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語文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示范教案 蘇教版必修2.doc
《2019-2020年高中語文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示范教案 蘇教版必修2.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中語文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示范教案 蘇教版必修2.doc(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中語文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示范教案 蘇教版必修2 學生平時讀到的反戰(zhàn)作品一般是從正義陣營方面寫的,而本課卻是從敵對陣營的一個可憐的學生戰(zhàn)士的角度來揭示戰(zhàn)爭的罪惡的。這會給學生閱讀造成一定的難度,再加上本文又多是主人公的獨白,不少地方的描寫是反復的,因此,就必須加強教師的引導,引導學生從一個較為客觀的角度,冷靜分析人物形象,充分認識人物的悲劇性,并根據課文語境,分析造成這種悲劇的個人和社會的原因。這些可以按小說三要素進行分析。然而,教師還要引導學生繼續(xù)縱深思考:面對思想統(tǒng)治,人民如何面對?如何避免戰(zhàn)爭?同時,還要激發(fā)學生關心時事、關心世界發(fā)展、關心民情的熱情。 教學重點 如何把握文章的寫作特色,有理有據地分析人物性格特點并分析造成悲劇的原因,分析標題的深刻用意。 教學難點 對造成社會悲劇的原因思考。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傷兵圖片、戰(zhàn)爭廢墟圖片、資料卡片、練習材料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相關的作家作品。 2.掌握本文注重心理獨白、懸念叢生、反復描寫等特色。 過程與方法 1.學生能通過對作品的研讀、探討,了解人物的心靈世界和他們在戰(zhàn)爭中的遭遇,對戰(zhàn)爭與人的關系有進一步的認識,能說出戰(zhàn)爭對人的精神摧殘和對人類文化的毀滅作用。 2.學生通過學習探究,了解不同的敘述風格,了解小說中人物性格發(fā)展與環(huán)境的關系。 3.揭露和批判德國法西斯的滔天罪行,并思考造成人物和社會悲劇的深層原因。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揭露和批判戰(zhàn)爭罪行,培養(yǎng)熱愛和平、追求和平的信念;加強關心政治、民情和時事的興趣和熱情。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師 我先來給大家講一個《忍饑買書》的故事。書店還沒有開門,一個瘦小的孩子已經等在書店門口了,他是前聯(lián)邦德國一個小鎮(zhèn)上伯爾木匠家的第八個孩子。他是這個書店的???。每天一放學,他便往書店跑。節(jié)假日,做完父親交給他的活,他幾乎整天泡在書店里??伤豢床毁I。書店里的店員都認識他了,知道他家里很窮,買不起書,也從不阻止他,讓他盡情地在書的海洋中遨游,一來新書,書店里的店員還會向他介紹。父親專門給當地的教堂雕刻一些手工藝品,而這個小孩每天都要給教堂送一次雕像,再把錢帶回來供一家人吃用。每次父親都要留給他一點零錢,讓他第二天上學時在路上買面包吃。他十分愛惜他那少得可憐的錢。他每天買一個最小的面包吃,把省下來的錢很小心地放到一個鐵罐里,再把鐵罐藏在一個別人都不知道的地方。他決定存了足夠數量的錢以后,就去買一本他最喜愛的書。然而,小伯爾的這個計劃不得不改變了。星期一在學校時,老師宣布為了讓同學們開闊視野,多閱讀一些課外書,要在同學中開展一項活動,要求每個同學都拿出幾本課外書來,大家交換閱讀。這下他可著急了,他連一本自己的課外書也沒有。他鐵罐里存的那點錢還不夠買一本書呢!怎么辦?上學路上,他又經過那個面包坊,一陣陣的奶油面包香味直撲鼻孔,他使勁地咽著口水,轉身跑開了。就這樣堅持了三天,他終于存夠了買一本新書的錢。買了新書,小伯爾別提有多高興了。他把新書緊緊地抱在胸前,晚上他把新書放在枕頭底下,美美地睡著了。這個小男孩名叫海因里希伯爾。長大以后,愛書的小伯爾終于成了一個寫書的人,還獲得了1972年的諾貝爾文學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一篇小說,名叫《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推進新課 【多媒體課件顯示課題名稱“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并配以傷兵圖?!? 師 揭露戰(zhàn)爭的危害,控訴戰(zhàn)爭的罪行,我們閱讀的作品多是從戰(zhàn)爭正義方受害者的角度來寫的,而《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則恰恰相反,它講述的是敵對陣營中的一個為法西斯賣命的小傷兵的悲慘遭遇——戰(zhàn)爭不僅有害于人民,同樣,也有害于戰(zhàn)爭發(fā)動者及其追隨者…… 師 我們知道,小說有三要素,是——(眾生: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敘述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進行具體的環(huán)境描寫,多側面地反映豐富、廣闊、深刻的社會生活。課前大家都看了這篇文章,雖然稍長點,但是這幾個要素還是很清晰的。我們先來分析環(huán)境描寫。環(huán)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動的指定場所和范圍。小說中的環(huán)境描寫,有時是為了表現(xiàn)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和社會條件,用于烘托人物活動的時代意義;有時是為了渲染氣氛,從側面表現(xiàn)人物性格。下面請同學們再快速瀏覽一下課文,找到能夠體現(xiàn)環(huán)境描寫的句子。 【多媒體課件顯示戰(zhàn)火廢墟圖?!? 【學生快速閱讀。】 生 “我看見了火光,滿天通紅,濃黑的煙云肅穆地飄浮而去……”“透過遮光窗帷,我看見了熊熊大火。黑色的窗帷外,夜空里紅光和黑煙交織,就像添上新煤的爐子。我看見了:是的,城市在燃燒?!边@說明,盟軍已經攻入了德國,而且是發(fā)生在一個夜晚。 生 故事發(fā)生在本多夫,德國西部的一座城市。文中“我”兩次問他人,確認就是在本多夫。 生 更具體地說是發(fā)生在一所文科學校。文中多處的環(huán)境描寫了班牌、掛像、教室等,最后“我”辨認出自己的字跡,確認這就是“我”的母校。 師 你說得很對,這篇文章確實有好幾個地方寫到有關學校環(huán)境布置情況,那我們思考一下,為什么這么反復強調這一點呢? 師 我們換個角度來思考:現(xiàn)在學校是被用來做什么呢?(眾生:“傷兵醫(yī)院?!保┠菍W校本應是什么地方?現(xiàn)在竟然充滿血腥味,這說明什么呢? 生 學校和傷兵醫(yī)院本是兩不相干的地方,可是“我”受傷后恰恰被送回自己的母校,本該在學校讀書的學生卻上了戰(zhàn)場,文科學校成了傷兵醫(yī)院,這是戰(zhàn)爭造成的。 生 “我”本應是在校內好好學習繪畫,但結果呢?“我”永遠失去了雙手,這要歸咎于戰(zhàn)爭。 師 所以文章反復出現(xiàn)對學校走廊的藝術布置的描寫,就是為了—— 生 讓人看到希特勒法西斯窮兵黷武的本質,對人類文明的摧殘。 師 說得好。還有一點很值得我們思考:這些藝術布置,除了體現(xiàn)了人類的文明,還有一種很邪惡的東西,你能不能找到線索? 【學生快速瀏覽。】 生 “墻上也順序掛著一幅幅畫像:從大選帝侯到希特勒……”,希特勒在搞個人崇拜,也就是說在蠱惑人心,宣傳戰(zhàn)爭。 生 “但是多哥的大幅風景畫,現(xiàn)在已經出現(xiàn)在我眼前了,色彩鮮艷,像老式銅版畫一樣沒有景深,印刷得十分考究?!? 師 為什么說一幅多哥的風景畫就說明有種邪惡的東西呢? 生 課文下面的注釋說多哥“位于非洲西部,1884年淪為德國殖民地。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后,英、法出兵占領多哥。戰(zhàn)后,國際聯(lián)盟正式承認英、法的‘委任’統(tǒng)治權。希特勒企圖恢復德國的殖民地,故在當時學校中掛多哥的風景畫,對學生進行殖民主義宣傳”。 師 很好??磥?,我們閱讀文章,別忘了聯(lián)系注釋。有時一個小小的注釋,就能使我們撥云見日,豁然開朗。還有嗎? 生 我想在他所說的基礎上再補充一個地方。“而且可以肯定,一時心血來潮在香蕉上寫上‘多哥萬歲!’的不會就是我一個?!边@就說明,殖民主義宣傳毒害了一大批年輕學生。 【多媒體課件顯示德式學校校舍圖。】 師 補充得好。通過大家剛才的發(fā)言,我們對文章的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都有了一個較準確的把握。下面,我們來了解這篇文章的情節(jié)。所謂情節(jié),是指小說中用于表現(xiàn)人物性格發(fā)展變化的事情,它既是生活片斷的有機剪輯,又是小說中矛盾沖突發(fā)生、展開、發(fā)展的過程。引人入深的情節(jié)和尖銳緊張的矛盾沖突最能凸現(xiàn)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而人物性格的變化發(fā)展往往又是在情節(jié)的推進中逐步完成的,所以把握情節(jié)能為人物形象的分析提供依據。那這篇文章故事情節(jié)的開端是什么? 生 開端是“我”負傷到了傷兵醫(yī)院后,被抬進美術教室。 師 那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呢? 生 “我”懷疑傷兵醫(yī)院是三個月前自己就讀的學校改建的。 師 那么,結局就是—— 生 “我”終于認出手術室就是自己讀書的教室。 師 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的話,如何表達? 生 就是一個德國傷兵,當然也是一個學生,始終想知道自己究竟在什么地方。 師 你一下子就抓住了情節(jié)最為核心的內容。這篇文章的情節(jié)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懸念叢生。你能結合文章說說嗎? 生 文章一開始提到“死人”,而我屬于“其他人”,那“其他人”是什么人? 生 “沒等擔架拐上第二道樓梯,我就看見了小型陣亡將士紀念碑。碑頂有個很大的金色鐵十字架和月桂花環(huán)石雕?!睘槭裁丛谝粋€布置了很多文化名人的地方卻有紀念碑呢? 生 大香蕉“左邊一串,右邊一串,在右邊那串中間一只香蕉上,我看見涂了些什么玩藝兒,莫非這是我自己干的……”為什么有這種想法?到底是不是“我”干的? 生 文章多處寫到“我”發(fā)燒,身體疼痛,醫(yī)生給我打針,就令人不由思考:“我”到底哪兒受傷了?到底嚴重到什么程度呢? 生 這間“手術室”是不是以前的教室?“我”到底受的什么傷?這兒到底是不是“我”的母校? 生 傳播人類文明的美術學校怎么成了充滿血腥的傷兵醫(yī)院? 生 一個年紀輕輕的學生怎么會作為傷兵進了“簡易外科手術室”? 師 真是懸念叢生啊。懸念在小說的結尾落實,真相大白了,真是命運的捉弄釀成的悲劇,而這種悲劇又不止是一個人的,而是整個社會的。懸念最終產生了強烈的震撼,作品的主題也在這里得到最全面的昭示。好,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人物。 【多媒體課件顯示青年傷兵圖?!? 師 小說主要是通過鮮明而獨特的人物形象來打動讀者、感染讀者的。作家運用各種藝術手法,進行肖像、語言、行動、心理、細節(jié)等描寫,這一切都是為了刻畫、塑造鮮明而獨特的人物形象。在本文中,“我”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呢?下面,大家討論一下,注意要有理有據。 師 經過一番交流,同學們肯定對“我”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了,來,說說。 生 “炮聲均勻而有節(jié)奏。我在想:多出色的炮隊啊!”“我的上帝,多么令人寬慰,令人愜意的炮聲,深沉而又粗獷,如同柔和而近于優(yōu)雅的管風琴聲。它無論如何也是高雅的。我覺得大炮即使在轟鳴時,也是高雅的。炮聲聽起來也是那么高雅,確實是圖畫書里打仗的模樣。”剛才我讀的這些,就說明“我”不是憎惡戰(zhàn)爭,而是在欣賞戰(zhàn)爭,在為戰(zhàn)爭唱贊歌,說明“我”中毒太深。 生 他也很愚蠢,分不清善惡。你看,他說什么——“假如再有一座陣亡將士紀念碑落成,碑頂豎著更大的金色鐵十字,并裝飾著更大的月桂花環(huán)石雕,那么又該有多少人的名字要刻上去??!”他甚至想:“在校史上,我的名字后面將寫著:‘由學校上戰(zhàn)場,為……而陣亡?!? 師 為什么而陣亡呢? 生 為德國,或為希特勒。 師 那為什么不直接寫出來呢? 生 我想,是作者故意省的。一個學生被害成這樣,是對法西斯的痛斥和批判。 師 對。哪位同學還看出“我”的什么性格? 生 “我百無聊賴地度過這些時光,沒有一次我能把花瓶畫得像樣,能把字描好?!边@說明“我”不滿于學校單調的學習生活,有點渾渾噩噩的。 生 我覺得他有點玩世不恭。這不難從他的心理活動描寫中看出來。另外,他是一位剛離開學校三個月的學生,平時已經開始吸煙了,其他一些舉止能看出他好像不是個學生。 生 我覺得他很糊涂,糊里糊涂地上了前線,糊里糊涂地受重傷回來,為何打仗?不知道。生命的價值是什么?不知道。 師 舉個例子說明一下。 生 剛才已經舉過的就不再說了。有個細節(jié),我注意到了。本多夫有三所文科中學:腓特烈大帝中學、阿爾貝圖斯中學、阿道夫希特勒中學?!拔摇焙芡瞥绲氖堑谌?,可以看出“我”很崇拜希特勒,不正說明我不辨清濁善惡嗎? 師 文中說在香蕉上寫上“多哥萬歲!”的不會就是“我”一個。那說明,“我”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我們可不可以這樣說:“我”比較準確地概括了納粹德國時期青少年真實的思想狀況呢?(眾生紛紛點頭。)為什么會產生這種情況呢?有這么一句話幾乎是被所有統(tǒng)治者尊崇的至理名言:“正如長滿眼睛的身體是畸形的,國家亦如此,如果它的臣民都是智者,他們將不再是順民,傲慢與自負將大行其道。”他們需要什么?他們需要順民,鎮(zhèn)壓刁民,并且大力實施愚民政策。孫子早就說過:“攻心為上。”而思想統(tǒng)治則遠遠勝于制度統(tǒng)治與軍事統(tǒng)治,希特勒歪曲尼采思想并利用其思想實行獨裁統(tǒng)治和武裝侵略。真正的災難就是思想統(tǒng)治!引導思想崇拜的人,等同惡魔,一旦崇拜者與被崇拜者因為崇拜而迷失方向,必將引發(fā)難以預見的、持久的災難,希特勒和法西斯就是這樣的惡魔! 【多媒體課件顯示希特勒囂張丑態(tài)圖。】 師 文中的“我”很年輕,社會閱歷不足,本該認真學習,而渾然不知地去打仗,受了那么重的傷,依然是渾然不知。不能不說這是一個悲劇人物。 師 在我們感嘆“我”的凄涼悲劇的時候,我們有沒有意識到有種更大的悲劇呢?(眾生思考。)我提示一下,一個希特勒,幾撮納粹,能成什么氣候?但問題是人民為什么參加納粹?為什么為納粹賣命?這是什么悲劇? 生 社會悲劇。 師 德國,是一個詩人、思想家和哲學家輩出的偉大國度。然而,這個國度,卻被希特勒愚弄了,這不是社會的大悲劇、是什么?可是究竟是為什么?難道這個問題不值得我們好好想想嗎?文革時期,那么多人違背人性,為什么? 師 剛才的問題值得在座的每位同學長期思考。我們把思緒收回來,看標題“流浪人,我若到斯巴……”,為什么起這么一個標題? 【多媒體課件顯示“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幾個字?!? 生 這源于一個典故。公元前480年,波斯入侵希臘,300名斯巴達戰(zhàn)士扼守溫泉關,奮戰(zhàn)陣亡。后來,希臘人立碑以示紀念,碑上的銘文是:“流浪人,你若到家鄉(xiāng),請報告斯巴達公民們,我們陣亡此地,至死猶恪守他們的命令?!? 師 僅僅是因為這么一個典故嗎?“我”與這個典故有什么聯(lián)系呢? 生 “我”確認這兒就是自己的母校,就是因為黑板上有我的筆跡,內容就是“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師 文中有句話說:“僅僅在三個月以前,就在那絕望的日子里,我們都必須寫下這段銘文?!边@與典故有無聯(lián)系呢? 生 有。典故中的銘文里說“至死猶恪守他們的命令”,現(xiàn)在“我們”都“必須”寫下這段銘文,我覺得就說明了法西斯的思想統(tǒng)治。 師 對。我們再想想,文中還交代說那時因為黑板太短,“我”又寫得太大了,沒寫完,所以美術教師還罵過“我”。注意接著文章說:“他搖著頭,自己卻也用同樣大的字在下面寫了:‘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他為什么“搖頭”? 生 搖頭,表示一種不滿,對“我”不能把這段銘文寫完整感到不可思議。 生 我不這樣認為。我覺得,作為一個美術教師,卻監(jiān)督學生必須完成這樣的銘文板書,對法西斯思想統(tǒng)治達到無以復加的程度,感到不可思議。 生 我贊成后者。另外,我補充一下,我認為,搖頭還表示一種無奈,面對這樣荒誕的命令,他也只能服從。 生 我也贊成后者,否則就不能解釋為什么美術教師寫了同樣大的字了。 師 其他同學贊成哪一個呢?(大部分學生表示贊成后者。)我也傾向于后者,但為什么美術教師寫了同樣大的字呢?有沒有什么深意呢? 生 有深意,而且這正是作者引發(fā)讀者思考的地方。 師 省略的部分會是什么內容呢? 生 至死恪守元首命令! 師 為什么省去? 生 是否定。 生 我覺得正好相反,是“不要恪守元首命令”,這是作者的真正意圖,表明作者的觀點。 師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都有道理。我們不妨再聯(lián)系上下文思考一下:為什么直到快結束全文的時候才點題呢? 生 懸念到結尾才落實的呀。 師 那我確認了這就是自己的母校后,文章還寫到我“失去了雙臂,右腿也沒有了”,“我”不能支撐自己,“我”失聲呼叫,這和“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有何聯(lián)系呢? 生 我覺得是對“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意義上的加強。 生 我覺得不僅如此,還有情感上的加強。 師 回答得好!你看,一個標題就這么獨出心裁、匠心獨具,作者可真是不簡單啊。 【多媒體課件顯示“比較閱讀”。】 師 好,下面我們總結一下,總結的方式呢,是和前一篇文章作比較。兩篇小說都以二戰(zhàn)為題材,主人公分屬敵對陣營,一個為國而戰(zhàn),一個為法西斯賣命,作者試圖告訴讀者的是什么?它們各自是從什么角度表現(xiàn)主題的? 生 《一個的遭遇》是通過一位老兵對戰(zhàn)爭的回憶,講述戰(zhàn)爭的創(chuàng)傷;《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則通過一位青年學生在戰(zhàn)爭中的感受,寫戰(zhàn)爭對人性的毀滅。作者要告訴讀者的是戰(zhàn)爭對人的摧殘。 生 作者還告訴人們,不義的戰(zhàn)爭不僅摧毀了文明成果,也摧殘了人的心靈。 生 正義的戰(zhàn)爭雖然能鑄就英雄業(yè)績,但是同樣會給人們留下痛苦的記憶。 師 兩篇小說中的兩個人物同樣遭遇了不幸,但有所不同,有什么不同呢? 生 對參戰(zhàn)目的的認識上不同——索科洛夫知道自己是在保衛(wèi)祖國;《流》中的“我”受了欺騙,沒能認清法西斯侵略的本質。 生 對遭遇戰(zhàn)爭不幸的態(tài)度上也不同——索科洛夫是悲傷的,《流》中的“我”則顯得比較麻木。 生 在對生活幸福的珍視上也不同——索科洛夫比《流》中的“我”更加珍視幸福。 師 細心的同學會發(fā)現(xiàn),其實兩篇小說都用了“自白”的形式,但又有不同,有什么不同呢? 生 《一》中索科洛尼是在和別人交流;而《流》中“我”是內心獨白,是在和自己的心靈世界交流。 師 對。這種寫法也很值得我們借鑒。 課堂小結 同學們,引導思想崇拜的人,等同惡魔,一旦崇拜者與被崇拜者因為崇拜而迷失方向,必將引發(fā)難以預見的、持久的災難,希特勒和法西斯就是這樣的惡魔!《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是滑稽的縮影,是悲哀的明證,真是命運的捉弄釀成的悲慘,而這種悲劇又不止是一個人的,而是整個社會的。我們從這篇文章里,能否感受到不幸,體會到悲哀和愚昧? 布置作業(yè) 師 好,看看今天的課后作業(yè)。 【多媒體課件顯示:以“伊拉克戰(zhàn)后”為話題,寫一篇作文,題目自擬,不少于800字。】 師 “伊拉克戰(zhàn)后”是一個很大的話題,很容易陷入泛泛而談、內容空洞的泥淖——這也是寫話題作文時常犯的毛病。那么,怎樣才能把文章寫得生動具體?如何就一個廣泛的話題寫出一篇生動具體、感人至深的文章?這就需要找到一個好的寫作角度。我略作提示,僅作拋磚引玉。大家看過三毛寫過的《哭泣的駱駝》吧?(有學生表示沒看過。)很值得一看,寫了戰(zhàn)爭中人們的苦難。所以,可假設自己是復活的三毛,去了伊拉克,通過三毛的眼睛描寫伊拉克人民的痛苦生活。我們還可選取幾幅印象深刻的圖片來寫伊拉克人民的凄慘。如一個老人坐在廢墟中那一幅,還有兩個小男孩向美軍討水和食物那一幅等,這樣的圖片可不少呢。當然,你還可以就一幅照片拓展成一個故事,還可以仿照下篇文章《安妮日記》的形式,假設自己是一個伊拉克兒童,另寫幾則日記。甚至,你還可以一個美軍士兵的身份來寫。角度很多,關鍵是自己要開動大腦,運用腦筋!期待大家寫出好的作品來。 板書設計 活動與探究 侵華戰(zhàn)爭,日本帝國主義犯下了滔天罪行。今天,日本一些高層不僅不徹底反省歷史,反而篡改歷史,并接二連三地向我國挑釁。但是,也有一些日本侵華老兵,不斷到中國來道歉謝罪。請搜集這方面的資料,并在每則資料前寫上導語,然后匯集成冊,當然別忘了寫上序。全班同學之間互相交換閱讀,平時多交流一下閱讀心得。-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高中語文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示范教案 蘇教版必修2 2019 2020 年高 語文 流浪 若到斯巴 示范 教案 蘇教版 必修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eibangfood.com.cn/p-5435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