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學年高中歷史 第四單元 工業(yè)文明沖擊下的改革 15 戊戌變法學案 岳麓版選修1 .doc
《2017-2018學年高中歷史 第四單元 工業(yè)文明沖擊下的改革 15 戊戌變法學案 岳麓版選修1 .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7-2018學年高中歷史 第四單元 工業(yè)文明沖擊下的改革 15 戊戌變法學案 岳麓版選修1 .doc(1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第15課 戊戌變法 [目標導航] 1.知道康有為、梁啟超的主張及其特點,分析其在變法中的作用。(重點)2.綜合分析戊戌變法的影響,客觀評價其歷史地位。(難點) 一、背景 1.民族危機:甲午戰(zhàn)爭失敗和《馬關條約》簽訂激發(fā)了救亡圖存的民族意識。 2.經濟根源與階級基礎: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與發(fā)展;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 3.思想基礎:西方近代思想的傳入;早期維新思想的直接影響。 4.康、梁等維新變法的準備工作 (1)創(chuàng)辦學堂,聚徒講學:廣州萬木草堂。 (2)著書立說,力倡維新:《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變法通議》《仁學》《天演論》。 (3)上書皇帝,懇請變法:公車上書、《應詔統(tǒng)籌全局折》成為維新派的施政綱領。 (4)創(chuàng)辦報刊,傳播維新:《中外紀聞》與《時務報》。 (5)成立團體,組織力量:強學會和保國會。 (6)展開論戰(zhàn),挑戰(zhàn)頑固:要不要變法;要不要興民權、實行君主立憲;要不要提倡西學、改革教育制度。 [思維點撥] 1.清政府為償還外債將沉重的負擔轉嫁到人民身上,使階級矛盾和社會矛盾更加激化,統(tǒng)治危機進一步加劇。 2.甲午戰(zhàn)爭中清政府的失敗和民族的危亡激發(fā)了人們的民族意識。 [易錯提醒] 強學會不是政黨 強學會是最早的資產階級維新派的政治團體,不是政黨。維新變法從社會思潮發(fā)展為政治運動的關鍵是維新派把維新變法和救亡圖存結合起來,而不是強學會的成立。 二、過程 1.序幕:1895年,康有為、梁啟超等發(fā)起“公車上書”,標志著維新運動開始從理論宣傳走向政治實踐。 2.宣傳方式:創(chuàng)辦報刊、組織學會,尤其是北京的強學會和上海的《時務報》。 3.施政綱領:1898年初,康有為呈遞《應詔統(tǒng)籌全局折》。 4.組織機構:1898年4月,康有為在北京發(fā)起組織以“保國、保種、保教”為宗旨的保國會。 5.高潮:百日維新(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 (1)標志: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宣布變法。 (2)內容 類別 頒布新法 改革舊制 政治方面 允許官民上書言事 改訂律例;裁撤冗員;澄清吏治 經濟方面 中央設立礦務鐵路總局、農工商總局、獎勵農工商業(yè)的發(fā)展;舉辦商會、農會等民間團體;改革財政,編制國家預算決算 取消旗人由國家供養(yǎng)的特權,令其自謀生計 文化教育方面 普遍設立中小學堂,京師設立大學堂;設立譯書局,翻譯外國書籍;準許設立報館、學會;獎勵科學著作和發(fā)明 改革科舉制度,廢除八股 軍事方面 精練陸軍,改習洋操;添置船艦,擴建海軍 裁汰舊軍 6.失敗: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發(fā)動戊戌政變。譚嗣同等六人被處死,史稱“戊戌六君子”。 [思維點撥] 1.百日維新在政治上允許一定的言論自由,經濟上制定了一些有利于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政策,文化上也采取了一些打擊舊學、提倡新學的措施。 2.變法措施的推行有利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和西方先進科學文化的傳播,并給民族資產階級提供了參與政治的可能性,初步動搖了封建統(tǒng)治秩序,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但由于資產階級的妥協(xié)性,變法未涉及“設議院、開國會、定憲法”等君主立憲制的主張,又體現(xiàn)了變法不可避免的歷史局限性。 三、影響 1.性質:是一次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運動,具有進步意義。 2.政治:是一場救亡圖存的愛國政治運動。 3.思想:是中國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具有啟蒙性。 4.經濟:有利于中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5.文化:有利于西方科技的傳播,推動了近代文化(傳媒)和教育事業(yè)(新式學堂)的發(fā)展。 6.習俗:摒棄陳規(guī)陋俗,提倡文明的生活方式,引領時代新風。 [易錯提醒] 戊戌變法失敗的根本原因是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不充分,資產階級力量弱小,而封建勢力過于強大,不是袁世凱的告密。袁世凱告密加快了戊戌政變的進程及斗爭的激烈程度。 [史論要旨] 戊戌變法是中國近代化由“器物”到“制度”層面的發(fā)展,它反映了民族資產階級要求擺脫民族危機、變法圖強的強烈愿望。但其失敗的結果則證明資產階級改良之路在中國難以行得通,其所倡導的君主立憲政體的理想,也不適合中國國情。 [知識圖示] 主題一 戊戌變法的時代背景 史料一?、佟稌r局圖》如圖,近代愛國者謝纘泰所作,1898年在香港發(fā)表。 史料二 《馬關條約》規(guī)定的賠款數額之大是空前的,相當于②清政府三年的財政收入,必須在三年內還上,于是清政府大借外債,甲午戰(zhàn)爭后一年內就借了3.7億兩白銀。 史料三 ③甲午戰(zhàn)爭前后民辦企業(yè)比較表 時間 企業(yè)數 資金額(萬元) 1863~1894年 119 680 1895~1898年 274 1 432 ①《時局圖》生動形象地揭露了清政府的腐敗和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的侵略。 ②使清政府產生嚴重的財政危機。 ③該表反映了甲午戰(zhàn)爭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有了初步發(fā)展。 (1)謝纘泰是在怎樣的歷史背景下創(chuàng)作出《時局圖》的?結合史料一概括帝國主義侵華方式的變化。 提示 背景:甲午戰(zhàn)爭后,帝國主義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華民族危機空前嚴重。變化:經濟上,由商品輸出進入以資本輸出為主的階段;政治上,分而治之,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2)史料二說明清政府統(tǒng)治危機出現(xiàn)的原因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清政府統(tǒng)治危機的表現(xiàn)。 提示 原因:清政府戰(zhàn)爭賠款和大借外債。 表現(xiàn):財政困難,階級矛盾和社會矛盾尖銳。 (3)史料三中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狀況出現(xiàn)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原因:隨著帝國主義侵略的加劇,中國的自然經濟進一步解體,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愛國工商人士發(fā)出“實業(yè)救國”的呼聲與主張;清政府調整工商政策,允許民間設廠。 戊戌變法的時代背景 (1)時勢條件:甲午戰(zhàn)爭后,歐美列強趁機擴大對中國的政治侵略與經濟掠奪,并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華民族危機空前嚴重,使中國的有識之士積極尋求救亡之策。 (2)思想淵源:19世紀七八十年代,脫胎于洋務派、痛感洋務運動弊端的早期維新派產生。他們要求抵抗列強侵略,要求變革政治制度,實行君主立憲制,發(fā)展資本主義,為維新變法運動的興起作了思想準備。 (3)經濟基礎:甲午戰(zhàn)爭后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fā)展是其產生的經濟基礎。 (4)階級基礎:隨著甲午戰(zhàn)爭后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fā)展,民族資產階級作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為維新變法運動的興起提供了階級基礎。 (5)社會根源:甲午戰(zhàn)爭宣告了洋務運動的破產,此后清王朝為維護封建專制統(tǒng)治而大肆出賣國家和民族權益,統(tǒng)治更加專制腐朽,這就促使資產階級維新派開始探尋新的、反映資產階級意愿和要求的救亡圖存道路。 (6)國際因素:日本明治維新的成功和日本的迅速強大,促使一些先進的知識分子決心以日本為榜樣,通過實行自上而下的變法維新,挽救民族危亡,發(fā)展資本主義。 主題二 戊戌變法的特點及失敗的原因 史料一 嗣后中外大小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發(fā)憤為雄,以圣賢義理之學,植其根本,又須博采西學之切于時務者,實力講求,以救空疏迂謬之弊。 ——光緒帝①《定國是詔》 史料二 康有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維新的②要義為藍圖在中國變法,但是沒有認識到日本與中國國情不同……只是從形式上學習,并沒有掌握明治維新的真正“要義”。 ——《成敗得失——戊戌維新與明治維新的比較》 ①由光緒帝于1898年6月頒布,其中“國是”與“國事”有著不同的含意?!皣隆敝竾掖笫?;而“國是”指國家大計,國家的指導方針、理論基礎、方針政策。它是光緒帝頒布的改革綱領。 ②“要義”即實質性要點或要旨;一件事情的重點?!八{圖”在此指規(guī)劃、計劃。 (1)依據史料一,說明《定國是詔》的特點。 提示 以改革為主,適當照顧保守勢力。 (2)據史料二分析中國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戊戌變法失敗的根本原因和明治維新成功的真正“要義”主要是什么。 提示 原因:中國在向西方學習時沒有科學地把握中國國情,只是照搬日本經驗。 根本原因: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不充分,民族資產階級力量不夠強大。 “要義”:推翻舊的幕府統(tǒng)治,建立新的天皇政權;大刀闊斧地推行切實可行的變法措施。 戊戌變法的特點及失敗的原因 (1)特點 ①目的上,挽救民族危亡,發(fā)展資本主義。 ②推行者上,由沒有實權的皇帝來推行,顯示出維新力量的薄弱。 ③方式上,變法要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制度模式,對中國傳統(tǒng)的舊制度進行改革。 ④內容上,涉及領域比較廣泛,但未涉及政治制度的根本變革,體現(xiàn)了改革的不徹底性。 ⑤推行范圍上,僅限于社會上層,沒有深入廣大民眾中,因而沒有形成變革的巨大力量。 ⑥過程上,變法措施過于急躁,分不清輕重緩急,措置失當。 ⑦性質上,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 (2)敗因 ①根本原因: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不充分,資產階級力量弱小。 ②主觀原因:a.維新派缺乏堅強的組織領導,依靠的皇帝沒有實權。 b.只得到民族資產階級和開明地主的支持,缺乏群眾基礎。 c.改革范圍過大,樹敵太多,缺乏政治策略,急于求成。 ③客觀原因:封建頑固派的反動勢力強大;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不希望中國改革成功。 1.甲午戰(zhàn)爭后,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fā)展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國自然經濟的進一步解體 B.清政府放寬限制,允許民間辦廠 C.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擁有雄厚的資本 D.“實業(yè)救國”呼聲的出現(xiàn) 答案 B 解析 帝國主義經濟侵略導致自然經濟解體是客觀因素。清政府出于擴大稅源的需要,放松了對民間辦廠的限制,這大大減輕了民族工業(yè)創(chuàng)辦的阻力。主要原因和其他原因要分析清楚。 2.推動資產階級維新運動從理論宣傳轉入政治實踐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 A.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B.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fā)展 C.中國人民展開了反侵略、反瓜分的斗爭 D.光緒帝具有強烈的愛國熱情 答案 A 解析 維新變法運動的首要目的就是要挽救民族危亡,當時嚴峻的民族危機形勢決定了維新運動由理論宣傳轉入實踐階段,A項為最佳答案。 3.“西人之國……育才于學堂,論政于議院,君民一體,上下同心,務實而戒虛,謀定而后動,此其體也?!碧岢鲞@一主張的是中國近代的( ) A.地主階級改革派 B.地主階級洋務派 C.資產階級維新派 D.資產階級革命派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主張興辦學堂、議院、“君民一體”等,結合所學,符合資產階級維新派的主張。資產階級維新派在經濟上主張發(fā)展民族工商業(yè),在文化上主張興辦學校,學習西方自然科學知識;在政治上主張革新,實行君主立憲制等。 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8年,康有為在上光緒帝第五書中,明確提出:“自茲國事付國會議行”,“采擇萬國律例,定憲法公私之分”。 ——袁行霈《中華文明史》 材料二 惟中國風氣未開,內外大小多未通達中外之故;惟有乾綱獨斷,以君權雷厲風行。 ——摘自康有為《日本變政考》 (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康有為上書的主要目的。 (2)材料二中康有為的主張有何新變化?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其原因。 答案 (1)目的:開國會,定憲法,實行君主立憲,發(fā)展資本主義;挽救民族危亡。 (2)新變化:皇權獨斷。 原因: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弱??;頑固勢力強大;傳統(tǒng)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借鑒日本近代天皇制。(答出任何兩條即可) 解析 第(1)問從材料一中“國會議行”“定憲法公私之分”可以歸納“開國會,定憲法”的答案;聯(lián)系所學從政治、經濟等角度分析作答。第(2)問,第一小問從材料二“惟有乾綱獨斷,以君權雷厲風行”來概括答案;第二小問原因從維新派自身力量弱小、頑固派力量強大、傳統(tǒng)思想影響以及借鑒日本體制等角度分析概括。 [基礎達標] 1.(2016濰坊高二檢測)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中國的近代化內容出現(xiàn)新的變化,開始由“政策創(chuàng)新”轉向“體制創(chuàng)新”。導致這種轉變的內在因素是( ) A.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B.西方民主思想的廣泛影響 C.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fā)展 D.資產階級革命政黨的建立 答案 C 解析 緊扣“內在因素”分析,A、B是外因,D內容在當時還未出現(xiàn)。 2.康有為維新思想的特點是把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學說同傳統(tǒng)的儒家思想相結合,其決定性因素為( ) A.康有為出生在封建官僚家庭,自幼受到嚴格的封建教育 B.傳統(tǒng)儒家思想是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正統(tǒng)思想,根深蒂固 C.孔子在中國民眾中享有崇高的威望 D.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xié)性 答案 D 解析 由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不充分,民族資產階級在反帝反封建的斗爭中呈現(xiàn)出軟弱性和妥協(xié)性,其思想特點必然由其代表的階級特點所決定。 3.(2016江西師大附中高二檢測)梁啟超在《變法通議》中指出:“變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興,在開學校;學校之立,在變科舉。而一切要其大成,在變官制?!边@表明梁啟超認為變法之本在于學習近代西方的( ) A.科學知識 B.企業(yè)管理制度 C.政治制度 D.教育制度 答案 C 解析 從材料可知,梁啟超認為,中國變法要培養(yǎng)人才必先變革教育,變革教育、科舉的根本在于變革官制即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實行君主立憲制。所以應選C。 4.(2016嘉興高二檢測)19世紀末,某組織的《章程》開宗明義地提出:“本會以國地日割,國權日削,國民日困,思維持振救之,故開斯會以冀保全?!痹摻M織最有可能是( ) A.興中會 B.保國會 C.強學會 D.同盟會 答案 B 解析 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抓住有效信息“故開斯會以冀保全”。1898年,康有為在北京發(fā)起組織了救亡團體保國會,保國會以“保國、保種、保教”為宗旨。 5.(2016晉江高二期中)百日維新期間維新派沒有提出設議院、開國會、定憲法,是因為( ) A.對封建勢力作了妥協(xié) B.認為中國“民智未開”,難以實行立憲制度 C.不敢觸動封建制度 D.認為這一政治主張不符合中國國情 答案 A 解析 依據所學,為減少變法的阻力,百日維新時期,維新派原先所主張的“設議院、開國會、定憲法”等內容在變法措施中都沒有提出,反映了維新派對舊勢力的妥協(xié)和本身階級的軟弱性。分析選項,A符合題意。 6.維新變法是近代中國民族資產階級摸索救國救民道路的一次愛國運動。維新運動是一次愛國運動表現(xiàn)在( ) A.變法維新運動和救亡運動相結合 B.資產階級政治學說與儒家思想相結合 C.維新變法與傳播新式文化相結合 D.維新變法運動與思想啟蒙運動相結合 答案 A 解析 維新運動是近代中國社會矛盾不斷加劇的產物,資產階級維新派將自己的政治要求融入救亡運動中,使變法維新運動和救亡運動緊密結合起來。 [能力提升] 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宮的大殿內,天皇率領群臣宣讀誓詞:“廣興會議,萬機決于公論;上下一心,大展經綸;官武一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務使人心不倦;破歷來之陋習,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識于世界,大力振興皇基?!边@就是日本歷史上著名的“五條誓文”。 材料二 1898年6月11日,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上諭,上諭說:“數年以來,中外臣工講求時務,多主變法自強?!┦秋L氣尚未大開,論說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憂國,以為舊章必應墨守,新法必當擯除,眾喙嘵嘵,空言無補?!煤笾型獯笮≈T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發(fā)憤為雄,以圣賢義理之學植其根本,又須博采西學之切于時務者實力講求,以救空疏迂謬之弊?!币曰实勖x“詔定國是”,其目的是“以變法為號令之宗旨,以西學為臣民之講求,著為國是,以定眾向,然后變法之事乃決,人心乃一,趨向乃定”。 ——梁啟超《戊戌政變記》 (1)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上述兩國解決社會危機的角度(或者側重點)有何不同。上述兩國采取的改革方式有何相同之處? (2)上述兩國改革出現(xiàn)了不同的結果,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影響改革成敗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案 (1)不同:日本側重于向西方學習,改造日本社會。中國主要通過變法,實現(xiàn)富國強兵,擺脫民族危機。 相同:都是通過自上而下的改革。 (2)影響改革成敗的因素主要有是否順應歷史發(fā)展趨勢、改革派與保守勢力的力量對比、改革者的態(tài)度、統(tǒng)治者的政策與方針是否得當等。 解析 第(1)問第一小問從二者改革的目的等方面考慮;第二小問改革的方式依據所學知識回答;第(2)問從是否順應歷史發(fā)展趨勢、改革派與保守勢力的力量對比、改革者的態(tài)度、統(tǒng)治者的政策與方針是否得當等方面回答。 8.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出國考察的使節(jié)團 康有為與《孔子改制考》 材料二 外國商品輸往日本 駐扎膠州灣的德國軍隊 材料三 論者曰:中國之當改革不待言矣,然此次之改革,得無操之過蹙,失于急激,以自貽蹉跌之憂乎? 辯曰:中國之言改革,三十年于茲矣,然而不見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凡改革之事,必除舊布新,兩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茍不除舊而言布新,其勢將舊政之積弊,悉移而納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梁啟超《戊戌政變記政變原因答客難》 請回答: (1)據材料一中的兩幅圖片,表明中日兩國準備發(fā)起什么運動? (2)材料二中的兩幅圖片表明當時的中日兩國在外部條件上相同的遭遇是什么?兩國的最終命運有什么不同? (3)材料三中梁啟超認為變法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同意他的看法嗎?你認為中國發(fā)起的運動歷經百日夭折,其原因何在?簡要說明其歷史意義。 答案 (1)明治維新運動、戊戌變法運動。 (2)相同遭遇:被西方列強侵略,淪為半殖民地。 命運不同:日本明治維新成功,逐步廢除了不平等條約,獲得了主權的獨立和領土的完整,并崛起為東方強國,成為世界列強中的一員;戊戌變法失敗,中國依然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3)梁啟超認為變法失敗的主要原因是變法策略過于激進。不同意。原因:①資產階級維新派勢力過于弱小,封建頑固勢力過于強大,雙方力量對比懸殊。②維新派采取的方式和手段存在缺陷:缺乏堅強的組織領導;對封建主義和帝國主義抱有幻想,不敢依靠人民群眾。 歷史意義:①變法具有鮮明的愛國性質,極大地激發(fā)了中國人民的愛國熱情。②是一場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政治改革運動,符合歷史發(fā)展趨勢。③是中國近代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7-2018學年高中歷史 第四單元 工業(yè)文明沖擊下的改革 15 戊戌變法學案 岳麓版選修1 2017 2018 學年 高中歷史 第四 單元 工業(yè) 文明 沖擊 改革 戊戌變法 岳麓版 選修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eibangfood.com.cn/p-3398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