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課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習題演練》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第六課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習題演練(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第六課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習題演練
1.中國古典詩歌“無體不備,無體不善”,無論內容、風格、形式、技巧,均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成為后世效仿的典范。這主要體現了中華文化具有____________的特點
A.博大精深 B.源遠流長 C.民族性 D.多樣性
2.由于《紅樓夢》集中表現了中國文學和中國藝術以及中國文化的主要特征,《紅樓夢》是中國文學史上空前的,到目前為止也是絕后的文學奇跡,毛澤東把它與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相提并論?!都t樓夢》問世二百多年來,人們對它閱讀、探究的熱情經久不衰。毛澤東之所以將《紅樓夢》與中國
2、古代“四大發(fā)明”相提并論是因為( )
A.《紅樓夢》集中表現了中華文化的主要特征
B.它們共同表明了中華文化曾長期居于世界文化發(fā)展的前列
C.文學藝術對于反映人們的精神生活有獨特作用
D.文化藝術展現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3.社會的文明程度是社會和諧與否的重要標志,科技進步與創(chuàng)新的成就是衡量社會文明進步的根本標志。只有科技發(fā)展了,社會文明了,整個社會才能真正稱得上“和諧”。這表明 ( )
A.我國科學技術具有輝煌的歷史
B.科學技術都
3、是中國人民勤勞、智慧和艱苦奮斗的結晶
C.科技發(fā)展對人類文明的發(fā)展具有重大作用
D.中國的科技成就始終處于世界前列
4.下列關于我國古代科學技術對中華文化重要性的看法正確的是( )
A.科學技術是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
B.我國的“神舟”七號載人航天成功體現了我國科技處于世界前列
C.我國古代科學技術具有實用性和整體性特點
D.我國古代科學技術展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5.有人把“八大菜系”用擬人化的手法描繪為:蘇、浙菜好比清秀素麗的江南美女;魯、皖菜猶如古拙樸實的北方健漢;粵、閩菜宛如風流典雅的公子;川、湘菜就像內涵豐富充實、才藝滿身的名士。這反映出我國的飲食文化(
4、)
A.具有區(qū)域性的特點 B.具有民族性的特點C.具有開放性的特點 D.具有先進性的特點
6.無論什么地域,都有自己的根,這就是地域文化。千百年來,濟南的城市發(fā)展、民風民俗等都與泉水有著最直接、最密切的關系,這成就了濟南歷史文化名城的地位,最終積淀成濟南的泉水文化。這主要體現了( )
A.文化的自發(fā)性和社會性 B.文化的民族性和歷史性
C.文化的獨特性和地域性 D.文化的傳承性和創(chuàng)造性
7.清明節(jié)不能只當成是掃墓的節(jié)日,我國有些地方的清明節(jié)還有與眾不同的風俗。如有的地方清明節(jié)有采野菜做米果吃青團的習俗;還有的地方有在清明節(jié)放風箏的習俗,人們把災禍疾病都寫在風箏上,然
5、后放飛;此外還有植樹、蕩秋千等。這說明( )
①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②各地區(qū)文化帶有明顯的區(qū)域特征
③各民族文化具有中華文化的共性 ④各民族文化都為中華文化的形成作出了貢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2011年是兔年,全國各族人民歡度春節(jié)。但各民族過春節(jié)的形式各有不同,如漢族除夕夜合家吃年夜飯;布依族的除夕夜,全家人圍坐在火爐旁,整夜守歲;藏族則在除夕夜舉行盛大的“跳神會”等等。這表明( )
①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②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③我國民族文化的多樣性?、芪幕呢S富多彩反映了經濟的繁榮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6、 D.①③
9.中華文化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創(chuàng)造的。各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面對民族文化認識錯誤的是( )
A.民族文化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
B.民族文化是各民族特有的,其他民族沒有認同感
C.民族文化既有民族特性,又有中華文化共性
D.都是中華之瑰寶,民族之驕傲
10.不同民族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有著不同的特點,文化也有自身的特性。人們常說,法國人浪漫,德國人嚴謹。這種差別的形成是由( )
A.各民族不同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決定的
B.各民族不同的遺傳因素決定的
C.各民族不同的經濟發(fā)展水平決定的
D.各民族不同的自然、社會環(huán)境等因素綜合決定的
11.
7、《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指出,要大力推進文化創(chuàng)新,努力創(chuàng)作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深受群眾喜愛的優(yōu)秀文學藝術作品,繁榮發(fā)展文學藝術。這是因為 ( )
A.中國的文學藝術在世界文學藝術寶庫中處于首要位置
B.文學藝術對于反映人們的精神生活、展示人們的精神世界具有獨特的作用
C.只有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才能創(chuàng)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D.中國的文學藝術有著輝煌而悠久的歷史
12.溫家寶總理指出:“我們有自己的文化,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這種文化的核心是以和
8、為貴,就是和的文化。當然我們還要和而不同,這種不同是相互補充、相互借鑒,而不是沖突的來源?!边@體現了中華文化的( )
①基本特征 ②基本作用?、郯菪浴、軇?chuàng)造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材料一 在諸子百家時期,儒家初創(chuàng)之時,創(chuàng)始人孔子作為魯文化的代表與作為齊文化的代表晏嬰有矛盾,在齊魯“夾谷之會”還曾發(fā)生過公開的爭執(zhí),鬧得不歡而散。但孔子并不因此而排斥齊文化。孔子正視文化差別,主張用先進的華夏文化消除差別,實現華夷一統(tǒng)。他教育弟子子夏,要做君子儒,不做小人儒,提倡君子坦蕩蕩,胸懷要寬廣。
材料二 孟子把孔子譽為“集大成”者,對孔子的思想大加贊美。他認為
9、海洋的博大胸懷是人類應該效法的,發(fā)出了“觀于海者難為水”的慨嘆,他的很多主張極大地豐富了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
材料三 荀子在齊國是視下學宮的祭酒,相當于現在的大學校長。他主持學宮的時候,實行開明的政策,招攬列國名流,匯集百家學說,兼容并包、來去自由。這一做法使得不同的學說、不同的觀點一時間如雨后春筍般地破土而出,各家各派也不斷地取人之長,補己之短,造就了中國學術史上前所未有的百家爭鳴局面。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材料中的三位古代思想家的態(tài)度共同體現了中華文化的什么特征?
(2)這一特征對中華文化的發(fā)展有什么重要意義?
(3)結合材
10、料說明在當前國際形勢下,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外來文化和這樣做的意義?
14.上海世博會是文化世博。中國館的建筑設計凸顯漢字、京劇、中國紅和水墨畫等中國元素,整體布局體現了中國文化悠久的“和諧”思想;國家館館內用高科技手段向觀眾展現四大發(fā)明、《清明上河圖》等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精華;山東館的外形,體現“海岱交融”的自然與文化特色。外觀以大海的浪涌為頂,以泰山為主視角,形成“青山連綿不絕,綠水長流不斷”的文化意境,在一片層層上涌的流線形海浪中,五岳之首泰山拔地而起,形象地詮釋“齊魯青未了”的主題,也頗具齊魯文化風味。
請你結合材料,分析說明其中蘊含的中華文化特征。
11、
6.2參考答案
1.A [中華文化的獨特性是其博大精深的表現,可以通過文學藝術和科學技術體現出來,中國古典詩歌是文學藝術的內容之一,“無體不備,無體不善”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故A項正確。]
2.B [《紅樓夢》作為文學藝術方面的名著,“四大發(fā)明”作為科學技術方面的成就共同表明了中華文化在歷史上曾長期居于世界文化發(fā)展的前列。A、C、D三項都沒有全面地說明題干所指的原因。]
3.C [題目強調的是科學技術對社會發(fā)展的巨大作用,故選C。A不符合題目的意思;我國的科技進步才是中國人民勤勞、智慧和艱苦奮斗的結晶,B說法錯誤;D不符合現實。]
4
12、.D [注意題干考查的是“我國古代科學技術”,故A、B項不選;題干強調的是“對中華文化重要性”,故C項不選。]
5.A [中國菜肴中的每個菜系的形成和它的悠久歷史與獨到的烹飪特色是分不開的。同時也受到這個地區(qū)的自然地理、氣候條件、資源特產、飲食習慣等影響。因此材料顯示我國的飲食文化具有鮮明的區(qū)域性。B、C、D三項與材料的中心不相符合,故排除。]
6.C [本題考查文化的區(qū)域性和文化的特點。題干主要表明特定的歷史、地理等因素形成了濟南富有特色的文化,所以C正確。A表述錯誤,文化是社會實踐的產物,不是自發(fā)形成的;B、D表述正確,但與題意無關。]
7.A [材料主要說明不同區(qū)域的文化具有各自的
13、特色,③④均不符合這一主旨。]
8.D [材料體現文化的民族性、多樣性,表明中華文化博大精深,②④不能體現,選D。]
9.B [本題考查民族文化與中華文化的關系。A、C、D項都正確表達了民族文化的意義、特點,只有B項錯誤,民族文化雖是本民族特點的深刻表現,但都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得到其他民族的認同,是民族凝聚力強大的表現。]
10.D [文化的差異主要是由民族不同的自然、社會環(huán)境等因素綜合決定的。A、B、C三項的說法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都不準確。]
11.B [之所以要繁榮發(fā)展文學藝術,是因為文學藝術有著重要作用。A說法太絕對;C強調中華民族復興對文化的影響,不符合題目的意思;D不是
14、文學藝術的重要作用,也不是繁榮發(fā)展文學藝術的原因。]
12.C [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以和為貴的和文化,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包容性;材料與中華文化的基本作用、創(chuàng)造性沒有關系,排除②④。故選C。]
13.(1)孔子正視文化差別,主張用先進的華夏文化消除差別,實現華夷一統(tǒng),提倡君子胸懷寬廣,這些體現了文化的包容和兼收并蓄;孟子繼承孔子的思想,與孔子思想是統(tǒng)一的;荀子強調匯集百家學說,兼容并包、來去自由,不同的學說、不同的觀點、各家各派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也體現了包容和兼收并蓄的特征。綜上可見,三位古代思想家的態(tài)度共同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異和兼收并蓄。
(2)這種
15、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關系中交流,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和對外域文化的理解。這也正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重要原因。
(3)當今世界,全球化趨勢不斷增強。全球化要求我們要胸懷開闊,兼容并蓄,反對一切不正義、不公平的行為,關心和爭取世界的和平與和諧,這些思想都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包容性不謀而合。因此,我們要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包容精神,積極汲取外來文化中對我們有益的成分。弘揚這一精神對于加強各國文化交流,對于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對于構建和諧世界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解析 本題綜合考查中華文化的包容性、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及其之間的關系,加強文化交流的意義。第(1)問要綜合概括出中華文化的包容性。第(2)問指出中華文化包容性的意義,主要說明對于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的作用。第(3)問要強調加強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14.(1)悠久的“和諧”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華等,說明中華文化歷史悠久、一脈相承,體現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特征。
(2)豐富的中國元素,獨特的齊魯建筑和“海岱交融”的文化特色,說明中華文化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體現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
(3)各種文化和諧共處,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解析 此題考查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具有極大的包容性,要結合背景材料逐一進行闡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