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學年高中語文 4.1 整體的調整素材 新人教版選修《文章寫作與修改》》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5-2016學年高中語文 4.1 整體的調整素材 新人教版選修《文章寫作與修改》(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第四章 文章的修改與完善
第一節(jié) 整體的調整
勤奮刻苦篇
1.聰明出于勤奮,天才在于積累。——華羅庚
2.形成天才的決定因素應該是勤奮。——郭沫若
3.應知學問難,在乎點滴勤?!愐?
4.人的大腦和肢體一樣,多用則靈,不用則廢。——茅以升
5.你想成為幸福的人嗎?但愿你首先學會吃得起苦。——屠格涅夫
6.靈感不過是“頑強的勞動而獲得的獎賞”。——列賓
7.在天才和勤奮之間,我毫不遲疑地選擇勤奮,它也幾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生婆?! 獝垡蛩固?
8.貴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珴蓶|
9.東晉王羲之的書法馳譽四方。他的兒子王獻之隨他學習草隸
2、幾年后,漸漸氣沮,感到書法難以學成。
不久,王獻之外出游歷,見到一個擺攤賣餅子的老婦人,她不是用手在鍋上貼餅子,而是站在遠處向背后扔,餅子貼在鍋上整齊相挨,排列有序。王獻之驚喜之余,便問老婦人貼餅怎么會這樣得當,老婦人說:“此何足奇,較王羲之之字,相差太遠,然于理則相通,熟能生巧。”
王獻之從老婦人的話里得到啟發(fā),要寫好草隸,非下苦功不可。
10.南齊時的江泌家境貧寒,他白天以做鞋為生,晚上才能抽空學習。點不起燈,他就拿書登上屋頂,借著月光讀書。
11.相傳懷素生活清苦,無錢買紙,就專門種芭蕉萬株,每日以蕉葉代紙練筆,長年不輟,寫禿了的毛筆堆在外面,累累如墳堆,謂之“筆?!?。這樣,他終
3、于練就了飛動流轉、如疾風驟雨般的“狂草”。
12.宋代著名的文學家歐陽修,四歲喪父,母親通過給別人洗衣服、做針線活來維持一家的生活。到了入學年齡,歐陽修家貧不能入塾,只得跟母親學習。他把細沙倒在院子里當紙,把蘆葦稈當筆。歐陽修跟母親日日學字,接受啟蒙教育。過了一段時間,歐陽修就可以閱讀一些書籍了。有了自學能力以后,他更加刻苦努力,后來考中了進士,成了著名的散文大家。
13.唐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韓愈在自述自己的學習經歷時說:“口不絕吟于六藝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編……焚膏油(膏油,點燈的油)以繼晷(晷,日影,比喻時光),恒兀兀(恒兀兀,勤學不止的樣子)以窮年。”他讀書學習時,經常是口中不斷
4、地吟誦著《六經》,手中不停地翻閱著各種典籍,從點起油燈一直學到天亮,就這樣夜以繼日,一年又一年。以后,“焚膏繼晷”就成了形容勤奮學習的典故。當人們讀到韓愈那一系列膾炙人口的佳作,贊嘆其雄健奔放、神奇生動而又充滿藝術魅力的文辭時,是否會想到他焚膏繼晷的日日夜夜呢?
14.鄭板橋是清代“揚州八怪”之一。他天資并不聰明,記憶力也不好。但勤能補拙,他就在“勤”字上下功夫。一本書,別人只需看一兩遍,就可以記住它的內容,但鄭板橋不行,于是,他就多讀幾遍。一些經典的書籍,他還會讀上百遍,直到融會貫通,徹底弄懂才肯罷休。他不僅勤于讀書,還勤于思考和勤于練習。他常常眼望天空,一動不動地發(fā)呆,別人跟他說話,他的
5、回答也常常是答非所問,或前言不搭后語,其實他是在專注地思考問題。正由于他勤奮努力,終于成為清代著名的畫家、書法家和詩人。
15.齊白石“不叫一日閑過”
著名畫家齊白石年逾90,每天仍作畫5幅。他說:“不叫一日閑過。”他這句話寫出來,掛在墻上以自勉。一次,他過生日。由于他是一代宗師,學生朋友很多,從早到晚,客人絡繹不絕。白石老人笑吟吟地送往迎來,等到送走最后一批客人,已是深夜了。年老的人,精力是差了,他便睡了。第二天他一早爬起來,顧不上吃早飯就走進畫室,攤紙揮毫,一張又一張地畫著。他家里人勸他:“你吃飯呀,別急。”畫完5張后,才吃飯,飯后他繼續(xù)作畫。家里人怕他累壞了,說:“您不是已畫了5張嗎?怎么還要畫呢?”“昨日生日,客人多,沒作畫。”齊白石解釋,“今天多畫幾張,以補昨日的‘閑過’呀?!闭f完,他又認真地畫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