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 專題十二“龍騰虎擲”的稼軒詞 丑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課件 蘇教選修《唐詩宋詞選讀》》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中語文 專題十二“龍騰虎擲”的稼軒詞 丑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課件 蘇教選修《唐詩宋詞選讀》(1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專題十二“龍騰虎擲”的稼軒詞丑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文題解讀文本賞讀內容索引文本拓展文題解讀辛棄疾為人豪爽,尚氣節(jié),具備出將入相的文才武略,而一生不能盡展其用,一腔忠憤寄之于詞。其詞多詠恢復之志,長于議論,感憤淋漓,承讀蘇軾的豪曠詞風,拓展出南宋豪放詞派的新境界。辛詞風格多樣,豪縱雄放之外,或清麗嫵媚,或蒼涼沉郁。其詞內容博大深厚,藝術造詣之高超、創(chuàng)作個性之鮮明皆超出前人,為宋代最杰出的詞人,對后世影響極為深遠。存詞六百多首,有稼軒長短句傳世。一、詞人名片辛棄疾的執(zhí)政才干辛棄疾的執(zhí)政才干辛棄疾在任湖南安撫使期間,曾創(chuàng)辦了一支兩千五百人的“飛虎軍”,鐵甲烈馬,威風凜凜,雄鎮(zhèn)江南。建軍之初,造營房
2、,恰逢連日陰雨,無法燒制屋瓦。怎么辦?辛棄疾自有辦法,他令長沙市民,每戶送瓦二十片,立付現銀,兩日內便全部籌足,其施政的干練作風可見一斑。二、詩詞故事丑奴兒,詞牌名,采桑子的別名。博山,在今江西廣豐縣西南三十里,有博山寺、雨巖等名勝。辛棄疾被彈劾去職閑居上饒帶湖時,常閑游博山,往來于博山道中。這首詞是他在博山道中一墻壁上題寫的。全詞抒發(fā)了作者胸中郁結的悲憤愁苦不能抒發(fā)的苦悶。三、文題背景文本賞讀1.按照所標出的節(jié)拍、韻腳字誦讀該詞,感知內容。一、誦讀,整體感知2.在前面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該詞。提示提示提示這首詞用對比手法寫出一個“愁”字。宜用朗讀,讀出“愁”之輕重、真假和曲折表達。少年之“愁
3、”是假愁、淡愁,“而今”之“愁”是真愁、濃愁。兩種愁,宜對比讀出?!坝f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看似輕松灑脫,實含不盡沉重抑塞,這是作者胸中郁結的悲憤愁苦不能、不得抒發(fā)的曲折表達。他經歷了太多的世事滄桑,積蓄了太深的憂愁苦悶,他深知人生的無奈,才“欲說還休”。他只能在恬靜的田園鄉(xiāng)村中為自己的感情尋找寄寓,撫慰飽受創(chuàng)傷的心靈,這是一個英雄人物在一個平庸茍且的社會中不得已的選擇,一首丑奴兒道盡“天涼好個秋”!二、悟讀,詩情畫境1.辛棄疾丑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全篇寫“愁”,上、下片用了三個“愁”字。上片“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愁”和下片“而今識盡愁滋味”的“愁”其內涵是否一樣?結句“天涼好個秋”采用
4、欲吐還咽的抒情法,有什么樣的表達效果?三、品讀,鑒賞評析答案答案答案上片“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愁”是指閑愁,下片“而今識盡愁滋味”的“愁”是指關懷國事、懷才不遇所引起的哀愁。詞中“欲說還休”實際是統(tǒng)治者不許他發(fā)表救國的言論。由于他是個北方“歸正軍民”,處處受到猜忌,所以連話也不敢明講。辛棄疾曾在論盜賊札子中提到自己的處境,說“顧恐言未脫口而禍不旋踵”。這正是“欲說還休”句的注腳??梢姟坝f還休”反映了辛棄疾歸宋后的真實的生活處境。從藝術表現技巧方面說,作者在詞末用“卻道天涼好個秋!”這樣一句閑淡的話來結束全篇,用這樣一句閑淡的話來寫自己胸中的悲憤,也是一種高妙的抒情法。深沉的感情用淡的語言來表
5、達,有時更耐人尋味。他這首詞外表雖婉約,而骨子里卻是包含著憂郁、沉悶不滿的情緒。2.這首詞主要運用了什么手法?揭示了一個怎樣的人生哲理?答案答案答案反襯(對比)。揭示了歷經歲月的打磨,飽嘗生活的憂患,才真正懂得人生的苦樂這一哲理。3.“愛上層樓”、“欲說還休”在詞中反復出現,結合具體語境分別說說它們表達的意味。答案答案此處運用了反復的修辭手法(疊句),強化和深化了感情。詞的上片說,年輕時不懂得真正的愁,卻硬要擺出一副愁態(tài)來。因此,“愛上層樓”的反復,有表達年輕人故作姿態(tài)的意味。下片說,人到中年,便真正懂得“愁”是什么,即便真“愁”也因為具有某種承受力而不愁了。因此,“欲說還休”的反復,有表達默
6、默承受、從容堅忍的意味。答案文本拓展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清平樂清平樂博山道中即事博山道中即事辛棄疾柳邊飛鞚,露濕征衣重。宿鷺窺沙孤影動,應有魚蝦入夢。一川明月疏星,浣紗人影娉婷。笑背行人歸去,門前稚子啼聲。(1)詞的上片中“宿鷺窺沙孤影動,應有魚蝦入夢”一句寫得饒有風味,請簡要分析。答案答案這首詞描寫了一個很有情趣的畫面:一只白鷺棲宿在沙灘上,不時瞇著眼向沙面窺視;投在沙上的影子也輕輕搖晃,大概是在夢中看見了魚蝦。詞人由宿鷺瞇眼假寐的生動畫面想像到它夢見了魚蝦,想像合理,極富情趣。答案答案(2)詞的下片描寫了怎樣的一個人?整首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答案答案描寫了一位身姿優(yōu)美、性格開朗的浣紗女形象,表達了對清新淡雅的自然風光的喜愛和對醇厚樸實的民情風俗的贊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