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歷史二輪復習試題分類匯編 古代中國的經濟(I).doc
《2019-2020年高考歷史二輪復習試題分類匯編 古代中國的經濟(I).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考歷史二輪復習試題分類匯編 古代中國的經濟(I).doc(1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高考歷史二輪復習試題分類匯編 古代中國的經濟(I) 本資料主要匯編湖北省武漢市、黃石市、黃岡市、荊州市、宜昌市、荊門市、孝感市、武昌市等市以及重點名校xx-xx學年高中階段模擬考試、期末考試、診斷性考試、聯(lián)考等歷史試題,根據xx年最新高考考綱分類整理而成,資料題目較新,分類清楚,排版整齊,是二輪復習專題訓練的補充材料。 一、選擇題 1.(xx湖北優(yōu)質高中高三2月聯(lián)考28)歷史學家蔣廷黻先生曾經寫到:“中西關系是特別的。在鴉片戰(zhàn)爭以前,我們不肯給外國平等待遇;在以后,他們不肯給我們平等待遇?!蔽闹小拔覀儾豢辖o外國平等待遇”主要是指( ) A.外來商品受到自然經濟的頑強抵制 B.西方各國要求自由平等通商被拒絕 C.清王朝恪守朝貢貿易體制 D.清政府厲行閉關鎖國的“海禁”政策 2.(xx湖北優(yōu)質高中高三2月聯(lián)考27)“士人”是中國古代文人知識分子的統(tǒng)稱。西周、春秋時代,“士”在政治上居于卿大夫與庶民之間,處于貴族的最低層;士大夫的稱謂是戰(zhàn)國中葉才流行開來的,是指士人與官僚的合二為一;明清之際“士人從商,商人入仕”,是社會結構變動的一大特色。下列關于中國士人階層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禮賢下士”為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子百家治國搭建了政治舞臺 B.明清之際的“士人從商”反映抑商政策轉變,等級觀念淡化 C.面對鴉片戰(zhàn)爭失敗,當時開明士大夫階層發(fā)動了“自強”運動 D.“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反映了士人階層的自我修養(yǎng)和社會責任意識 3.(xx湖北孝感高三六校聯(lián)盟期末32)晉商和徽商是明清時期叱咤在商場上的兩大赫赫商幫,他們憑借高人一籌的生意手腕、運籌帷幄的權略謀術獲得了生意場上的巨大成功,取得了富比王侯的財富,使之在商界風光無限。但有學者卻對其作了如下評價:(它們)雖然對中國近代資本主義的產生創(chuàng)造了一些條件,但遺憾的是卻無法走向資本主義,它們就像生長于牛糞之上的幼苗,不管長勢如何誘人,當滔天的洪水奔襲而來時,必然隨著牛糞一起消失在歷史的洪波之中。這主要是由于古代商幫( ) A.僅僅是區(qū)域性商人群體 B.經濟活動沒順應歷史潮流 C.經營商業(yè)的理念較落后 D.沒有充分地利用海外市場 4.(xx湖北荊、荊、襄、宜四地七校聯(lián)盟高三2月聯(lián)考26)隋朝將作大匠宇文凱曾嚴令:官府工匠不得入市工作,其晚年回鄉(xiāng)后亦受到嚴密監(jiān)視且不許“收授學徒”和“制作產品”。上述現象反映了( ) A.官營手工業(yè)者有嚴格的從業(yè)要求 B.隋朝的官營手工業(yè)發(fā)達產品精美 C.工官制度不利于手工工藝的傳承 D.官營手工業(yè)者的匠籍制度被廢除 5.(xx湖北黃岡高三元月調研26)宋初,內地人民用銅錢向邊民購買馬匹,但邊民將銅錢鑄造成兵器侵擾內地。為此,政府禁止以銅錢買馬,改用以布帛、茶葉等換馬的物物交換方式。這一變化( ) A.導致宋代邊境貿易嚴重退化 B.說明政府貿易政策因事制宜 C.緩和了宋與少數民族的關系 D.促進了宋與邊疆的貿易往來 6.(xx湖北武昌高三元月調研26)明中期后,政府在福建漳州征收加增餉,“加增餉者,東洋呂宋(即菲律賓),地無他產,夷人悉用銀錢易貨。故歸船自銀錢外,無他攜來,即有貨亦無幾。故商人回澳,征水陸二餉(船稅與貨物稅)外,屬呂宋船者,每船更追銀百五十兩,謂之加征?!奔釉鲳A征收反映了當時( ) A.賦役貨幣化政策成效日益顯著 B.朝貢貿易受到政府的嚴格管理 C.西方對華貨物銷售呈滯銷狀態(tài) D.中國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內在需求 7.(xx湖北宜昌一模26)清朝官員姜宸英說:“民內有耕桑之樂,外有魚鹽之資,商舶交于四省,遍于占城……琉球諸國。凡藏山隱谷方物、鑲寶可效之珍,畢至闕下,積輸入于內府,于是恩貸之詔日下,……可謂極一時之盛?!睂Σ牧辖庾x正確的是( ) A.大臣的溢美之詞不可信 B.體現“閉關鎖國”政策 C.說明海外貿易日漸發(fā)展 D.反映 “天朝上國”觀念 8.(xx湖北八校高三第一次聯(lián)考26)梁柏力在《被誤解的中國》一書中曾對中西(歐)商業(yè)狀況進行了對比,一方面指出歧視商賈并非中國獨有的傳統(tǒng),明清時期中國富商的社會地位并不低微。另一方面又認為明清時期的中國與英國代表的西方存在不少明顯不同,并對英國商人勢力強的原因有如下一些文字介紹:“英國數百年來都處于戰(zhàn)亂之中……英國要與其他歐洲國家爭霸……”。照此推斷,梁氏認為明清時期中國商賈勢力不及西方的原因可能是( ) A.儒家思想含有明顯的抑商傾向 B.商人的社會地位有了顯著上升 C.禁止商人買賣土地和科考入仕 D.社會相對安定對商人依賴較小 9.(xx湖北荊州一模9)宋代對外貿易中,從東南亞等地進口香料、藥材、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從日本進口硫磺、水銀、沙金及扇子等工藝品,從高麗進口人參、綾布、文具等。這些物品的進口( ) A.推動了國內民間貿易的發(fā)展 B.反映了政府壟斷對外貿易的特征 C.滿足了特定人群的消費需求 D.促進了傳統(tǒng)自然經濟的松動 10.(xx湖北荊州一模8)唐代均田制規(guī)定,丁男與中男,每人受田一百畝。唐初,唐太宗幸靈口(今陜西臨潼縣境),見“村落逼側(擁擠),問其受田,丁三十畝。”這一現象( ) A.反映了唐初人多田少的客觀事實 B.說明政府對土地買賣的放任 C.奠定租庸調制推行的良好基礎 D.促進了政府墾荒政策的實施 11.(xx湖北荊州一模7)據研究,南北朝中期,政府在對手工業(yè)者的管理上,出現了雇傭工匠制度和番役制度。這些制度的出現說明( ) A.民間手工業(yè)與農業(yè)緊密結合 B.國家對工匠人身控制有所松弛 C.鹽鐵官營制度得到進一步強化 D.官營手工業(yè)者由籍匠變?yōu)槎∶? 12.(xx湖北荊州一模6)春秋戰(zhàn)國時期,商人頻頻交結王侯,各諸侯國君也非常重視商人階層。如鄭國國君與商人“世有盟誓”;晉國“絳之富商,能金玉其車,交錯其服,能行諸侯之賄?!辈牧媳砻鞲髦T侯國君重視與商人階層關系的主要目的是( ) A.成就霸業(yè)政治的需要 B.實行寬松商業(yè)政策 C.改變社會斗富逐利之風 D.重建官營商業(yè)制度 13.(xx湖北部分重點中學高三第一次聯(lián)考5)據蒙文通先生考證,唐時農作物平均每畝產量約1.5石,而宋代平均每畝產量約2石,比唐代高約30%。經濟作物無論種茶、種棉、種植甘蔗、栽桑養(yǎng)蠶均產量高于唐,生產分工也很仔細。而農產品種類也有明顯增多的跡象。宋朝較唐朝農業(yè)更發(fā)達的原因主要( ) ①宋朝政府注重農作物的推廣種植和引進 ②宋朝農業(yè)技術的提高和農業(yè)工具的改進 ③宋朝稅收制度和土地制度的調整 ④宋朝社會環(huán)境優(yōu)越,少受戰(zhàn)爭之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4.(xx湖北黃岡高三9月質檢7)1795年,印度人均消費英國棉紗、棉布的量巨大,而中國消費英國棉紗、棉布的量基本為零。中國消費英國棉紗、棉布的量基本為零的背景是( ) A.“海禁”政策的保護 B.棉紡織業(yè)相當發(fā)達 C.經濟發(fā)展水平高 D.小農經濟的抵制 15.(xx湖北黃岡高三9月質檢6)明清時期,江南地區(qū)拜財神的習俗濃厚,浙江拜范蠡為財神,安徽徽州拜管仲為財神,江西拜關公為財神。這些,朝廷不但認可,還給予支持。這反映出( ) A.朝廷不反對宗教信仰 B.江南經濟社會影響力上升 C.朝廷藉此強化忠君思想 D.商人的社會地位得到提高 16.(xx湖北武漢部分學校新高三起點調研7)(明代)農民越來越深地卷入市場網絡之中。種植較廣的經濟作物,首推棉花和桑樹,江南和華北都形成了大面積植棉區(qū),蠶桑業(yè)則集中在長江三角洲地區(qū)。福建、廣東等地則利用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大力發(fā)展甘蔗、荔枝、龍眼等經濟作物的種植。材料說明( ) A.明朝農產品商業(yè)化程度提高 B.明朝農業(yè)經營方式發(fā)生根本性轉變 C.明朝農業(yè)以專門化生產為主 D.明朝農作物結構發(fā)生根本性變化 17.(xx湖北部分重點中學新高三起點考試6)明清京城中政府設置的市有內外之分:“外市…系士大夫庶民之所用?!眱仁袃H限宮廷中的貴戚和一些達官貴人,“如宣德之銅器,成化之窯器,…亦于內市重價購之。”上述材料主要說明( ) A.明清時期城市商品經濟繁榮 B.政府所設市受到封建禮法束縛 C.明清時期市坊制度完全崩潰 D.內市的商品品種遠比外市豐富 18.(xx湖北部分重點中學新高三起點考試5)“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自南宋開始流傳。至明清時期,“三日不見贛糧船,市上就要鬧糧荒。”導致明清時期蘇杭地區(qū)市場上出現嚴重“糧荒”的主要原因是( ) A.江南人口的持續(xù)增加 B.手工業(yè)和商品經濟發(fā)展 C.京杭大運河運輸功能的喪失 D.太平天國運動對農業(yè)的破壞 19.(xx湖北部分重點中學新高三起點考試4)有學者研究(宋本)《清明上河圖》發(fā)現,圖中汴京城墻上下沒有一個守衛(wèi),也沒有任何城防工事,整座城市沉浸在濃厚的商貿氣氛中。這些細節(jié)傳遞出的信息( ) A.經濟重心南移完成 B.國防意識日趨淡漠 C.商品經濟高度繁榮 D.國家統(tǒng)一社會安定 20.(xx湖北部分重點中學新高三起點考試2)南朝人名常有寓意。如文學家任昉,字彥昇,小字阿堆。其中“昉”暗寓任氏為齊地高門;“昇”暗指任氏隨南方習俗;“阿”是吳地長輩對晚輩的愛稱;“堆”比喻他為南方阜上的鳥,一飛沖天。任昉的名字主要反映了( ) A.魏晉時期南北方經濟趨向平衡 B.標榜其世居齊魯具有的文化優(yōu)越性 C.南遷士族融合南北文化的心態(tài) D.南遷士族融入南方文化的強烈意愿 21.(xx廣東七校聯(lián)合體高三8月聯(lián)考14)明清時期有一類土地被稱之為“族田”,按其地租用途不同有諸多名目:如義田是為贍濟本宗族中貧而不能自業(yè)者,學田作為鼓勵教育族內子弟的費用。明清兩朝的政府也在法律上作出規(guī)定以保障宗族對這類土地的所有,禁止侵沒盜賣族田。對上述現象解讀最準確的是( ) A.族田屬于國家所有,所以政府禁止盜賣族田 B.族田的存在加劇了明清時期的土地兼并不利于社會的進步 C.義田的存在說明宗族組織一定程度上承擔了對底層貧困民眾的救助義務 D.族田收取地租體現了租佃經營的方式,由于租佃經營在江南地區(qū)比較普遍因此族田只在江南地區(qū)存在 二、非選擇題 1.(xx湖北七市(州)教科研協(xié)作體高三3月聯(lián)考41)(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清朝初期,出現了康(熙)雍(正)乾(隆)所謂的盛世,然而,大清帝國的經濟基礎,從根本上講與漢、唐、宋、明并無差異,從總體說來仍是一種量的堆積即簡單增加,我們將其稱之為等差級數發(fā)展類型。而且,這一等差級數的堆積型增長,并非是無限的,而是有限度的。與此同時,西方列強國家生命力的接力棒傳到英國,而此時大英帝國的社會經濟發(fā)展已不再是簡單增加,而是以一種嶄新的形式,即等比級數式的質的飛躍和崛起。 ——摘編自何川芳《世界歷史上的大清帝國》 運用清朝前期和英國近代史的史實對上述材料觀點進行論證。(12分)(說明:可以對上述材料中的主要觀點進行論證;也可以提出新的觀點并進行論證。要求觀點明確、史實準確、史論結合) 2.(xx湖北優(yōu)質高中高三2月聯(lián)考40)(25分)xx年11月30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執(zhí)行董事會批準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人民幣與美元,歐元、英鎊、日元共同成為世界主要儲備貨幣。這是一個新興經濟體的貨幣首次作為儲備貨幣,這也為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供了一個改革和推動其包容性提升的機會。 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中國古代貨幣圖 材料二 到1600年,(中歐)這種貿易造成每年大約有20萬公斤的白銀流入從寧波到廣州的華南和東南沿海地區(qū)。對絲綢的旺盛需求引發(fā)了土地使用方式的重大變化……到1700年大約一半的森林植被遭到破壞。(低處種植桑樹、棉花、甘蔗和水稻,高處種植玉米和紅薯)。 ——[德]貢德弗蘭克《白銀資本》 材料三 美國經濟學家特里芬在其著作《黃金與美元危機》一書中指出:該體制存在無法解決的難題。由于美元與黃金掛鉤,而其他國家的貨幣與美元掛鉤,美元雖然取得了國際核心貨幣的地位,但是各國為了發(fā)展國際貿易,必須用美元作為結算與儲備貨幣,這樣就會導致流出美國的美元在海外不斷沉淀,對美國來說就會發(fā)生長期貿易逆差;而美元作為國際貨幣核心的前提是必須保持美元幣值穩(wěn)定與堅挺,這又要求美國必須是一個長期貿易順差國。這兩個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個悖論。這一內在矛盾稱為‘特里芬難題’”。 (1)根據材料一概括中國古代貨幣演變的趨勢。(6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白銀大量流入中國的原因及其對中國社會經濟、文化的影響?(10分) (3)根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說明20世紀70年代“特里芬難題”的破題,并分析破題的背景和影響。(9分) 3.(xx湖北荊、荊、襄、宜四地七校聯(lián)盟高三2月聯(lián)考40)(25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總部位于美國首都華盛頓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1月30日宣布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 DR)貨幣籃子,該決定xx年10月1日生效,這標志著人民幣將成為第五大國際貨幣,也將成為第一個被納入特別提款權籃子的新興市場國家貨幣。 材料一 中國貨幣發(fā)展圖樣 材料二 1935年11月,國民政府開始實行法幣改革。法幣改革的主要內容有:(一)集中鈔票發(fā)行權。(二)國內“所有完糧納稅,及一切公私款項之收付,概以法幣為限,不再行使現金,凡銀錢行號、公私機關或個人持有銀幣生銀等類者,應即兌換法幣使用”。(三)廢除銀本位制,白銀收歸國有。(四)規(guī)定法幣不能兌現(銀)。但可在指定金融機關無限制買賣外匯,法幣與英鎊實行固定匯價……英美等主要國家對于法幣改革采取支持的態(tài)度。而日本侵略分子叫嚷:英美對中國法幣改革的支持,已經以“有害于日本的方式”加強了中國的力量。 ——摘自姚會元《“法幣”及其在抗戰(zhàn)中的歷史作用》 材料三 1999年1月1日在歐盟范圍內正式發(fā)行的歐元是具有獨立性和法定貨幣地位的超國家性質的貨幣。歐元七種面值的紙幣,都無一例外的采用了正面為門窗,背面是橋的設計方式。拱門和窗戶圖案象征著開放和合作的精神,橋形建筑代表著歐洲國家之間以及歐洲與世界的合作與溝通。 (1)根據材料一,概括中國貨幣演變趨勢。(8分) (2)根據材料二及所學知識,分析法幣改革的主要意義。(9分) (3)根據材料三及所學知識,簡要說明歐元誕生的積極影響。(8分) 4.(xx湖北江漢平原部分重點高中教研協(xié)作體高三1月聯(lián)考2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中葉以后,在經濟作物和水陸交通發(fā)達的地區(qū)。先后出現了一批著名的工商業(yè)巨鎮(zhèn),如蘇州的盛澤、平望、唯亭,嘉定的南翔,湖州的南潯、烏鎮(zhèn),以及嘉興的王江涇、濮院鎮(zhèn)等地。這些市鎮(zhèn)人煙稠密,街道繁盛,市場繁榮,手工業(yè)、商業(yè)都很發(fā)達,而且為各地商賈所集,進行大宗交易?!悦骷疽院笾燎宓拦饽觊g,“人煙稠密,比屋萬家”。是一個手工業(yè)發(fā)達的工商業(yè)巨鎮(zhèn)。有紡織、織布、毛毯、染作、切紙、織作等手工業(yè)。鎮(zhèn)上每天有許多等待雇傭的工匠。由于棉布業(yè)發(fā)達,有許多商人到這里來“坐床收布”。 ——《明清時期的江南市鎮(zhèn)》 材料二 xx年中央一號文件解決的是新農村建設問題?!吨泄仓醒雵鴦赵宏P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的特點,一是以新農村建設為主線,把“三農”中的農村建設作為鮮明主題。文件提出,要加快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xiāng)的長效機制,順應經濟社會發(fā)展階段性變化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重點在“多予”上下功夫。二是全面取消農業(yè)稅。 (1)根據材料一,概括明清時期江南市鎮(zhèn)發(fā)展的特點。(6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xx年中央一號文件出臺的歷史意義。(6分) (3)根據材料一、二,分析指出推動社會經濟發(fā)展的條件。(6分) 5.(xx湖北襄陽一模40)(25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教育是人類繼承經驗、改造社會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卮鹣铝邢嚓P問題。 材料一 《考工記》多被認為是春秋末期戰(zhàn)國初期齊國政府制定的指導、監(jiān)督和考核官府手工業(yè)、工匠勞動制度的書籍。該書開宗明義“國有六職,百工與居一焉……坐而論道,謂之王公;作而行之,謂之士大夫;審曲面執(zhí),以飭五材,以辨民器,謂之百工;通四方之珍異以資之,謂之商旅;飭力以長地財,謂之農夫;治絲麻以成之,謂之婦功?!庇诖送瑫r,墨家、農家等設學收徒傳授技藝,在《管子》《荀子》等書中關于職業(yè)技能傳授也有著“少而習焉,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肅而成,其子弟之學不勞而能”“工匠之子莫不繼事,而都國之民安習其服”的記載。 (1)指出《考工記》中的經濟思想與商鞅經濟思想的不同。概括在當時職業(yè)技能傳授的主要方式及其原因。(12分) 材料二 在美國職業(yè)教育立法的百余年發(fā)展歷程中,出現了以下重要節(jié)點。 (2)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美國職業(yè)教育不斷發(fā)展完善的原因(8分) (3)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職業(yè)教育的認識(5分) 6.(xx湖北荊州一模25)(14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下是史籍關于明朝中后期江南民眾社會生活的記載。“便服裘帽,惟取華麗,或娼優(yōu)而僭擬帝后,或隸仆而上同職官,貴賤混淆,上下無別?!薄爸劣诿耖g風俗,大都江南侈于江北,而江南之侈莫過于三吳。自昔吳俗習奢華、樂奇異,人情皆赴觀焉?!隙?指南京)服飾,在慶、歷前猶為樸謹。近年以來,殊形詭制,日新月異?!奔紊脐愂细嬲]族人:“宗族傳習不齊,耕讀之外,工商經紀,悉從便業(yè)。”“本地止以商賈為業(yè),人無擔石之儲,然亦不以儲蓄為意。即輿夫仆隸奔勞終日,夜則歸市酒,夫婦團醉而后已,明日又別為計?!薄澳私裰溪q多此俗人家,兒子娶婦,輒求分異?!值墚敺郑惥赢愗?。”“婚娶頗多論財,嫁女競侈,窮極靡麗,富貴妝資從厚?!? ——摘自陳江《明代中后期的江南社會與社會生活》 (1)根據材料,概括明朝中后期江南民眾社會生活的主要特點。(6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明朝中后期江南民眾社會生活的歷史影響。(8分) 7.(xx湖北部分重點高中高三10月聯(lián)考40)(25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138年,漢武帝為聯(lián)絡大月氏人,共同夾擊匈奴,派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訪問了西域的許多國家,西域各國也派使節(jié)回訪長安,漢朝和西域的交往從此日趨頻繁?!瓘堯q兩次通西域,成功將東西方之間最后的珠簾掀開。從此,這條路線被作為“國道”踩了出來,各國使者、商人沿著張騫開通的道路,來往絡繹不絕。上至王公貴族,下至乞丐獄犯,都在這條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跡。這條東西通路,19世紀下半期,德國地理學家李?;舴覍⑵浞Q為“絲綢之路”,它對漢朝的興盛產生了積極的作用,也有力地促進了東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 材料二 15世紀西歐商品經濟發(fā)展,資本主義萌芽出現,人們需要越來越多的黃金、白銀等可以充當貨幣的貴重金屬進行商品交易,但西歐本土的金銀產量不能滿足需求。《馬可波羅行紀》使歐洲人相信東方遍地黃金,對東方充滿幻想,點燃了歐洲人到東方尋金的熱情。西歐各國統(tǒng)治者為了維護統(tǒng)治、增強國力、獲得財富,都紛紛支持遠洋探險活動。從1487年迪亞士首先開始探索到東方的線路,到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的船隊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沿著哥倫布的航路,最終完成了環(huán)球航行。新航路的開辟使得海洋這個大陸之間的天然屏障被逾越,世界各地各個民族各種文明之間彼此隔絕的狀態(tài)被打破,各個地區(qū)各個民族的歷史逐漸融合成為統(tǒng)一的人類歷史。 材料三 習近平在xx年9月和10月分別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zhàn)略構想。xx年11月8日他在講話中指出:第一,以亞洲國家為重點方向,率先實現亞洲互聯(lián)互通?!谒?,以建設融資平臺為抓手,打破亞洲互聯(lián)互通的瓶頸。中國將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絲路基金是開放的,歡迎亞洲域內外的投資者積極參與。第五,以人文交流為紐帶,夯實亞洲互聯(lián)互通的社會根基。未來5年,中國將為周邊國家提供2萬個互聯(lián)互通領域培訓名額?!耙粠б宦贰睉?zhàn)略構想涉及貿易、金融、投資、能源、科技、交通和基礎設施建設等10多個領域,地理上包括歐亞大陸和太平洋、印度洋沿岸的65個國家和地區(qū),這一構想的實施對于推進我國新一輪對外開放和沿線國家共同發(fā)展、穩(wěn)定中國周邊安全環(huán)境具有重要戰(zhàn)略意義。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西漢時絲綢之路得以開通的條件?(8分) (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比較絲綢之路與新航路開辟的異同。(10分) (3)有人對我國以“一帶一路”為基礎的國家戰(zhàn)略海外投資,稱為“中國版馬歇爾計劃”,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進行評析。(7分) 答案 一、選擇題 1-10 CDBCB DCDCD 11-20 BACAB ABBBC 21C 二、非選擇題 1. 觀點一:大清帝國的經濟基礎是有限度的等差級數發(fā)展,即量的增加;大英帝國的經濟基礎是無限的等比級數發(fā)展,即質的突變;大清帝國的經濟基礎與與大英帝國有著本質區(qū)別。 史實和論證: 結論:大清帝國的經濟基礎不利于從古代(農業(yè)社會)向近代(工業(yè)化社會)的轉型。 觀點二:大清帝國的經濟基礎呈現出了等比級數或近代化的發(fā)展趨勢。 論證:經濟:農業(yè)商品化、專業(yè)化趨勢發(fā)展;商業(yè)和城市發(fā)展;新的雇傭關系出現;經濟總量占據世界前列地位。 科技:產生了幾部科學巨著,同時吸收了西方的科學技術。 市場:國家統(tǒng)一,國內市場發(fā)展;長途貿易發(fā)展;商邦活躍;海禁政策時有松弛,中外貿易日漸發(fā)展。 勞動力:賦稅政策調整(攤丁入畝),有利于人口流動。 結論:若不是外國勢力的入侵,中國也會慢慢步入近代社會。 論證(贊同材料觀點或提出新觀點) (說明:在對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觀點進行評論時,要堅持唯物史觀,并借鑒其它的史學觀點。) 2. (1)趨勢:①由混亂到統(tǒng)一;②貨幣逐漸與重量脫鉤;③由金屬貨幣向紙幣演變;④白銀逐漸成為普遍流通的貨幣。(任答三點得6分) (2)原因:①歐洲新航路的開辟以及對美洲殖民地的掠奪;②西方對中國絲綢、瓷器、茶葉等商品的大量需求,中國處于出超地位(中西貿易中中國處于優(yōu)勢地位);③中國自然經濟對西方商品的抵制作用。(回答兩點即得4分,中西兩方面各得2分。) 影響:經濟:①促進了東南沿海地區(qū)農業(yè)經濟的轉型(或農產品的商品化);②推動了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與發(fā)展;③沿海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到一定破壞。文化:④產生了反君主專制的民主思想;⑤小說、戲曲、風俗畫等市民文化繁榮。(回答3點,并兼顧經濟、文化即得6分,如果回答“英國為扭轉對中國貿易的不利地位向中國走私鴉片和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也可酌情給分。) (3)破題:20世紀70年代,美元放棄與黃金的固定比價,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2分) 背景:布雷頓森林體系本身的缺陷;歐日經濟恢復發(fā)展,與美國在世界市場進行激烈競爭;美國對外擴展,軍費開支大增。(5分。每個要點2分,回答三個要點得5分) 影響:不利于國際金融及世界貿易的穩(wěn)定,金融危機頻繁(只要能從布雷頓森林體系對世界金融、貿易的作用上分析即可,2分) 3.(1)趨勢:從自然貨幣到人工貨幣;從形狀雜亂到形狀規(guī)范;從地方鑄幣到中央鑄幣;從金屬貨幣到紙幣;從手工鑄造到機器制造。(言之有理,請酌情給分)(每點2分,共8分) (2)意義:是中國貨幣發(fā)展史上的進步,統(tǒng)一了全國的貨幣;方便了商品交換,促進了國內統(tǒng)一市場的發(fā)展(刺激了經濟的發(fā)展);防止白銀外流,穩(wěn)定了中國金融市場;打擊了日本的經濟侵略計劃。(每點3分,共9分) (3)影響:促進了歐洲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加快了歐洲各國經濟交流的步伐;促進了歐洲政治一體化的進程,提高歐盟的國際地位;有助于打破美元一統(tǒng)天下局面,形成貨幣多元化格局;有利于國際金融體系和金融市場的穩(wěn)定,促進歐盟和世界經濟的發(fā)展;有利于國際格局多極化趨勢的發(fā)展。(每點2分,共8分) 4.(1)特點:市鎮(zhèn)是一地的商貿中心,多集中在經濟和交通發(fā)達的地區(qū);市鎮(zhèn)的手工業(yè)發(fā)達;市鎮(zhèn)的規(guī)模較大。(6分) (2)意義:提出了新農村建設的指導思想,為農村的改革發(fā)展指明了道路;終結了在我國延續(xù)了2000多年的農業(yè)稅,是惠及億萬農民的一大德政,推動了社會主義改革的深入。(6分) (3)條件:相對便利的交通運輸;各行業(yè)按比例協(xié)調發(fā)展,互相推動,發(fā)揮其特有的功能;政府政策的鼓勵和支持。(6分) 5.(1)不同:《考工記》主張工商與農業(yè)相提并論;商鞅主張重農抑商。(4分) 方式:官府、私學與家族傳承。(2分) 原因:社會變革需要人才;官營工商業(yè)的需要;私營工商業(yè)和個體農業(yè)的興起;士階層崛起與私學發(fā)展。(6分,任意三點6分) (2)原因:工業(yè)革命需要大量實用技術人才;兩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為戰(zhàn)爭需要培養(yǎng)訓練軍工人才;20世紀70年代的社會經濟問題,促使職業(yè)培訓與社會保障相結合;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演進,職業(yè)技能培訓與公民素養(yǎng)的提高相結合。(8分) (3)認識:重視發(fā)展職業(yè)教育,加大對職業(yè)教育的立法保障;職業(yè)教育與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需求相吻合;提高職業(yè)技能與提高公民素養(yǎng)相結合;政府承擔與民間辦學相結合。(5分) 6.(1)特點:在服飾上突破了傳統(tǒng)的禮制和等級制度;衣食住行、嫁娶等方面出現奢靡風氣和及時行樂的消費觀;商賈社會地位得到提高(傳統(tǒng)賤商觀念有所改變);出現家庭小型化現象(出現兄弟、父子分產別居現象或人們的私有財產觀念得到強化)。(6分。回答1點可得2分)。 (2)影響:政治上:沖擊了封建等級制度與傳統(tǒng)家庭結構; 經濟上:促進人口流動,有利于城鎮(zhèn)就業(yè),推動工商業(yè)發(fā)展; 思想上:沖破了理學禁欲主義的控制,有利于市民階層的覺醒; 社會生活上:奢侈之風造成浪費、貧困加劇等社會問題,不利于資本原始積累(不利于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8分?;卮?點可得2分?;卮稹坝欣谏鐣D型,向近代化方向邁進”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給分) 7.(1)條件:①西漢國力強大;②經濟發(fā)展,絲織業(yè)發(fā)達;③張騫通西域的促進;④西漢政府開明的政策;⑤中西交往的內在需求及各社會階層的努力。(其中任意四點即可得8分) (2)相同:都加強了東西方經濟文化的交流,促進了世界各地的聯(lián)系。(2分) 不同:①背景不同:漢初封建經濟的發(fā)展,需要有相對安定的環(huán)境和少量的物質文化交流;西歐商品經濟發(fā)展,資本主義的興起。②目的不同:漢初為解決匈奴威脅,派張騫出使西域,故絲綢之路初期更多出于軍事需要和政治目的;新航路開辟是為了開拓市場,掠奪財富,進行原始資本積累,更多出于經濟目的。③交往方式:絲綢之路以友好往來為主;新航路開辟則以暴力侵略掠奪占多。④交流內容:絲綢之路以土特產品,如絲綢、茶葉、香料等為主;新航路以金銀、勞動力、廉價商品原料等為主。⑤結果不同:絲綢之路使雙方受益,但在工業(yè)化到來的時刻,則完成了它的使命;新航路開辟對西歐來說促進了資本的原始積累,有利于資本主義迅猛發(fā)展,對亞非拉來說意味著貧窮和災難。(8分,答其中任意四點即可得8分) (3)評析:把我國以“一帶一路”為基礎的國家戰(zhàn)略海外投資稱為“中國版馬歇爾計劃”,這種說法不合理。(1分)馬歇爾計劃是二戰(zhàn)后美國用其生產過剩的物資援助歐洲國家,以扶持和控制西歐,達到共同遏制蘇聯(lián)的目的,是美蘇“冷戰(zhàn)”的產物。(2分)我國 “一帶一路”為基礎的國家戰(zhàn)略海外投資,是以我國對外開放取得偉大成就,綜合國力增強為基礎的,體現的是和平、合作、共贏的精神。(2分)其不合理在于用帶有冷戰(zhàn)的思維看待中國的和平崛起,及其對世界和平發(fā)展作出的貢獻。(2分)-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高考歷史二輪復習試題分類匯編 古代中國的經濟I 2019 2020 年高 歷史 二輪 復習 試題 分類 匯編 古代 中國 經濟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eibangfood.com.cn/p-2844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