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公主嶺市七年級歷史下冊 第7、8課 輝煌燦爛的隋唐文化學案(無答案) 新人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吉林省公主嶺市七年級歷史下冊 第7、8課 輝煌燦爛的隋唐文化學案(無答案) 新人教版(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公主嶺市第四中學七年級歷史下冊第7、8課 輝煌燦爛的隋唐文化教學學案
學科
歷史
設計教師
汪祥
教授內容
第7、8課 輝煌燦爛的隋唐文化
時間預設
1課時
問題預設:
1、唐朝是我國詩歌、書法、繪畫創(chuàng)作的黃金時代,出現了許多偉大的詩人、書法家、畫家。你最佩服哪一位?你知道他的哪些作品?他的作品有何特點?你認為其作品具有這一特點的原因是什么?(7分)
2、通過第7、8課的學習,試總結隋唐之際我國科技、詩歌、藝術等繁榮昌盛的原因。(8分)
學習目標
1、 了解趙州橋、雕板印刷術的發(fā)明、唐詩成就及代表人物;唐代書
2、畫成就及代表人物、藝術寶庫莫高窟、唐朝樂舞。
2、 培養(yǎng)學生對比分析的能力;
3、 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重點難點】唐詩和杰出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是本課的重點;本課的難點是李白、杜甫、白居易詩
知識結構:
一、高超的建筑水平 1、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2、唐長安城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二、雕版印刷術的發(fā)明 1、隋唐時期,已發(fā)明雕版印刷術 2、《金剛經》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刻印刷品。
三、光耀千古的詩壇 1、李白; 2、杜甫;3、白居易。
四、燦爛奪目的書法和繪畫 1、書法: 顏真卿和柳公權;2、繪畫
3、:閻立本和吳道子。
五、藝術寶庫莫高窟:世界上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
展示內容:
一、高超的建筑水平
1、趙州橋 設計者: 朝 設計建造的 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2、唐長安城:是當時世界上 的城市。
二、雕版印刷術的發(fā)明
1、 ,已發(fā)明雕版印刷術 2、《金剛經》是世界上 的雕刻印刷品。
三、光耀千古的詩壇
詩人
代表作
特點
雅號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四、燦爛奪目的書法和繪畫
1、書法
書體
書法家
4、
代表作
顏體
柳體
2、繪畫
《步輦圖》
畫圣
五、藝術寶庫莫高窟 世界上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
鞏固達標:
1、現存世界上最早的石拱橋是何時建造的( )
A.秦朝 B.漢朝 C.隋朝 D.唐朝
2、2020年2月13日,享譽海內外的著名科學家王選教授逝世,他的主要貢獻是發(fā)明了計算機漢字激光照排技術。而在唐朝,最先進的印刷手段是雕版印刷,下列屬目前世界上現存最早期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的是( )
A.《唐本草》B.《金剛經》C.《黃帝內經》D.《傷寒雜病論》
3、與唐朝的詩歌繁榮有直接關系的是( )
5、
A.唐朝強盛 B.造紙術發(fā)明 C.社會安定 D.科舉制實行
4、出自于詩圣的詩句的是( )
A、“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B、“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
C、“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D、“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5、提倡詩歌要反映現實,達到教育目的的詩人的是( )
A.杜甫 B.白居易 C.李白 D.陳子昂
6、下列書法家中深受王羲之影響的是( )
A歐陽詢 B顏真卿 C 柳公權 D 張旭與懷素
7、.下列關聯(lián)不正確的是(
6、 )
A李白——詩仙 B杜甫——詩圣
C孫思邈——醫(yī)圣 D吳道子——畫圣
8、金庸小說《射雕英雄傳》中有這樣一段話:……黃蓉愈看愈奇,又揭起一層,卻見下面是一軸軸的書畫卷軸。她要郭靖相幫,展開其中一軸看時,吃了一驚,原來是一幅“送子天王圖”。“送子天王圖”的作者是( ) ?
A、顧愷之 B、吳道子 C、張擇端 D、趙孟頫
9、閻立本的《步輦圖》屬于( )
A.山水畫 B.人物故事畫 C.寫意畫 D.花鳥畫
10、舉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代表作(3分)
11、出與下列稱號相關人物的姓名(3分
7、)
12、出與下列領域相關的內容(10分)
(1)建筑(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2)印刷(代表作品)——
(3)詩歌(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4)書法(人物兩位)——
(5)繪畫(人物兩位)——
(6)雕刻(代表作品一例)——
歸納生成
1、中國古代曾長期領先于世界,以唐朝為最,唐朝前期出現了治世、盛世的局面,經濟發(fā)展、對外交往活躍、國內民族融合、文化輝煌。
(1)請你分別用一則史實證明材料中序號代表的觀點。(12分)
①
8、
②
③
(1) 從材料出發(fā),請你提一個問題(只提問,不作答)(3分)
問題:
2、中國封建社會自戰(zhàn)國開始,經過秦漢的發(fā)展,中國封建社會飽受磨難,到隋唐時走向輝煌。根據所學的相關的歷史知識回答:
(1)唐朝為什么會出現高度繁榮和開放的局面?試舉例說明。(10分)
(2)唐朝走向輝煌,給我們今天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留下了怎樣的歷史啟示?
課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