shù)據(jù)“學習” ; ( 2)可以避免搜索相對較大的區(qū)域功能值,降低計算成本 ; ( 3)它也可以避免添加一些靠近彼此的點設計空間并保持 4基于改進 翹曲優(yōu)化方法 圖 7:優(yōu)化前掃描儀翹曲 翹曲最小設計問題可以描述為如下: 查找 x1, ... 大化 ? ?? ?..,, 21(5) 服從 ?? ?? ...,2,1? 其中過程參數(shù) ... ; 標函數(shù) ? ?? ?..,, 21由等式 3 和 4 得出 ,其中 )(是電流最小值和翹曲的預測值。 收斂標準在此滿足: 大連交通大學 2017 屆本科生畢業(yè)設計外文翻譯 7 ? ? ry ?((6) 其中Δ 邊是一個最大預期改善之間的比例最小功能值。因此,Δ r 可以不給出考慮幅度,Δ r= 實現(xiàn)綜合 所示 2。 表 4:優(yōu)化結(jié)果 5手機蓋翹曲優(yōu)化和掃描儀 在本節(jié)中,兩次翹曲優(yōu)化的結(jié)果舉例說明。這些旨在顯示集成 型的效率和準確性 第一個例子是手機套。它是由 3,780個三角形元素離散,如圖 1所示 3。其長度,寬度,高度和厚度分別為 130, 55, 11 和 1 材料是聚碳酸酯( 丙烯腈 - 丁二烯 - 苯乙烯。 模具溫度( 熔體溫度( 注射時間(錫),包裝壓力( 包裝時間( 冷卻時間( 認為是設計變量。 量化目標函數(shù)翹曲( x)通過平面外位移,它們是兩者之和最大上下變形參考 束由下部和上部組成對表 1中給出的設計變量的約束模型 , 在這里用于近似翹曲( x),即由方程式 2。 模具溫度范圍和熔體溫度是基于 薦的值洞察力,注射時間,包裝壓力,包裝時間和冷卻時間由制造商的經(jīng)驗決定。 首先, 擇十個樣品,然后 用 件 對 每個樣品設計翹曲 所 對應的值 進行 運行, 得出 最后一個翹曲與變形的近似函數(shù)關系 ,利用人工神經(jīng)網(wǎng)絡模型構(gòu)建工藝參數(shù)仿真,代替昂貴的仿真分析優(yōu)化迭代。 解決了基于 數(shù)的優(yōu)化問題 在 這里使用順序二次規(guī)劃 [28]。預期的改進表面可能是高度多模態(tài)的,因此難以可靠地優(yōu)化。首先,通過 1000 個隨機選擇點 和 構(gòu)造近似執(zhí)行數(shù)學函數(shù)。 找出 然后將功能值選擇為一個初始設計。在此外,樣品中具有最小翹曲值的點被選擇為另一個初始設大連交通大學 2017 屆本科生畢業(yè)設計外文翻譯 8 計,即兩個優(yōu)化過程在每個迭代執(zhí)行。在與仿真分析比較,這些過程消耗的時間非常短,可以忽略。 圖 8:優(yōu)化后掃描儀翹曲 需要 20 次迭代才能獲得優(yōu)化解 , 結(jié)果見表 3。 圖 4 和圖 5 顯示優(yōu)化前后的翹曲值,分別 為 (表 2)。 第二個例子是掃描儀。 蓋子離散由 8,046 個三角形元素組成,如圖 1所示。它是由 具溫度( 熔體溫度( 注射時間(錫),包裝壓力( 包裝時間( 冷卻時間( 作為 設計變量。通過平面外位移量化目標函數(shù)翹曲( x),這是最大和最小的變形參考在 束由上下限組成,設計變量見表 3。 模具溫度范圍和熔體溫度是基于 薦的值洞察,注射時間,包裝壓力,包裝時間和冷卻時間由制造商的經(jīng)驗決定。 大連交通大學 2017 屆本科生畢業(yè)設計外文翻譯 9 圖 9:每個因素對手機蓋翹曲的個體影響 初始十個樣本由 25次迭代后獲得最優(yōu)解。結(jié)果如表 4所示。圖 7和圖 8分別表示優(yōu)化前后的翹曲。 6討論 表 2和表 4顯示了幾個工藝參數(shù)處于極限的邊界。 圖 9和 10顯示每個因素對翹曲的影響等 , 所有其他因素分別保持在最佳水平。 圖 10:每個因素對掃描器翹曲的個別影響 圖 9 和 10 顯示了高熔體溫度和短注射時間是理想的。翹曲值隨著熔體溫度的變化,從 260° 00° 是因為較低的熔體溫度流動性不好,可能導致早期形成冷凍皮膚層, 將 產(chǎn)生更高的剪切應力 和 阻塞流。如果沒有足夠的時間釋放剪切應力,翹曲將增加。然而翹曲值隨注射時間非線性增加。對于薄壁注模部件,長注射時間可以增加冷凍表皮層與熔融芯層的比例。 它可以 阻止流動, 并 導致更高的流量剪切應力和材料中更多的分子取向。 翹曲值僅改變包裝時間的周期,當包裝時間長于某些值時,翹曲值幾乎不變 。圖 9 和 10 還顯示,當改變其他工藝參數(shù)(如包裝壓力,冷卻時間和模具溫度)時,翹曲值的變化是不規(guī)則的。翹曲值取決于所有工藝參數(shù)的綜合 影響 ,所有這些工藝參數(shù)應通過優(yōu)化提供。 7結(jié)論 在本研究中,提出了一種綜合 型和 數(shù)法,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注塑件的翹曲。這種方法的目的是優(yōu)化一些近似功能訓練的人工神經(jīng)網(wǎng)絡模型。優(yōu)化過程可以從由一組采樣點訓練的近似函數(shù)開始,然后通過 數(shù)將最佳采樣點添加到訓練集中 。 優(yōu)化的每一次迭代包括訓練近似函數(shù)和優(yōu)化 數(shù)??紤]大連交通大學 2017 屆本科生畢業(yè)設計外文翻譯 10 到 能可以將相對意想不到的空間考慮在內(nèi),以提高 型的準確性,并快速接近全局優(yōu)化解決方案。隨著應用程序,手機蓋和掃描儀的調(diào)查,在優(yōu)化中只需要少量的 析,因為兩個示例的第一次迭代需要一組幾個采樣點(只有十個采樣點) 并且 每次迭代的后續(xù)操作只將一個采樣點添加到集合中。數(shù)值計算結(jié)果表明,所提出的優(yōu)化方法對于減少注射成型件的翹曲是有效的,可以快速收斂到優(yōu)化解。雖然這些實例的設計變量限于模具溫度,熔體溫度,注射時間,包裝壓力,包裝時間和冷卻時間,但本方法也適用于更多的工藝參數(shù)。 然而 ,還有兩個問題。第一個是開 發(fā)有效的優(yōu)化算法。因為 能是具有尖銳峰值多模態(tài) 的 ,所以很難找到最佳解決方案。第二個是針對一些優(yōu)化方法開發(fā)的,以確定 學習周期,學習速率,動量因子和隱藏神經(jīng)元數(shù)量,使網(wǎng)絡的收斂速度快速穩(wěn)定。計劃進一步發(fā)展。 致謝 : 作者衷心感謝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計劃( 10590354)對這項工作的財政支持,并感謝 參考文獻 [1] Y, X, (2007) of of J –3):412–418 [2] K, , , (1998)of 8(1):21–37 [3] , (1996) 36(10):1326–1335 [4] , O, C, P, (2003)J :1(9):859–872 [5] , , (1996)in 3):1839–1846 [6] , (1996) in a 6(10):1317–1325 [7] J (1998) in 38(7):1072–1084 [8] , H, , , K(1991) 大連交通大學 2017 屆本科生畢業(yè)設計外文翻譯 11 in 1(2):77–89 [9] U, I, (2001) of in 0(1):14–21 [10] H, H (1995) of on 34(5):793–811 [11] , G, (1997) of 5997, , 308–3312 [12] H, J, M, , , (2007) in J –3):418–426 [13] C, C (2001) in of a J 10(1):1–9 [14] J, Y, J, S, R, T, H,T, C (2004) of of 44(5):917–928 [15] H, C (2008) An in on 7(9–10):953–960 [16] H, S, C (2008) by 7(1):1–16 2010) 48:955–962 961 [17] H, C (2009) J 09(3):1302–1309 [18] , , (2005) of a J 69(10):314–319 [19] , (2006) of 27(5–6):468–472 [20] , S, (2006) 1(5):509–520 [21] R, , J (1998) of 大連交通大學 2017 屆本科生畢業(yè)設計外文翻譯 12 J 3 4):455–492 [22]2000) A J 3):411–416 [23] T, Q, , L (2002) of by 4(1):103–109 [24] F, T, L (2000) a a 3(4):391–396 [25] , (2006) of he in J 171(3):437–445 [26] H, W, J, T(2008)in a 35(3):843–849 [27] J (1997) 7(5):801–812 [28] , S (2009) A 4(1):61–71 H. Y. X. *) 116024 摘 要 為了熟練掌握模具制造這個占機械行業(yè)很大份額的行業(yè)的知識,對方套管注塑的模具進行了設計。這個設計又是對四年來所學機械方面知識的一次綜合運用的機會,所以相對的重要。通過老師的指導下與在圖書館、網(wǎng)絡自學了很多模具方面的知識,了解到模具技術水平的高低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制造業(yè)水平的重要標志,并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產(chǎn)品的質(zhì)量、效益和新產(chǎn)品的開發(fā)能力。 方套管模具是注塑模具中比較典型的模具當然也有它自身的特點。典型在于它是方柱形,內(nèi)有貫通的圓形孔,形狀比較規(guī)則,相對比較對稱;它的特點在于柱子的長度相比于截面的圓直徑比較大,所軸向長度很大,而且他的一個面上有圓柱凸臺且有通孔。所以在設計時必須考慮測抽芯,哈呋分型的設計等很多問題。 在設計過程中,主要對模具的型芯、型腔、澆注系統(tǒng)、導向系統(tǒng)和脫模系統(tǒng)進行了精密的計算和合理的選擇。設計中主要運用了 和 件,根據(jù)制件的零件圖繪制了模具的各個零件圖和裝配圖。 關鍵字: 模具;機械; ; n to a of of is a to of of a of so of in a of of a of of a an to a of is a in of It is by of is of is it is by of is of a a So in u In of a a of of E AD to of of of E; 錄 第一章 塑件成型工藝分析 ............................................................................................ 1 件結(jié)構(gòu)分析 ................................................................................................................. 1 件材料分析 ................................................................................................................ 1 射機的選擇 ................................................................................................................ 2 第二章 擬定模具結(jié)構(gòu)形式 ............................................................................................ 4 具分型面的確定 ........................................................................................................ 4 腔數(shù)量和排列方式的確定 ........................................................................................ 5 第三章 澆注系統(tǒng)的設計 ................................................................................................ 6 流道的設計 ................................................................................................................ 6 流道的設計 ................................................................................................................. 7 料穴的設計 ................................................................................................................. 7 口的設計 ..................................................................................................................... 8 第四章 成型零部件設計 ................................................................................................ 9 型零件的結(jié)構(gòu)設計 ..................................................................................................... 9 型零件的鋼材選用 ..................................................................................................... 9 型零件工作尺寸的計算 ............................................................................................ 9 第五章 模架的確定與模板校核 ................................................................................... 11 架的確定 ................................................................................................................... 11 板各尺寸的校核 ...................................................................................................... 11 第六章 排氣系統(tǒng)的設計 .............................................................................................. 12 第七章 脫模推出機構(gòu)設計 .......................................................................................... 13 桿位置的設置 ........................................................................................................... 13 桿形狀及固定形式 .................................................................................................. 13 模力的計算 ............................................................................................................... 13 推出零件尺寸的確定 ............................................................................................... 14 核推出機構(gòu)作用在塑件 上的單位壓應力 ............................................................... 15 第八章 冷卻系統(tǒng)設計 ................................................................................................. 16 卻介質(zhì) ....................................................................................................................... 16 卻系統(tǒng)的簡單計算 ................................................................................................... 16 第九章 導向與定位結(jié)構(gòu)的設計 ................................................................................... 18 謝辭 ............................................................................................................................... 19 參考文獻 ........................................................................................................................ 20 大連交通大學 2017 屆本科生畢業(yè)設計(論文) 1 第一章 塑件成型工藝分析 件結(jié)構(gòu)分析 所給課題為帶側(cè)臺方套管,該塑料制件外形看似簡單,但在設計這套模具時,需要同時考慮主型芯過長并且存在著側(cè)抽芯這些問題,故有一定難度。本設計的塑件壁厚為 2合注塑成型。精度等級按實際公差計算,由于是哈呋分型所以無需設計脫模斜度,當分型時塑件因凸 臺的存在,開模后制品掛在成型凸臺的哈呋上,再由側(cè)向脫模機構(gòu)使制品完全脫模。塑件的三維圖與二維圖。見圖 1 圖 1件材料分析 ( 1)使用性能 綜合性能好,沖擊強度,力學強度較高,尺寸穩(wěn)定,耐化學性,電氣性能良好;易于成型和機械加工,其表面可鍍鉻,適合制作一般機械零件,減摩零件,傳動零件和結(jié)構(gòu)零件。 ( 2)成型性能 據(jù)參考文獻 [1]知, 料呈淡黃色不透明,非結(jié)晶塑料, 無定型聚合物,無明顯熔點,熔融流動溫度不太高,在 160~190℃范圍具有充分的流動性,而且熱穩(wěn)定性較好,在約 285℃時才出現(xiàn)分解現(xiàn)象,因此具有較廣的加工溫度。 在成型之前要對其進行干燥處理。 ( 3) 要性能指標 如表 1— 1 所示。 表 1密度 / 曲模量 / 1400 壓縮強度 / 53 潔凈度 /% 80~ 95 拉伸強度 / 38 剪切強度 / 20~ 36 大連交通大學 2017 屆本科生畢業(yè)設計(論文) 2 射機的選擇 注塑是 設計模具時,為了生產(chǎn)出合格的塑料制件,除了應掌握注塑成型工藝過程外,還應對所選用的注塑機的有關技術參數(shù)進行全面的了解。注塑機是塑料注塑成型所用的主要設備。注塑成型時模具安裝在注塑機的動模板上,通過注塑機的液壓鎖模機構(gòu)使動模具處于合模狀態(tài)。這就需要較核該模具所需要的鎖模力。是否在注塑機允許范圍內(nèi)。另外模具的開模行程和最大閉和高度都應該通過較核。經(jīng)分析,本設計適應采用螺桿臥式注塑機。其螺桿式注塑機的工藝參數(shù)如下表 1 表 1材料所需的注塑機工藝參數(shù) 根據(jù)以上的注塑機的工藝參數(shù)以及注塑量、注塑壓力等各方面要求先初步 選用注塑機的主要技術參數(shù)如下表 1 根據(jù)參考文獻 [1]知,以注塑機注射能力為基礎,每次在注射量不超過注塑機最大注射量的 80%,按公式計算模具的型腔數(shù): n=(中: G—— 注塑機的最大注塑量( g); 單個塑件的質(zhì)量( g); 澆注系統(tǒng)質(zhì)量( g)。 n=( ≈ 具型腔個數(shù)選一模四腔。 屈服強度 / 50 拉伸模量 / 1400 抗彎強度 / 80 熔融溫度 /℃ 160~ 190 彎曲強度 / 25~ 40 比熱容 /J/ 1470 注塑機類型 噴嘴形式 噴嘴溫度 /℃ 料筒溫度 /℃ 螺桿式注塑機 通式 180~190 前段 中段 后段 200~210 210~230 180~200 模具溫度/℃ 注射壓力 / 壓力 / 射時間 /s 50~70 70~90 50~70 3~5 保壓時間 /s 冷卻時間 /s 成型周期 /s 成型溫度 /℃ 15~30 15~30 40~70 160~190 大連交通大學 2017 屆本科生畢業(yè)設計(論文) 3 表 1注塑機型號 論注塑量 / 00 注塑壓力 /40 鎖模力 /1050 螺桿直徑 / 65 開模行程 /00 最大注射面積 / 000 最大模具厚度 /50 最小模具厚度 /00 噴嘴球半徑 /8 噴嘴孔直徑 /出兩側(cè)中心孔徑 /50 推出兩側(cè)孔徑 /出兩側(cè)孔距 /30 大連交通大學 2017 屆本科生畢業(yè)設計(論文) 4 第二章 擬定模具結(jié)構(gòu)形式 具分型面的確定 分型面是分開模具取出塑件的面,是模具動、定模的分界面。分型面的選擇受到塑料件的結(jié)構(gòu)形狀,壁厚,尺寸精度,嵌件的形狀及其位置,塑料件在模具中成型的位置,脫模的方法,澆注系統(tǒng)的形式及位置,模具的類型,排氣的方式,模具加工制造的工藝甚至成型設備結(jié)構(gòu)等因素的影響,一般選擇分型面是要考慮以下幾點: 模時,塑料件應盡可能的留在動模之中,但本設計中,考慮到經(jīng)濟性以及模具的緊湊性,故將主型芯設計在定模一側(cè)。分型面的選擇應有利于側(cè)面分型與抽芯;要有利于合理安排塑料件在模具中的方位,即型腔的方位; 以滿足其使用,配合要求 及飛邊修出的難易程度 根據(jù)本設計中的塑料件的結(jié)構(gòu)特點以及設計要求,結(jié)合分型面選擇原則等因素,本設計屬于型腔完全在哈呋一側(cè),故分型面如圖 2 圖 2連交通大學 2017 屆本科生畢業(yè)設計(論文) 5 腔數(shù)量和排列方式的確定 本設計通過計算為一模四件,故型腔數(shù)量為一模四腔。 型腔的排列涉及模具的尺寸,澆注系統(tǒng)的平衡,抽芯機構(gòu)的設計,模溫調(diào)節(jié)系統(tǒng)的設計及模具在開模時的受力平衡等問題,因此在設計中應根據(jù)各方面情況進行綜合考慮,并在設計中進行必要的修改,以達到完善的結(jié)果。本設計中,由于制件是帶側(cè)孔的方套管,加之要求 一 模四件,并且結(jié)合澆注系統(tǒng)的合理性為了簡化模具結(jié)構(gòu)和均衡進料,故采取單排列式 大連交通大學 2017 屆本科生畢業(yè)設計(論文) 6 第三章 澆注系統(tǒng)的設計 流道的設計 主流道通常位于模具中心塑料熔體的入口處,他將注射機噴嘴注射出的熔體導入分流道或型腔中。主流道的形狀為圓錐形,以便熔體的流動和開模時主流道凝料順利拔出。主流道的尺寸直接影響到熔體的流動速度和沖模時間。另外,由于其與高溫塑料熔體及注射機噴嘴反復接觸,因此設計中常設計成可拆卸更換的澆口套。 ( 1)主流道長度:小型模具 0次設計中初取 50 ( 2)主流道小端直徑: d=注射機噴嘴尺寸 +( ) 3+= ( 3)主流道大端直徑: d2=d+2 8中 α =4°。 ( 4) 射機噴嘴球頭半徑 +(1~2) 14+2) =16? ? ? ? 33222 ?????????? ? ???R n 主流道襯套為標準件可選購。主流道小端入口處與入口處與注射機噴嘴反復接觸,易磨損。對材料的要求較嚴格,因而盡量小型注射??梢詫⒅髁鞯罎部谔着c定位圈設計成一個整體,但考慮上述因素通常仍然將其分開來設計,以便于拆卸更換。同時也便于選用優(yōu)質(zhì)鋼材進行單獨加工和熱處理。設計中常采用碳素工具鋼( 熱處理淬火表面硬度為 50~55結(jié)構(gòu)如下圖 3 圖 3連交通大學 2017 屆本科生畢業(yè)設計(論文) 7 流道的設計 分流道的設計應能使塑料熔體的流向得到平穩(wěn)的轉(zhuǎn)換,并且能夠充分的充滿型腔;要保證各型腔之間的距離恰當,以保證排布冷卻水道,螺釘?shù)?,并有足夠的截面積承受注塑力,同時還要盡量縮短流道的長度,降低澆注系統(tǒng)的凝料重量,是溫度降和壓力降盡可能的低。并且型 腔和澆注系統(tǒng)的投影面積的重心應盡量接近注塑機的鎖模力的中心。 分流道的布置:在多型腔注射模具中,分流道的設置形式分為平衡式和非平衡式兩種,一般以平衡式設置布局為佳,這樣可以達到各型腔能夠均衡的充填熔體,并且同時充滿各個型腔。平衡式是指主流道到各個型腔的分流道,其長度,形狀,斷面尺寸都對應相等,因此可以獲得較高的制件精度,本設計中由于情況特殊,綜合所有因素考慮,只要采取中心對稱式排布的方式才最合理。 分流道截面形狀:實際設計中所采用的分流道斷面形狀有圓形,半圓形,矩形和梯形, U 形。 U 形流動效率低于圓形與正六角 形,但加工容易,又比圓形與正方形流道容易脫模,故本設計中采用 根據(jù) 4個型腔的結(jié)構(gòu)設計, 取 150 因為該塑件的質(zhì)量 m=以分流道的當量直徑為 m= 本設計采用 流道的截面尺寸 D=以 R 取 ( 1)分流道的長度 L=150× 2=300( 2)分流道截面積 =( 3)凝料體積 V=200× 850 3 分流道的表面粗糙度要求不是很高,一般取 處取 外脫模斜度在 5° ~10°之間,這里的脫模斜度為 5°。 料穴的設計 在完成一次注射循環(huán)的間隔,考慮到注射機噴嘴和主流道入口這一小段熔體因輻射散熱而低于所要求的塑料熔體的溫度,從噴嘴端部到注射機料筒以內(nèi)約 10- 25時才達到正常的塑料熔體溫度。位于這一區(qū)域內(nèi)的塑料的流動性能及成型性能不佳,如果這里溫度相對較低的冷料進入型腔,便會產(chǎn)大連交通大學 2017 屆本科生畢業(yè)設計(論文) 8 生次品。為克服這一現(xiàn)象的影響,用一個井穴將分流道延長以接收冷料,防止冷料進入澆注系統(tǒng)的流道和型腔,把這一用來容納注射間隔所產(chǎn)生的冷料的井穴稱為冷料穴。冷料穴位于分流道所在的動模板上,其作用是收集熔體前鋒的冷料,防止進 入型腔而影響塑件的質(zhì)量。分流道冷料穴如圖 3 圖 3口的設計 該塑件要求不允許有裂紋和變形缺陷,表面質(zhì)量要求較高,采用一模四腔注射,為便于調(diào)整充模時間的剪切速率和封閉時間,因此采用點矩形澆口,有 5°的脫模斜度,其截面形狀簡單,易于加工,便于試模后的修正,且開設在哈呋上,從哈呋型腔的邊緣進料。 側(cè)澆口尺寸的確定 : H=2= B= 9 8 ???A 一般取 L=大連交通大學 2017 屆本科生畢業(yè)設計(論文) 9 第四章 成型零部件設計 型零件的結(jié)構(gòu)設計 ( 1)凹模的結(jié)構(gòu)設計 凹模是用來成型制品外表面的模具零件,其結(jié)構(gòu)與制品的形狀、尺寸、使用要求、生產(chǎn)批量及模具的加工方法等有關,常用的結(jié)構(gòu)形式有整體式、嵌入式、組合式和鑲拼組合式四種類型。根據(jù)對塑件的結(jié)構(gòu)分析本設計中采用組合式凹模,其特點是結(jié)構(gòu)簡單,牢固可靠,不容易變形,成型出來的制品表面不會有鑲拼接縫的溢料痕跡,還有助于減少注射模中成型零部件的數(shù)量,便并于脫模。 ( 2) 凸模的結(jié)構(gòu)設計 凸模是用來成型制品內(nèi)表面的模具零件,常用的結(jié)構(gòu)形式有整體式和組合式兩種類型由于凹、凸模件具有足夠的強度、剛度、硬度、耐磨性、耐腐蝕性以及足夠低的表面粗糙度。如果凹凸模都采用整體式,優(yōu)點是加工成本低,但是常用模架的模板材料為中碳鋼,用作凹、凸模,使用壽命短,若選用好材料的模板制作整體的凹凸模,則制造成本較高。綜合考慮以上因素,凸模采用整體嵌入式。這樣既保證了模具的使用壽命,又不浪費價格昂貴的材料,并且損壞后,維修、更換方便。 型零件的鋼材選用 根據(jù)對成型塑件的綜合分析,該塑件的成型零件要有足夠的剛度、強度、耐磨性及良好的抗疲勞性能,同時考慮它的機械加工性能和拋光性能。又因為該塑件為大批量生產(chǎn),所以構(gòu)成成型腔的組合式凹模采用 45 鋼。對于凸模來說,由于脫模時與塑件磨損嚴重,因此鋼材也選用 45鋼。鋼材淬火處理,硬度為 43~48 型零件工作尺寸的計算 型腔和型芯徑向尺寸的計算。根據(jù)《塑料模具成型手冊》:已知塑料件尺寸為 取 1/2~3/4,本設計中取Δ =磨損量為δ z = Δ /6 。δ z 平均收縮率為 設計中取 型腔的徑向尺寸為 平均值計算方法可得下式: ( 1)主型腔徑向尺寸計算為: 30 ? ?? ? ? ?? ? 5 ???????? ?PL ( 2)側(cè)型腔徑向尺寸計算為: 20 ?? ? ? ?? ? 5 ???????? ?PL ( 3)主型芯的徑向尺寸計算為:已知塑料件的尺寸為 26 ?? ? ? ?? ? z ?????????? ( 4)側(cè)型心徑向尺寸計算為: 16 ?? ? ? ?? ? l 3 1 ?????????? 大連交通大學 2017 屆本科生畢業(yè)設計(論文) 10 ( 5)主型腔深度尺寸計算為: 50 ?? ? ? ?? ? 00 0 5 z ????????? ? ( 6)主型芯高度尺寸計算為: 150 ? ?? ? ? ?? ? ? ?????????? PM z? ( 7)側(cè)型腔深度尺寸計算為: ?? ? ? ?? ? 5 z ????????? ? ( 8)側(cè)型芯高度尺寸計算為: ?? ? ? ?? ? ? ?????????? PM z? 大連交通大學 2017 屆本科生畢業(yè)設計(論文) 11 第五章 模架的確定與模板校核 架的確定 根據(jù)本設計中模具的總體結(jié)構(gòu):動模兩板塊,一個槽塊,采用推桿脫模機構(gòu),因此選用 是由于槽塊厚度較大,需要廠家另行定做,其余部分均按標準選擇模架。 根據(jù)模具各部分的設計以及型腔的安排,本設計中型腔是直線分布的,故模架的長度要滿足型腔排列的總長,由于每個型腔的徑向尺寸不大,故寬度方面沒有太大的要求,只要足夠大于型腔的徑向尺寸即可;綜合考慮各方向的因素,本設計中最終決定選用尺寸選擇模架序號為 8號 15315 ??? 系列模具。 撐塊厚度的確定 由于標準模架大致已經(jīng)選定,故按照標準選取動模座板的尺寸為 25 動模板的厚度,即標準模架中 據(jù)《塑料成型模具設計手冊》選取2 槽塊,及本設計中的中間板,由于該板做成了槽塊,長度要求很大,故需要廠家另行訂制作,在本設計中,為滿足長度需求,動模板 50 本設計中,由于分型的距離很小,所以對墊塊 設計中墊塊 墊塊高度 00 其余尺寸如頂板的厚度按標準模架為 25桿固定板厚度相應為 20 剩余零件尺寸也均按 標準模架選用。 板各尺寸的校核 315× 315345桿間距 ) 合格 15350小 )<41550大 ) 合格 s=6525模行程 ) 合格。 大連交通大學 2017 屆本科生畢業(yè)設計(論文) 12 第六章 排氣系統(tǒng)的設計 當塑料熔體填充型腔時,必須順序排出型腔及澆注系統(tǒng)內(nèi)空氣及塑料受熱或凝固產(chǎn)生的低分子揮發(fā)氣體。如果型腔內(nèi)因各種原因而產(chǎn)生的氣體不被排干凈,一方面將會在塑件上產(chǎn)生氣泡,接縫表面輪廓不清及充填缺料等成型缺陷,另一方面氣體受壓,體積縮小而產(chǎn)生高溫會導致塑件局部碳化或燒焦,同時積存的氣體還會產(chǎn)生反向壓力而降低充模速度,因此設計型腔時必須考慮排氣問題。通常排氣方式有以下幾種: 1.用分型面排氣 2.用型芯和模板配合間隙排氣 3.利用頂桿間隙排氣 4.用側(cè)型芯運動間隙排氣 5.開排氣槽 本設計屬于中小型注塑模具,結(jié)合制件本身特點,前四種排氣方式都可以在本設計中應用到,故采用分型面和推桿制件與側(cè)型芯以及頂桿孔之間的間隙排氣。 大連交通大學 2017 屆本科生畢業(yè)設計(論文) 13 第七章 脫模推出機構(gòu)設計 本課題中,在模具設計總方案決定了該設計中的脫模機構(gòu)的類型,由于最終塑料制件留在側(cè)型芯中,故脫模機構(gòu)為一個主推帶動側(cè)推的裝置。 推出裝置的設計原則必須滿足: 推出裝置的設計,必須使其工作可靠、配合合理、動作靈活、制造方便、更換容易、機構(gòu)本身要具有足夠的剛度和強度,足以克服脫模阻力。 損壞: 故必須正確分析塑料件在成形之后對于型腔的附著力的大小和所在位置,以便合理的選擇推出方式以及確定合理的推出點,使之布置均勻合理,本課題中,最終塑料制件留在側(cè)型芯中,故必須分析 計算出塑料因收縮對側(cè)型芯的包裹力,推出裝置要大于這個包裹力才能將制件從側(cè)型芯上推出,并且應該合理安排推桿的數(shù)量,分布方式。 設計推出機構(gòu)時,要求推出塑料件的位置要盡量的選擇在塑件的內(nèi)部或者是對塑料件表觀無大的影響的端面等部位 結(jié)合這些原則和本課題中塑料制件的特點,加之推桿零件結(jié)構(gòu)簡單、加工、裝配及更換方便,滑動阻力較小,使用效果好,設置布局自由度大,故選擇推桿推出機構(gòu)。 桿位置的設置 結(jié)合本課題的方案圖,則推桿應設置在脫模力大的地方,側(cè)型芯周圍塑料件對型芯的包緊力很大,所 以可以在型芯外側(cè)塑料件的端面上設置推桿,本設計初步采用平均每個制件采用兩根推桿的平衡推出布置 桿形狀及固定形式 綜合分析, A 型推桿結(jié)構(gòu)簡單而且應用廣泛,故采用 A 型推桿,尾部采用臺肩式結(jié)構(gòu),臺肩的直徑 D 與推桿的直徑約差 4~ 6桿直徑 d 與模板上相應的推桿孔采用 H8/8/桿固定端與推桿固定板之間通常采用單邊為 樣設計既可以降低加工要求,又能在多推桿結(jié)構(gòu)情況下,不因為由于各板上的推桿孔的加工誤差引起的軸線不一致而導致阻滯或卡死現(xiàn)象,本設計中推桿采用處理硬度要求為 50~ 55作端配合部分的表面粗糙度要低于 m 。 模力的計算 由于圓形孔為通孔,故脫模力即為制件對側(cè)型芯的包緊的脫模阻力,在脫模力計算中,將λ =r/t≥ 10的制品視為薄壁制品,反之,視為厚壁制品。 t—— 制品的壁厚 2( 大連交通大學 2017 屆本科生畢業(yè)設計(論文) 14 r—— 型芯的平均半徑 8( λ =r/t=8/2=4< 10,故本設計中為厚壁制品 本設計中側(cè)型芯 為厚壁圓形,故制品對型芯包緊的脫模阻力計算公式如下: 21 )1() ? ?? ? ?? 式中: E—— 塑料的拉伸彈性模量( ,為 設計中 E=—— 塑料的平均收縮率, S 為( ,本設計中取 S=—— 被包型芯長度( ,本設計中 L=7mm f—— 制品與鋼材表面之間 的靜摩擦系數(shù), —— 型芯的脫模斜度,取 0 μ —— 塑料的泊松比, μ取 1—— 是由λ和 ? 決定的無因次數(shù) s 22 21 ??? ??? ?K 厚壁制件的計算系數(shù),其計算公式為: 1c ?? ??? ?? ? S t ( )t 21???? ???????? ?? ?? ?? 故側(cè)抽芯的脫模力為 4=推出零件尺寸的確定 側(cè)頂桿直徑的確定:根據(jù)歐拉公式,可得推桿直徑 d( 公式: 412?????????式中: d—— 推桿的最小直徑, mm k—— 安全系數(shù),可取 k=—— 側(cè)頂桿的長度, L=33—— 脫模力, F=n—— 推桿數(shù)目 ,n=8 E—— 鋼材的彈性模量, 0E 大連交通大學 2017 屆本科生畢業(yè)設計(論文) 15 得 d=綜合考慮,最終采用 8根直徑為 8 同上得出主推桿的的脫模力 ? ?? ? S t ( )t 21???? ???????? ?? ?? ?? 推桿直徑的確定:根據(jù)壓桿穩(wěn)定公式,可得推桿直徑 d( 公式: 412?????????式中: d—— 推桿的最小直徑, —— 安全系數(shù),可取 K=—— 推桿的長度, L=128—— 脫模力, F=1662N n—— 推桿數(shù)目 ,n=4 E—— 鋼材的彈性模量, 52 0E M P a?? d=故取推桿直徑為 d=15核推出機構(gòu)作用在塑件上的單位壓應力 推出面積 84 2 ?? = 884 2?? =推出應力 ?? A F?= 合格 大連交通大學 2017 屆本科生畢業(yè)設計(論文) 16 第八章 冷卻系統(tǒng)設計 模具的冷卻系統(tǒng)的設計關系到塑料制件質(zhì)量以及生產(chǎn)效率,合理的冷卻系統(tǒng)能改善塑料成型,減少塑件應力的變形,改善塑料外觀質(zhì)量,提高塑料物理性能及提高生產(chǎn)效率。冷卻系統(tǒng)的計算很麻煩,在此只進行簡單的計算。設計時忽略磨具因空氣對流,輻射以及與注射接觸所散發(fā)的熱量,按單位時間內(nèi)塑料溶體凝固時所放出的熱量應等于冷卻水所帶走的熱量。 卻介質(zhì) 成型溫度計模具溫度分別為 200℃和 50℃ `80℃。所以磨具溫度初步選定為 50℃,用常溫水隊模具進行冷卻。 卻系統(tǒng)的簡單計算 w ( 1)塑料制品的體積 5.1 ??????? 塑分主 ( 2)塑料制品的質(zhì)量 m= 3)塑件壁厚為 2以查表知 t 冷 =注射時間 t 注 =4s,脫模時間為 18s,則注射周期: t=t 注 ++18=此得每小時的注射次數(shù):N=( 3600/=85次。 ( 4)單位時間內(nèi)注入模具中的塑料熔體的總質(zhì)量: W=5=h s,查表知 單位熱流量 310~400) kj/可取 70kj/冷卻入水口的水溫 θ 2=22℃,出水到的水溫為θ 1=25℃,取水的密度ρ =1000kg/m^3,水的比熱容 c= ℃)。則根據(jù)公式得 ? ?? ?2160/ ??? ?? 370/( 60× 1000× 25 3m /d 當 m /了使冷卻水處于湍流狀態(tài),取模具冷卻水孔的直徑 d= V=4 60× π × 2d ) =s 大連交通大學 2017 屆本科生畢業(yè)設計(論文) 17 h 因為平均水溫為 查表知f=有 ). 0 0(42 ?????? ? ??? =370/(10000× (50-(22+25)/2))= 17 4 1 ??? ? x 設每條水管的根數(shù) l=315冷卻水路的根數(shù)為X=L/l=15= 本設計中由于塑件的總長太長,要使制件冷卻均勻,且滿足模架要求,最終決定采用單個哈呋三條總共六條直徑為 10冷卻水道直線形布置,以保證制件均勻冷卻。冷卻水道布置如下圖 8 圖 8連交通大學 2017 屆本科生畢業(yè)設計(論文) 18 第九章 導向與定位結(jié)構(gòu)的設計 導向機構(gòu)對于模具是必不可少的部件,因為模具在閉合時要求有一定的方向和位置,所以必須有導向機構(gòu)。導向機構(gòu)只要起導向、定位作用,并且承受一定的側(cè)壓力,導向機構(gòu)的類型有導柱導向和錐面定位兩種形式。 當采用標準模架時,因模架本身帶有導向裝置,故可以采用標準模架本身自帶的導柱,本設計中采用 A 型導柱,Ⅰ型導套,導柱導套數(shù)量為四個,導柱的直徑為 32柱前端做成錐臺形,為了使材料具有堅硬而耐磨的表面,韌而不易折斷的心部,因而本設計中選用 度為 56~ 60柱的固定部分的表面粗糙度為 而導向部分的表面粗糙度為 其中導柱固定部分與模板之間通常采用 H7/導柱的導向部分與相應 導套采用 H7/間隙配合方式。 大連交通大學 2017 屆本科生畢業(yè)設計(論文) 19 謝 辭 三個月的畢業(yè)設計如白駒過隙,轉(zhuǎn)瞬即逝?;厥走@些日子里,我收獲了非常多,盡管在畢業(yè)設計中,我也苦惱過、迷茫過,但是通過自己不斷地努力,還有老師的幫助,同學和家人的鼓勵,我依舊順利的完成了自己的畢業(yè)設計。雖然畢業(yè)設計并沒有想象中的完美,其中還是有很多問題和瑕疵,但是有時候做一件事情,不能太在乎結(jié)果,而是要重視其中的過程,因為畢業(yè)設計的結(jié)束并不是最終的結(jié)果,整個過程中我們學習到的知識,才是真正最有價值的東西。 感謝我的畢設老師林盛老師,在他的悉心指導之下,我的畢 業(yè)設計才得以順利的進行和完成。雖然林老師的工作非常繁忙,但是他總會盡可能每周都抽出時間與我們每個人見面,親自驗收我們每個人的進度,并給予指導和修改意見,有不懂的地方也及時為我們答疑解惑,在這里向林老師表示最衷心的感謝。 其次 , 在這 三個 月的日子里 , 我的同學 , 導員還有我的家人也一直給予我鼓勵 ,他們是我完成畢業(yè)設計的不竭動力 , 我很幸運我的身邊能有你們 。 大學生活即將匆匆忙忙地過去 , 雖然我在這幾年中并沒有一直在努力的學習 , 甚至有一段時間對學習很厭惡 。 但這并不能影響著幾年我所經(jīng)歷的事情 。 我可以無悔地說:我 之后努力過 。大學 四 年,但它給我的影響卻不能用時間來衡量,這 四 年以來,經(jīng)歷過的所有事,所有人,都將是我以后生活回味的一部分,是我為人處事的指南針。就要離開學校,走上工作的崗位了,這是我人生歷程的又一個起點,在這里祝福大學里跟我風雨同舟的朋友們,一路走好,未來總會是絢爛繽紛。 最后感謝我的母校給我提供的求學機會,使我度過了四年寶貴的時光。這四年中,通過各位任課老師知識傳授,使我學到了不少的東西,這將使我在以后的學習和工作中處理問題的方法和經(jīng)驗更加豐富。 大連交通大學 2017 屆本科生畢業(yè)設計(論文) 20 參考文獻 [1] 余冬容,程勝文主編 M]學出版社, 2] 劉靖巖 ,郭慶梁,遲旭,宋柏 M]國輕工業(yè)出版社 ,2005. [3] 袁國定 M]械工業(yè)出版社, 2003. [4] 周其炎 礎與典型范例 [M]子工業(yè)出版社, 2007. [5] 何慶 M]學工業(yè)出版社, 2008. [6] 齊衛(wèi)東主編 M]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2007. [7] 吳生緒 M]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2008. [8] 鄒繼強 M]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5. [9] 王永平 M]京, 2005. [10] 單巖,王蓓,王剛 M]華大學出版社, 2004. [11] 王剛,單巖 具分析應用實例 [M]華大學出版社, 2005. [12] 駿毅科技 . 速入門指導 [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7. [13] 楊 占堯 M]. 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2005. [14] 葉偉昌 M]械工業(yè)出版社, 2001. [15] 徐錦康 M]械工業(yè)出版社, 2001. [16] 寧汝新,趙汝嘉 術 [M]械工業(yè)出版社, 2003. [17] 章躍 M]械工業(yè)出版社, 2003. [18] 黃虹 M]學工業(yè)出版社, 2005. [19] H, L, E, et ]1975, 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