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政治上冊第一課 商品與商品經濟.doc
《2019-2020年高一政治上冊第一課 商品與商品經濟.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一政治上冊第一課 商品與商品經濟.doc(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一政治上冊第一課 商品與商品經濟 一、高考考點 1、商品和商品經濟的含義;商品的基本屬性;商品的價值量。 2、貨幣的產生和本質;貨幣的職能;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紙幣的產生和發(fā)展。 3、價值規(guī)律的內容和表現形式;價值規(guī)律的作用。 二、知識結構 三、重點、難點剖析 1、準確把握商品概念 商品的概念是本課乃至整個經濟常識最基本的概念,以后課文中的一系列內容,都是建立在這個基本概念的基礎上的??忌仨殞λ幸粋€透徹的理解。 (1)準確理解商品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①商品必須是勞動產品,凡不是勞動產品都不是商品。例如空氣、陽光等。②勞動產品必須用于交換,才是商品,如農民生產的農副產品,自己消費不用于交換就不是商品,如用于銷售,那就是商品。③至于某些非勞動產品也可以當做商品來買賣,并有一定價格,這是一種特殊情況,并不能否定商品一定是勞動產品。 弄清“用于交換”。①用于交換在時間上有交換前、交換中和交換后的區(qū)分,這里的交換不包括交換后。因為交換完成后,勞動產品就由生產領域、流通領域進入了消費領域,成了人們的消費對象,商品就轉化為非商品。②只要是以交換為目的而生產的勞動產品,即使還沒有交換(如工廠倉庫里的產品)或者暫時還不能實現交換(如商店里的產品)都屬于商品。③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可以是通過一次或多次交換后,才進入消費領域。一種產品只要它不停止交換關系,它就一定是商品;如果商品因賣不出去,退出流通領域而另作處理,這時的商品就轉化為一般物品或廢品,不再是商品。 (2)商品與其他勞動產品和其他非勞動產品的比較見下圖: 2、商品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兩個基本屬性 (1)商品的使用價值 使用價值是指商品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使用價值是商品的自然屬性,不同商品的使用價值在質上是不同的,在量上不能比較,這是不同商品需要交換的原因。使用價值不是商品獨有的,其他物品也有使用價值。 (2)商品的價值 ①涵義: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價值是商品的社會屬性,也是商品的基本屬性,是商品所獨有的。因為價值是“無差別的人類勞動”所以不同的商品價值大小是可以比較的,這正是不同商品之間相互交換的根據。 ②正確理解價值概念 要明確價值是由“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形成的。商品是勞動產品,雖然生產商品的具體勞動有所不同,但都是人類體力和腦力的消耗,從這一點上看,都是無差別的人類勞動,這種勞動凝結在商品中就成為價值。 要明確價值是商品特有的也是共有的屬性。不能認為只要是勞動產品、凝結了勞動就形成價值。這是因為,一方面商品價值體現著商品生產者之間交換勞動的關系,不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就沒有價值,故價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另一方面,凡商品都有價值,故價值也是商品共有的屬性。 價值是商品的本質屬性。這是因為商品之所以成為商品是由其價值屬性決定的。 (3)商品的使用價值與價值的關系 區(qū)別:①含義。②使用價值反映的是人與商品的自然屬性的關系,價值則是通過商品交換而產生的社會屬性,反映了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③使用價值是商品、其他勞動產品和自然物品都具有的屬性,而價值則是商品獨有的,是商品的本質屬性。④使用價值是物品本身具有的,或由生產者的具體勞動創(chuàng)造的,而價值則必須通過交換才能轉化的。 聯系: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tǒng)一體,商品的使用價值不能離開價值,否則就不是商品,價值是使用價值交換的基礎;價值也離不開使用價值,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是價值賴以存在的基礎。 排斥:商品生產者與消費者對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不能同時兼得。商品生產者為得到價值就必須讓渡使用價值給消費者;消費者為得到使用價值就必須讓渡價值給生產者。 3、商品的價值量 (1)含義:商品的價值量是指商品價值的大小。 (2)商品價值量的決定 ①價值是由勞動形成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所耗費的勞動量決定。 ②價值量不是由個別勞動時間決定的,而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商品的價值量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成正比。 ③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在現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制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 正確理解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含義:①“在現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有兩層含義?!霸诂F有的”是時間條件,這個勞動是現在,不是過去,也不是將來;“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是指相同生產部門大部分商品生產所使用的生產條件,其中最主要的是使用什么樣的勞動工具。②“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是指相同生產部門里大多數商品生產者的勞動強度和勞動熟練程度,這個“社會平均”是理論上的抽象,并不是某個計算中心計算出來。 (3)商品價值量與社會勞動生產率的關系 由于生產力是不斷發(fā)展的,某種商品的勞動生產率也會發(fā)生變化,生產某種商品所需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也會變化,因而商品價值量會隨之變化。商品價值量與社會勞動生產率成正比,商品價值量與個別勞動生產率無關,但個別勞動生產率的改變會使個別商品生產者在相同的時間內獲得價值總量增加或減少。 (4)正確理解商品的使用價值、價值量、勞動時間與勞動生產率的關系 ①勞動生產率有個別勞動生產率和社會勞動生產率之分,無論哪個勞動生產率,其越高,單位時間內生產出來的產品數量(即使用價值)就越多,勞動生產率與商品的使用價值量成正比關系。 ②社會勞動生產率與商品價值量成反比例。因為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減少,這就會引起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單位商品價值量減少。個別勞動生產率與商品的價值量無關,因為商品的價值量不是由個別勞動時間決定的。 ③社會勞動生產率不管怎樣變化,同一勞動在同一時間內所創(chuàng)造的價值總量是不變的。這是因為社會勞動生產率變化在引起單位時間內生產的商品數量變化的同時,也帶來單位商品價值量的反向變化,但在社會勞動生產率和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及其決定的單位商品價值量不變的情況下,如果個別勞動生產率和個別勞動時間發(fā)生變化,從而引起個別生產者在一定時間內生產的商品總量變化,則會使一定時間內生產的價值總量發(fā)生相應變化,故個別勞動生產率與個別生產者在一定時間內生產的價值總量成正比關系。 ④用下圖示表示上述關系 4、“價值決定價格”與“市場決定價格” “價值決定價格”與“市場決定價格”這兩種說法不是矛盾的,而是一致的。理由如下: (1)二者是從不同的側面回答了價格何以決定的問題?!皟r值決定價格”是從價值的決定因素講的。第一,從商品的兩個基本屬性看,價格是由價值決定的,而不是由使用價值決定的;第二,從商品的價值、供求關系等因素與價格的關系看,價格是由價值決定的,而不是由供求關系決定的,供求關系只是影響價格的因素之一?!笆袌鰶Q定價格”是從價格的決定主體講的?!笆袌鰶Q定價格”是相對于在計劃經濟條件下的“政府決定價格”而言的,是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充分享有定價權,它們自己可以根據價值規(guī)律、供求關系等因素自主確定商品價格。 (2)二者都是價值規(guī)律的客觀要求。價值規(guī)律的基本內容之一是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因而,在商品流通中就必然要求“價值決定價格”,在市場經濟中,要充分發(fā)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就必須按價值規(guī)律辦事,實行“市場決定價格”。 (3)二者是互為條件的?!皟r值決定價格”是“市場決定價格”的首要原則。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在市場經濟中,充分享有價格決定權,但是,他們對商品價格的確定,并不是隨心所欲,而必須以商品價格、供求關系、消費者的消費傾向等因素為依據。在這些眾多因素中,他們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商品的價值。因為,價格高于還是低于價值是他們賺錢還是虧本的關鍵。因而,他們首先必須遵循“價值決定價格”的原則,以此作為確定商品價格的基本依據。同時,“市場決定價格”又是“價值決定價格”原則得以充分實現的前提條件。“價值決定價格”的原則是價值規(guī)律的客觀要求,它只可以貫徹在市場經濟中,而不可以貫徹在計劃經濟中。在計劃經濟中,由于權力高度集中,一切商品由政府定價,從而使商品價格既不能體現價值,也不能反映供求關系。在市場經濟中,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充分享有定價權,實行“市場決定價格”,從而能使價格既體現價值,又反映供求關系,使“價值決定價格”這一原則得以充分實現。 5、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 這是本課的一個難點。 ①“金銀天然不是貨幣”是指,金銀作為一種自然物,在貨幣產生以前就存在了,但那時它并不是貨幣。在貨幣產生以后,也并不是所有的金銀都是貨幣,只有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金銀才是貨幣。隨著生產力的高度發(fā)展,產品經濟取代商品經濟后,貨幣就要消失,而金銀依然存在。 ②“貨幣天然是金銀”是指,隨著商品交換的進一步發(fā)展,一般等價物逐漸固定到金銀上。這是因為金銀天然具有最適宜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物質特點。金銀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就是貨幣。 6、貨幣與紙幣的關系 (1)區(qū)別:①貨幣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而紙幣只是由國家發(fā)行的強制使用的貨幣符號。②貨幣是商品有價值,而紙幣只是一種價值符號本身沒有價值。③貨幣具有五種職能,而紙幣是代替貨幣充當商品交換的媒介。 (2)聯系:①紙幣是貨幣形態(tài)的演變,是國家強制發(fā)行并強制使用的貨幣符號。②紙幣的發(fā)行量必須以流通中實際所需的貨幣量為限度,否則會引發(fā)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 7、價值、交換價值與價格之間的關系 價值不是自我表現的,必須通過交換由另一種商品表現出來,交換價值是價值的表現形式,價值是交換價值的基礎,交換價值的大小是由價值決定的。 貨幣產生后,商品的價值由貨幣來表現,用貨幣來表現商品的價值就是價格,價值決定價格,是價格的基礎。一般地說,商品價格的高低與商品本身價值大小成正比。 可見,價格和交換價值都是商品價值的表現形式,只是交換價值產生在物物交換時期,價格是通過貨幣表現出來的價值。 8、價值規(guī)律 (1)價值規(guī)律的內容及表現形式 ①價值規(guī)律的內容:商品的價值量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 ②表現形式:即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2)價值規(guī)律與等價交換原則 ①等價交換原則作為價值規(guī)律的基本內容是商品交換的客觀要求。商品的交換要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只有等價交換才能維護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利益,才能形成平等的競爭環(huán)境。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可促使生產者在競爭中優(yōu)勝劣汰,從而促進經濟的健康發(fā)展。 ②等價交換是在動態(tài)中實現的,是借助價格圍繞價值波動的形式表現出來的,也就是說等價交換并不在每次具體交換中體現,而是在無數的交換中在社會的總體交換中體現出來的。 ③等價交換原則要求商品的價格既要反映商品的價值又要反映市場的供求關系。等價交換原則在貨幣條件下應表現為價格與價值相符,但由于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會引起價格偏離價值,因此實際在市場上商品價格是由價值決定又要受市場供求關系的影響,等價交換原則正是通過市場價格的波動得到貫徹的,這就形成了市場價格。 (3)價值規(guī)律的作用與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 ①價值規(guī)律的作用:現代商品經濟中就是市場對資源的配置作用。市場對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合理配置,實質上是價值規(guī)律的調節(jié)作用刺激作用優(yōu)勝劣汰作用的結果。 ②市場對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合理配置是通過市場價格的波動傳遞給生產者和經營者的信息,通過市場競爭使資源(土地等基本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向優(yōu)勢部門或生產者集中最后合理地實現在社會生產的各部門配置。也就是價值規(guī)律通過價格圍繞價值波動的形式發(fā)揮作用。 9、影響商品價格的主要因素 (1)價格就是商品價值的貨幣表現,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價值決定價格。一般而言,商品價格的高低與商品價值大小成正比。 (2)商品價格高低與貨幣本身價值大小成反比。因為貨幣本身也是商品,也有價值,隨著生產貨幣商品的勞動生產率的變化,其本身價值也在不斷變化,因而它所代表的價值也在變化。當貨幣本身價值下降時商品價格就升高,反之則降低。 (3)紙幣發(fā)行量超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屬貨幣量時,價格會上漲。 (4)供求狀況。供不應求,價格上漲,供過于求時,價格下跌。 (5)商品流通不暢,市場管理不善也會引起價格上漲。 (6)人們的購買心理。 10、特殊商品何以賣天價 一般考察商品的市場價格主要考慮價值與供求關系這兩個因素,因為價格由價值決定并受供求關系的影響,但市場中商品價格的最終形成還受其他因素的影響。xx年春節(jié)期間,新聞媒體報道,北京市場上“80年陳釀”茅臺酒賣到了兩萬元一瓶的天價,顯然,以價值與供求關系因素來解釋茅臺酒的 價格形成是不夠的,諸如此類問題還有:文物、古董、已故著名藝術家的遺作都可賣出天價,這些都說明,商品價格的最終形成,除價值與供求關系外,還有其他因素的影響。 綜合起來看,其他因素應考慮為: (1)某些商品的不可再生性和不可重復性。文物、古董、著名藝術家的遺作的價格主要由這一因素決定。 (2)紙幣發(fā)行量的影響。由于流通中所需的貨幣量是一個客觀的定量,紙幣發(fā)行過多或過少,會引起通貨膨脹或緊縮。 (3)國家的宏觀調控措施的影響,如國家中央銀行調整存貸款利率,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整等。 11、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的關系 (1)聯系:①二者都是由社會總需求與社會總供給不平衡造成的,亦即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與發(fā)行的數量不平衡造成的。 ②二者都會影響正常的經濟生活和社會經濟秩序。因此,必須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予以抑制。 (2)區(qū)別:①含義及實質不同。通貨膨脹是指紙幣的發(fā)行量超過流通中所需要的數量,從而引起紙幣貶值,物價上漲的經濟現象。其實質是社會總需求大于社會總供給。通貨緊縮則是指物價總水平在較長時間內持續(xù)下降的經濟現象。其實質是社會總需求小于社會總供給。 ②表現及形成原因不同。從1992年起,我國經濟增長率高達14、2%,物價開始上漲,至1994年我國物價上漲率高達21、7%,表明我國出現了經濟過熱和通貨膨脹現象。其直接原因主要有:原材料、能源價格的調整帶動了產品價格上漲;需求膨脹,造成社會上過多的貨幣追逐熱銷的商品,引起了物價上漲;產業(yè)結構、產品結構不合理,出現了短缺產品,致使價格上漲;固定資產投資規(guī)模過大引起了需求膨脹等。自1996年起到xx年,從我國統(tǒng)計數字分析,我國已處于比較明顯的通貨緊縮狀態(tài),各類物價指數都出現了較長時間的持續(xù)下降。其原因主要是:隨著經濟的發(fā)展,我國已從總體上改變了以往商品長期短缺的局面,初步形成了一定范圍的買方市場;長時間、大范圍的價格下降,造成了企業(yè)經營困難,影響了投資者的信心,使下崗職工增多,就業(yè)機會減少,居民的收入降低,低價傾銷和惡性競爭增加,消費需求持續(xù)不振;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緩慢,經濟結構不合理的矛盾更加突出;亞洲金融危機等因素的影響,使國際需求增長乏力,且與國內需求不足相重疊。 ③危害性及解決舉措不同。通貨膨脹的出現,直接引起紙幣貶值。如果人民的收入沒有變化,生活水平就會出現下降,購買力降低,商品銷售困難,造成社會經濟生活秩序混亂。其解決的舉措是:第一,要大力發(fā)展農業(yè)生產,增加有效供給;第二,要控制貨幣供應量和信貸規(guī)模,實行適度從緊和量人為出的財政方針,努力增收節(jié)支,同時要加強對預算外資金的管理;第三,要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規(guī)模,抑制消費基金過快增長;第四,要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強市場體系建設,減少流通環(huán)節(jié),降低流通費用。通貨緊縮、物價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對人民生活有好處。但物價總水平長時間、大范圍下降,會嚴重影響投資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費心理;企業(yè)銷售額增加但利潤減少;投資者不愿投資,消費者不愿消費;市場不景氣,大量資金閑置;加劇生產經營者在價格上的惡性競爭,不利于企業(yè)、外貿出口等措施拉動經濟增長。對于我國這樣一個發(fā)展中的大國來說,特別需要靠擴大內需,這是我國經濟發(fā)展的堅實基礎。 四、典型題例 【例1】(xx年廣西高考第10題)在商品流通中所需貨幣量不變的前提下,貨幣流通次數與( ) A.待售商品數量成反比 B.商品價格水平成反比 C.商品價格總額成正比 D.貨幣本身的價值成正比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貨幣流通公式:流通中的貨幣量=待售商品價格總額/貨幣流通次數=待售商品數量╳商品價格水平/貨幣流通次數。故C正確。 【例2】2002年7月1日《市場報》報道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曾在廬山居住的別墅向游人開放。毛澤東別墅標準間公開報價680元/夜對旅行社報價為旺季400元/夜淡季260元/夜。其他別墅的價格均與之相同。同一別墅在旺淡季的報價卻不同這反映了( ) A.價值規(guī)律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guī)律 B.價格與價值相等是等價交換的要求 C.價格因供求關系影響而波動 D.競爭促使商品價格不斷波動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商品價格波動原因的理解根據題意同一別墅在旺淡季的報價不同是由旺季淡季的供求關系不同引起的。故C正確。 【例3】2002年6月24日《瞭望》周刊載文隨著中國汽車市場的逐步成熟汽車行業(yè)的競爭將由現在的價格大戰(zhàn)轉向整車性能價格比的較量。 請回答:(1)為什么競爭要由價格戰(zhàn)轉向性能價格比的較量? (2)你認為汽車企業(yè)怎樣才能在競爭中取勝? 【解析】本題答題思路:①運用商品基本屬性的知識認識競爭由價格大戰(zhàn)轉向性能價格比的較量;②從價值規(guī)律市場調節(jié)和品牌意識等角度說明企業(yè)應如何在競爭中取勝。 【參考答案】(1)使用價值和價值是商品的兩個基本屬性,消費者購買商品時都希望“物美價廉”,所以人們選購商品時總是力圖找到這兩個標準的最佳結合點,而性能價格比正是使用價值和價值有機結合的具體表現。因此價格的高低不是企業(yè)能夠決勝市場的惟一因素。汽車行業(yè)的競爭由現在的價格大戰(zhàn)轉向整車性能價格比的較量,能較好地滿足消費者的購物要求,從而順利實現商品的價值。 (2)汽車企業(yè)要在競爭中取勝必須:第一,自覺遵循價值規(guī)律不斷改進生產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縮短個別勞動時間從而取得價格優(yōu)勢。第二,注重面向市場生產適銷對路科技含量高品質好的產品。第三,注重樹立品牌意識和企業(yè)形象。-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高一政治上冊第一課 商品與商品經濟 2019 2020 年高 政治 上冊 第一 商品 商品經濟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eibangfood.com.cn/p-2574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