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小學校本課程開發(fā)與實踐研究 課題開題報告》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城市小學校本課程開發(fā)與實踐研究 課題開題報告(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城市小學校本課程開發(fā)與實踐研究
課題開題報告
長沙市芙蓉區(qū)大同第二小學課題組
一、 研究背景綜述:
(一) 現(xiàn)實背景:
本世紀初,《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決定》中明確指出:“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國家制定中小學課程發(fā)展總體規(guī)劃,確定國家課程門類和課時,制定國家課程標準,宏觀指導中小學課程實施。在保證實施國家課程的基礎上,鼓勵地方開發(fā)適應本地區(qū)的地方課程,學校可開發(fā)或選用適合本校特點的課程”。
新課程標準對課程改革的校本課程設計開發(fā)給予比較大的空間和指引,目的是希望改變“萬人一本,千人一課”的局面,在校本課程中發(fā)展學生個
2、性和潛能,拓展學生視野和學識。我校對校本課程的探索與實踐,就是在素質教育的實施日趨深入的大好形勢下,學校為求得進一步的發(fā)展,辦出特色,切實提高學校教育質量的過程中開始的。
大同二小新建于2006年8月,作為一所具有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新校,在開學以來的比較長的一段時間里,為盡快走上正軌,我們主要進行的是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教學,把更多的精力用于教育教學基本質量的保證,對于校本課程的開發(fā)研究與實踐顯得有些力不從心。因此,在最初階段,我們借用大同本部的“籃球”與“模型”課作為我校的校本課程。但隨著學校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辦學聲譽的不斷擴大,學生個性發(fā)展需求的日益多元化,目前的課程結構已經不能完全滿足學
3、校發(fā)展和學生發(fā)展的需求。面對不斷發(fā)展的新形勢,作為芙蓉區(qū)教育的一所新的名校,我們在思考:在繼續(xù)實施借用課程的基礎上,如何完善本校校本課程體系,建立起科學的、能供學生多樣化選擇的課程結構,體現(xiàn)學校的課程特色,滿足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需求,促進學校的發(fā)展?
(二)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國內外選修課程、校本課程的實施經驗給了我們新的啟發(fā):20世紀初,國外興起了課程選修制,選修課也成了世界各國課程改革的重要議題。英國一直堅持校本課程開發(fā)的傳統(tǒng);法、日、俄等教育權制國家對重必修輕選修的課程建設進行總結和反思,擴大選修課比例,強化選修課程的評價要求,試圖通過增強課程選修性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和適應性,達
4、成個性發(fā)展與潛能的培養(yǎng);1987年原蘇聯(lián),教育部公布新的實驗教學計劃用“校選課”和選修課的形式來改組現(xiàn)行的教學計劃,這兩類課程大體上屬于校本課程;1998年,日本發(fā)布了小學和初中課程標準,改變了無校本課程的狀況,并逐步形成了比較有特色的“社區(qū)教育”。另外,以色列、奧地利、韓國都對校本課程進行了開發(fā)并正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顯然,國外把課程選修制作為課程改革的重要議題,是出于對人才培養(yǎng)的需求,校本課程的科學合理開發(fā)與實施是各國課程深度改革與結構重建的重要舉措。
新中國成立以后,在較長一段時間內是必修一統(tǒng)天下,除了把教材當做唯一的課程資源以外,在課程資源的開發(fā)主體、實施空間、資源內容等方面的發(fā)展也
5、較為落后。新的課程標準頒布實施給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帶來一股春風,它對選修課程資源進行定位和認識,使我們在理論探討和行動實踐上方向更加清晰明確。課程觀的轉變,將促使學校管理者和教師對校本課程的性質作出重新思考,關注學生的精神家園,從學生的需要出發(fā),讓學生的個性潛能得到最大的發(fā)揮,真正把校本課程看成是人性化教育的體現(xiàn)。
新課改之初,盡管在課程改革的實踐層面,我國的部分重點學校如上海的大同中學等都進行了具有“校本”意義的課程開發(fā),有些學校也取得了階段性的研究成果,但作為一種理念與模式,“校本課程開發(fā)”在我國仍處在初始階段,至少在國家課程政策層面上受到的關注還不夠,通常是那些有較好的設施和較強師資
6、力量的示范性學校,在進行校本課程開發(fā)的探索活動。
新課改從2001年走到今天,已經是第八個年頭,校本課程開發(fā)已經從“口號”、“理念”走向了“行動”與“現(xiàn)實”。校本課程開發(fā)在各個課程改革實驗區(qū)的中小學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嘗試與探索,盡管在理論研究上還有不同的觀點,但在現(xiàn)實層面,涌現(xiàn)了許多可喜的案例,包括湖南長沙在內的很多課改實驗區(qū)都創(chuàng)造了許許多多具有中國特色的典型經驗,在校本課程的內容研究、實施過程研究、學業(yè)評價研究等方面已經做出了有益的嘗試,也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指向未來、貼近生活、體現(xiàn)區(qū)域文化、經濟發(fā)展需要、靈活多樣等特點已經成為校本課程開發(fā)的發(fā)展趨勢。但如何形成科學的校本課程體系,如何
7、進行具體的組織與運作,如何評價課程是否符合學生的需要,這些還有待我們去研究。進行城市小學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與實踐研究,是教育現(xiàn)狀使然,也是學校發(fā)展的必然。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課程論:
(1)陳俠在1989年3月出版的我國新時期第一本《課程論》,為我們進行校本課程標準等的制定和課程內容的確定等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
(2)中央教科所江山野的《課程理論中的一個基本問題》為我們探索校本課程實施與學生發(fā)展的關系提供了理論依據。
(3)美國教育家杜威的《兒童與課程》為我們進行校本課程內容編制的研究和教學實施方式方法、探索校本課程實施與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關系等提供了理論基礎。
2、教育
8、學理論:素質教育對人的發(fā)展基本理論。
三、研究目標與內容:
1、研究目標:
??(1)使學生具有一門以上個性特長及其基本素養(yǎng)。
(2)構建多選的、適應本校校情的校本課程體系,開發(fā)出具有應用推廣價值的校本課程內容序列和評價標準;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實施運行、管理機制。
2、研究內容:
(1)研究與構建適應于本校校情的可選校本課程的課程體系(包括校本課程的課程結構、課程標準、課程內容、教師用書、課程計劃、課時、學制等)。
(2)研究城市小學校本課程開發(fā)與實施的運行、管理機制(包括課程資源的開發(fā)、教學實施、學業(yè)評價、課程選修方式、課程學習的管理、課程開發(fā)研究管理制
9、度)。
四、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可行性分析: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
課題組擬分為“情景分析”、“確定方案與內容”、“組織與實施” 、“評價與改進”4個主要步驟進行課本課程開發(fā)與實施的研究。
研究方法:
本課題將采取問卷調查法、行動研究法、文獻研究法、個案研究法、實證法等進行本課題研究。
可行性分析:
學校依托大同本部這所在三湘具有一定名氣的學校,在區(qū)域中的地位決定了在各方面應該起到引領示范作用,開發(fā)與提高教學質量、辦學聲譽相輔相成的校本課程已經成了學校的必然需要。主持人伍英校長十分重視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在人、財、物方面均給予大力支持。
師資力量:大同歷來重視教育科學研究工作,
10、堅定不移地走科研興校強校之路,取得了顯著成績。大同二小教師的專業(yè)知識專精而廣博,教師是一支自覺充實完善自身知識結構和技能的隊伍,愿意從學生的發(fā)展出發(fā),挑戰(zhàn)自我,提高能力,奉獻智慧。師資力量強大,并具有深厚的底蘊:藍球方面本部一直是長沙市藍球傳統(tǒng)項目學校,已經在各項比賽中獲得不少成績;科技教育也很有特色,車模競賽在全國有一定的名氣,并形成了我校科技的一大品牌。這為我們進行開發(fā)與實施校本課程的研究提供了經驗基礎。作為校本課程開發(fā)與實施的主力軍,兩位體育老師均獲省級籃球教練員資格;科技教師業(yè)務能力強,多次帶隊參加市級青少年科技模型比賽,并曾獲團體第一名,多次獲團體一等獎;美術、音樂老師都有較強的專業(yè)
11、素質,文秀芬老師是我區(qū)有名的“金嗓子”,曾代表長沙市教師赴韓國演唱;尤其是版畫,大同小學退休教師劉于一就是一位版畫專家、省特級教師,在這一方面,他能提供技術與智力幫助。我校的校本課程的課程開設將完全從教師專業(yè)出發(fā),因而具有可實現(xiàn)性、可選擇性。
設施保障:我校校擁有全塑膠藍球場多個,具有得天獨厚的教學條件??萍挤矫妫笸⌒I嵝缕?,辦學規(guī)模全市一流?,F(xiàn)用于學生的科技活動場地面積達700多平方米。我校已被列入區(qū)科普計劃學校,目前擁有兩個科技室、一個模型室等,一個海模池等,尚有幾個科技室正在建設之中;美術和音樂方面分別有兩個專用教室。陽光60分活動(大課堂)有場地、有校園電視臺、校園廣播站等場地
12、與設施。
時間保障:我校是一所全日制寄宿制學校,學生在校的時間長。所以如何把學生的時間合理安排,讓學生做到既有娛樂,又能增長素質,成了我校進行校本課程開發(fā)研究的首要思考問題。
研究基礎:“籃球”和“模型”課程早已納入校本課程,在各級領導的關心下已經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并取得了顯著的成績,除這些課程外,其它課程也已經進行了這些方面的嘗試。目前,二小已經開展美育大課堂、體育大課堂活動、小提琴、版畫、合唱、口琴訓練班課程等,學生反響相當好。且本課題在2007年立項為區(qū)級十一五規(guī)劃課題,在我區(qū)教科中心彭主任、鄧老師等專家的悉心指導下做出了很多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目前體系形成不夠,內容、評價序
13、列還沒有形成。
總之,學校擁有所需的一切設備設施,并在校本課程開發(fā)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我們期望,通過立項市級課題,在市教育科學院與區(qū)教科中心專家的進一步指導下,繼續(xù)研究與構建適應與本校校情的可選校本課程的課程體系、研究城市小學校本課程與實施的運行、管理機制,使學生具有一門以上個性特長及其基本素養(yǎng),促進學校特色教育的形成與發(fā)展。
五、研究步驟:
(一)、準備階段(2008.4-2008.5)
制定方案、課題申報
(二)、理論學習階段 (2008.5-2008.10)
1、理論學習:有關資料的搜
14、集和整理、有關人員的培訓等。
2、建立組織和管理機構,制訂課題管理辦法 ,明確課程開發(fā)研究管理制度,開展課題研究的準備。
(三)課題實施階段:(2008.10-2009.12)
1、情景分析、了解需求,校本課程的課程結構、課程標準、課程內容、教師用書、課程計劃、課時、學制等的討論制定。
2、定期召開課題研討工作會議,檢查并交流課題進行情況,分別就校本課程理論的發(fā)展、校本課程內容的設計改進和校本課程組織實施運行模式等進行研討。有步驟地開展各階段工作。
3、開展教學實踐,邊開展活動邊收集整理資料;對課題進行階段性總結檢查。
15、
(四)、總結階段(2010.3-2010.7)
1、通過多種方式檢測課題研究成果,對經驗進行總結和提煉。吸取各方面信息,不斷調整改進,以文字、圖片、聲像或多媒體等形式進行工作匯報和經驗推廣;整理、分析數據、統(tǒng)計資料。
2、典型課例的收集,編訂學生系列校本課程內容集。
3、撰寫結題報告 ,論文集結。
六、預期成果形式:
研究報告、研究論文、學生系列校本課程內容集
七、課題的組織與管理
(一)成立課題小組,加強研究課題的組織,申請立項,落實課題研究經費,培訓教師,加強理論學習,保證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
(二)經費管理
經費預算:28萬
16、其中基地建設:20萬 科研經費:8萬
經費來源:上級撥款與學校自籌相結合
1、 保證課題研究經費,確保課題研究工作按計劃正常運轉。
2、 設立獎勵基金,啟動激勵機制。
八、課題研究的價值與創(chuàng)新之處:
(一)創(chuàng)新點:
1、多選的、適應性強的校本課程體系的構建。
2、多選的校本課程實施運行、管理機制的探索。
(二)理論意義:縱觀我們周圍,發(fā)現(xiàn)很多學校的校本課程的開設處于單一化,所設科目主要是沿用學校以前的單個特色項目,如武術、書法、體操等,內容單一,不能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需求,致使校本課程為學生個性發(fā)展服務成為一句空話。目前在我市進行的相關研究中,還沒有發(fā)現(xiàn)完全從
17、學生的需求出發(fā)的能供學生多選的校本課程體系和科學合理的運作管理機制,這將還有待我們去探索研究。我校這項研究將填補這方面的空白。本課題的理論成果將完善和發(fā)展校本課程的內容設置和管理運作理論與方法。
(三)應用價值:
1、通過課題的研究與實踐,總結并形成城市小學校本課程科目與內容設計的理論與方法,優(yōu)化校本課程結構。
2、通過課題的研究與實踐,探索適應于城市小學校本課程的管理與運作方式,凸顯學校辦學特色,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
3、通過課題的研究與實踐,開發(fā)出具有應用推廣價值的校本課程內容序列和評價標準。
九、參考文獻:
1、《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 為了每位學生的發(fā)展》 鐘啟泉
18、崔允漷 張華 朱慕菊
2、《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 泰勒
3、《校本課程論》 王斌
4、《義務教育校本課程開發(fā)理論與實踐》 劉芝萍 任質彬 彭海鰲
5、《課程理論》 施良方
6、《課程論》 陳俠
7、《課程理論中的一個基本問題》 江山野
8、《兒童與課程》 杜威
(執(zhí)筆:李群英)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