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潮》教學反思 (3)》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觀潮》教學反思 (3)(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觀潮》教學反思
上完《觀潮》這一課后,上網(wǎng)查看了一些教學案例,在思想上有了很深的啟發(fā)和感受。再對照《新課程標準》認真反思,確有許多遺憾之處。我想這些新的認識和感受對我在今后的教學中定有新的突破。
《觀潮》這篇課文是以寫景為主的散文,文章語言優(yōu)美,詞語豐富,句子變化錯落有致,特別是“潮來時”一段,把錢塘江潮描繪的有聲有色,讀來令人如身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與文本融為一體,感受大自然的壯麗奇特的景觀,我在教學設計中主要注重了以下幾點:
一,創(chuàng)設心靈的境遇。
在課前,我設計了與學生“課前交流”的簡短對話,以商量語氣激發(fā)學生當“
2、小記者”,學生信心十足表示贊同,然后相機以寓于有趣、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將學生引入所要學習的情境之中,讓學生愿意與作者去觀潮的情思。從學生的神情和學習狀態(tài),我認為他們自認是“小記者”的身份表述的語言是自豪的,愿學的情感是真誠的。并且飽含愉快的心情進入課文佳境。同時,課堂中教師讓自身投入情感狀態(tài)帶動學生,才能真正達到師生雙邊活動。
二,注重學生主體參與,發(fā)展多種能力。
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我設計了讓作者一起去錢塘江大堤上去觀潮,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參與的興趣,然后圖文并茂,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文中優(yōu)美詞語,重點句子學生在“互動、思辯、表達”中得到理解,如:學生看完“潮來時”
3、課件后,很快能抓住文中重點詞語理解句子,領(lǐng)悟文美的蘊意。使其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得到提高。印象最深的是部分學生總不敢舉起小手,這一細微處老師不能忽視,我用風趣“摸瞎”游戲指名學生回答問題,讓學生在驚奇中自主的舉起了小手,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
三、以課文為本,教會學生寫作方法。
教完作者的觀察順序及從哪些方面去描述潮水在學生理解課文后相當明了。因此,我讓學生小組討論寫作方法,繼承傳統(tǒng)的“引用貫通”的教學方法,并用動作演義“人生鼎沸”的場面。再結(jié)合生活實踐中學會運用,知道如何描述場面,這一環(huán)節(jié)在整節(jié)課堂上看上去是“重復”的導教,但間接的讓學生加深了記憶,落實積累到運用知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