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全冊教學反思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全冊教學反思》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全冊教學反思(2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全冊教學反思 第 24 頁 共 24 頁 教學方法: 在上課時我在課前的談話中,設計了情境,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導入部分,我通過讓學生認識、觀察生活中經常見到的物體動手操作等經常見到的物體根據不同的形狀進行了分類。另外我能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所分物體的不同形狀抽象概括出了三角形、圓、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的名稱,從現實的生活中引出數學內容。通過教師提供的大量實物素材,使學生感受到了生活中就有數學知識,對要認識的這些圖形有了最直觀的感受,從而讓學生體會到了“數學來源于生活”。 出彩之處: 1.通過學習活動,學生能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等平面圖形,能正確辨認和區(qū)分這些圖形。 2..通過拼、擺、畫、折、找等活動,學生能直觀地初步感知平面圖形的特征和平面圖形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3.在親身經歷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了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體會到到生活中處處存在著數學,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積極參與探求新知的興趣。 不足之處: (1)上課時學生好動、注意力不夠集中。 (2)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學生對長方形的認識是一個難點,由于長方形的的形狀種類較多,學生掌握起來比較困難,我設計的作業(yè)拓展性不夠。 改進措施: (1)讓學生列舉日常生活中見過哪些物體是這些形狀的。把數學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使學生慢慢學會發(fā)散地思考問題,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加學生用數學的樂趣。 (2)精心設計練習,通過小組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以達到加深各類物體特征的認識的目的。 (3)給學生提供充分動手實踐的機會,通過觀察、操作、發(fā)現,用感觀來體驗不同立體圖形有不同的特點,加深對各平面圖形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做,用腦想的能力,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合作與創(chuàng)新。 《平面圖形的拼組》 教學反思 教學方法: 《圖形的拼組》是人教版一年(下)第一單元的內容,其中平面圖形的拼組是圖形的拼組第一課時。本節(jié)的教學目標是通過操作活動,使學生發(fā)現所學的平 面圖形的邊的特征并能用語言來描述。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感知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教學重點是通過擺、拚、剪等 活動,體會平面圖形的一些特征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教學難點是用準確的數學語言來描述平面圖形的特征及從圖形拼擺活動中感受圖形之間的關系。 出彩之處: 有目的、有計劃地讓學生用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進行拼組。首先讓學生用兩個銳角三角形、兩個鈍角三角形、兩個直角三角形依次進行拼擺,讓學生發(fā)現在 拼擺的過程中有什么共同特征,有什么區(qū)別,使學生發(fā)現用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而用兩個直角三角形不僅可以拼成平行四邊形,還可 以拼成長方形和正方形。 出示由三角形拼成的圖形范例,讓學生在模仿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造。 不足之處: 對于用三個相同的等邊三角形拼成一個梯形和至少用兩個三角形拼成一個梯形,沒有強化拼擺。 改進措施: 注重不同圖形之間拼擺的區(qū)別,從而讓學生更加明確拼擺的圖形所具有的特征。 《用七巧板拼指定的圖形》 教學反思 七巧板是一種流傳廣泛的智力游戲,由七塊板組成,完整圖案為一正方形:五塊等腰直角三角形(兩塊小型三角形、一塊中型三角形和兩塊大型三角形)、一塊正方形和一塊平行四邊形;這七塊可拼成令人難以置信的無數。由于一年級的學生還沒接觸到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在認識七巧板的組成時,我就避開了這一點,只要孩子能說出三角形就可以了。 在整個玩數學的活動中,我分別從指定拼圖、自由拼圖、合作拼圖三個層次展開的。在指定拼圖一環(huán)節(jié),我主要是讓學生拼基本圖形,先用兩塊拼一新的三角形,再用三塊拼出一新的三角形,后又用整套拼出一新的三角形,最后又分別拼出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這些都是我們本學期學過的平面圖形 ,我這樣設計的目的是既鞏固了所學平面圖形的知識,同時也體會到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 緊接著是自由拼圖,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結合一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年齡特點,只需拼出一個簡單的圖案,能把自己要表達的意思說出來就行。沒想到孩子們表現得還真的很棒 ,不但能拼出自己想拼的圖案,還能把自己要表達的意思說得很清楚,還引來了同學和聽課老師的陣陣掌聲,特別是在最后的合作拼圖展示環(huán)節(jié),孩子們發(fā)揮想象,用自己的小手拼出一幅幅漂亮的圖畫,然后編出一個個美麗的童話故事,讓人身臨其境,流連忘返。那簡直不是在上公開課,仿佛是講故事大賽。 出彩之處:通過本節(jié)課的玩數學活動,極大的調動了孩子們的參與熱情和學習興趣,課堂氣氛活躍有序。這項活動的開展,既對學生進行了傳統文化教育,有拓寬了孩子的數學知識面,并且對開發(fā)智力、提高思維能力很有幫助,至少能對孩子這些方面起到一定的幫助:形狀概念、視覺分辨、認知技巧、視覺記憶、手眼協調、鼓勵開放、擴散思考、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真正做到了“在學中玩,在玩中學”。 當然,世界上沒有完美的東西,再好的東西它也有瑕疵。 不足之處: 本節(jié)課的不足之處一方面是學生,由于孩子年齡小,又好玩好動,所以在其他同學展示的時候不會傾聽;另一方面是教師,在語言組織上需要要下功夫,有的時候心里一緊張,就不知道該怎么說了,這跟心里素質也有很大的關系。所以,以后在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的同時,應重點培養(yǎng)孩子的傾聽能力和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 改進措施: 應重點培養(yǎng)孩子的傾聽能力和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 《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 本單元教學內容是20以內退位減法,一是十幾減幾需要退位的減法,簡稱20以內的退位減法;二是用20以內退位減法和以前學過的進位加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即“用數學”。因此學生學習這部分內容時,必須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學會計算方法,并通過合理的練習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切實為以后學習打好基礎。 在教學中重視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利用教材提供的許多教學資源編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設一個真實的情景,吸引學生想得出結果,然后引出計算。這樣一方面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投入,同時能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如加減法的含義、加減法之間的關系等,以此為基礎展開想象和思考,自覺地構建自己的知識,學會計算方法。 引導學生動手操作,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學習知識。 一年級小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特點,而且有意注意時間短、愛說、愛動。我在教學中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在具體活動中引導學生多動手、動腦、動口,調動各種感官參加學習活動,提高學習效率。 采取靈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計算練習的效果。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在教學時,啟發(fā)學生獨立觀察發(fā)現,主動提出不同的問題;然后根據問題自己搜集信息和數據,進行探索解答;最后交流成果,完善答案。從這一完整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數學的作用,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 “十幾減9”教學反思 本課是人教實驗版教材數學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本課教學是在學生學習了20以內的進位加法,初步感知加減法之間的關系的基礎上進行的。課本上通過小精靈創(chuàng)設了一個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元宵節(jié)游園會,讓學生從這些生活情境中提出數學問題, 再列式計算。 我在教學時,也是通過課件創(chuàng)設了這樣的情境,讓學生通過擺小棒探索十幾減9的算法多樣性。課本上在教學十幾減9這一內容時,教材上出現了三種算法:一是用破十的方法,先從10里減去9,再與剩下的合并;二是用“想加算減”的方法,想9加幾等于13, 13減9 就等于幾。雖然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時為學生之間的數學交流提供較大的空間,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充分發(fā)表自己的不同想法,都有機會體驗成功解決數學問題的喜悅,同時學生思維品質得到培養(yǎng),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提高。為了更好的讓學生理解“破十減的算理,我還給學生留出了動手擺小棒的時間,讓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去感知,去理解。 但是在最后就明確了兩種計算方法:“破十法”的方法和用“想加算減”的方法。這樣讓學生親歷新知的形成過程,對新知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這樣組織教學不僅能更好地落實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而且能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識。 就這一節(jié)課,學生到底用什么方法我覺得還是應該尊重學生自己的想法,讓他們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計算,不過對于一些學困生來說,教給他們一種固定的方法還是有必要的。 十幾減8、7教學反思 這部分內容主要是結合教材提供的具體情境,引導學生在十幾減9的基礎上,繼續(xù)探索十幾減8、7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教學時從復習8、7加幾的口算入手,進行搶答激起學生的興趣,提取學生頭腦中的已有知識,再復習15-9讓學生說說計算方法,為教學新知識打下基礎。例題仍然是結合具體情境,先提出“拿走8把,還剩多少把?”的問題,引導學生列出15-8的算式。在學生列出算式后,我讓每位學生動腦思考、有困難的可以動手操作,在自己的實踐活動中發(fā)現15-8的計算方法,在探索過程中使每個學生有較明確的目的,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給了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后再為學生提供充分交流的機會,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盡量給學生鼓勵肯定合理的計算方法,充分調動了全班同學的學習積極性。由于在教學十幾減9中,學生已經偏向用“破十法”和“相加算減”計算,所以在交流算法中也只出現了這兩種算法,我也并沒有提出用“平十法”即15-5=10,10-3=7來計算,我認為學生已經自己選擇了算法的優(yōu)化。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由于學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蔽夜膭顚W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數學方法可能沒有“好壞”之分只有是否合適,“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最重要的,每一位學生都能有機會依靠自己的努力解決問題,享受成功的喜悅。 多給學生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在做“想想做做”第2題時,我都是先讓學生自己題目表示的意思,有個孩子說:“原來有14顆毛豆,剝出來了8粒,還有多少粒沒有剝?”多么形象地回答讓我們一下子感覺將一個靜態(tài)的圖畫變成了一個動態(tài)的畫面展示,解題方法也隨著學生對畫面的描述清晰起來了。讓學生去說,耐心地聽學生說,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十幾減5、4、3、2》教學反思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就十幾減5、4、3、2的計算方法而言,學生已經能夠順利遷移,絕大多數學生不僅能自主遷移、正確解答,就連平時不太會表達、思維較慢的幾個學生也能順利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只是速度稍慢。 究其原因:一是,學生在同類型的學習過程中已經漸漸熟悉、掌握了這種類型的題目的思考方式;二是,重視學生對已學減法算法的口頭表述;三是,學生 20以內的進位加練習得比較扎實。 《分類與整理》教學反思 本課是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內容,通過本節(jié)課的活動學生能按照不同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如數量,形狀,顏色)對物體進行比較、分類和排列;在比較、分類、排列的活動中,體驗活動結果在同一標準下的一致性,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學生經歷簡單的數據整理過程,能夠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圖標、表格)呈現分類結果,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并能根據數據提出簡單的問題。”分類“是一個學生實踐性的活動,通過這一活動,讓學生體驗分類的含義和方法。而傳統的教學是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對學生過分要求聽、及、模仿,它不僅不能促使學生發(fā)展,反而成為學生發(fā)展的阻力。回顧整節(jié)課,我覺得這節(jié)課的優(yōu)點是從生活切入數學,激發(fā)學習欲望。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學習內容和學生的生活背景越按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導入,容易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 因此,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不是把”分類“作為知識點來講授,或者讓學生機械的記憶分類的含義,而是結合學生熟悉的食物,如給氣球分類。但是本節(jié)課沒有充足的教具,學生無法動手操作,使得學生無法真正體驗分類的過程,只能靠課件播放,學生觀察并回答自己的分類想法或方法。為了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要分類,我結合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實際生活,舉了一個關于超市的例子:如果超市亂擺亂放物品,你能很快的找到自己要購買的商品嗎?學生思考后回答。接著追問買水果如果買水果能不能到服裝區(qū)區(qū)購買?為什么?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要分類?分類后如何快速的找到自己想要的物品,體驗分類帶來的方便。教學過程中,為了彌補教具的不足,我還是就地取材,讓學生用小棒分類、用不同圖形分類。通過小組合作,讓學生自主地去感受、發(fā)現和交流,發(fā)展學生探索與合作的意識。 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教學心得 《100以內數的認識》是一年級下冊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20以內數的認識,且基本上已能數百以內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旨在讓學生在掌握數序的同時,了解數數方法的多樣化及如何按規(guī)律選擇合適的方法數數,這也是以后進一步學習百以內寫數、比大小的基礎。在教學設計時,我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fā),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在動手、動腦、動口中學習新知。 1、 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課本是知識的載體,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中介物,它對數學起著指導作用。教材是外在的,教師只有把教材加工成學生可以感受到的,學生的學習過程才變的生動有味。因此,我在教材提供素材的基礎上,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擴大了取材的范圍,增加了學生熟悉的糖、種子等,為學生提供了更廣泛的思考空間,同時讓學生估計糖的數量,使學生自覺產生更想知道糖有多少的問題,從而引出課題。 2、 以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最大限度提高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程度。學生不是一張白紙,即使一年級的學生也有一定的數學活動經驗和知識的積累,特別是一百以內數的認識這一內容,學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的接觸過。因此,我在進行教學時,不是讓學生被動地吸取、模仿、記憶和反復練習,而是創(chuàng)設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情境。通過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學習,讓學生共同數出100粒種子,讓學生認識并感受100有多少。然后通過各種形式讓學生數一百以內的數,并進行猜數游戲。最后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哪些地方有一百以內的數,充分鞏固了學生對一百以內數的認識。在這樣的教學設計中,沒有教師生硬的講解,而是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不知不覺中掌握知識。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而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同時,學生智慧的火花也在多樣化的設計中迸發(fā)出奪目的光彩。 3、 力圖體現一百以內的數在生活中的意義,讓學生體會到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養(yǎng)成有條有理的習慣。我們教師不僅僅是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善于在教學中挖掘各種素材對學生進行教育。根據本節(jié)課的內容,我在學生學習完后,讓學生從自己身邊尋找數。例:我們教室有多少張凳子,多少張桌子等。并以獎勵的形式正面向學生樹立形象,達到教育目的。 《數數、數的組成》教學反思 100以內數的認識是在學生學習了20以內數的認識基礎上,進一步學習10以內數的數數和數的組成,主要是結合學生日常生活的具體情境使學生感知100以內數有多少,體會它們與以前學過的20以內數的不同,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估計意識,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數的順序比較大小》教學反思 這一課是在學生認識了100以內數的基礎上進行的,主要是通過讓學生在填寫“百數表”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100以內數的順序和排列規(guī)律,鞏固數的讀寫;在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探索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發(fā)展數學思考,進一步增強數感。 橫著豎著觀察百數表尋找規(guī)律是數的順序的教學重點,我按照教材上的教學過程,先完整地填表,再引導學生發(fā)現規(guī)律,最后運用規(guī)律來完成“做一做”。在這節(jié)課上,我引導學生先橫著選幾行讀一讀,發(fā)現每一行的前9個數的十位都不變,個位依次多1。再利用這個規(guī)律進行相應的練習。然后讓學生豎著選幾排讀一讀,找出豎排的規(guī)律:每一排個位不變,十位依次多1,隨后也進行了相應的練習來強化對規(guī)律的認識。讓學生根據已有的數去觀察,來發(fā)現這些已知數的規(guī)律和排列順序,調動起全體學生獲取知識的愿望。 比較數的大小。先讓學生看圖說數,然后比較大小,接著總結方法,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比較數的大小 。學生對于比較數的大小掌握的比較好。學生自己就能總結出:先數的數比較小,后數的數比較大。在練習過程中我又引導學生得出比較兩個數大小的另一種方法:先比較十位,再比較個位。 本節(jié)課還有很多不足之處。一是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孩子觀察100以內數的規(guī)律,難點是規(guī)律的運用,盡管我心中明白,但是在教學時,有的細節(jié)卻沒有體現。再有就是本節(jié)課的練習題設計的少了一點,沒有達到完全鞏固的程度。 《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教學反思 今天跟學生學習完《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這個內容,感覺學生學得還是挺輕松的,大部分學生對這個知識掌握得也較好。但是也有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現在回顧一下本節(jié)課: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我分為三個層次:第一、以故事的形式導入,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提出數學問題并列出算式。第二、學生討論交流、理解和掌握算法。第三、練習鞏固,提升計算能力。 這樣安排,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fā),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有一種親切感,并讓學生提出有關的計算問題,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提示學生用學過的100以內數的組成來討論交流計算方法,學生很踴躍參與,都能說出“幾個十幾個一減去幾個十等于多少、幾個十幾個一減去幾個一等于多少及相應的加法計算方法,或是用相同的數位上的數進行相加減的方法。這節(jié)課我重點是引導學生交流思考計算方法,使學生在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數學課程標準》主張:由于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象,鼓勵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這一理念在本節(jié)課中得到了充分體現,學生得到了充分地說的時間和空間,但是最后我發(fā)現存在的問題也有,就是: 1、語言上還要更加的簡練為好。因為我總是習慣于學生說了之后又重復一次學生的答案,所以第二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里花的時間過多了導致練習的時間過少。 2、后進生表現的機會過少,因為總是害怕他們說得慢,說得不完整,耽誤時間。這樣不利于培養(yǎng)后進生的自信心和提高他們對基礎知識的掌握。 3、計算題的練習應該多讓學生到黑板上演算,這樣有利于及時的發(fā)現問題、及時點評。因為在練習時發(fā)現有個別學生出現這樣的錯誤計算方法:6+70=67 總之,在以后的教學中還應多注意克服不足,繼續(xù)發(fā)揚優(yōu)點。爭取讓學生在數學的學習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 今天上了第五單元《認識人民幣》的第一課時,這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是要學生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因為認識人民幣的教學內容具有很強的操作性,而學生也都有購物的經歷,對人民幣也有了初步的認識。所以這節(jié)課我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取得了很好的學習效果?;仡欉@節(jié)課我覺得做得好的地方有: 1、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經驗,我先讓學生小組內分工合作做準備,分別從家里拿來1角、2角、5角、1元、2元、5元等面值較小的紙幣和硬幣。而1分、2分、5分的面值的人民幣在市面上已經沒有了流通,所以我自己準備這幾種面值的人民幣和較大面值的人民幣。為學生在真實的認識人民幣面前認識人民幣的探索學習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2、《課標》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本節(jié)課中,我也是主要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為學生設計了看錢、摸錢、認錢、比錢、分類、購物等活動,讓學生以小主人的身份人人參與、個個動手、積極思考、主動探索,鼓勵學生自己尋求答案,從而體驗成功的喜悅,而我始終是一個合作者和引導者。學生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熱情高漲,人人搶著參與,都能說得出根據人民幣的顏色、圖案、大小、數字等來辨別,這為后面學習換幣和簡單的計算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動手實踐、合作交流、自主探索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讓學生學會與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這個理念在這節(jié)課中也得到了很好的落實,但還是存在一些問題讓我疑惑: 1、合作式學習,落實起來還是有一定的困難,一節(jié)課下來,總會有個別同學成了觀戰(zhàn)者,特別是個別后進生,雖然我強調組長要督促好成員,幫助后進生,一起合作參與,但真正動手操作之后就各顧各的,應該怎樣落實更好呢? 2、一年級的學生貪玩好動,組織紀律也是一件比較麻煩的事情,感覺活動一旦開始就有點不聽指揮了,雖然也能完成教學目標,但學生沒有順著老師的教學設計一步步地去探索研究,是否只需順著學生的生成材料去教學就可以了呢? 總之有待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不斷吸取經驗,不斷學習、提高。 《簡單的計算》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是認識人民幣這部分的第二課時,教材在認識了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以及人民幣間的換算的基礎上,會進行一些人民幣的簡單計算;了解商品價格的表示形式;培養(yǎng)學生樂于助人的精神。我在進行本節(jié)課的教學時,我從學生感興趣的動畫片《熊出沒》中挑選了一段內容,通過創(chuàng)設熊二利用氣球來實現飛天夢想這一情境,又通過幫熊二買氣球這種方式來導出今天買氣球的教學例題,把知識穿成了串,溶于故事中,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我在設計本節(jié)課的教學時,力圖體現以下幾個教學理念: 一、注重趣味性,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針對一年級學生爭強好勝,樂于助人的特點,本節(jié)課運用多媒體課件,聲像并茂呈現給學生喜聞樂見的動畫故事,以故事激趣導入,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之中,使學習成為他們迫切的需要。 二、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養(yǎng)自主性。 我力爭給學生一個空間,讓他們自己往前走,給學生一個問題,讓他們自己去找方法,找答案,給學生一個權力,讓他們自己去選擇。讓學生以小組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盡量引導學生獨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膽發(fā)表不同的見解,從根本上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讓他們在活動中、游戲中,輕松、愉快地學到知識,增長本領。 本節(jié)課存在的不足:教和學的時間分配的不恰當。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教學反思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是兩位數計算的起始課,是學生進行10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所以是計算教學中的重點內容之一。為了避免計算課的枯燥,我創(chuàng)設了具體生動的情境和一系列游戲,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豐富多彩的活動既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計算方法,又可以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本堂課的教學目的在很輕松的氛圍中得以完成。 我在教本節(jié)課時重視了以下幾點。 1.創(chuàng)設生動具體的情境,讓學生明白算理。 本課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資源,使計算教學成為學生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整堂課,我盡量鼓勵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開始,通過書本提供的情景圖,讓學生先提出問題,備課前我預設了幾個學生可能會提出的問題,然后,出示,讓學生幫助我解決,而不是要求他們解決,提升學生的位置,可以增強他們的積極性。然后通過學生間互相討論,總結出多種計算方法,最后把學生的發(fā)現再做整理即可。 如為了在加法教學中突破重難點,讓學生明白算理。我引導學生使用擺小棒的方式。邊擺邊說,再擺、說給同桌聽,再全班擺說交流。然后進行算理的研究。明白10+20就是1捆小棒加2捆小棒得3捆小棒,也就是1個十加2個十得5個十。 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 課程標準認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探究新知”這一過程中,我創(chuàng)設了有意義的問題情境和數學活動,激勵每一個學生在動腦觀察中獨立思考,鼓勵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與同伴進行交流。在次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計算方法,組織學生交流計算方法,使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3.組織好練習,進一步培養(yǎng)計算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要達到這個目標,除了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還需要組織好練習。因此,我在設計本課的練習時注意到了這樣幾點:a.講究練習的形式;b.多進行口頭練習;c.突出難點,講究實效。 因為小學生的學習大多以無意識和形象思維為主,他們好奇好勝,注意的穩(wěn)定性和持久性差。新課標在《基本理念》里也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富有個性的過程?!币罁抡n程理念和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將練習設計成一系列富有情趣的練習,如:通過闖關練習,進入游戲環(huán)節(jié)(釣魚游戲;摘蘋果游戲;找家家游戲)。目的是既吸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便于自己更好的串連教學。使學生主動學,樂于學,享受學習帶來的樂趣。讓學生以無比愉悅的心情投入練習活動,同時也達到了鞏固知識的目的。 總之,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學生學得輕松愉快。但也有不足,如在講授過程中我對于算法的探究部分,還沒有照顧到所有學生,應多讓那些接受能力差的學生多說說,讓他們也能夠掌握。 《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教學反思 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是100以內口算減法中的重點,也是難點,是學生認識發(fā)展中的一次飛躍,學生學習有一定的難度。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通過引領、同伴互助,我認為取得了以下的成功: 一、是努力的創(chuàng)設了一個同學們相對較為熟悉并十分感興趣的問題情景,激發(fā)了他們的求知欲望,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為后面深入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是比較適當的采用自主、合作等形式,強化重點、突破難點,本課的重點是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的口算方法,難點是它們的算理,即為什么要退位和怎樣退位,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在教學中,因為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我首先給他們時間讓同學們獨立的想6-8不夠減怎么辦?學生回答中,教師抓住“拿出一捆把它打開”這一句話,并讓每人都知道后,再展開同學間的互說互擺環(huán)節(jié),通過自想——反饋——互擺——互說——再反饋,學生已經弄清了本節(jié)課的關鍵性內容。 三、是加強算法多樣化,通過比較優(yōu)化算法,在教學中的想、擺、說的三個環(huán)節(jié)中同學們已經擺出多種方法,在這里我將他們的各種擺法的思維過程在黑板上全部板書出來,讓大家選擇一種比較簡單的方法進行推廣應用,同學們發(fā)現書上的那種是利用了已經學過的二十以內的退位減法,在口算中相對簡單一些。 四、是算法升華。就是離開退位點,直接進行計算。 五、是優(yōu)化練習??朔诉^去的題海戰(zhàn)術,強調了少而精的練習。注重了練習設計中的生活性、典型性、層次性、多樣性、人文性等。 在教學中還存在不少的問題: 一、是在練習中反復過多,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是對學生回答問題的傾聽不夠。這些都有待在今后的教學中去完善。 《找規(guī)律》教學反思 反思教學活動的整個過程,我認為是比較成功的,其成功之處在于充分體現數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這一理念。激發(fā)學習興趣,注重學生主動參與,讓孩子在數學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思考。具體體此刻以下幾個方面: 一、設計游戲情境,激發(fā)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初能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將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率。在上課的開始,設計游戲,有意識地按規(guī)律呈現,讓學生積累感性經驗,從而初步感知規(guī)律。這一環(huán)節(jié)以學生喜愛的游戲形式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生憑直覺做出決定,人人能夠參與,有利于面向全體學生。給學生的學習帶給了思考、嘗試的機會,在猜想中感知到規(guī)律的存在,幫忙理解知識。 2、 轉變學習方式,強調合作與交流。 有效的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靠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找規(guī)律資料具活動性和探究性,既具有挑戰(zhàn)性,又具搞笑味性,“找規(guī)律”的資料不能用“對或錯”來簡單的決定其正確與否,而是要聽學生介紹“找的規(guī)律”有無道理,這樣就要求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充分與同學展開交流活動,注意傾聽同學講的有無道理,聯系原有的數學知識結構做出決定,不斷地及時地優(yōu)化自已的數學知識,在合作交流中獲得了發(fā)展。 三、聯系生活實際,感受數學的作用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在,因此,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這個案例從主題圖------學生熟悉的學校舉行聯歡會的具體情境引入,讓學生體會到現實生活中的有規(guī)律的排列原先包內含數學問題,有利于產生學習和探索數學的動機;還有在學生掌握初步的規(guī)律之后,從自己的身邊著手,尋找生活中的規(guī)律現象,讓學生在舉例中初步感受到數學的奇妙和無所不在,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體會數學的美和作用,以激發(fā)學生進一步學習數學的需要,促使學生主動的學習數學。 本節(jié)課的不足之處:一是我本想讓學生先用學具擺出有規(guī)律的圖形,再利用彩筆設計有規(guī)律、美麗、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圖案,可學生沒有帶彩筆,這一步就沒有得到較好的執(zhí)行。二是在這節(jié)課上我發(fā)現自己平時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還不夠,體此刻讓學生獨立或合作設計幾組有規(guī)律的動作或圖案時,學生大多偏愛用學具而且也沒什么新意。三是結束時,沒有組織學生有規(guī)律的走出教室.-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人教版 一年級 下冊 數學 教學 反思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eibangfood.com.cn/p-12607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