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級生物上冊《水產(chǎn)動物》教學設計 冀教版.doc
《2019-2020年七年級生物上冊《水產(chǎn)動物》教學設計 冀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七年級生物上冊《水產(chǎn)動物》教學設計 冀教版.doc(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七年級生物上冊《水產(chǎn)動物》教學設計 冀教版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這部分內容,從它與人類的生產(chǎn)、生活的聯(lián)系看,講的是水產(chǎn)動物;但從動物的形態(tài)、結構、生理特點等方面看,主要是以鯽魚為例,學習魚類的主要特征。并通過魚類和蝦、蟹等的對比,引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的概念。所有這些都是學習后面各脊椎動物的基礎。同時也為學習第四章物種的多樣性鋪墊了必要的知識。 (二)、教學目標: 知識性目標:1、理解魚類適于水中生活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特點。 2、總結魚類的主要特征 3、區(qū)別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 技能性目標:嘗試探究性學習方法。 情感性目標:1、體驗與人合作、交流及取得成果的情感。 2、形成動物體的形態(tài)結構、生理機能與其生活習性、 生活環(huán)境相適應的基本生物學觀點。 3、關注水產(chǎn)動物的生存環(huán)境 (三)、教學的重點、難點及確立的依據(jù) 教學重點:1、鯽魚與水中生活相適應的形態(tài)、結構、生理特點。 2、魚類的主要特征。 確立依據(jù):鯽魚與其生活習性相適應的形態(tài)、結構、生理特點是掌握魚類的主要特征的基礎,而這兩部分又為學習后面的各脊椎動物奠定了基礎。同時,利于學生理解魚類在進化上所處的位置,所以這兩部分知識應確定為重點。 教學難點:1、鰓的結構及鰓內氣體交換的過程。 2、探究魚鰭功能的實驗中“做出假設”和“設計實驗”兩個部分。 確立依據(jù):鯽魚的呼吸器官:鰓的結構——鰓絲、鰓耙、鰓弓,對學生來說不僅陌生,而且三者之間的關系不易搞清楚。鯽魚的氣體交換過程較為復雜學生理解起來有困難,所以鰓的結構及氣體交換的過程應確定為本節(jié)的難點。 關于鯽魚各種鰭的作用的探究實驗,是學生學習生物學以來的第一個探究活動,而且各鰭的作用不盡相同,又相互協(xié)作,較為復雜,所以,從提出假設到設計實驗都是難點,需要教師耐心細致的指導、引導。 (四)、教材處理: 根據(jù)教材的重點、難點以及七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等實際情況,這部分內容分兩課時講解。第一課時學習魚類的特征、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的區(qū)別、水產(chǎn)動物及其生存狀況等。第二課時做探究實驗,探究魚在水中游泳時各種鰭的作用。下面主要說明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方法及教學過程。 二、教學方法及手段: 利用實物觀察及多媒體演示等,創(chuàng)設形象、生動的教學氛圍。同時,應用講述、啟發(fā)、分析、討論、比較等方法,引導學生思考一系列問題,使他們積極地參與到教學當中去。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和總結能力。 三、學情分析及學法指導: (一)、學情分析:目前學生多半主動學習的能力較差,但卻聰明好動、思維敏捷,對觀察、實驗等充滿好奇。因此,通過學生親自觀察、動手操作,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學法指導:本節(jié)課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可以給學生提供以下4種機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去。 1、提供觀察思考的機會 2、提供探究、嘗試、合作的機會 3、提供表達、交流的機會 4、提供成功的機會 四、課前準備:透明魚缸、活鯽魚、放大鏡 電腦課件:1、鯽魚的身體分部 2、鰓的結構 3、鯽魚呼吸的生理過程 五、具體教學過程 (一)問題導入:從課題入手,提出問題:什么是水產(chǎn)動物呢?大多數(shù)學生可能回答“生活在水中的就是水產(chǎn)動物”,這時老師通過強調其經(jīng)濟價值明確水產(chǎn)動物不同于水生動物,它是專指生活在水中的,對人類有一定的經(jīng)濟價值的野生或養(yǎng)殖動物,通過這種啟發(fā)和對比非常的利于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接著讓同學舉出幾種常見的水產(chǎn)動物的實例,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介紹“在水產(chǎn)動物中,魚類是個大家族”,從而引出今天我們要重點學習的最常見的一種淡水魚類——鯽魚。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明確概念,通過舉例調動學生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為下一步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觀察鯽魚:1.觀察外部形態(tài) 2.觀察鰓的結構和鯽魚的呼吸 1、觀察鯽魚的外部形態(tài) 設置思考問題(課件展示):鯽魚與水生生活環(huán)境相適應的形態(tài)特點有哪些?為什么? 這部分內容是教學的重點,但由于對鯽魚的生活習性和外部形態(tài),學生是有一定的感性認識的,所以難度不大。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是:第一步 分組觀察、合作探究 ; 第二步 學生小結、教師補充; 第三部 師生共同總結。 第一步: 事先準備好放在透明魚缸中的活鯽魚,請學生分組觀察。觀察時,提示學生注意觀察的順序,并要側重觀察體形、體色、體表、感覺器官、運動器官等,并用手抓一下,看看有什么感覺?(同時學生可以參看課本中圖)學生觀察思考,分析討論,教師到各組巡視并與學生交流。 設計意圖:這種小組合作、探究式的學習形式,把學生的被動接受變?yōu)橹鲃犹骄?,可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共同探索的意識。 第二步: 在教師的引導下,由學生進行小結。然后教師做必要的補充:如關于鯽魚的感覺器官,學生可能答出眼、耳、鼻孔等,但對其特點、作用一般不太了解。這時教師指出魚沒有眼瞼,高度近視,耳只有內耳聽覺范圍很小,鼻孔的主要作用是嗅覺作用,可通過嗅覺尋找食物。并進一步設疑:魚類大多生活在比較復雜的水環(huán)境中,它們是如何繞開那些險灘和暗礁的呢?這時會有一部分同學推測是側線,但對側線又不太了解,就要及時組織同學觀察側線的位置,并用放大鏡看清側線鱗上的小孔,然后進一步講解正是這些鱗片上的小孔排列成行形成了側線,它的主要作用是感知水溫、水流和測定水的方位,它是適應水中生活的又一個比較重要的感覺器官。接著教師演示鯽魚的外形圖,重點顯示鰓蓋后緣和肛門兩處分界線的位置,使學生能正確區(qū)分鯽魚的頭部、軀干部和尾部,有助于學習理解鯽魚身體分部較少,軀干部和尾部肌肉發(fā)達并生有各種鰭,比較利于它在水中游泳。 設計意圖:學生小結培養(yǎng)了學生的表達交流的能力;教師的補充講解彌補了自主探究活動所獲得知識不夠全面這一不足,增加了學生的知識儲備。 第三部: 師生共同總結如下鯽魚適于水中生活的形態(tài)特點: ①體形:背部青黑色,腹面灰白色,不易被敵害發(fā)現(xiàn),為保護色 ②體色:梭形,減少水中的阻力,適于游泳 ③體表:有鱗片,起保護作用,鱗片上有粘液,游泳時減少阻力 ④鰭:是鯽魚的運動器官 ⑤側線:感知水溫、水流,測定水的方位 ⑥身體分部:分為頭、軀干、尾三部分,鰓蓋后之前為頭部,肛門以后為尾部,中間部分為軀干部。 設計意圖:總結出的這些內容是對所學知識系統(tǒng)、直觀的再現(xiàn),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便于學生記憶,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總結能力。 在第一個探究活動剛剛結束、學生的學習興趣正濃的情況下,進一步提出:除了形態(tài)特點,適于水中生活的還有結構和功能上的特點,從而導入下一個學習內容。 2、觀察鰓的結構和鯽魚的呼吸 課件展示思考問題:①觀察鯽魚的口和鰓蓋是怎樣相互配合動作的?有什么意義?②鯽魚的呼吸器官是什么?③鯽魚是如何通過鰓完成呼吸的?這三個問題是這部分的關鍵問題,也是難點問題。 為了突破這些重點、難點,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是:觀察推測、課件展示、分析總結。 首先針對第一個問題組織學生仔細觀察魚在“吞水”的過程中,口和鰓蓋的變化情況,當鯽魚緩慢游動時,可以在靠近魚的口前方滴幾滴紅墨水(不許多),然后仔細觀察水是從哪里流出來,學生很快會發(fā)現(xiàn)口和鰓蓋的交替開閉情況以及水的流入和流出方向,從而推測魚不停地吞水,可能就是在不斷地呼吸。 及時引到第二個問題:鯽魚的呼吸器官是什么?許多學生都能憑生活常識說出是鰓。但是鰓是什么樣的?它有什么特點適于氣體交換呢?大家都不太清楚,教師展示課件:鰓的結構。通過鰓的結構圖就很容易講清鰓有鰓弓、鰓耙和并列的兩個鰓片組成,而鰓片又是由許多鰓絲組成的,鰓絲之所以是鮮紅色,是因為它里面有豐富的毛細血管,這也正是它適于氣體交換的結構特點。 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出第三個問題:鯽魚是如何通過鰓完成呼吸的?在指導學生閱讀小辭典的前提下,播放鯽魚的鰓呼吸的連續(xù)動畫過程,最后在教師的引導下由學生總結出如下內容: 氧氣 含氧較多的水 口 鰓絲中毛細血管 二氧化碳 含二氧化碳較多的水 鰓孔 設計意圖:通過問題的層層遞進,靜、動態(tài)課件的演示,使得復雜問題具體化,抽象問題形象化,較輕松地突破了教學的難點。 (三)總結魚類的主要特征 教學方法:在教師的引導下由學生自己總結。 設計意圖:這樣既能反映出學生對前面所學內容的理解程度,又能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 (四)通過比較,區(qū)別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 教學方法:采取鯽魚和其他水產(chǎn)動物對蝦、河蟹等對比,引導內學生自己總結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的概念。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引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梢约由顚W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教給學生學會對比的學習和記憶方法。 (五)關注水產(chǎn)資源的生存環(huán)境 教學方法:通過布置學生課前自己去搜集一些由于水污染造成水產(chǎn)資源受到破壞的事例,課上指導學生閱讀(實際用)等,深入理解水產(chǎn)資源的生存現(xiàn)狀及保護措施。 設計意圖:提高學生對水產(chǎn)資源的保護意識的同時,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 (六)、反饋練習 課件展示習題內容,學生當堂答題,教師點評。 設計意圖:通過這兩道重點習題,可及時反饋教學效果,做到查缺補漏,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課后反思〉 實踐證明,在教學中能否引導學生進入一種最佳的學習情境,是教學成敗的關鍵。在講授魚類適于水中生活的形態(tài)特征時,將知識傳授與學生的探究活動結合起來,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使他們在一次次解難中感受學習的快樂,學會與人合作的方法。在講授鰓的結構及呼吸過程時,應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把抽象問題形象化,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從而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水產(chǎn)動物 2019-2020年七年級生物上冊水產(chǎn)動物教學設計 冀教版 2019 2020 年級 生物 上冊 水產(chǎn) 動物 教學 設計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eibangfood.com.cn/p-3202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