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總復習 第三部分 詩詞及文言文閱讀 專題八 第一節(jié) 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課件》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中考語文總復習 第三部分 詩詞及文言文閱讀 專題八 第一節(jié) 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課件(2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語文,專題八文言文閱讀,四川專用,第一節(jié)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1順暢地朗讀課文,掌握課文句讀。 2理解常用的實詞和虛詞的含義及其基本用法,正確理解并翻譯文中關(guān)鍵的語句和重要的語段。 3了解課文所蘊含的思想觀點和感情。 4了解課文的主要藝術(shù)特色和表現(xiàn)手法。,考點一:實詞的用法 文言實詞包含的面相當廣,尤其要重視掌握課文中關(guān)鍵實詞的含義,如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及通假字等。 (一)一詞多義:一個詞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往往有不同的含義。 (二)古今異義是指在語言的演變過程中,一些詞的意義發(fā)生了變化。 (三)詞類活用指的是詞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改變了原來的詞性,而變成了別的詞性。 1名詞活用為動詞。 2
2、形容詞的活用。 3動詞活用為名詞。 4名詞作狀語。 (四)通假字是古人在書寫時用同音替代的辦法寫成的別字。所以復習時一定要掌握本字,所通假的字,還要有正確的釋義。如“屬”通“囑”,囑托,囑咐。(岳陽樓記),考點二:虛詞的用法 在初中階段常用的文言虛詞大致有四類:是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是起組合作用的,如“以、于、為”;是起連接作用的,如“而、則、乃”;是起語助作用的,如“也、乎、夫、焉”。其中最為重要的文言虛詞有“之、其、而、以、于”。文言虛詞雖然沒有實在意義,但能幫助實詞組成句子表示各種結(jié)構(gòu)關(guān)系或語氣,其類別為代詞、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文言虛詞的數(shù)量比文言實詞少,但是用法
3、比實詞靈活,使用頻率比實詞高,語法功能比實詞強,古今變化也比實詞大。 要掌握常用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我們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識記常用文言虛詞的基本意義和用法;結(jié)合語句翻譯確定該文言虛詞在句中的意義;根據(jù)文言虛詞在語句中的作用,巧妙地用現(xiàn)代漢語中的詞語來替代;先多朗讀,體會語氣,再進行判斷。,考點三:句子 (一)斷句停頓 1句首發(fā)語詞后要停頓。如:“至于”“夫”“若夫”“蓋”等。例:夫/專諸之刺王僚也。 2句首關(guān)聯(lián)詞后面應停頓。例:然則/何時而樂耶? 3時間狀語在句首要停頓。如:時/先主/屯新野。 4國號、年號、官職、爵位、史實、地名后要停頓。如:虞山/王毅叔遠甫/刻。 5在古漢語中是兩個
4、單音詞,而在現(xiàn)代漢語中是一個復音詞的,要分開讀。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以一戰(zhàn)。 6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頓。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7主語和謂語之間、動詞和賓語之間要作停頓(修飾語與中心語之間可以不停頓),以使語意明確。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二)翻譯句子 1特殊句式 (1)判斷句。翻譯時要加上“是”。常見的句式有:者,也者,,也。,者也。此外還有“為”“則”“乃”“皆”等表示肯定判斷。 (2)被動句。文言文里,被動句中的“于”“為”常作介詞,有“被”的意思。例:則人之食于虎,無怪矣。 (3)倒裝句。 疑問句中賓語前置。如:何陋之有? 定語后置。如:馬之千里者。 狀語
5、后置。如:戰(zhàn)于長勺。 謂語前置。如:甚矣,汝之不惠。,(4)省略句。 省主語:(他們)問所從來,(漁人)具答之。 省謂語: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省賓語:上使(之,指公子扶蘇)外將兵。 省量詞:撤屏視之,一(個)人、一(張)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塊)撫尺而已。 2文言語句翻譯的方法。 (1)留。專用名詞,如國號、年號、人名、物名、地名、職稱、器具等,可不譯。 (2)補。補出省略的成分。如:帝感其誠。(“感”后省略介詞“于”) (3)刪。刪去不譯的詞。如:夫戰(zhàn),勇氣也。(“夫”是發(fā)語詞,不譯,可刪去) (4)換。把古詞換成現(xiàn)代詞。如:吾與汝畢力平險。(“吾”“汝”換成“
6、我”“你們”),(5)調(diào)。倒裝句應在翻譯時調(diào)整語序。 (6)選。文言文的詞往往一詞多義,要根據(jù)語境選用恰當?shù)脑~義翻譯。 (7)譯。譯出實詞、虛詞、活用的詞和通假字。如:屬予作文以記之。(“屬”譯為“囑”) (8)固定格式的固定譯法。如:“得無乎”譯為“莫不是吧”,“不亦乎”譯為“不也是嗎”等。 (9)意譯。文言文中經(jīng)常用到比喻、借代、互文、委婉、諱飾、用典等修辭格,如果直譯會不準確,可意譯。,考點四:理解與賞析 1分析綜合 一般從把握文章重點,概括文章中心等方面考查。如篩選文中信息,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思想,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等。注意:一是要對全文的中心意思、結(jié)構(gòu)線索等做到心中有數(shù);二
7、是對句、段的分析不能就句論句、就段論段,要統(tǒng)觀全局,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同時還要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要點逐一概括歸納。 2分析文章表現(xiàn)手法及其表達效果。 以下幾種手法及其特點要努力掌握: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諷今,妙用襯托,虛實相生,采用起興,以動寫靜,運用典故等。 3閱讀感悟 一要緊扣原文,二要結(jié)合生活體驗聯(lián)系實際。談體會時要大膽發(fā)揮,拓展聯(lián)想。,A,A,3對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A(他)喜歡讀書,不在一字一句上認真理解;每當對書中的內(nèi)容有所交流,(他)就高興得忘記了吃飯。 B(他)喜歡讀書,不在一字一句上過分深究;每當對書中的內(nèi)容有
8、所領(lǐng)會,(他)就高興得忘記了吃飯。 C(他)喜歡讀書,不在一字一句上過分深究;每當對書中的內(nèi)容有所交流,(他)就高興得忘記了吃飯。 D(他)喜歡讀書,不在一字一句上認真理解;每當對書中的內(nèi)容有所領(lǐng)會,(他)就新奇得忘記了吃飯。,B,4下列對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本文是一篇別具一格的傳記。作者借為“五柳先生”作傳,從思想性格、志趣愛好、生活狀況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獨立于世俗之外的隱士形象。 B五柳先生雖然貧困,卻悠閑自適?!伴e靜少言,不慕榮利”是五柳先生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讀書、飲酒、著文章是他的三大志趣。 C本文在語言表達上的顯著特點是多用否定句?!安荒綐s利”“不求甚解”“曾不吝情去留
9、”等否定句突出了五柳先生與世俗的格格不入。 D文章刻畫人物生動形象?!靶允染啤薄捌谠诒刈怼保故玖宋辶壬陌藏殬返?;“環(huán)堵蕭然”“晏如也”,表現(xiàn)出五柳先生的率真放達。,D,【解析】第1題:本題考查理解對文言實詞含義的辨析能力。理解詞語的含義時要注意文言詞語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能結(jié)合具體語境來準確辨析即可。本題涉及的詞語都是常見的文言實詞。解答時要聯(lián)系上下文,根據(jù)語境作出判斷。A.也不知道他的姓名。詳:知道。故此選項不正確;B、C、D項解釋正確。故選A。 第2題:本題考查對文言虛詞一詞多義的辨析能力。要求學生在了解課文大意的基礎上理解詞語的含義,并且能辨析詞語在
10、不同語境中的含義。注意題干中的提示,“意義”指詞的含義,“用法”指詞的變用,哪一點相同或相似都可以。結(jié)合自己對詞的積累,根據(jù)語境判斷,進行比較,得出答案。A項:把;因為。B項:代詞,他;句首語氣詞,加強反問語氣。C項:表承接;表轉(zhuǎn)折。D項,都為結(jié)構(gòu)助詞,的。故選D。,第3題:本題考查翻譯句子。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要找出關(guān)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照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nèi)容進行適當調(diào)整,達到詞達句順。翻譯句子的語氣、句式必須與原句保持一致。“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弊g為:愛好讀書,只求領(lǐng)會要旨,不在一字一句
11、的解釋上過分深究;每當對書中的內(nèi)容有所領(lǐng)會的時候,就會高興得忘了吃飯。故選B。 第4題:本題考查的是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解答此題的關(guān)鍵是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根據(jù)題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內(nèi)容,找出相關(guān)的語句,分析選擇。D項中“性嗜酒”“期在必醉”,表現(xiàn)出五柳先生的率真放達;“環(huán)堵蕭然”“晏如也”展示了五柳先生的安貧樂道。故此項錯誤,選D。,A,B,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 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衣食這類用來養(yǎng)生的東西,我不敢獨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給別人。,(二)(2015,內(nèi)江)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
12、,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
13、,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C,B,3下面對選文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本文按照武陵捕魚者無意發(fā)現(xiàn)桃林,意外撞入桃源被告知不得外傳,再到外人復尋無果而終的順序行文,曲折回環(huán),懸念迭起,脈絡清晰,結(jié)構(gòu)嚴謹,引人入勝。 B該文語言凝練優(yōu)美,很多語句已凝固為成語而沿用至今。如“落英繽紛”“芳草鮮美”“林盡水源”“豁然開朗”“雞犬相聞”“黃發(fā)垂髫”等。 C該文描繪了一個沒有戰(zhàn)亂、人人勞作、人人平等、生活安定、民風古樸的桃花源,表現(xiàn)了作者對理想社會的追求與向往。 D桃花源里的美好生活令人無限向往,但作者卻給它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使其亦真亦幻,隱喻了這樣的理想社會在當時是不存在的。,B,4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兩岸幾百步內(nèi),中間沒有別的樹木,芳香的青草鮮嫩美麗,落花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