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區(qū)元素Ⅲ》PPT課件.ppt

上傳人:san****019 文檔編號:17280959 上傳時間:2020-11-16 格式:PPT 頁數(shù):70 大?。?.14MB
收藏 版權申訴 舉報 下載
《d區(qū)元素Ⅲ》PPT課件.ppt_第1頁
第1頁 / 共70頁
《d區(qū)元素Ⅲ》PPT課件.ppt_第2頁
第2頁 / 共70頁
《d區(qū)元素Ⅲ》PPT課件.ppt_第3頁
第3頁 / 共70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14.9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d區(qū)元素Ⅲ》PPT課件.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d區(qū)元素Ⅲ》PPT課件.ppt(7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有效原子序數(shù) (EAN)規(guī)則和金屬羰基化合物 類似羰基的有機過渡金屬化合物 過渡金屬不飽和鏈烴配合物 過渡金屬環(huán)多烯化合物 過渡金屬的羰基簇化物 過渡金屬的鹵素簇化物 應用有機過渡金屬化合物 和金屬原子簇化物的一些催化反應 習題 : 1(2),(4),(6),2,7, 15; 選作題 : 4,5,6,8,9,11,12. d區(qū)元素 ( ) 有機金屬化合物 簇合物 第 九 章 金屬羰基配合物是由過渡金屬與配位體 CO所形成的一類配 合物 。 這類配合物無論是在理論研究還是實際應用上 , 在近代 無機化學中都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

2、金屬羰基配位物 有 三個特點 , 即 金屬與 CO之間的化學鍵很強 。 如在 Ni(CO)4中 , Ni C鍵 能為 147 kJmol 1, 這個鍵能值差不多與 I I鍵能 (150 kJmol 1) 和 C O單鍵鍵能 (142 kJmol 1)值相差不多 。 在這類配合物中 , 中心原子總是呈現(xiàn)較低的氧化態(tài) (通常 為 O, 有時也呈較低的正氧化態(tài)或負氧化態(tài) )。 氧化態(tài)低使得有 可能電子占滿 d MO, 從而使 ML 的 電子轉移成為可能 。 大多數(shù)配合物都服從有效原子序數(shù)規(guī)則 。 9.1 金屬羰基配合物

3、 9.1.1 概述 最早發(fā)現(xiàn)的羰基化合物是 Ni(CO)4,它是在 1890年被 Mond發(fā) 現(xiàn)的 。 將 CO通過還原鎳絲 , 然后再燃燒 , 就發(fā)出綠色的光亮火 焰 (純凈的 CO燃燒時發(fā)出藍色火焰 ), 若使這個氣體冷卻 , 則得 到一種無色的液體 。 若加熱這種氣體 , 則分解出 Ni和 CO, 其反 應如下: Ni 4CO Ni(CO)4(m.p. 25 ) Ni 4CO 由于 Fe、 Co、 Ni的相似性 , 他們常常共存 。 但是由于金屬 Co與金屬 Ni同 CO的作用條件不同 (Co和 Fe必須在高壓下才能

4、與 CO化合 , Ni在常溫常壓就可作用 ), 從而利用上述反應就可分 離 Ni和 Co, 以制取高純度的 Ni。 1891年 , Mond還發(fā)現(xiàn) CO在 493 K和 2 107 Pa壓力下通過還 原 Fe粉也能比較容易地制得五羰基合鐵 Fe(CO)5。 Fe 5CO Fe(CO)5 繼羰基 Ni及羰基 Fe 被發(fā)現(xiàn)之后又陸續(xù)制得了許多其他過渡 金屬羰基配合物 , 其中一些實例示于下頁表中: 常溫常壓 493K, 20MPa 9.1.2 二元羰基化合物的制備和反應 1 二元羰基化合物的制備 (1)金屬粉末

5、與 CO直接作用 如四羰基合鎳 、 五羰基合鐵的合成 。 金屬粉末必須是新鮮 還原出來的處于非?;罨臓顟B(tài)才行 。 Ni 4CO Ni(CO)4(m.p. 25 ) Ni 4CO Fe 5CO Fe(CO)5 (2)還原和羰基化作用 還原劑可用 Na、 Al、 Mg、 三烷基鋁 、 CO本身以及 CO H2 等 。 如: 2CoCO3 6CO 4H2 Co2(CO)8 4H2O CrC1 3 6CO A1 C

6、r(CO)6 A1C13 OsO 4 9CO Os(CO)5 4CO2 493K , 20MPa 常溫常壓 420K, 30MPa A1C13, 苯 420K, 25MPa (3) 通過熱分解或光照分解 , 可制得某些多核羰基化合物。 如 : 3 Os(CO)5 Os3(CO)12 3CO 2 Fe(CO)5 Fe2(CO)9 CO Co2(CO)6 Co4(CO)12 (4) 兩種金屬的羰基化合物相互作用,可以制得異

7、核羰基 配合物。 如: 3Fe(CO)5 Ru2(CO)12 FeRu2(CO)12 Fe2Ru(CO)12 CO UV,汽油 320K 380K 2 羰基化合物的反應 (1)可與堿作用生成含氫羰基配合陰離子 Fe(CO)5 3NaOH NaHFe(CO)4 Na2CO3 H2O (2)與酸作用生成羰基氫化物 NaCo(CO)4 H HCo(CO)4 Na

8、 Co(CO)4 H (3)與 X2、 NO的取代反應 Fe2(CO)9 4NO 2Fe(CO)2(NO)2 6CO (4)氧化還原反應 Mn2(CO)10 Br2 2Mn(CO)5Br pKa7 1 EAN規(guī)則 EAN規(guī)則是說金屬的 d 電子數(shù)加上配體所提供的 電子數(shù)之 和等于 18或等于最鄰近的下一個稀有氣體原子的價電子數(shù) ,或中 心金屬的總電子數(shù)等于下一個希有氣體原子的有效原子序數(shù) 。 EAN亦稱為 18電子規(guī)則 , 這個規(guī)則實際上是 金屬

9、原子與配體 成鍵時傾向于盡可能完全使用它的九條價軌道 (五條 d軌道 、 1條 s 、 三條 p軌道 )的表現(xiàn) 。 需要指出的是 , 有些時候 , 它不是 18而是 16。 這是因為 18e 意味著全部 s、 p、 d價軌道都被利用 , 當金屬外面電子過多 , 意 味著負電荷累積 , 此時假定能以反饋鍵 ML 形式將負電荷轉移 至配體 , 則 18e結構配合物穩(wěn)定性較強;如果配體生成反饋鍵的 能力較弱 , 不能從金屬原子上移去很多的電子云密度時 , 則形 成 16電子結構配合物 。 因此 , EAN規(guī)則在有些書上直接叫 18e和 16e規(guī)則 。 注意:這個規(guī)則僅是一個經(jīng)

10、驗規(guī)則 , 不是化學鍵的理論 。 9.1.3 有效原子序數(shù)規(guī)則 (EAN規(guī)則 ) 舉例說明 18e規(guī)則和如何確定電子的方法 : 把配合物看成是給體受體的加合物 , 配體給予電子 , 金屬接受電子; 對于經(jīng)典單齒配體 ,如胺 、 膦 、 鹵離子 、 CO、 H 、 烷基 R 和芳基 Ar , 都看作是二電子給予體 。 如 Fe(CO)4H2 Ni(CO)4 Fe2+ 6 Ni 10 4CO 4 2 8

11、 )4CO 4 2 8 )2H 2 2 4 10 8 18 6 8 4 18 在配合陰離子或配合陽離子的情況下 , 規(guī)定把離子的電 荷算在金屬上 。 如: Mn(CO)6 : Mn+ 7 1 6, 6CO 6 2 12, 6 12 18 Co(CO)4 : Co 9 1 10, 4CO 4 2 8, 10 8 18 對 NO等三電子配體 : 按二電子配位 NO 對待 ,多 亦可從金屬取來一個電子 余的電子算到金屬之上 。 如: , 而金屬的電子相應減少

12、 Mn(CO)4(NO) Mn(CO)4(NO) NO 2, NO 3 1 4, 4CO 8, 4CO 8, )Mn 7 1 8, )Mn+ 7 1 6, 2 8 8 18 4 8 6 18 含 M M和橋聯(lián)基團 M CO M。 其中的化學鍵表示共用 電子對 , 規(guī)定一條化學鍵為一個金屬貢獻一個電子 。

13、 如 Fe2(CO)9 其中有一條 Fe Fe金屬鍵和 3條 M CO M橋鍵 Fe 8, (9 3)/2 CO 6, 3 CO 3, Fe 1, 8 6 3 1 18 對于 n 型給予體 ,如 1 C5H5(給予體 ), 5 C5H5、 3 CH2 CH2 CH3、 6 C6H6(給予體 )等。 n 是鍵合到金屬上的一個配體上的配位原子數(shù) n 的速記符號 。 表示 hapto, 源于希臘字 haptein, 是固定的意思 。 其中的 n也 代 表給予的電子數(shù) , 若為奇數(shù) , 可從金屬取 1, 湊成偶數(shù) ,

14、金屬相 應減 1。 如: Fe(CO)2(5 C5H5)(1 C5H5) 2CO 4, 5 C5H5 5(6), 1 C5H5 1(2), Fe 8(6), 電子總數(shù) 4 5 1 8(或 4 6 2 6) 18 Mn(CO)4(3 CH2 CH2 CH3) 4CO 8, (3 CH2 CH2 CH3) 3(4), Mn 7(6), 電子總數(shù) 8 3 7 (或 8 4 6) 18 Cr(6 C6H6)2 2(6 C6H6) 12, Cr 6, 電子總數(shù) 12 6 18 2 EAN

15、規(guī)則的應用 估計羰基化合物的穩(wěn)定性 穩(wěn)定的結構是 18或 16電子結構 , 奇數(shù)電子的羰基化合物可 通過下列三種方式而得到穩(wěn)定: a 從還原劑奪得一個電子成為陰離子 M(CO)n ; b 與其他含有一個未成對電子的原子或基團以共價鍵結合 成 HM(CO)n或 M(CO)nX; c 彼此結合生成為二聚體 。 估計反應的方向或產(chǎn)物 如: Cr(CO)6 C6H6 ? 由于一個苯分子是一個 6電子給予體 , 可取代出三個 CO分 子 , 因此預期其產(chǎn)物為: Cr(C6H6)(CO)3 3CO; 又

16、如: Mn2(CO)10 Na ? 由于 Mn2(CO)10 7 2 10 2 34, 平均為 17, 為奇電子 體系 , 可從 Na奪得一個電子成為負離子 , 即產(chǎn)物為: Mn(CO)5 Na 估算多原子分子中存在的 M M鍵數(shù),并推測其結構 如 Ir4(CO)12 4Ir 4 9 36, 12CO 12 2 24, 電子總數(shù) 60,平均每個 Ir周圍有 15e。 按 EAN規(guī)則 ,每個 Ir還缺三 個電子,因而每個 Ir必須同另 三個金屬形成三條 M M鍵方 能達到 18e 的要求 , 通過

17、形成 四面體原子簇的結構 , 就可達 到此目的。其結構示于右。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 有些 配合物并不符合 EAN規(guī)則 。 以 V(CO)6為例 , 它周圍只有 17個價 電子 , 預料它必須形成二聚體才能變得穩(wěn)定 , 但實際上 V2(CO)12 還不如 V(CO)6穩(wěn)定 。 其原因是空間位阻妨礙著二聚體的形成 ,因 為當形成 V2(CO)12時 , V的配位數(shù)變?yōu)?7, 配位體過于擁擠 , 配位 體之間的排斥作用超過二聚體中 V V的成鍵作用 。 所以最終穩(wěn) 定的是 V(CO)6而不是二聚體 。 CO CO CO CO Ir

18、 CO CO Tr Ir CO CO Ir CO CO CO CO 可以利用分子軌道理論來說明金屬羰基化合物中的成鍵過 程 。 在 CO的 分子中 , C和 O都是以 2s和 2p原子軌道參與成鍵的 。 由于 C和 O原子對稱性相同的 2s和 2px軌道可以混合形成二 條 spx雜化軌道 。 在 C和 O組成分子時 , 這四條 spx雜化軌道中有 兩條組成了兩條 孤對電子軌道 , 其中一條是氧的 spx, 另一條 是 C的 spx, 剩下兩條 spx雜化軌道進行組合 , 一條是

19、 CO的 成鍵 軌道 ,一條是反鍵軌道 。 除此之外 , 還有兩條充滿的 鍵軌道和兩條空的反鍵軌道 , 他們是由 py和 pz軌道重疊而成 , 分別位于 xz和 xy平面內 。 CO分子的 軌道能級圖和軌道示意圖繪于下 。 9.1.4 金屬羰基化合物中的化學鍵 (sp sp反鍵 ) (二重簡并 ) (sp(C)) (二重簡并 ) (sp sp成鍵 ) (sp(O)) 現(xiàn)在分析一下 CO有哪些分 子軌道上的電子能給予 中心原 子形成配位鍵。 在四條被電子占據(jù)的 軌道中 , 4 軌道由于電子 云大部分集中在 CO核之

20、間 , 不能拿出來給予其他原子, 因此 , 能授予中心金屬原子電子對的只有 3、 1和 5 的電子。其中 3電子是屬于氧的孤對電子,由于氧的 電負性比碳原子大 , 除少數(shù)情況之外 , 氧很難將 3電子 對拿出來給予中心金屬原子 , 因此,可能與中心金屬 原子形成 配鍵的分子軌道就只有 1和 5了。 當 CO的 5和 1分別與金屬生成 配位鍵時,他們的 成鍵情況有如下幾種方式: C M O 1 1 端基配位和側基配位 a 端基配位 端基配位是 CO中 C上的孤電子對 5填入金屬離子的空軌道 :

21、 M :CO b 側基配位 側基配位是 CO中的 1電 子填入金屬離子的空軌道 : 實驗發(fā)現(xiàn) , 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 , CO都是端基配位 。 然而 , 不管是端基配位還是側基配位 , 配位的過程都是 CO 將電子填入金屬的空軌道 , 結果將使金屬原子上集中了過多的 負電荷 。 為了不使中心金屬原子上過多負電荷累積 , 中心金屬 原子可以將自己的 d 電子反饋到 CO分子之上 。 顯然 CO分子能 夠接受中心金屬原子反饋送來的 d 電子的軌道只能是最低未占 據(jù)的 2反鍵軌道 。 5 反饋鍵的形成 ,使電子從中 心金屬原

22、子轉入 CO的 鍵 (等價 于 CO的 電子轉入了 軌道 ), 其 結果是使 CO的內部鍵強度的 削弱和金屬配體間的鍵增強 , 表現(xiàn)在 CO 鍵長增加 (由自由 CO的 112.8pm增大到 115pm),鍵 強削弱 ,C O間的伸縮振動頻率 下降 (由自由 CO的 2143cm 1下 降到大約 2000 cm 1),而 M C間 反饋 鍵的形成見下圖: 的鍵長卻縮短。這些實驗事實 , 不僅支持反饋鍵的論述 , 并且也表明 了反饋鍵的形成使得 CO內部鍵削弱和中心原子與配體的鍵合的加強 上述 配鍵和反饋 鍵的形成是同時進行的 , 稱為協(xié)同成鍵 。 這種協(xié) 同作用十分重要 , 因

23、為金屬的電子反饋進入 CO的 *軌道 , 從整體來看 , 必然使 CO的電子云密度增大 , 從而增加了 CO的路易斯堿度 , 即給電子 能力 , 給電子能力加強 , 結果又使 鍵加強;另一方面 , CO把電子流 向金屬生成 鍵 , 則使 CO的電子云密減小 , CO的路易斯酸性增加 , 從 而加大了 CO接受反饋 電子的能力 , 換句話說 , 鍵的形成加強了 鍵 。 上述成鍵作用叫協(xié)同成鍵作用,生成的鍵稱為 配鍵。 側基配位的情況比較少見 , 一般 地,它以下列形式配位 : 此時 , CO可認為是一個四電子給 予體 , 它一方面以 5孤對電子同 M1配 位,

24、同時又以 1電子同 M2配位。 M1 M2 C O : 5 1 2 邊橋基配位 下面的配位方式稱作邊橋基配位 , 它出現(xiàn)在雙 核或多核羰基化合物中 , 用符號 “ 2 CO”表示 , 2 表示橋連兩個原子 。 CO作為兩電子配體 , 能夠同時 和兩個金屬原子的空軌道重疊 , 另一方面金屬原子 充滿電子的軌道也能同 CO的 *反鍵軌道相互作用 , 形成反饋鍵 。 結果是 CO作為一座橋將兩個金屬聯(lián)結到一起 . 3 半橋基配位 半橋基配位 , 實際上是一種高度不對稱的邊橋基配 位 , 出現(xiàn)在電荷不對稱的雙核或多核羰基配合物中 。 配鍵的形成導致電荷

25、分 例如有這以一個體系 , 其中 FeFe 布的極性 (即 Fe+Fe ), 這時就可能 出現(xiàn) CO半橋基配位 。 此時 , CO將它的 孤對電子給予帶部分正電荷的 Fe+原子 , 生成 配鍵;同時也以 *反鍵空軌道 接受來自帶部分負電荷的 Fe 的 d電子 , 形成反饋 鍵 。 即 CO與 Fe+之間是通 常的端基配位;與此同時 , CO又以它的 *反鍵空軌道從 Fe 原子接受電子形成 反饋 鍵 。 結果降低了 Fe 上的負電荷 , 中和了 Fe+上多余的正電荷 , 從而配 合物分子得到穩(wěn)定 。 + 4 面橋基配位 在多核羰基化合物中 , 一個 CO可以和三個金

26、屬原子結合形 成面橋基 , 面橋基一般用 (3 CO)表示 , 3表示橋聯(lián) 3個原子 。 在配合時 , CO的碳原子上含孤對電子的軌道可以同符號相 同的三個金屬原子的組合軌道相重疊 , 而 CO上的空 2反鍵軌道 又能從對稱性相匹配的金屬原子的組合軌道接受電子形成反饋 鍵 。 下面是金屬原子的組合軌道 (見下圖 )。 下面列出 CO配位后 C O間的伸縮振動頻率的變化 O CH3CCH3 CO 1750 cm 1, 自由 CO: CO(自由 ) 2143 cm 1, 端基 CO: CO(端 基 ) 2000 100 cm

27、1; 橋基 CO: CO(2 CO) 1800 75 cm 1; 面橋基 CO: CO(3 CO) 1625 cm 1 9.2 類羰基配體的有機過渡金屬配合物 N2、 NO+、 CN 等雙原分子或基團是 CO分子的等電子體。 因此他們與過渡金屬配位時與 CO的情形十分相似,同樣是既可 作為 給予體,又可作為 接受體。 9.2.1 分子 N2配合物 下面示出 N2 分 子的分子軌道能級 圖 。 最高占據(jù)軌道 相當于 N上的孤對 電子 , 然后是 軌道 , 最低未占據(jù)為 1 。 已經(jīng)知道它與 CO 十分相似 , 因而可 用 :NN:(:CO:) 表 示

28、 。 因此,分子 N2與過渡金屬生成配合物時的成鍵情況也與 CO 相似,氮原子上的孤對電子 3g進入過渡金屬的空軌道,形成 配鍵;同時過渡金屬的非鍵 d 電子進入 N2分子的反鍵 1g空軌道 ,形成反饋 鍵,從而構成 協(xié)同配位的結構。 然而同 CO相比 , N2最高占有軌道的能量比 CO低 , 所以 N2 是一個較差的 電子給予體 , 它給出電子形成 配鍵的能力遠比 CO弱 ; 另一方面 ,N2分子的最低未占據(jù)空軌道的能量又比 CO的 高 , 所以 N2接受金屬 d電子形成反饋 鍵的能力也不如 CO強 。 因此 , N2分子配合物的穩(wěn)定性比金屬羰基化合物差 , 生成的

29、N2 分子配合物的數(shù)量也遠比羰基化合物少 。 N2分子可以以端基、 側基和橋基形式同金屬配 合, 右面給出的是端基和 側基配位的情況。如果作 為橋基配位則在圖的右面 再加上一個金屬原子的 d 軌道即可。 與金屬羰基配合物的情況相似 , 在 N2分子與金屬以 鍵配位后 , 由于形成 鍵時 , NN之間的成鍵電子密度減小 , 而在形成反饋 鍵時 , N2分子的反鍵軌道中又加入了電子 , 這 意味著降低了 N2的鍵級 (鍵級 (成鍵電子反鍵電子 )/2)。 鍵級 減小 , 鍵長增加 。 紅外光譜研究表明 , 雙氮配合物中 N2分子的 伸縮振動頻率一般比自由氮分

30、子小 100 300cm 1, 最多者可達 600cm 1。 這表明 , 雙氮配合物中的 N2分子得到了一定程度的 活化 。 而 N2分子的活化是 N2分子進一步還原到 NH3的先決條件 。 因此 , 可以說 , N2分子的活化為人們從空氣中直接固氮打開 了一扇大門 , 而這正是人們長久以來所夢寐以求的目標 。 總之雙氮配合物對研究生物固氮和氮氫化合以合成 NH3 的機 理、為推進化學模擬生物固氮的研究、尋找合成氨的新型催化劑 以實現(xiàn)在溫和條件下合成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 意義。所以引起了化學家和生物學家們的普遍注意,成為當今無 機化學中非?;钴S的一個研究領域。

31、 從表可看出 :當 N2配位形成雙氮配合物后 ,NN鍵長都略有增 加 (最大增加 25 pm), 伸縮振動頻率 NN 都有所減小 (減少 100 500 cm 1), 表明 NN鍵的強度有一定程度削弱 , 氮分子得到不同 程度活化 ,為雙氮配合物進一步反應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 鎳鋰雙核端基、側基 N2 配合物 配合物中的 N2可加合質子并被還原為氨或 肼 : HCl / CH3OH 60 HCl / Et2O 60 NH3 N2 N2H2 N2 Ti(Cp)2N2 下面是 N2 配合物的一個實例: NO比 CO多一個電子 , 且這個電子處在反鍵 *軌道上 (參

32、考 CO能級圖 ), 鍵級為 2 1/2=2.5。 它容易失去一個電子形成亞硝 酰陽離子 NO , NONO e, 電離能為 9.5 eV 916.6 kJmol 1 。 9.2.2亞硝?;浜衔? NO 與 CO是等電子體 , 鍵級為 3。 NO 的鍵長為 115.1 pm, NO 的鍵長 106.2 pm。 一般認為 NO作配體時是一個三電子 給予體 。 可以這樣來理解它的配位情況: 當它跟金屬配位時 , 處于反鍵 *軌道上的 那個電子首先轉移到金屬原子上 M NO NO M NO+與金屬 M 的配位方式同 CO一 樣 , 即

33、NO+(亞硝酰陽離子 )向金屬 M 提 供一對電子形成 配鍵 , 而 M 提供 d電子 、 NO 的反鍵 * 軌道接受 M 的 d電子形 成反饋 配鍵 , 亦即形成 鍵體系 。 N NO 一種是 M NO呈直線形 , 一般出現(xiàn)在貧電子體系中 , NO 作為三電子給予體 , 如 : Fe Fe S Et Et S OC OC OC NO NO Cr O N Cl N O 當亞硝酰多同其他配體一起與金屬形成混配型的配合物時 , 從計量關系看 ,兩個 NO可替代三個雙電子配體 (因為 NO是一個 三電子配體 )。 : M N O: 另一種情況為彎曲形

34、,見右圖, 一般出現(xiàn)在富電子體系中,此時 NO給 出一個電子,為一電子給予體,金屬 給出一個電子,形成 單鍵,而 N上 還余一孤電子對,正因為這一對孤電 子才導致 M N O呈彎曲。 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 , NO是以端基進行配位的 , 端基配位有兩 種情況: 下面列出 NO配位后 N O間 的伸縮振動頻率的變化 : (NO,自由 ) 1840 cm 1, (NO+,自由 ) 2200 cm 1; (R N O) 1550 cm 1; NO配合物 (NO)在 1550 1939 cm 1之間變化 除端基配位外 , NO還可以以橋基方式配位 ,

35、有連二橋式 和連三橋式之分 。 其中與金屬所生成的 單鍵所需的電子由 NO 和 金屬原子共同供給 , 但這些情況比較少見 。 O N M M M N O MM 連二橋式 連三橋式 上述 CO、 N2、 NO等配體 , 均為 電子對給予體 , 所以是路易斯堿 。 但同時又都有不同程度的接受 反饋 電子的能力 , 因而又都是路易斯酸 。 類似的配 體還有很多 , 如 CN 、 AR3 、 醇 、 酰胺等 。 他們中 有許多是以接受 電子 、 形成反饋 鍵為主 , 據(jù)此 , 人們將這類配位體稱為 酸配體 。 由這類配體形成的 配合物稱為

36、 酸配合物 。 烯和炔是過渡元素的另一類重要配體 , 他們以 鍵的電子 云來和金屬配位 , 所以通常將生成的配合物叫 配合物 。 該 配體 , 亦即以 鍵電子云去配位的配體稱為 配體 。 9.3 不飽和鏈烴配合物 若配體中的鍵或環(huán)上的所有原子都是鍵合于一個中心原 子 , 則配體名稱前加上詞頭 (表示 鍵合形式 )。 如 PtC12(NH3)(C2H4) 二氯 一氨 ( 乙烯 )合鉑 ( ) Ni(C5H5)2 二 (茂 )合鎳 ( ) Ni(NO)3(C6H6) 三亞硝酰 ( 苯 )合鎳 (0)

37、 Cr(CO)3(C6H6) 三羰基 ( 苯 )合鉻 (0) ReH(C5H5)2 一氫 二 (茂 )合錸 ( ) 當多重鍵上的配位原 子都配位至一原子上時, 其命名法與上同。如右圖 所示。 COCO CO CO M 四羰基 ( 1,5 環(huán)辛二烯 )合 鉻 (0) 一 配合物的命名 配合物的命名原則與經(jīng)典配合物相似,但為了說明鍵合情 況,還需標明配位原子的鍵合方式: F e (C O ) 3 若配體的鏈上或環(huán)上只有一部分原子參加配位 , 或其中 只有一部分雙鍵參加配位 , 則在 前插入?yún)⒓优湮辉拥淖鴺?。 如果是配體

38、中相鄰的 n 個原子與中心原子成鍵 , 則可將第一 個配 位原子與最末的配位原子的坐標列出 , 寫成 (1 n), 如只有一 個原子與中心原子成鍵 , 則在配體前加上 詞頭 。 如: CH 2 HC HC CH 3 C o ( C O ) 3 三羰基 (1 3 3 四羰基 ( 苯 ) 三羰基 (1 4 4 環(huán) 丁二烯 )合鈷 (0) 合鈷 (I) 辛四烯 )合鐵 (0) Co CO CO CO CO 二 蔡斯鹽 (Zeise salt) 蔡斯鹽 (KPt(C2H4)C13)是過渡金屬 烯烴配合物的典型實例 。 命名為 三氯 (2 乙

39、烯 )合鉑 ( )酸鉀 ,早在 1825年就 被蔡斯合成出來 , 但直到 1954年才將 它的結構確定 。 經(jīng) X射線分析表明 , 蔡斯鹽的陰離子結構如右圖所示: 由圖可見 Pt( )與三個氯原子共處一個平面 , 這個平面與乙 烯分子的 C C鍵軸垂直 , 并交于 C C鍵軸的中點 , 三個氯原子 與 C C鍵的中點組成的平面接近平面正方形 。 乙烯分子與金屬 離子之間的化學鍵包含著一條 配鍵和一條反饋的 配鍵 , 這些 化學鍵的形成可表述如下: 由于乙烯分子的雙鍵包含一條由兩個 C原 子的 sp2雜化軌道構成的 鍵和由兩個 C原子的 p軌道 構成的 鍵 。 整個乙

40、烯分子位于一個平 面之上 。 除此之外 , 乙烯分子還含有空的反 鍵 *軌道 。 蔡斯鹽陰離子 Pt(C2H4)C13 的 中心離子 Pt( )具有 d 8 構型。 在形成配合物時,它以其空 dsp2雜化軌道分別接受來自配體 Cl 的孤對電子 ( Cl )和 乙烯分子的成鍵 電子。與乙烯分子配合時 , 生成的是三中心 配位鍵 (在這個三中心 配位鍵中 , 乙烯是電子對的給予體 ,Pt ( )是電子對接受體 )。同 時, Pt( )中 d 軌道上的 非鍵電子 ,則和乙烯分子中 的空反鍵 *軌道形成另一 個三中心反饋 配鍵 (而在 這個三中心反饋 配鍵中 , Pt( )是電

41、子對的給予體 , 乙烯分子是電子對接受體 )。 這種 配鍵和反饋的 配 鍵的協(xié)同結果 ,使得蔡斯鹽 相當穩(wěn)定。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 , 如果配體含有一個以上的雙 鍵時 , 那么配體分子就可以提供一對以上的 電子形成 多個 鍵 , 起多齒配體的作用 。 如 C4H6(丁二烯 ) Fe(CO)5 C C H H CH 2H 2 C Fe CO CO CO 2 CO 2 炔烴配合物 炔烴也可以與過渡金屬形成配合物 , 其配位方式與乙烯配 位的方式有很多相似之處 。 即都可以用 電子同金屬鍵合 , 但 是 , 由于乙炔分子有兩組相互垂直的的成鍵和反鍵 *分子軌

42、道 , 這兩套成鍵 軌道和反鍵 *軌道都可以和對稱性匹配的金屬 d 軌道發(fā)生重疊 , 即炔烴可以用兩對 電子同金屬鍵合 , 因而 可以加強金屬與乙炔之間 的相互作用 。 除此之外 , 兩套軌道還可以各同各的 金屬相互作用 , 因而可以 生成多核配合物 , 炔烴在 其中起橋基的作用 。 如右 圖所示 。 Co Co CO CO CO C C t - B u t - B u OC OC OC 另一類重要的過渡金屬配合物是環(huán)多烯配合物 , 這類配合 物都有夾心型結構 , 即過渡金屬原子夾在兩個環(huán)烯配體之間 , 因而被戲稱為 Sandwich compound(三明治 化合物夾

43、心面包 )。 其中最典型的是二茂鐵和二苯鉻 。 9.4 金屬環(huán)多烯化合物 9.4.1 茂夾心型配合物 Mg X Fe 3+ 1 二茂鐵的合成和性質 二茂鐵在 1951 年首次純屬偶然地合成了出來。當時是為了 制備富瓦烯 ( ),預期的方法是以 FeCl3氧化環(huán)戊二烯 格氏試劑的方法 : 但是預期的產(chǎn)物沒有得到 ,卻得到了一個橙色的穩(wěn)定的新配 合物 (C5H5)2Fe,稱為二茂鐵。其反應歷程是 Fe3+首先被格式試劑 還原為 Fe2+, Fe2+再同格式試劑反應生成二茂鐵 : 2

44、 FeCl2 (C5H5)2Fe MgBr2 MgCl2 M g B r H 目前合成二茂鐵的方法是利用 C5H6的弱酸性 (pKa20)與強 堿反應生成環(huán)戊二烯陰離子 C5H5 ,此陰離子再同 Fe2 直接化 合得到,整個反應是在四氫呋喃介質中進行的: C5H6 NaOH C 5H5Na H2O 2C5H5Na FeCl2 Fe(C5H5)2 2NaC1 也可以使用有機堿來代替 NaOH: 2C5H6 FeCl2 2Et2NH Fe(C5H5)2 2Et2NH2C1 如果環(huán)戊二

45、烯陰離子與羰基配合物反應可制得“半夾心” 式的配合物 : W(CO)6 NaC5H5 Na(C5H5)W(CO)3 3CO THF THF W CO CO CO 二茂鐵是一穩(wěn)定的橙黃色晶體 , m.p 173 174 , 可溶于苯 等有機溶劑 , 但不溶于水 , 在 100 時升華 , 對空氣穩(wěn)定 , 在隔絕 空氣的條件下加熱 , 500 時還不分解 。 但易被 Ag+、 NO3 等氧化為藍色的鐵茂正離子 Fe(C5H5)2 。 由于 二茂 Fe中的環(huán)戊二烯基具有芳香性 , 因此 , 二茂 Fe具有 許多類似于苯的性質 , 而且與親電試

46、劑反應比苯還要活潑 。 如茂環(huán)上的 H 可以被?;〈? Fe(C5H5)2 CH3COC1 (C5H5)Fe(CH3COC5H4) HC1 (C5H5)Fe(CH3COC5H4) CH3COC1 (CH3COC5H4)Fe(CH3COC5H4) 又如 , 茂環(huán)可以同甲醛和有機胺縮合: Fe(C5H5)2 CH2O HNMe2 (C5H5)Fe(C5H4CH2NMe2) H2O 不過 , 就這一點而言 , 又說明二茂 Fe的反應性更接近于噻吩 和酚 , 而不太象苯 , 因為苯不發(fā)生上述縮合反應 。

47、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 , 幾乎所有的 d 區(qū)過渡金屬都可以生成類似于二茂 Fe的配合物 。 A1C13 A1C13 H3PO4 HAc (二甲胺 ) 2 二茂鐵的結構和化學鍵 X射線測定表明在二茂 Fe中 , Fe原子對稱地夾在兩個茂 環(huán)平面之間 , 二環(huán)之間的距離為 332pm, 所有的 C C鍵長都為 140.3pm,Fe C鍵長 204.5pm,由此可得 , CFeCmax 6726。 茂環(huán)可以采取重疊型和交錯型兩種構型。 Fe Fe (3.81.3)kJmol 1 重疊型 交錯型 (多存在于氣相中 )

48、 (多存在于固相中 ) 下面用分子軌道理來討論它的化學鍵問題 。 根據(jù)二茂鐵的結構 , 鐵與環(huán)間的距離較遠 (166pm), 因此 , (每個 )環(huán)上的 C原子之間的作用超過了 C與 Fe原子間的作用 , 因 此二茂鐵的分子軌道可以按下面的順序進行組合 。 首先是組成環(huán)戊二烯基的非定域分子軌道 。 由于環(huán)戊二烯基含有垂直于碳原子平面的五條 p 軌道 , 由 這五條 p 軌道可以線性地組成五條非定域 p軌道 。 這些軌道的正負區(qū)域及節(jié)面數(shù)可表示如下 : 圖中紅色虛線表示分子的節(jié)面 , 因此 , 按照軌道 (圖形 )的 對稱性

49、 , 這五條分子軌道可分為三類 : 一類沒有節(jié)面 , 第二類 是有一個節(jié)面的簡并軌道 , 第三類是有兩個節(jié)面的簡并軌道 。 顯然這些軌道的能級隨節(jié)面的增多而升高 。 用同樣方法可以得到其他八條分子軌道。 最后,由環(huán)戊二烯基的配體群軌道與 Fe 原子的價電子軌道, 按對稱性匹配原則組合成成二茂鐵的分子軌道, 然后 , 我們將兩個環(huán)戊二烯基環(huán)的一共十條 p軌道組合成 十條配體群軌道 。 例如按照對稱性匹配的原則 , 第一個環(huán)中的 軌道和第二個環(huán)中的軌道可以線性地組成合二條配體群軌道 a1g 和 a2u(g表示中心對稱 , u表示中心反對稱 )。 + + + + +

50、 + + + + + + + + a 1 g + + + + + + + + + + + a u2 Cp能級 Cp軌道對稱性 Cp的分子軌道 Fe的原子軌道 Cp2Fe的分子軌道 在組成分子軌道能級 圖時 , 軌道對稱性相匹配 是成鍵的先決條件 , 除此 之外 , 還要考慮配體群軌 道與 Fe原子軌道的相對能 級高低 , 以及他們的重疊 程度 。 按照這些原則 , 應 用量子力學計算得到的 Cp2Fe的部分分子軌道的 能級圖示于右 。 Fe2+的 6個價電子和兩 個環(huán)戊二烯基的 12個電子 共 18個電子分別填入九條 分子軌道中 。 二茂 Fe的價 電子數(shù) 18, 符合

51、 18e規(guī)則 , 因此 , Cp2Fe是夾心配 合物中最穩(wěn)定的配合物 。 重要性僅次于茂夾心配合物的是苯夾心配合物 。 在苯夾心 配合物中以二苯鉻最穩(wěn)定 。 將金屬鹵化物 、 苯 、 三鹵化鋁和金 屬鋁一起反應即得二苯鉻陽離子 。 3CrC13 2A1 A1Cl3 6C6H6 (C6H6)2CrA1C14 產(chǎn)物在堿性介質中再經(jīng)連二硫酸鈉還原 , 便得到 0 價的金屬 夾心配合物: 2(C6H6)2Cr S2O42 4OH (C6H6)2Cr 2SO32 2H2O 二苯鉻是一種逆磁性的棕黑色固體 , m.p.284 285 ,

52、 物理 性質與二茂鐵相似 , 但熱穩(wěn)定性不如二茂鐵 。 在空氣中會自燃 , 易在芳香環(huán)上發(fā)生取代反應 , 也易被氧化為二苯鉻陽離子: 2(C6H6)2Cr O2 2H2O 2(C6H6)2CrOH H2O2 二苯鉻也具有夾心結構,成鍵方式和 分子軌道能級圖都類似于二茂 Fe,其中 ,苯 為六電子給予體 ,Cr有六個價電子,共 18個 電子填入 9 條成鍵的分子軌道,電子兩兩 成對,故該配合物是逆磁性的。 9.4.2 二苯鉻 9.4.3 環(huán)辛四烯夾心型化合物 環(huán)辛四烯 (C8H8,COT)也能和過渡元素 、 鑭系元

53、素和錒系 元素 , 生成類似于 Cp2Fe式的夾心型的化合物 。 下面示出環(huán)辛 四烯和二環(huán)辛四烯鈾 (用 (COT)2U表示 )的結構 。 COT環(huán)為平面 結構 , U4+ 對稱地夾在兩個 COT環(huán)之間 。 其成鍵方式據(jù)認為是 U4 的 fxyz和 fz(x2 y2)與 COT的 e2u軌道的相互作用 。 U(COT)2是 一種穩(wěn)定的綠色晶體 , 甚至到 200 也不分解 。 環(huán)辛四烯 (C8H8,COT) 原子簇 (Cluster)是金屬原子簇化合 物的簡稱 , 也可稱之為簇合物 。 它是指 3個或 3個以上的金屬原子直接鍵合而成 的化合物 (按照這個定義 , 很顯然 , 硼烷 和

54、碳硼烷都不能算在原子簇之內 )。 9.5 過渡金屬原子簇化學 (一 ) 中心原子之間僅有金屬鍵連接 含有金屬鍵而且具有對稱結構的化合物,應用倍數(shù)詞 頭命名。 如: Br4Re ReBr42 二 四溴合錸 ( )酸根離子 (CO)5Mn Mn(CO)5 二 (五羰基合錳 ) 若為非對稱結構,則將其中的一些中心原子及其配體合 在一起作為另一個“主要的”中心原子的配體 (詞尾用“基” ) 來命名,這另一個作為“主要的”中心原子是其元素符號的英 文字母居后的金屬, 如 (C6H5)3AsAuMn(CO)5 五羰

55、基 (三苯基胂基 )金基 合錳 As: arsene Au: gold Mn: manganese 9.5.1 簇化合物的命名 (三 ) 同種金屬原子簇化合物的命名 有些金屬原子簇化合物除其金屬間有鍵連接外 , 還有一些 非金屬原子團 (配體 )與該金屬原子簇緊密締合 , 這時 , 金屬原子與 配體間鍵的性質則按照橋鍵和一般鍵的習慣來命名 。 此外 , 還 必須對該金屬原子簇的幾何形狀 (如三角 、 四方 、 四面等 )加以說 明 。 如: Os3(CO)12 十二羰基合 三角三鋨 Nb

56、6(2 C1)122 十二 (2氯 )合 八面 六鈮 (2+)離子 Mo6(3 Cl)84 八 (3氯 )合 八面 六鉬 (4+)離子 注 : 其中,括號內的 2和 4不是氧化態(tài) , 而是離子的電荷。 (二 ) 中心原子間既有橋聯(lián)基團又有金屬鍵 此類化合物應按橋聯(lián)化合物來命名 , 并將包含有金屬金 屬鍵的元素符號括在括號中綴在整個名稱之后 。 如 (CO)3Co(2 CO)2Co(CO)3 二 (2羰基 )二 (三羰基合鈷 )(Co Co) 9.5.2 金屬金屬鍵 按照簇合物

57、這個定義 , 金屬金屬鍵是簇合物的重要標志 , 下面是幾個雙核配合物中的金屬金屬鍵的例子 。 1 Mn2(CO)10 按照 18電子規(guī)則 , Mn2(CO)10有 2 7 10 2 34個電子 , 平 均每個 Mn有 17個 e, 可以預料在他們的分子中必定存在有一條 Mn Mn金屬鍵 。 事實上 , 在成鍵時錳進行了 d2sp3雜化 , 有六條雜化軌道 。 其中 5條用以接受來自五個羰基配體的孤對電子 , 其中還有一條 已充填有一個單電子的 d2sp3雜化軌道與另一個錳原子的同樣的 軌道重疊形成 Mn Mn鍵 。 因此 , 每一個錳都是八面體型的 , 而且 OC Mn Mn

58、 CO處于一條直線上 。 O C Mn Mn C O O C Mn Mn C O CO CO COCO COCO CO CO 2 Co2(CO)6(2 CO)2 Co2(CO)8有三種異構體 。 其中 Co2(CO)6(2 CO)2異構體有 兩個邊橋羰基分別橋接兩個鈷原子 , 除此之外 , 每個鈷原子還 和三個端基羰基相連 , 由于 Co2(CO)8的價電子數(shù)為 2 9 8 2=34, 平均每個 Co有 17個 e, 預期他們中也存在一條金屬 鍵 。 所以對每一個鈷 ,它 的配位數(shù)也是 6, 也應 是 d2sp3雜化軌道成鍵 。 由于 d2sp3雜化軌道 之間的

59、夾角為 90 , 可 以預料 , 兩個金屬必須 以彎曲的方式才能進行 d2sp3 d2sp3軌道的重疊 。 3 Re2Cl82 在上兩個例子中 , 不管金屬鍵是直線性的還是彎曲的 , 但 他們都是單鍵 , 而在 Re2Cl82 離子中 , Re與 Re之間的金屬鍵卻 是四重的 。 該離子有 2 4 8 2 24個價電子 , 平均一個 Re有 12個 e, 因此 , 必須和另一個金屬 Re生成四重金屬鍵才能達 到 16e 的 結構 (為什么是 16 e? 因為 Cl 接受反饋 鍵 的能力較弱 , 不能分散中 心金屬原子的負電荷累積 , 故只能達到 16e結

60、構 )。 右面示出 Re2Cl82 離子 的結構 。 Re2Cl82 離子在成鍵時 , Re用 dx2 y2, s, px,py四條 軌道進行雜化 , 產(chǎn)生四條 dsp2雜化軌道 , 接受四個 Cl 配體的孤對電子 , 形成四條 正常的 鍵 , 兩個金屬各自 還剩四條 d軌道 ,即 dz2,dyz、 dxz、 dxy相互重疊形成四重 的金屬鍵 。 這四重鍵 , 一條 是 dz2 dz2頭對頭產(chǎn)生的 鍵 , 兩條是由 dyz與 dyz、 dxz與 dxz肩并肩產(chǎn)生的 鍵 , 還有 一條是 dxy與 dxy(或 dx2 y2與 dx2 y2)面對面產(chǎn)生的 鍵 。 該

61、離子的 24個價電子 , 在 8條 Re Cl 鍵中用去 16, 剩下 8個則填入四重鍵中 。 Re2Cl82 的結構為重疊構型, 即上下 Cl原子對齊成四方柱形, Cl Cl鍵長 332pm,小于其范德 華半徑 (約 350pm),表明 C1 C1 之間部分鍵合。 為什么是重疊型而不 是交錯型 ? 因為重疊型使 dxy和 dxy(或 dx2 y2與 dx2 y2) 能進行有效的重疊 , 但交 錯型時 , 這種重疊趨勢趨 于 0, (重疊型的 ) 重疊的 結果使在 Re與 Re之間形成 了 1條 、 2條 和 1條 四重 鍵 , 因而鍵距很短 , 鍵能很

62、 大 , 約為 300 500 kJmol 1, 比一般單鍵或雙鍵的鍵能都大,故 Re2Cl82 能穩(wěn)定存在。 假定配合物有 MnLm, 其中 L為配體 , 可以是 1e給予體 、 2e給 予體或 5電子給予體等等 。 再假定每個金屬的價電子數(shù)為 V, 一個配體 L提供的電子數(shù) 為 W,電荷為 d,則 總的價電子數(shù)為 Vn+Wm d。 其中 Wm實際上代 表所有的配體給予的電子數(shù) ,d為電荷 (負離子取 ,正離子取 )。 為了滿足 18e規(guī)則 , 需要的電子數(shù)為 18n, 其間的差額為 18n (Vn Wm d) 這就是

63、二中心金屬鍵所需要的電子數(shù) , 因此: M M鍵的數(shù)目 18n (Vn Wm d) 2 即: M M鍵的數(shù)目 滿足 18e規(guī)則所需要的電子數(shù) (金屬的 總價電子數(shù)配體提供的總電子數(shù) 離子的電荷數(shù) ) 18n (Vn Wm d)/2 9.5.3 18e規(guī)則在原子簇中的應用 本式為 18e規(guī)則在原子簇中的應用公式,此公式除能計算 M M鍵的數(shù)目,從而推測羰基簇的骨架結構之外,還可以預言 某些原子簇中存在的多重鍵的數(shù)目。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 18e規(guī)則對三核、四核原子簇的應用比

64、較成功,但對其他高核原子簇有時就不太行得通。原因是 18e規(guī) 則是建立在電子對定域基礎上的,而在多核原子簇中電子是高 度離域的,隨著金屬原子集團的增大,非定域化程度增加。 以 Os3(CO)10(2 H)2為例: 配體提供價電子數(shù) 10 2 2 2 24 金屬 Os32 3 8 2 22 總電子數(shù) 46 M M鍵數(shù) (18 3 46)/2 4 三個金屬 4條金屬鍵 ,可以有 Os Os Os和 Os Os的排布 , 結構分析表明配合物 具有環(huán)丙烯的結構 , 所 以其結構如右圖所示 : 顯然 , 后者

65、電荷分 布比較合理 。 Os 1 影響形成 M M鍵的因素 (1)金屬要有低的氧化態(tài) , 一般為 O或接近 O。 (2)金屬要有適宜的價軌道 , 常表現(xiàn)在對于任何一簇過渡元素 的第二 、 第三系列比第一系列的元素更易形成金屬金屬鍵 。 造成以上兩個因素的原因是 d軌道的大小問題 。 因為 M M鍵的 形成主要依靠 d軌道的重疊 , 當金屬處于高氧化態(tài)時 , d軌道收縮 , 不 利于 d軌道的互相重疊;相反 , 當金屬呈現(xiàn)低氧化態(tài)時 , 其價層軌道 得以擴張 , 有利于金屬之間價層軌道的充分重疊 , 而在此同時 , 金屬 芯體之間的排斥作用又不致過大 。 因此

66、 M M鍵常出現(xiàn)在金屬原子處 于低氧化態(tài)的化合物中 。 由于 3d軌道在空間的伸展范圍小于 4d和 5d, 因而只有第二 、 三過渡系列的元素才更易形成原子簇化物 。 (3)要有適宜的配體 。 由于價層中太多的電子會相互排斥 ,從而妨礙 M M鍵的形成 ,因 此 ,只有當存在能夠從反鍵中拉走電子的 酸配體 , 如 CO、 NO、 PPh3 等時 , 金屬原子簇才能廣泛形成 ; 另一方面 , 對于同一個配體 , 一般 是前幾族的元素容易生成原子簇化物 , 而 Fe族 、 Ni族則不常見 , 其原 因就是前幾族元素價層的電子數(shù)比較少的緣故 。 9.5.4 過渡金屬簇合物的合成和反應 2 合成 簇合物的合成方法一般有兩種: (1)氧化還原 6 RhC163 23 OH 26 CO CHC13 Rh6(CO)15C2 11 CO2 3 PC1 12 H2O 14 NbC15 16 Nb 20 NaC1 5 Na4Nb6C118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于我們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wǎng)版權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wǎng)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wǎng),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