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藍色的地球》教學設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蔚藍色的地球》教學設計(1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蔚藍色的地球》教學設計
冷水江市中連中心小學 劉麗萍
【教材簡析】
《蔚藍色的地球》一課是人教版《品德與社會》課程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我們生活的地球》的第一課。這節(jié)課,著重就讓學生對地球有個全面的認識,并且讓他們知道人類探索的腳步從古至今沒有停止,人類的執(zhí)著與追尋真理的精神是需要他們繼承的。使學生對教材中的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自發(fā)地利用課余時間探索更廣闊的科學空間。此外,還要喚起學生對地球的熱愛之情,激發(fā)學生保護偉大的地球的意識。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地球,知道有關地球的形狀和大小等常識,知道人類認識地球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
2.能力目標:通過上網、調查等多種
2、途徑查找、搜集有關地球的知識及人類對地球的探索過程,并對信息進行初步的整理加工,做成地球知識資料卡片。
3.情感目標:體會人類為揭開地球奧秘,不畏艱險、勇于探索的精神。激發(fā)學生對進一步探索地球的興趣和愿望。
【教學重點】
知道地球的常識,感受人類在認識地球過程中所經歷的漫長求索。
【教學難點】
感受人類在認識地球過程中所經歷的漫長求索;激發(fā)學生進一步認識和探索地球的興趣和愿望。
【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情境教學與反饋信息相結合的方法。在課堂教學中,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讓學生分別在小組和班內進行交流,取長補短,互相學習探究。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
3、生準備:學生搜集地球的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地球是我們的家園,我們都是地球的居民,對于我們生存的地球,你了解多少呢?
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韼讖垐D片,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說說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蔚藍色的地球》,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
在本環(huán)節(jié)的教學過程中,首先我通過讓學生觀看老師帶來幾張宇宙中太陽系及銀河系的圖片,讓他們說說自己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讓學生首先感受到宇宙中星球都是如此的渺小。
2.在這茫茫宇宙中,在這無數顆星球中,只有一顆蔚藍色的星球與我們人類息息相關,你知道它是誰嗎?對,它就是迄今為止我們發(fā)現(xiàn)的唯一個存在
4、生命的球體——地球。
今天,就讓我們共同走進人類生命的搖籃——蔚藍色的地球。
(師隨機播放播放在宇宙中地球轉動的影像,畫面最后定格在地球的全景圖。板書:蔚藍色的地球)
二、學習新課
活動一 走進地球
1.當你看著畫面定格在地球全景圖上,此時你最想知道地球的哪些知識?(學生質疑,教師隨即歸納質疑,板書問題)
海陸分布?
地球 大小?
形成的原因?
……
【設計意圖】
學習的本質是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緊接著播放地球在太空中飛行的視頻,畫面最后
5、定格在地球的全景圖,由此引導學生去質疑:看到這張地球全景圖,你最想知道地球的哪些知識?從而激發(fā)了學生去了解地球相關知識的欲望。
2.現(xiàn)在請同學們打開書,通過閱讀書上92、93頁,也可以結合自己搜集的資料,談談自己通過閱讀明白了剛才質疑的哪個問題?
3.圍繞以上質疑,學生交流匯報。
4.我們從不同角度了解了我們生存的地球?,F(xiàn)在,地球在你的心目中是一個什么樣的星球?
(美麗、神秘……)
【設計意圖】
學生根據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由此進入下面教學環(huán)節(jié):去通過學習本課內容解決質疑問題:地球海陸是怎樣分布的?地球有多大?它是怎么形成的……通過學習、探究,學生從不同角度了解地球,宇宙中地球
6、如是渺小,而我們在地球上生活,卻感受地球如此巨大,從而形成鮮明對比,感受到地球是一顆美麗、神秘的地球,更加激發(fā)學生對探索地球的好奇。把多媒體教學資源引進課堂,給學生營造出聲像同步,能靜能動的教學環(huán)境,使教學活動生動化,形象化。
活動二 人類對地球的探索
1.人類對地球形狀的探索過程。
師過渡:是啊,這就是我們生活的地球,它的美麗讓我們震撼,它的神秘更引發(fā)了從古至今人們對它進行了不斷地探索。剛才我們所了解的地球知識,都是前人探索的結果?,F(xiàn)在我們說起來簡單,可是我們人類在曾經的探索之路上卻是異常的艱辛,現(xiàn)在大家想不想跟老師一起穿越時空隧道,去了解人類對地球形狀的探索?
⑴閱讀書上9
7、4頁,想想人類在探索地球形狀的過程中,不同時期們采用哪些方式來探索對地球形狀的不同認識?
學生回答。(教師相機播放幻燈片:古人在探索過程中對地球形狀的不同認識)
【設計意圖】
新課程提出,《品德與社會》除了對學生進行德育以外,還應該滲透學習方法的指導,本環(huán)節(jié)問題設置,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會歸納總結。
⑵時間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讓我們回到1519年,與麥哲倫通行,來一次環(huán)球之旅。
⑶請速讀《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讀完后說一說從麥哲倫的事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⑷想不想重溫麥哲倫的這次偉大航行?你打算采用什么方式呢?把你的想法在小組中交流一下。誰愿意帶著大家共同來重溫麥哲倫的偉大航行?
8、
【設計意圖】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提出:“要珍視童年生活的價值,尊重兒童的權利?!蔽页浞株P注學生個性差異,注重學生在開放式的課堂活動中的感受、體驗、領悟,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如解說、表演等方式帶領大家重溫麥哲倫的環(huán)球路線,讓其獲得多元發(fā)展的機會,主體參與,多向互動。
⑸我們了解了麥哲倫的航行故事及其環(huán)球的路線后,對你有什么啟發(fā)?
【設計意圖】
因為地球的神秘,引發(fā)從古至今人類對地球不斷地探索,自然導入下面的教學內容“人類對地球的探索”。 新課標指出:貼近學生生活事例的情景模擬,能激發(fā)相應的環(huán)境氣氛,使學生受到情緒上的感染。學習《麥哲倫環(huán)球遠航》時,通過小組合
9、作,讀文交流,小組合作表演麥哲倫環(huán)球過程,教師適當點撥、引導,挖掘出故事中的情感因素,使學生們對麥哲倫及船員不畏艱險、勇于探索的精神領悟得比較深刻。也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更好的理解。突破本課教學重點——感受人類為揭開地球奧秘不畏艱險、勇于探索的精神。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guī)范的價值觀。
⑹師過渡總結:麥哲倫雖然沒有榮歸故里,但是他對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永遠激勵后人不斷地去探索我們的地球。時至今日,人類已經不再局限于站在地球上研究生命的搖籃?,F(xiàn)代人們對地球的探索更加廣泛和深入。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分享、展示大家所搜集有關人類進入太空探索以
10、及了解的地球更多的知識。
2.分享現(xiàn)代人對地球的探索。
⑴小組分享、交流搜集的有關現(xiàn)代人對地球探索的資料。
【設計意圖】
《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學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密切聯(lián)系,教學空間不局限于學校和課堂,應創(chuàng)設條件盡可能向社會延伸。無疑,調查、搜集是提高《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之一。如在這一課中,學生分享了課前搜集有關地球的知識,以及人類探索地球奧秘的故事,既鍛煉了學生調查訪問、整理資料的能力,又為課堂上開展活動做好了準備。
⑵每個小組選出一名同學全班交流。
⑶學生展示搜集的地球相關資料。
【設計意圖】
學生展示
11、地球的相關資料,激發(fā)他們今后對地球知識的搜集、了解一直延續(xù)下去,拓展了教學空間。
3. 人類未來對地球的探索。
⑴通過分享我們知道了有關地球的更多知識,可是在我們生活的世界里,還有許多未解之謎,誰來說說你感興趣的未解之謎是什么?
⑵全班交流自己所感興趣的未解之謎。
【設計意圖】
學生通過交流自己感興趣的未解之謎,引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人類的執(zhí)著與追尋真理的精神是需要他們繼承的。使學生對教材中的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自發(fā)地利用課余時間探索更廣闊的科學空間。
拓展延伸: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打贏藍天保衛(wèi)戰(zhàn)”,這與我們本課的學習有什么關系?
【設計意圖】
通過結合十九大報告有關內容的
12、了解,讓學生初步懂得:建設生態(tài)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xù)發(fā)展的千年大計。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jié)約資源和保護環(huán)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tài)環(huán)境,統(tǒng)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tǒng)治理,實行最嚴格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制度,形成綠色發(fā)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產發(fā)展、生活富裕、生態(tài)良好的文明發(fā)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chuàng)造良好生產生活環(huán)境,為全球生態(tài)安全作出貢獻。
教師總結:人類為了揭示地的奧秘,在浩瀚的宇宙中,不斷探索進取,充分顯示出人類無窮的智慧,驚人的毅力和不畏艱險、勇于探索的精神。老師希望大家將前人對地球探索的精神傳承下去,現(xiàn)在好好學習,將來用自己的智慧繼續(xù)走進地球、探索地球,珍惜
13、、關愛我們的偉大的地球。
生態(tài)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我們要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tài)文明觀,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現(xiàn)代化建設新格局,為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作出我們這代人的努力!
【板書設計】
海陸分布 大小 形成的原因 ……
↖ ↑ ↗
蔚藍色的地球
↑探
↑索
人 類
(中國:生態(tài)文明)
【設計意圖】
板書設計直觀的形狀由下向上向外發(fā)散,預示從古至今人類對地球不斷地探
14、索,探索越來越廣泛。板書最上面歸納、列出學生根據看到的影像質疑的問題,板書到黑板,有利于學生明確問題去學習、解疑?!啊贝碛嘘P地球的知識還有許許多多,需要我們大家將前人對地球探索的精神傳承下去,現(xiàn)在好好學習,將來用自己的智慧繼續(xù)走進地球、探索地球,珍惜、關愛我們的偉大的地球。
【教學反思】
《蔚藍色的地球》是人教版《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我們的地球”的第一課。本課的教學目標是在于通過使學生了解地球,知道人類認識地球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體會人類為揭開地球奧秘不畏艱險、勇于探索的精神,激發(fā)學生探索地球的愿望。教學重點是感受人類為揭開地球奧秘不畏艱險、勇于探索的精神。本課教學
15、思路清晰,重點突出,下面我就這堂課的教學過程進行一下反思。
1、質疑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缎W品德與生活(社會)新課程標準》指出:“在本課程中,教師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yōu)閮和顒拥闹笇д?、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務不是講解教科書,而是努力創(chuàng)設適宜的活動環(huán)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地培養(yǎng)兒童的品德和習慣,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引發(fā)兒童探索的欲望,讓他們能夠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身心健康地成長?!睂W習的本質是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首先我通過讓學生觀看老師帶來幾張宇宙中太陽系及銀河系的圖片,讓他們說說自己看到了什么?
16、感受到了什么?讓學生首先感受到宇宙中星球都是如此的渺小,緊接著播放地球在太空中飛行的視頻,畫面最后定格在地球的全景圖,由此引導學生去質疑:看到這張地球全景圖,你最想知道地球的哪些知識?從而激發(fā)了學生去了解地球相關知識的欲望。
2、合作、探究學習方式促進學生接受新知識。由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由此進入下面教學環(huán)節(jié):去通過學習本課內容解決質疑問題:地球海陸是怎樣分布的?地球有多大?它是怎么形成的......通過學習、探究,學生從不同角度了解地球,宇宙中地球如是渺小,而我們在地球上生活,卻感受地球如此巨大,從而形成鮮明對比,感受到地球是一顆美麗、神秘的地球,更加激發(fā)學生對探索地球的好奇。
3、
17、回顧探索之路,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guī)范的價值觀。因為地球的神秘,引發(fā)從古至今人類對地球不斷地探索,自然導入下面的教學內容“人類對地球的探索”。學習《麥哲倫環(huán)球遠航》時,通過小組合作,讀文交流,小組合作表演麥哲倫環(huán)球過程,教師適當點撥、引導,挖掘出故事中的情感因素,使學生們對麥哲倫及船員不畏艱險、勇于探索的精神領悟得比較深刻。也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更好的理解。突破本課教學重點——感受人類為揭開地球奧秘不畏艱險、勇于探索的精神。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guī)范的價值觀。
4、注重課前搜集,拓展了教學空間?!缎W品德與生
18、活(社會)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學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密切聯(lián)系,教學空間不局限于學校和課堂,應創(chuàng)設條件盡可能向社會延伸。為此,鼓勵教師積極地開發(fā)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種課程資源,以滿足學生不同學習方式的需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獲得經驗,逐步提高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無疑,調查、搜集是提高《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之一。如在這一課中,學生分享了課前搜集有關地球的知識,以及人類探索地球奧秘的故事,既鍛煉了學生調查訪問、整理資料的能力,又為課堂上開展活動做好了準備。學對地球資料的展示,激發(fā)學生今后對地球知識的搜集、了解一直延續(xù)下去,結合時事十九大相關內容的學習,拓展了教學空間,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本課教學的不足之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非常高,但老師未能使學生充分表現(xiàn),我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加強課堂調控的能力,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表現(xiàn)。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