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中考化學總復習教學案 第五單元課題1 質量守恒定律.doc
《2019-2020年中考化學總復習教學案 第五單元課題1 質量守恒定律.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中考化學總復習教學案 第五單元課題1 質量守恒定律.doc(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中考化學總復習教學案 第五單元課題1 質量守恒定律 一、質量守恒定律 1.質量守恒定律 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這個規(guī)律叫做質量守恒定律。一切化學反應都遵循質量守恒定律。 【實驗探究】 實驗方案 實驗現象 反應前后的質量變化 結論及解釋 方案一:在底部鋪有細沙的錐形瓶中,放入一?;鸩耦^大的白磷。在錐形瓶口的橡皮塞上安裝一根玻璃管,在其上端系牢一個小氣球,并使玻璃管下端能與白磷接觸。將錐形瓶和玻璃管放在托盤天平上,并使天平保持平衡。然后,取下錐形瓶。將橡皮塞上的玻璃管放到酒精燈火焰上灼燒至紅熱后,迅速用橡皮塞將錐形瓶塞緊,并將白磷引燃。待錐形瓶冷卻后,重新放到托盤天平上,觀察天平是否平衡 白磷在錐形瓶中劇烈燃燒,生成白煙 m1=m2 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與生成物的質量總和相等 方案二:在100毫升燒杯中加入30毫升稀硫酸銅溶液,將幾根鐵釘用砂紙打磨干凈,將盛有硫酸銅溶液的燒杯和鐵釘一起放在托盤天平上稱量,記錄所稱的質量m1。 將鐵釘浸到硫酸銅溶液中,觀察實驗現象。待溶液顏色不再改變時,將盛有硫酸銅溶液和鐵釘的燒杯放在托盤天平上稱量,記錄所稱的質量m2,比較反應前后的質量 鐵釘表面析出一層紅色物質,溶液由藍色逐漸變?yōu)闇\綠色 m1=m2 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因為雖然該反應不在密閉容器內進行,但它既沒有氣體參加反應,也沒有氣體生成 方案三:取一根蠟燭粘在一小塊玻璃片上,將玻璃片和蠟燭一起放在托盤天平上,調節(jié)天平平衡,點燃蠟燭,觀察天平的平衡情況 蠟燭燃燒的火焰分為三層,放出熱量。在蠟燭燃燒的過程中,可看到蠟燭逐漸變短,天平不再平衡,指針向右偏轉 蠟燭燃燒后質量減小 反應不是在密閉的容器內進行,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氣跑到空氣中去了,因而天平不平衡 方法點撥 對質量守恒定律的實驗探究,重點是會設計實驗方案、描述實驗現象,能夠根據實驗現象得到正確的結論。 2.質量守恒的原因(微觀解釋) 因為化學反應的過程,就是參加反應的各物質(反應物)的原子,重新組合而生成其他物質(生成物)的過程。也就是說,在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沒有改變,原子的數目沒有增減,原子的質量也沒有改變。所以,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相等。 要點提示 ①該定律只適用于化學變化,如果不是化學變化,則不適合該定律。如5克水在加熱的條件下變成5克水蒸氣符合質量守恒定律,這句話是不對的。因為水變成水蒸氣是物理變化。 ②質量守恒定律一定是指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即不能將沒有參加反應的質量和反應后剩余的質量計算在內。 ③要注意是“各物質”的質量總和,不能遺漏任一反應物或生成物,尤其是氣體。 ④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同種元素質量相等。 ⑤反應前后,原子種類不變,原子質量也不變。 ⑥反應前后,分子種類一定改變,分子數目不一定改變。 二、化學方程式 1.定義 用化學式來表示化學反應的式子叫做化學方程式。 CuO+H2Cu+H2O CuO+MgCu+MgO 要點提示 通過化學方程式,能夠看出反應物和生成物,以及反應條件,還能體現反應物和生成物各物質間的質量關系,以及發(fā)生反應的物質間的粒子個數比,也符合質量守恒定律。 2.化學方程式提供的信息 (1)哪些物質參加了反應(反應物)。 (2)生成了哪些物質(生成物)。 (3)反應條件。 (4)反應物與生成物之間的質量比。 (5)反應物與生成物之間的粒子數量比。 (6)反應前后質量守恒等等。 3.化學方程式表示的意義 意義 實例 C+O2CO2 表示反應物、生成物以及反應條件。 反應物是碳和氧氣,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反應條件是點燃。 表示反應物、生成物各物質之間的質量關系,即質量比。 C + O2CO2 12∶162 ∶ 44 12∶ 32 ∶ 44 3 ∶ 8 ∶ 11 表示反應物、生成物之間的粒子數關系(粒子個數比)。 C+O2CO2 1∶1 ∶ 1 4.化學方程式的讀法。以C+O2CO2為例。 化學方程式的讀法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來讀。宏觀又從質和量兩個方面來讀,微觀從粒子的個數來讀。以C+O2=CO2為例。 ①質的方面:碳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②量的方面:每12份質量的碳和32份質量的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完全反應,生成44份質量的二氧化碳。 ③粒子方面:一個碳原子和一個氧分子在點燃的條件下完全反應生成一個二氧化碳分子。 問題思路探究 問題1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常常遇到反應物的質量和生成物的質量不相等的情況,于是有的同學認為部分化學反應不遵循質量守恒定律,對嗎? 思路:解決這一疑點,必須全面理解質量守恒定律。有這樣兩點值得注意: (1)找全生成物:很多化學反應有氣體生成,定律中“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包括氣體,不能因為生成了氣體而誤認為質量減少,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 (2)找全反應物:有些反應有氣體參與,定律中“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包括氣體的質量,忘記的話,往往會誤認為反應后物質的質量增加了。 注意到這兩點,就很容易解釋實驗中遇到的反應物的質量和生成物的質量不相等的情況了。 探究:不對,所有的化學反應都遵循質量守恒定律。 典題熱題新題 例1下列對質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確的是 ( ?。? A.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10 g碳和10 g氧氣完全反應生成20 g二氧化碳 B.鋁條燃燒后增加的質量等于參加反應的氧氣的質量 C.10 g高錳酸鉀完全分解所得各生成物的質量總和一定是10 g D.蒸發(fā)液態(tài)空氣所得各氣體的質量總和等于液態(tài)空氣的質量,這有力地證實了質量守恒定律 思路解析:A選項是對“參加反應”四字理解不透,10 g碳與10 g氧氣反應時,碳并沒有全部參加反應,而是僅有一部分反應,還有一些未反應,因而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應小于20 g。B選項中鋁條燃燒是鋁和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鋁,根據質量守恒定律,鋁條燃燒后增加的質量一定等于參加反應的氧氣的質量,故B選項正確。C選項中高錳酸鉀完全分解生成三種物質,是分解反應,因此,10 g高錳酸鉀完全分解所得各生成物的質量總和一定是10 g,故C選項正確。D選項是物理變化,而質量守恒定律適用于化學變化。 答案:BC 深化升華 質量守恒定律是指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與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相等。理解概念時要注意“參加反應”“之和”等關鍵字詞。 例2某物質在空氣中完全燃燒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則該物質中 ( ?。? A.只含有碳元素 B.只含有碳、氫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氫、氧三種元素 D.一定含有碳、氫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思路解析:由題給信息該反應可表示為:某物質+氧氣二氧化碳+水,根據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生成物中含有碳、氫、氧三種元素,則反應物中也必定含有碳、氫、氧三種元素,又因為反應物中已經有氧氣,所以,該物質中一定含有碳、氫兩種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答案:D 深化升華 本題一方面要注意質量守恒,同時還要考慮反應物中有氧參加,所以該物質中可能含有氧元素,也可能不含有氧元素。 例3對化學方程式2CO+O22CO2的讀法或敘述正確的是 ?。ā 。? A.一氧化碳加氧氣點燃等于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與氧氣在點燃條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C.反應中CO、O2、CO2的質量比為28∶32∶44 D.2個一氧化碳分子加1個氧分子等于2個二氧化碳分子 思路解析:表述化學方程式時,兩物質間的“+”讀成“和”或“與”而不是數學符號中的加號,“”表示生成的意思。故A、D選項錯誤。化學方程式反映物質間質量比是建立在質量守恒定律基礎上的,必須是物質相對分子質量與前面化學計量數乘積之比,CO、O2、CO2的質量比應為56∶32∶88。 答案:B 深化升華 化學方程式表示的意義及其讀法是化學的最基本內容,化學的特點就是用符號來表達一定的含義。通過一個化學方程式我們可以獲得很多信息,如反應物之間的分子個數比,各種反應物以及生成物的質量比等。 例4 已知反應:2A+5O24CO2+2H2O,則A的化學式為 ( ?。? A.C2H4 B.C4H4 C.C2H2 D.C4H2O 思路解析:在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目沒有發(fā)生變化。 2A+5O24CO2+2H2O 由上式可以看出,反應后一共含有4個碳原子、4個氫原子和10個氧原子,反應前已經含有10個氧原子,所以2A中一定含有4個碳原子、4個氫原子。因此A中一定含有2個碳原子、2個氫原子,故A的分子式為C2H2。 答案:C 深化升華 此題實際是質量守恒定律的應用,根據方程式左邊所含原子總數與方程式右邊所含原子總數相等,即可解得。-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中考化學總復習教學案 第五單元課題1質量守恒定律 2019 2020 年中 化學 復習 教學 第五 單元 課題 質量 守恒定律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eibangfood.com.cn/p-3238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