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第七單元 認識鐘表人教新課標》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一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第七單元 認識鐘表人教新課標(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1.認識鐘面和電子表。
2.認讀整時。
1.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學會看整時。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從小養(yǎng)成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辨析能力。
1.關(guān)于教材第84頁的情景圖。
可引導觀察:圖中都有什么?小朋友在做什么?你會看鐘表嗎?之后分兩步教學:第一步認識鐘面,要引導學生說出鐘面上有什么?[有1~12轉(zhuǎn)圈排列的數(shù)字,有長針(分針)、短針(時針);要明確時針、分針都是按數(shù)字1~12的排序進行運轉(zhuǎn)的,時針慢,分針快]第二步認識整時的時間。要明確:分針指12,時針指幾就是幾時。并說明電子表整時的表示法。
此外,要讓學生多操作,可
2、進行撥針練習,畫針練習,加強對整時的認識,并結(jié)合教材第85頁圖使學生明白時針一天轉(zhuǎn)兩圈。
2.關(guān)于練習十九。
第3題,老師可放手讓學生自己試一試,對有困難的學生老師可以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20以內(nèi)數(shù)的順序來想。
第4題,老師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周末,說一說,培養(yǎng)時間觀念和觀察能力。
第2題和第7題是游戲題,可在課上進行,也可在課余進行。
第6題,引導學生明白“快幾時了”時針和分針分別指向什么地方;“幾時過一點兒”分針和時針又分別指向什么地方。
認識鐘表……………………………………………………………………………………1課時
認識鐘表
教材第84、第85頁的內(nèi)容及練習十九
3、。
1.結(jié)合生活實際,學會看鐘表上的整時。
2.使學生養(yǎng)成遵守時間、珍惜時間的良好生活習慣。
掌握看整時的方法,學會看整時。
實物鐘,電子表,視頻投影,鐘表學具等。
每天早晨,你們幾時起床?你們自己會看時間嗎?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鐘表。
(板書:認識鐘表)
1.認識鐘面。
出示實物鐘。
(1)仔細觀察,鐘面上都有什么?(長針、短針、數(shù)字)
(2)明確:長針是分針,短針是時針。
(3)仔細觀察:鐘面上都有哪些數(shù)字,它們是怎樣排列的?(有1~12的數(shù)字,它們是按從小到大轉(zhuǎn)圈排列的)
(4)可引導說出長針、短針都是按數(shù)字的排序運轉(zhuǎn)的。
2.認識整時。
4、(1)出示主題圖。
①圖中都有什么,小女孩兒是幾時起床的?(7時)
②你怎樣看出來是7時的?(小組討論)
a.從墻上的掛鐘可以看出來。(學生說方法,大致對即可)
老師歸納: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7就是7時。
b.從床頭柜上的電子表可以看出來。(學生說方法)
老師歸納:原來電子表是這樣表示7時的,冒號前邊寫7,后邊寫兩個0。
(2)出示8時的鐘面模型,請學生試認,并試寫電子表表示8時的方法。
(3)撥時間。
①小組撥3時,并說方法。
②自己撥6時,互相判斷。
(4)歸納認整時的方法。
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
1.練習十九的第1題。
2.練習十九的第3題
5、。
3. 練習十九的第5題。
4.練習十九的第8題。
1. 教材第85頁的內(nèi)容。
(1)說出時間。
(2)寫出時間。
(3)完整地說一說小明在什么時間干什么。
(4)一天中有幾個7時?幾個8時?……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
2. 6時再過幾時是12時?3時和9時的鐘面哪兒不同?
3.畫時針。
6:00 12:00
課堂作業(yè)新設(shè)計
1.略
2. 4:00 10:00 6:00 12:00
3.第一個不對 應改為6:00 第二個對
4. 1 12
思維訓練
1.略
2. 6 時針所指的位置不同
3.略
教材習題
練習十九
2.略
4.略
6、
6. 快12時了 8時過一點兒
7.略
認 識 整 時
鐘面的認識:在鐘面上,有12個數(shù)字。有兩根針,長的是分針,短的是時針。
整時:當分針指向12時,時針指幾就是幾時。
1.尊重學生的認知,讓學生樂“說”。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老師始終與學生站在同一高度上引導學生探索學習。鐘表外部結(jié)構(gòu)認識、時刻的認讀寫,總是讓學生先談自己知道的,再針對學生不解的地方有的放矢地探索。即便是學生不解的地方,也讓學生談自己的看法,用學生自己思考問題的方式、學生的語言幫助其他學生。尊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在感性經(jīng)驗的基礎(chǔ)上構(gòu)建相關(guān)的知識結(jié)構(gòu)。
2.尊重學生心理特點,讓學生敢“動”。
7、整節(jié)課,讓學生在動中完成學習。觀察——“眼”動,操作——“手”動,討論——“嘴”動,多種感官參與,一人動,同桌動,四人動,在動中不斷體驗成功,使思維處于高度興奮狀態(tài),主動完成學習。
教材第84頁設(shè)計了一幅“母親叫孩子起床”的情景圖,幫助學生認識鐘面(分針和時針)和電子表。學生每天都會經(jīng)歷媽媽叫自己起床的過程,一看到這幅圖,就會聯(lián)想到早晨起床的情境。學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里,會很自然地去認識鐘表并感受那時是早晨7時。教材第84頁下半部,將鐘面與電子表表示時間的方式對照出現(xiàn),使學生認識整時。教材第85頁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舉出一天中的六個時刻所做的活動,讓學生感受時間與生活的聯(lián)
8、系,幫助學生認識整時,會讀寫整時,并使學生初步了解一天鐘表上的時針要轉(zhuǎn)兩圈。
要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生活認識時間??梢宰寣W生在課前調(diào)查一下自己身邊的父母、叔叔、阿姨的上下班時間,然后在課上說一說,使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時間。
在教學第85頁內(nèi)容的時候,老師可以讓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來說一說每幅圖的內(nèi)容,寫出相應的時間;還可以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一天是怎么安排的,與圖中的小朋友有什么不同,引導學生合理安排自己每天的生活和學習,養(yǎng)成遵守和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生活情境,引入新課
1.播放:鬧鐘報時間。
問:這是什么聲音?它在做什么?你想認識它嗎?
談話:小鬧
9、鐘是我們的朋友,我們的生活和學習都離不開它。
2.揭示課題。板書:認識鐘表
【設(shè)計意圖: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激發(fā)學習興趣】
二、自主學習,認識鐘面
1.學生自己觀察鐘面,把自己看到的說給同桌聽。
2.提問:誰知道鐘面上的這兩根針叫什么名字?它們長得一樣嗎?
【設(shè)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觀察鐘面,對時針和分針進行比較,使學生進一步認識掌握時針和分針的特征】
明確:時針、分針。
3.學生在自己的鐘面上指出時針和分針。
4.演示時針、分針旋轉(zhuǎn)的方向,學生在學具上模仿操作。
【設(shè)計意圖:明確表針轉(zhuǎn)動的方向,為操作鐘表打基礎(chǔ)】
三、認識整時的兩種表示法
1.
10、鬧鐘再次報時(7時),問:鐘面上是幾時?
老師講解:正確的書面用語叫時刻,鐘面上的時刻是7時。
板書:7時(學生齊讀)
2.在不同的模型鐘面上撥出8時、6時、3時。
3.引導學生觀察整時時分針和時針的特點。
4.學生匯報:明確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
【設(shè)計意圖:讓學生自主探究整時,鐘面上時針分針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探究能力】
5.比一比誰的觀察能力最強。
(1)老師撥時針和分針,學生說時刻。
(2)老師說時刻,學生撥時針和分針。
6.板書:7:00,提問:你見過這種時刻的寫法嗎?在哪里見過?
明確:這是整時的第二種表示法,叫電子表示法。
7.學生在田字格
11、上書寫兩種表示法。
四、鞏固練習
1.投影出示教材第85頁的第一幅圖,問:在做什么?幾點了?你能把這個時刻寫出來嗎?有幾種寫法呢?
指名讓學生板演。
2.學生獨立完成教材第85頁其他幾幅圖的時刻,對個別學生進行輔導。
3.投影展示,全班交流。
4.問:他一天的安排合理嗎?和朋友說說自己一天的時間安排。
【設(shè)計意圖:進行合理安排時間、珍惜時間的教育】
語文課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選的比較優(yōu)秀的文章,還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選擇循序漸進地讓學生背誦一些優(yōu)秀篇目、精彩段落,對提高學生的水平會大有裨益。現(xiàn)在,不少語文教師在分析課文時,把文章解體的支離破碎,總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結(jié)
12、果教師費勁,學生頭疼。分析完之后,學生收效甚微,沒過幾天便忘的一干二凈。造成這種事倍功半的尷尬局面的關(guān)鍵就是對文章讀的不熟。常言道“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如果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反復閱讀課文,或細讀、默讀、跳讀,或聽讀、范讀、輪讀、分角色朗讀,學生便可以在讀中自然領(lǐng)悟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和寫作技巧,可以在讀中自然加強語感,增強語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這種思想內(nèi)容、寫作技巧和語感就會自然滲透到學生的語言意識之中,就會在寫作中自覺不自覺地加以運用、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五、全課小結(jié)
“教書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為熟悉的一種稱呼,從最初的門館、私塾到晚清的學堂,“教書先生”那一行當怎么說也算是讓國人景仰甚
13、或敬畏的一種社會職業(yè)。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書,最初出現(xiàn)的“先生”一詞也并非有傳授知識那般的含義?!睹献印分械摹跋壬螢槌龃搜砸??”;《論語》中的“有酒食,先生饌”;《國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為父兄或有學問、有德行的長輩。其實《國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長者,有德之稱”的說法??梢姟跋壬敝夥钦嬲摹敖處煛敝?,倒是與當今“先生”的稱呼更接近。看來,“先生”之本源含義在于禮貌和尊稱,并非具學問者的專稱。稱“老師”為“先生”的記載,首見于《禮記?曲禮》,有“從于先生,不越禮而與人言”,其中之“先生”意為“年長、資深之傳授知識者”,與教師、老師之意基本一致。老師談話:這節(jié)課,我們重新認識了一個朋友——鐘表,你都了解了什么呢?講給同學和老師聽一聽好嗎?你都見過什么樣的鐘表?
六、布置作業(yè)
請你當個設(shè)計家,設(shè)計一個你最喜歡的鐘表,涂上顏色,并在下面寫出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