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語文 專題09 說“木葉”(預+講)(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5.doc
《2019-2020年高中語文 專題09 說“木葉”(預+講)(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5.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中語文 專題09 說“木葉”(預+講)(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5.doc(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中語文 專題09 說“木葉”(預+講)(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5 【本節(jié)要點】 1.掌握文章大意,區(qū)分重點概念。 2.探究古詩中的意象的不同的內涵。 【教學過程】 ☆課堂探討☆ 要點一:理清文章的結構。 【探究活動】 1. 給全文劃分段落,概括各段的段意。 2. 這篇文章實際上是談論詩歌語言的暗示性問題,為什么把“說‘木葉’”作為標題? 【教師釋疑】 這是一道探究文章的結構的題目,探究文章的結構應該明確各段的內容,然后分析各段之間的聯(lián)系,然后劃分,標題要注意既要概括全文的內容,還要形象,又是還要點明全文的思路,不單單是只概括全文的內容。第1段,說明從屈原《九歌》開始,“木葉”成為詩人們筆下鐘愛的形象。第2段,說明“木葉”就是“樹葉”,但是古代詩歌中有用“樹”的,有用“葉”的,就是用“樹葉”的十分少見。大量的是用“木葉”,后來又發(fā)展到用“落木”。第3段,說明“木葉”“落木”與“樹葉”“落葉”的不同,關鍵在于“木”字。第4段,說明“木”的第一個藝術特征:含有落葉的因素。第5段,說明“木”為什么有這個特征。第6段,說明“木”的第二個藝術特征:有落葉的微黃與干燥之感,帶來疏朗的秋天氣息。第7段,說明“木葉”與“樹葉”在概念上相差無幾,在藝術形象上的差別幾乎是一字千里。 【討論明確】 1.全文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1至3段為第一部分,列舉我國古代詩歌史上的一個現(xiàn)象,就是“木葉”成為詩人筆下鐘愛的形象,而“木葉”形象的關鍵在一個“木”字。第4至6段為第二部分,說明了“木”的兩個藝術特征,以及為什么有這些特征。第7段是小結。 2. 把標題定為“說‘木葉’”,就可以把古詩中的意象“木葉”作為論題,圍繞它展開全文。作者先排除古代詩人考慮文字洗練的因素,再探尋它用于秋天的情景中蘊含有落葉的因素,最后從中得出詩歌語言的暗示性問題,并加以闡發(fā)。從現(xiàn)象談到本質,從個別談到一般,從具體談到抽象,既深入淺出地闡發(fā)了理論,又易于為廣大讀者所接受。如果把題目定為“談談詩歌語言的暗示性問題”,也無不可,但那勢必是另一種行文思路,大概是擺起架子大講理論,不大容易寫得深入淺出。 要點二:探究不同文字詞語的表達的不同的情感。 【探究活動】 《咬文嚼字》指出文學作品中的文字往往有聯(lián)想的意義,本文談到詩歌語言的暗示性問題,二者的意思是一樣的。在我國詩歌中,如“梅”“柳”“草”等,都具有暗示性,能引起聯(lián)想。試以下面寫“夕陽”的古詩詞為例說明。 (1)“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2)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3)“西風殘照,漢家陵闋”, (4)“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 (5)“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教師釋疑】 這是一道詩歌的意象的不同的含義的分析的題目,答題時注意意象的本來特征,然后注意引申,還要注意具體的語境,要在了解具體的語境的意境、情感的基礎上解釋意象的具體含義,同時還要積累名句,考試時把考題的平時的積累相對照。 【討論明確】 (1)夕陽(包括斜陽殘陽)多給人以失落凄涼之感。 (2)古人常用夕陽發(fā)思古之幽情,充滿歷史滄桑感。 (3)借助夕陽來渲染男女相思不相見的傷感情思。 【課堂提升】 1.細讀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 “木”不但讓我們容易想起了樹干,而且還會帶來了“木”所暗示的顏色性。樹的顏色,即就樹干而論,一般乃是褐綠色,這與葉也還是比較相近的;至于“木”呢,那就說不定,它可能是透著黃色,而且在觸覺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濕潤的;我們所習見的門栓、棍子、桅桿等,就都是這個樣子;這里帶著“木”字的更為普遍的性格。盡管在這里“木”是作為““樹”這樣一個特殊概念而出現(xiàn)的,而“木”的更為普遍的潛在的暗示,卻依然左右著這個形象,于是“木葉”就自然而然有了落葉的微黃與干燥之感,它帶來了整個疏朗的清秋的氣息。“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边@落下絕不是碧綠柔軟的葉子,而是窸窣飄零透些微黃的葉子,我們仿佛聽見了離人的嘆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這就是“木葉”的形象所以如此生動的緣故。它不同于:“美女妖且閑,采桑歧路間;柔條紛冉冉,落葉何翩翩?!?( 曹植《美女篇》 )中的落葉,因為那是春夏之交飽含著水分的繁密的葉子。也不同于:“靜夜四無鄰,荒居舊業(yè)貧;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 司空曙《喜外弟盧綸見宿》)中的黃葉,因為那黃葉還是靜靜地長滿在一樹上,在那蒙蒙的雨中,它雖然是具有“木葉”微黃的顏色,卻沒有“木葉”的干燥之感,因此也就缺少那飄零之意;而且它的黃色由于雨的濕潤,也顯然是變得太黃了。“木葉”所以是屬于風的而不是屬于雨的,屬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屬于沉沉的陰天;這是一個典型的清秋的性格。至于“落木”呢,則比“木葉”還更顯得空闊,它連“葉”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點綿密之意也洗凈了:“日暮風吹,葉落依枝?!?( 吳均《青溪小姑歌》 )恰足以說明這“葉”的纏綿的一面。然則“木葉”與“落木”又還有著一定的距離,它乃是“木”與“葉”的統(tǒng)一,疏朗與綿密的交織,一個迢遠而情深的美麗的形象。這卻又正是那《九歌》中湘夫人的性格形象。 (1)品讀下面語句,回答后面括號內的問題: A.“而‘木’的更為普遍的潛在的暗示,卻依然左右著這個形象”。(句中“普遍的潛在的暗示”指什么?) B.“然則‘木葉’與‘落木’又還有著一定的距離”。(句中“距離”的具體含義是什么?) 【答案】A. “普遍的潛在的暗示”指的是:黃色、干燥。B.“距離”,在這里是“差別”的意思,指的是:“木葉”是“木”與“葉”的統(tǒng)一,因此既有“木”的“疏朗”的一面,又有“葉”的“綿密”的一面。而“木”只有“疏朗”的一面。 【解析】 (2)本段文字說明了“木”的第二個藝術特征,它是分幾個層次進行說明的?請概括層次要點,說明層次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 【答案】本段文字分三層,第一層,開頭至“它帶來了整個疏朗的清秋的氣息”。主要是分析“木”的潛在意義:顏色“微黃”,質地“干燥”。第二層,“裊裊兮秋風”至“這是一個典型的清秋的性格”,分析“木葉”的形象特征:一個典型的清秋的性格。第三層,最后。分析“落木”的形象特征:比“木葉”更空闊。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旨在分析層次,理清作者的思路。分析時要留意那些提示性的詞語,比如段落開頭:“‘木’不但讓我們容易想起了樹干,而且還會帶來了‘木’所暗示的顏色性?!边@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過渡句,“顏色性”三字領起了下文。“于是‘木葉’就自然而然有了落葉的微黃與干燥之感,它帶來了整個疏朗的清秋的氣息?!庇蛇@個句子引出第二個層次,下文展開了對“木葉”的藝術形象的分析?!爸劣凇淠尽亍保@個句子則引出了下一個層次。 2.意象就是融入了詩人主觀情感的客觀物象。所以鑒賞詩歌,要把握詩人的情感,關鍵是揣摩意象,而古詩中的意象,一般有相對穩(wěn)定的特點,如“木葉”、“落木”表達的都是蕭殺凄涼、悲秋的意境。想想下列詩句中的意象都具有怎樣的意味,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保ɡ畎住鹅o夜思》) (2)“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3)“關山三五月,客子憶秦川”(徐陵《關山月》) (4)“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王昌齡《出塞》) (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 (6)“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 (7)“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說(《虞美人》) 【答案】明月——千年來,月寄愁情。自然界的月明、月陰,月圓、月缺與人世間的團圓、分離有相似之處。因而詩人筆下的月便常常與人的悲歡離合聯(lián)系起來了。因此人們也總是用月來寄托對家鄉(xiāng)對親人的思念。月升月落,月圓月缺象征時間,詩人以月光流逝,喻生命,因而月光是生命的,是時間的。古人常以月的傷感生命的流逝、歲月的流逝。月代表愛情。皓月當空,令人遐思,月是情緒的,情到深處,月夜里月便自然與情愛相連了。 【解析】-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高中語文 專題09 說“木葉”預+講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5 2019 2020 年高 語文 專題 09 木葉 提升 新人 必修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eibangfood.com.cn/p-2721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