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海岸與海底地形 第三節(jié) 海底地形的形成學案(新人教版)選修2.doc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海岸與海底地形 第三節(jié) 海底地形的形成學案(新人教版)選修2.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海岸與海底地形 第三節(jié) 海底地形的形成學案(新人教版)選修2.doc(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海岸與海底地形 第三節(jié) 海底地形的形成學案(新人教版)選修2 情境導入 課程目標 1912年,魏格納提出了關于地殼運動和大洋大洲分布的假說——“大陸漂移說”,用來解釋地殼運動和海陸分布。那么復雜的海底地形是怎樣形成的呢? 1.通過對海底擴張說的了解,來理解海底地形的形成。 2.運用板塊構造學說,分析理解洋殼的消亡及其對海底地形的影響。 2.海底地形 (1)洋中脊:是洋殼在地幔物質(zhì)對流上升的頂托作用下形成的。洋中脊是洋殼的誕生處。 (2)洋盆:新洋殼不斷生長,隨著地幔物質(zhì)的對流向兩側推開,海底不斷擴張形成洋盆。 思考討論 1.什么是大陸漂移說? 提示:1912年,德國地球物理學家魏格納提出了大陸漂移說。他根據(jù)大西洋兩岸的大陸形狀、地質(zhì)構造、古生物等的相似性,認為二三億年以前,地球上的陸地是一個整體,它的周圍是一片廣闊的海洋。后來,在地球自轉所產(chǎn)生的離心力和天體引潮力的作用下,這一塊陸地開始分離,逐漸形成了現(xiàn)在的海陸分布(如圖)。 大陸漂移示意圖 二、洋殼的消亡與海底地形 1.洋殼的消亡: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巖石圈是由板塊構成的。大陸板塊與大洋板塊在交接處碰撞,大洋板塊因密度較大,位置較低,向大陸板塊下俯沖至地幔,洋殼在高溫作用下熔為巖漿。 2.海底地形 (1)海溝:板塊的俯沖帶動洋底下傾、陷落,形成了地球表面最低洼的地方——海溝。 (2)島弧、海岸山脈:大陸板塊受擠上拱,隆起形成島弧或海岸山脈。 思考討論 2.海溝、島弧或海岸山脈是位于板塊消亡邊界的大洋板塊一側嗎? 提示:在板塊消亡邊界,大洋板塊一側下傾、陷落形成海溝,大陸板塊一側隆起形成島弧或海岸山脈。故海溝是位于板塊消亡邊界的大洋板塊一側,而島弧或海岸山脈則是位于板塊消亡邊界的大陸板塊一側。-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海岸與海底地形 第三節(jié) 海底地形的形成學案新人教版選修2 2019 2020 年高 地理 第二 海岸 海底 地形 三節(jié) 形成 新人 選修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eibangfood.com.cn/p-3388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