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城關(guān)中學八年級語文上冊 第6單元綜合同步測試 北師大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甘肅省張掖市城關(guān)中學八年級語文上冊 第6單元綜合同步測試 北師大版(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第六單元同步測試
(時間90分鐘,滿分100分)
一、基礎知識(20分)
1.根據(jù)拼音寫漢字或給加點的字注音。(4分)
yù 帖????? 靜mì___ __ ?? 漣yī______?? jī_______絆
蘊藉 敕 令 篡 集 流水潺潺
2.下列詞語中有四個錯別字,找出來并改正。(4分)
魂牽夢縈?????????????暄囂一時????????????? 顧影自戀???????????????刀劍入鞘
堂而皇之???????????? 改弦易撤?????????????出奇制勝????????????????想入霏霏
2、
錯別字
?
?
?
?
改正
?
?
?
?
3.句中加點成語使用恰當?shù)囊豁検牵???? )(3分)
A、這個建筑工地管理混亂,建筑材料隨意堆放,錯落有致,被責令限期整改。
B、學院團委組織志愿者利用暑期到西部支教,同學們紛紛響應,無獨有偶,她也報了名。
C、新出版的百科全書匯集了各學科的名詞術(shù)語,分條編排,詳加解說,內(nèi)容豐富,包羅萬象。
D、多年前,媽媽為她織了一件漂亮的毛衣,直到現(xiàn)在她都沒舍得穿一次,真可謂敝帚自珍哪!
4.依次填入下面文字的空缺處,與上下文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 )(3分)
愛雨的人是不想躲開雨的。讓那清涼的雨絲,_______
3、_;讓那安閑的雨絲,_______;讓那多情的雨絲,________;讓那無聲的雨絲,________。
①抹去你思維上的俗? ②訴說你心中的愛? ③洗去你心靈上的塵? ④撥動你心底的弦
A、③①④②??????? 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 D、③④②①
5.根據(jù)語境,續(xù)寫一個句子。(2分)
大自然的語言豐富多彩:從秋葉的飄零中,我們讀出了季節(jié)的變換;從歸雁的行列中,我們讀出了集體的力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默寫:(4分)
⑴何當共剪西窗燭,
4、 。
⑵ ,白雨跳珠亂入船。
⑶雁過也,正傷心, 。
⑷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 。
二、閱讀(40分)
(一)(20分)
雨不但可嗅,可親,更可以聽。聽聽那冷雨。聽雨,只要不是石破天驚的臺風暴雨,在聽覺上總是一種美感。大陸上的秋天,無論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驟雨打荷葉,聽去總有一點凄涼,凄清,凄楚,于今在島上回味,則在凄楚之外,再籠上一層凄迷了,饒你多少豪情俠氣,怕也經(jīng)不起三番五次的風吹雨打。一打少年聽雨,紅燭昏沉。再打中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三打白頭聽雨的僧廬下,這更是亡宋之痛,一顆敏感心靈的一生:樓上,江上,廟
5、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十年前,他曾在一場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雨,該是一滴濕漓漓的靈魂,窗外在喊誰。
7.文中畫線句子,化用了宋代詞人 的《 》一首詞作,這首詞寫了詞人少年、壯年、老年聽雨的情景和感受,請你寫出這首詞的下片:(6分)
, ?! ?,
、 。
8.這一段主要寫作者“聽雨”,從聽覺上來說,作者聽出了什么?(3分)
6、
9.作者寫島上聽雨比大陸聽雨更多了一層凄迷,這是為什么呢?(2分)
10.作者寫到了少年聽雨,中年聽雨和白頭聽雨實際上表明的是什么?(5分)
11.文段最
7、后一句話“窗外在喊誰”,請根據(jù)文意推測“誰”在喊呢?“喊”的是什么呢?(4分)
(二)(20分)
夜雨詩意
記得幾年前我在廬山上旅行的時候,常常能在荒嶺草徑邊看到一座座坍弛的屋基,從屋基的用料看,絕不是山民的居舍,而應該是精雅別墅的所在。不知是哪些富有的雅士詩興突發(fā),要在這兒離群索居,獨享自然。然而,他們終于沒有住久,我想多半是因為無法消受荒山夜雨時可怖的氛圍。但毫無疑問,此間的詩意卻是焉與倫比的充沛。
去年我遇到一位美國教
8、授,閑談間竟也提到了夜雨。教授說,他也深深迷戀著這種詩意,所以特意在城郊的山頂造了一間考究的白木房子,只要有夜雨襲來,他就立即駕車上山。
他邀請我到他的白木房子里住幾天,我至今未去,但完全能想象,我以前對夜雨的感悟與他領受的大為逆反。狼狽的苦旅不見了,荒寂的恐怖不見了,只是在緊張生活的空閑,讀一首詩,親撫一下自然,一切是那樣的輕松和瀟灑。
在這里,我們顯然遇到了一個美學上的麻煩。某種感人的震撼和深厚的詩意似乎注定要與艱難相伴隨,當現(xiàn)代交通工具和營造手段使夜雨完全失去了苦澀味,其間的詩意也就走向浮薄。我至今還無法適應在中國傳統(tǒng)的山水畫中加上火車、汽車和高壓電線,盡管我對這種文明本身毫無推拒之
9、意。去一趟四川恨不得能買到當天的飛機票,但家里掛的卻要一幅描盡山道奇險、步履維艱的“蜀山行旅圖”。在燈光燦爛的現(xiàn)代都市街道上駕車遇雨,實在是談不上多少詩意的,只有一次在國外一個海濱,天色已晚,瓢潑大雨就像把我們的車摔進了大瀑布的中心,替我駕車的女士完全認不得路了,一路慌亂地在水簾和夜幕間轉(zhuǎn)悠,事后倒覺得有了點詩意,原因也許正是碰到了自然所給予的艱難。
在與自然周旋的漫漫長途中,有時自然的暴力會把人完全吞沒,如地震,如海嘯,如泥石流,一時還很難從這些事端中提取出美。人至少要在有可能與自然對峙的時候才會釀造美,在這種對峙中,有時人明確無誤地戰(zhàn)勝了自然,例如汽車、電燈、柏油路的出現(xiàn),產(chǎn)生了一種松快
10、愉悅的美;有時人與自然較量得十分吃力,兩相憋勁,勢均力敵,那就會產(chǎn)生峻厲、莊嚴、扣人心弦的悲劇美。由于這種美襯托了人類嚴峻的生存狀態(tài),考驗了人類終極性的生命力,因此顯得格外動人心魄。人類的生活方式可以日新月異,但這種終極性的體驗卻有永久價值。也許正是這個原因吧,歷史上一切真正懂藝術(shù)的人總會著迷于這種美學形態(tài),而希臘悲劇乃至種種原始藝術(shù)總是成為人類不衰的審美熱點。過于整飭、圓熟的審美格局反射了人對自然的戰(zhàn)勝狀態(tài)和凌駕狀態(tài),可以讓人產(chǎn)生一種方便感和舒坦感,卻無法對應出一種生命考驗。為此,歐洲啟蒙主義的大師們不贊成法國古典主義的大一統(tǒng),不贊成把人類的社會生活和藝術(shù)生活都處理成凡爾賽宮規(guī)整無比的園林一
11、般。他們呼喚危崖、怒海、莽林,呼喚與之相對應的生命狀態(tài)。這便是他們心中的詩意,狄德羅甚至直捷地說,人類生活越是精雅文明就越缺少詩意。難道是他們在抵拒現(xiàn)代嗎?不,他們是啟蒙者,分明啟蒙出了一個活生生的現(xiàn)代?,F(xiàn)代,本不是一種文質(zhì)彬彬的搭建,而是人類的一種原始創(chuàng)造力的自然發(fā)展。
因此,再現(xiàn)代的人也愿意一再地在“蜀山行旅圖”中把延綿千年的生命力重溫一遍,愿意一再地品味苦澀的夜雨,然后踩著泥濘走向未來。
前不久聽到有人對那些以黃土文化為背景的藝術(shù)作品提出批評,認為它們寫得過土過野。這些批評家不愿意看到人類行旅上的永久性泥濘,只希望獲得一點兒成果性的安慰。無論在生命意識還是在審美意識上,他們都是弱者,
12、狄德羅所說的詩意他們無法理解。
12.第一段中“富有的雅士”與文章題目有什么聯(lián)系?為什么文章要從“富有的雅士”說起?(3分)
13.第三段中的“、領受”與“感悟”兩個詞語能否替換?為什么?(3分)
14.第四段中哪兩個字是作者強調(diào)的“詩意”所由產(chǎn)生的關(guān)鍵?(3分)
15.倒數(shù)第二段中,作者闡述了哪兩種美?(3分)
16.有人認為“現(xiàn)代”是沒有詩意的文明階段。本文作者是否同意這種看法?為什么?請加以說明。(4分)
17.下列對原文的理解,不準確的兩項是( ?。?分)
A、開頭通過對比作者與教授對夜雨詩意的不同體會,引出本文的題旨。
B、所謂“美學上的麻煩”指的是容易使人產(chǎn)生困
13、惑的美學難題。
C、作者欣賞“蜀山行旅圖”的詩意并不意味著對現(xiàn)代交通工具的推拒。
D、作者認為人們對方便和舒適的追求與審美體驗背道而馳的。
E、歐洲的啟蒙主義大師們對凡爾賽宮園林的規(guī)整并不持肯定態(tài)度。
三、作文(40分)
陶淵明在“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情境中覓得了閑適淡遠;王維在“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優(yōu)美意境中找到了精神歸宿;朱自清在月下荷塘的美景中偷得了片刻的寧靜和歡愉;李樂薇在“煙霧之中、星點之下、月影之側(cè)的空中樓閣”里構(gòu)建了自己的精神家園……我們離不開大自然。大自然不僅是我們的生存環(huán)境,也是我們的精神依托。
請你以“自然與心靈”為話題,寫一篇文章,可敘寫經(jīng)歷,可抒
14、發(fā)情感,可發(fā)表議論,文體自選,題目自擬,不少于600字。
答案:
單元檢測試題
1.熨 謐 漪 羈 jiè chì cuán chán 2.暄——喧 戀——憐 撤——轍 霏霏——非非 3.C???4.A???5.略6.⑴卻話巴山夜雨時?、坪谠品凑谏健、菂s是舊時相識?、葨|臨碣石有遺篇 7.蔣捷 《虞美人》(或《虞美人·少年聽雨歌樓上》)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8.首先是美感,然后聽了“疏雨滴梧桐”和“驟雨打荷葉”是一種凄涼、凄清、凄楚。島上聽雨則多了一層凄迷。9.這是因為作者在島上聽雨更多了一種懷鄉(xiāng)之痛在里面。10.作者聽雨,是
15、在聽得人生,這三個階段給人的感覺一定是不相同的,少年時候,年幼無知,在燈下聽著雨聲,聽著故事,給人一種溫馨,中年聽雨,一個“客舟”表明了那種漂泊異鄉(xiāng)的滄桑,老年聽雨在僧廬下,卻想到了亡宋之痛,想到了祖國的分裂狀態(tài),心中多一種濃濃的傷感。11.這里的誰應該是指故鄉(xiāng),是故鄉(xiāng)在呼喚漂泊的游子。12.“富有的雅士”無法真正欣賞夜雨的詩意,作者借此引出自己的話題。13.不能。作者認為美國教授從夜雨中感受到的是輕松和瀟灑,而作者獲得的是對詩意和哲理的深刻領悟。14.艱難。15.人在與自然的對峙中,如果明確無誤地戰(zhàn)勝了自然,則會產(chǎn)生一種輕松愉悅的美;而當人與自然的較量勢均力敵,則會產(chǎn)生一種悲劇美 16.不同意。因為作者認為現(xiàn)代是人類的生命力和原始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人類仍然會在與自然的較量中產(chǎn)生具有詩意的體驗。 17.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