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更新)國家開放大學電大《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形考任務4試題及答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1更新)國家開放大學電大《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形考任務4試題及答案(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最新國家開放大學電大《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形考任務4試題及答案
形考任務4
題目1
健康教育計劃實施的質(zhì)量控制內(nèi)容中不包括()o
選擇一項:
A. 對活動內(nèi)容的監(jiān)測
B. 對活動經(jīng)費的監(jiān)測
C. 對設備維護情況的監(jiān)測
D. 對人群知信行及有關危險因素的監(jiān)測
E. 對工作進程的監(jiān)測
題目2
為了解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計劃對目標人群知識和態(tài)度的影響,需要進行()。
選擇一項:
A. 形成評價
B. 過程評價
C. 效應評價
D. 結局評價
E. 總結評價
題目3
“干預活動覆蓋率"屬于()o
選擇一項:
A. 效應評價指標
B. 形成評價指標
C. 過程
2、評價指標
D. 總結評價指標
E. 結局評價指標
題目4
關于評價,不正確的描述是()。
選擇一項:
A. 評價是客觀實際與課接受的標準之間的比較
B. 評價分為過程評價和效果評價兩類
C. 通過評價可以完善項目執(zhí)行過程
D. 健康教育計劃中應該包括評價計劃
E. 評價是項目的最后一項工作
題目5
最適合于操作技能的培訓方法是()。
選擇一項:
A. 演示與模擬
B. 使用掛圖
C. 小組討論
D. 案例分析
E. 角色扮演
題目6
下列屬于效應評價的指標是()。
選擇一項:
A. 信念持有率
B. 媒介擁有率
C. 疾病發(fā)生率
D. 生活滿意
3、度
E. 人群覆蓋率
題目7
某??刂茖W生吸煙活動中要求教師和家長也不吸煙,這屬于()。
選擇一項:
A. 行為干預策略
B. 教育策略
C. 傳播策略
D. 政策策略
E. 環(huán)境策略
題目8
可用于克服健康促進項目工作者在評價中對目標人群的誘導與暗示的方法是()o
選擇一項:
A. 培訓項目工作人員
B. 事先通知調(diào)查對象
C. 設立隨機對照組
D. 增加調(diào)查對象人數(shù)
E. 校準調(diào)查工具 題目9
健康狀況指標,發(fā)病率、死亡率等屬于()o
選擇一項:
A. 過程評價指標
B. 形成評價指標
C. 結局評價指標
D. 總結評價指標
E. 效應評價指
4、標
題目10
非等同比較組的評價方案無法克服的影響評價的因素是()。
選擇一項:
A. 測試/觀察因素
B. 選擇偏倚
C. 歷史因素
D. 失訪因素
E. 回歸因素
題目11
在健康教育計劃的實施時間表中不包括的內(nèi)容是()o
選擇一項:
A. 工作內(nèi)容
B. 經(jīng)費預算
C. 工作時間
D. 工作方式
E. 負責人員
題目12
可用于克服健康促進項目中目標人群失訪影響的方法是()0
選擇一項:
A. 設立隨機對照組
B. 培訓項目工作人員
C. 校準調(diào)查工具
D. 增加調(diào)查對象人數(shù)
E. 進行問卷預調(diào)查
題目13
“小學生寄生蟲病感染率"屬于
5、()。
選擇一項:
A. 總結評價指標
B. 結局評價指標
C. 效應評價指標
D. 形成評價指標
E. 過程評價指標
題目14
最適用于確定優(yōu)先問題的定性研究方法是()。
選擇一項:
A. 選題小組工作法
B. 個人深入訪談法
C. 現(xiàn)場觀察法
D. 專題小組討論法
E. 參與式快速評估法
題目15
定性調(diào)查最常見的測量工具為()o
選擇一項:
A. 量表
B. 問卷(如KAP問卷)
C. 儀器(如血壓表、體重計等)
D. 錄音機
E. 提綱
題目16
以下不屬于健康管理策略的是:()。
選擇一項:
A. 生活方式管理
B. 疾病管理
6、C. 災難性病傷管理
D. 社區(qū)管理
E. 需求管理 題目17
健康教育KAP問卷質(zhì)量的高低,對調(diào)查結果的真實性、適用性等有決定作用,反應問卷質(zhì)量的指標是()o
選擇一項:
A. 特異度
B. 靈敏度
C. 難度
D. 效度
E. 長度
題目18
個人深入訪談的優(yōu)點不包括()。
選擇一項:
A. 可用于發(fā)現(xiàn)新問題
B. 能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獲得大量信息
C. 能夠獲得比較深入的信息
D. 反饋及時,交流充分
E. 可以用于討論敏感問題
題目19
下列哪種抽樣方法不是隨機抽樣?()
選擇一項:
A. 分層抽樣
B. 系統(tǒng)抽樣
C. 方便抽樣
D. 整群抽樣
E. 單純隨機抽樣
題目20
問卷編寫的原則()o
選擇一項:
A. 避免使用復合型問題
B. 盡量使用專業(yè)術語
C. 避免使用誘導型問題
D. 避免問題含混不清
E. 采取適當方法降低問題敏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