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屆高考化學總復習 專題7 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 第二單元 化學反應的方向與限度課后達標檢測 蘇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2屆高考化學總復習 專題7 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 第二單元 化學反應的方向與限度課后達標檢測 蘇教版(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2022屆高考化學總復習 專題7 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 第二單元 化學反應的方向與限度課后達標檢測 蘇教版
一、選擇題
1.下列反應在任何溫度下均能自發(fā)進行的是( )
A.2N2(g)+O2(g)===2N2O(g) ΔH=163 kJ·mol-1
B.Ag(s)+Cl2(g)===AgCl(s)
ΔH=-127 kJ·mol-1
C.HgO(s)===Hg(l)+O2(g) ΔH=91 kJ·mol-1
D.H2O2(l)===O2(g)+H2O(l)
ΔH=-98 kJ·mol-1
解析:選D。對于A項,ΔH>0,ΔS<0,在任何溫度下,ΔH-TΔS>0,即任何溫
2、度下反應都不能自發(fā)進行;對于B項,ΔH<0,ΔS<0,在較低溫度下,ΔH-TΔS<0,即低溫下反應能自發(fā)進行;對于C項,ΔH>0,ΔS>0,若使反應自發(fā)進行,即ΔH-TΔS<0,必須升高溫度,即反應只有在較高溫度時能自發(fā)進行;對于D項,ΔH<0,ΔS>0,在任何溫度下,ΔH-TΔS<0,即在任何溫度下反應均能自發(fā)進行。
2.下列有關化學平衡常數(shù)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
A.化學平衡常數(shù)的大小取決于化學反應的內因,與其他外界條件無關
B.相同溫度下,反應A+BC與反應CA+B的化學平衡常數(shù)相同
C.反應2SO2(g)+O2(g)2SO3(g) ΔH<0的化學平衡常數(shù)隨溫度升高
3、而增大
D.反應A(g)+B(g)2C(g)的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為K=
解析:選D?;瘜W平衡常數(shù)內因由反應物本身的性質決定,外因只受溫度影響,A項錯;同溫下,同一反應的正、逆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互為倒數(shù),一般不相等,B項錯;該反應為放熱反應,升溫平衡逆向移動,平衡常數(shù)減小,C項錯。
3.向恒溫恒壓容器中充入2 mol NO、1 mol O2,發(fā)生反應:2NO(g)+O2(g)2NO2(g)。下列情況不能說明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是( )
A.容器體積不再改變
B.混合氣體的顏色不再改變
C.混合氣體的密度不再改變
D.NO與O2的物質的量的比值不再改變
解析:選D。這是一個氣體體
4、積變化的反應,恒壓條件下,體積不變,則說明達到平衡,A正確。同理混合氣體密度不變,說明達到平衡,C正確。氣體顏色不變,說明c(NO2)不變,B正確。NO、O2按化學計量數(shù)比投料,反應過程中兩者物質的量之比始終為化學計量數(shù)比,D錯誤。
4.在一定體積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下列反應:2NH3(g)+CO2(g)CO(NH2)2(l)+H2O(g),其中CO2 的起始濃度為1.0 mol·L-1。當反應達到平衡時,測得CO2的轉化率大于NH3的轉化率,則NH3的起始濃度可能是( )
A.0.5 mol·L-1 B.1.0 mol·L-1
C.1.5 mol·L-1 D.3.0
5、mol·L-1
解析:選D。設CO2濃度的變化量為x,則NH3濃度的變化量為2x,若CO2的轉化率大于NH3,則NH3的起始濃度應大于2.0 mol·L-1。
5.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常溫下,反應4Fe(OH)2(s)+2H2O(l)+O2(g)===4Fe(OH)3(s)的ΔH<0、ΔS<0
B.在其他條件不變時,2SO2(g)+O2(g)2SO3(g)轉化關系中(如圖),縱坐標表示O2的轉化率
C.在其他條件不變時,向H2(g)+I2(g)2HI(g)平衡體系中加入催化劑,反應速率加快,I2的轉化率不變
D.14CO2與碳在高溫條件下發(fā)生反應:CO2
6、+C2CO,達到化學平衡后,平衡混合物中含14C的微粒有14CO2、14CO、14C
解析:選B。A項中該反應為熵減反應,能自發(fā)進行,說明是放熱反應,正確。B項中提高了O2的含量,使SO2轉化率提高,而O2轉化率降低,錯誤。C項中催化劑能同等程度地改變正、逆反應速率,不影響平衡移動,正確。D項說明化學平衡是一種動態(tài)平衡,正確。
6.在容積可變的密閉容器中,2 mol N2和8 mol H2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反應,達到平衡時,H2的轉化率為25%,則平衡時氮氣的體積分數(shù)接近于( )
A.5% B.10%
C.15% D.20%
解析:選C。達到平衡時,H2轉化的物質的量為8
7、 mol×25%=2 mol。在一定條件下,N2與H2發(fā)生反應:
N2+3H22NH3
起始物質的量/mol 2 8 0
轉化物質的量/mol 2
平衡物質的量/mol 6
同溫同壓下,氣體的體積比等于其物質的量之比,故平衡時氮氣的體積分數(shù)為×100%≈15%。
7.(2017·高考天津卷)常壓下羰基化法精煉鎳的原理為Ni(s)+4CO(g)Ni(CO)4(g)。230 ℃時,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2×10-5。已知:Ni(CO)4的沸
8、點為42.2 ℃,固體雜質不參與反應。
第一階段:將粗鎳與CO反應轉化成氣態(tài)Ni(CO)4;
第二階段:將第一階段反應后的氣體分離出來,加熱至230 ℃制得高純鎳。
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增加c(CO),平衡向正向移動,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增大
B.第一階段,在30 ℃和50 ℃兩者之間選擇反應溫度,選50 ℃
C.第二階段,Ni(CO)4分解率較低
D.該反應達到平衡時,v生成[Ni(CO)4]=4v生成(CO)
解析:選B。增加c(CO),平衡正向移動,但平衡常數(shù)只與溫度有關,溫度不變,平衡常數(shù)不變,A項錯誤;第一階段,50 ℃時,反應速率較快且Ni(CO)4為氣態(tài),能從
9、反應體系中分離出來,B項正確;相同溫度下,第二階段與第一階段的平衡常數(shù)互為倒數(shù),則230 ℃時,第二階段的平衡常數(shù)K′=5×104,反應進行的程度大,故Ni(CO)4分解率較高,C項錯誤;該反應達到平衡時,4v生成[Ni(CO)4]=v生成(CO),D項錯誤。
8.室溫下,體積為2 L的密閉容器中A、B、C三種氣體的起始濃度和平衡濃度如下表:
物質
A
B
C
初始濃度/mol·L-1
0.1
0.2
0
平衡濃度/mol·L-1
0.05
0.05
0.1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發(fā)生的反應可表示為A+B2C
B.反應達到平衡時B的轉化率為25%
10、
C.若起始時密閉容器中有0.1 mol A、0.1 mol B、0.2 mol C時,反應達平衡時,c(A)=0.05 mol·L-1
D.改變起始時容器中各氣體的物質的量,可以改變此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
解析:選C。根據(jù)表格中數(shù)據(jù),可知發(fā)生的反應為A+3B2C,A項錯誤;反應達到平衡時,B的轉化率=×100%=75%,B項錯誤;起始時密閉容器中有0.1 mol A、0.1 mol B、0.2 mol C時,與原平衡是等效平衡,達平衡時各物質濃度與原平衡相同,C項正確;溫度不變,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不變,D項錯誤。
9.在300 mL的密閉容器中,放入鎳粉并充入一定量的CO氣體,一定條件下發(fā)生
11、反應:Ni(s)+4CO(g)Ni(CO)4(g),已知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與溫度的關系如下表:
溫度/℃
25
80
230
平衡常數(shù)
5×104
2
1.9×10-5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上述生成Ni(CO)4的反應為放熱反應
B.25 ℃時反應Ni(CO)4(g)Ni(s)+4CO(g)的平衡常數(shù)為2×10-5
C.在80 ℃時,測得某時刻Ni(CO)4、CO的濃度均為0.5 mol·L-1,則此時v正>v逆
D.80 ℃達到平衡時,測得n(CO)=0.3 mol,則Ni(CO4)的平衡濃度為2 mol·L-1
解析:選C。溫度升高,平衡常數(shù)減
12、小,說明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正反應為放熱反應,A正確;Ni(CO)4(g)Ni(s)+4CO(g)為題給反應的逆反應,溫度相同時,兩個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互為倒數(shù)關系,B正確;C項中該時刻Qc==8>K,反應逆向進行,v逆>v正,C錯誤;D項中CO的平衡濃度為1 mol·L-1,由K=2可計算出Ni(CO)4的平衡濃度為2 mol·L-1,D正確。
二、非選擇題
10.甲醇來源豐富、價格低廉、運輸貯存方便,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有著重要的用途和應用前景。
(1)若在恒溫恒容的容器內進行反應CO(g)+2H2(g)CH3OH(g),則可用來判斷該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標志有________
13、(填字母)。
A.CO百分含量保持不變
B.容器中H2濃度與CO濃度相等
C.容器中混合氣體的密度保持不變
D.CO的生成速率與CH3OH的生成速率相等
(2)工業(yè)上利用甲醇制備氫氣的常用方法有兩種:
①甲醇蒸汽重整法。該法中的一個主要反應為CH3OH(g)CO(g)+2H2(g),此反應能自發(fā)進行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甲醇部分氧化法。在一定溫度下以Ag/CeO2-ZnO為催化劑時原料氣比例與反應的選擇性(選擇性越大,表示生成的該物質越
14、多)關系如圖所示。則當n(O2)/n(CH3OH)=0.25時,CH3OH與O2發(fā)生的主要反應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制備H2時最好控制n(O2)/n(CH3O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濃度成比例不能說明反應達到平衡,B錯誤。氣體總質量一定,容器體積一定,密度始終不變,C錯誤。
(2)①無法判斷該反應的焓變化,但該反應是一個熵增的反應,若是放熱反應一定能自發(fā);若是吸熱反應,高溫下能自發(fā)。②n(O2)/n(CH3OH)=0.25時,主要生成甲醛。
15、制備H2則要求H2的選擇性好,由圖可知在n(O2)/n(CH3OH)=0.5時,H2的選擇性接近100%。
答案:(1)AD
(2)①該反應是一個熵增的反應(ΔS>0)
②2CH3OH+O22HCHO+2H2O 0.5
11.(2016·高考海南卷)順-1,2-二甲基環(huán)丙烷和反-1,2-二甲基環(huán)丙烷可發(fā)生如下轉化:
該反應的速率方程可表示為v(正)=k(正)c(順)和v(逆)=k(逆)c(反),k(正)和k(逆)在一定溫度時為常數(shù),分別稱作正、逆反應速率常數(shù)?;卮鹣铝袉栴}:
(1)已知:t1溫度下,k(正)=0.006 s-1,k(逆)=0.002 s-1。該溫度下反應的平衡常
16、數(shù)值K1=________;該反應的活化能Ea(正)小于Ea(逆),則ΔH________0(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2)t2溫度下,圖中能表示順式異構體的質量分數(shù)隨時間變化的曲線是________(填曲線編號),平衡常數(shù)值K2=________;溫度t2________t1(填“小于”“等于”或“大于”),判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t1溫度下,達到平衡時,v(正)=v(逆),即
k(正)c(順)=k(逆)c(反),則==3,而平衡常數(shù)K1=,故K1=3。該反應的反應熱ΔH=Ea(正)-Ea(逆)<0
17、。(2)隨著反應的進行,c(順)越來越小,因此正反應速率越來越小,順式異構體的質量分數(shù)隨時間變化的曲線越來越平緩,故曲線為B。t2溫度下達到平衡時順式異構體的質量分數(shù)為30%,反式異構體的質量分數(shù)為70%,K2==。t1→t2,平衡常數(shù)減小,說明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而該反應為放熱反應,升高溫度時,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故t2>t1。
答案:(1)3 小于 (2)B 大于 放熱反應升高溫度時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12.(2016·高考全國卷Ⅱ)丙烯腈(CH2===CHCN)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工業(yè)上可用“丙烯氨氧化法”生產,主要副產物有丙烯醛(CH2===CHCHO)和乙腈(CH3CN
18、)等?;卮鹣铝袉栴}:
(1)以丙烯、氨、氧氣為原料,在催化劑存在下生成丙烯腈(C3H3N)和副產物丙烯醛(C3H4O)的熱化學方程式如下:
①C3H6(g)+NH3(g)+O2(g)===C3H3N(g)+3H2O(g) ΔH=-515 kJ/mol
②C3H6(g)+O2(g)===C3H4O(g)+H2O(g) ΔH=-353 kJ/mol
兩個反應在熱力學上趨勢均很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利于提高丙烯腈平衡產率的反應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提高丙烯腈反應選擇性的關鍵因素是__________。
(2)圖(a)為丙烯
19、腈產率與反應溫度的關系曲線,最高產率對應的溫度為460 ℃。低于460 ℃時,丙烯腈的產率________(填“是”或“不是”)對應溫度下的平衡產率,判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于460 ℃時,丙烯腈產率降低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雙選,填標號)。
A.催化劑活性降低 B.平衡常數(shù)變大
C.副反應
20、增多 D.反應活化能增大
(3)丙烯腈和丙烯醛的產率與n(氨)/n(丙烯)的關系如圖(b)所示。由圖可知,最佳n(氨)/n(丙烯)約為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進料氣氨、空氣、丙烯的理論體積比約為____________。
解析:(1)由于反應①和②均為放出熱量較多的反應,產物的能量較低,故兩個反應在熱力學上趨勢很大;由于反應①為放熱反應,且該反應為氣體分子數(shù)增大的反應,故降低溫度和減小壓強均有利于反應正向進行,從而提高丙烯腈的平衡產率;提高丙烯腈反應選擇性的關鍵因素是使用合適的
21、催化劑。(2)反應①為放熱反應,升高溫度,丙烯腈的平衡產率應降低,故低于460 ℃時,丙烯腈的產率不是對應溫度下的平衡產率;高于460 ℃時,催化劑的活性降低、副反應增多均可能導致丙烯腈的產率降低,A、C項正確;該反應為放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常數(shù)減小,B項錯誤;升高溫度可以提高活化分子的百分數(shù),但不能改變反應所需的活化能,D項錯誤。(3)從題圖(b)中可看出當n(氨)/n(丙烯)≈1.0時,丙烯腈的產率最高,此時幾乎沒有丙烯醛;只發(fā)生反應①時NH3、O2、C3H6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1.5∶1,結合空氣中O2的體積分數(shù)約為20%,可確定進料氣NH3、空氣、C3H6的理論體積之比約為1∶7.5∶1。
答案:(1)兩個反應均為放熱量大的反應 降低溫度、減小壓強 催化劑
(2)不是 該反應為放熱反應,平衡產率應隨溫度升高而降低 AC
(3)1.0 該比例下丙烯腈產率最高,而副產物丙烯醛產率最低 1∶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