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下冊 第二單元 第9課 短文兩篇教案 蘇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八年級語文下冊 第二單元 第9課 短文兩篇教案 蘇教版.doc(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第9課 短文兩篇
教學目標
了解有關作者的文學常識,識記并積累文中的文言實詞和虛詞。
教學重點、難點
把握文章主旨,體會作者感情;賞析精彩論點,積累名言警句。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 導入新課
在中國的諸多文化遺跡當中,有很多帝王將相的宮府宅邸,它們或者以豪華氣派讓人驚嘆不已,或者以設計精巧讓人流連忘返。但有一處居所,它既小且陋,卻因主人的一篇銘文而傳頌千載。這就是唐代劉禹錫的“陋室”。下面讓我們學習《陋室銘》,一起走進“陋室”,走進劉禹錫的精神世界。
2、 基礎梳理
(1)生字注音
德馨(xīn) 鴻儒(hng r) 苔痕(ti) 案牘(d) 西蜀(shǔ) 調素琴(tio)
(2)古今異義
①山不在高 (古義:在乎,動詞。今義:表示某物在某地,介詞)
②惟吾德馨 (古義:香氣,這里指品德高尚。今義:芳香)
③無絲竹之亂耳 (古義:管弦樂器,這里指奏樂的聲音。今義:絲綢和竹子)
④無案牘之勞形 (古義:身體。今義:形狀)
(3)詞類活用
①有仙則名 (名詞作動詞,出名)
②有龍則靈 (名詞作動詞,顯出靈異)
③惟吾德馨 (名詞作形容詞,品德高尚)
④苔痕上階綠 (名詞作動詞,蔓上)
⑤無絲竹之亂耳 (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擾亂)
⑥無案牘之勞形 (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勞累)
(4)一詞多義
何陋之有(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不譯)
之 無案牘之勞形(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可不譯)
2. 作者簡介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唐代文學家,洛陽(現在屬河南省)人,著名詩人。唐順宗時,與柳宗元等參加王叔文集團的政治革新運動,不久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后又連任連州、夔州、和州等地刺史。晚年回長安任太子賓客,世稱劉賓客。作品有《劉賓客集》《劉夢得文集》。晚年與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稱“劉白”。被白居易推崇備至,譽為“詩豪”。
3. 背景探尋
劉禹錫因參加過當時政治革新運動而得罪了當朝權貴,被貶至安徽和州縣當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規(guī)定,通判應在縣衙里住三間三廂的房子??珊椭菘h令是個勢利小人,他見劉禹錫被貶而來,就故意刁難,半年內就逼劉禹錫搬了三次家,面積一次比一次小,最后僅是斗室。劉禹錫想想這位勢利眼的狗官,實在欺人太甚,遂憤然提筆寫下這篇超凡脫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銘》,并請人刻上石碑,立在門前。
3、 整體感知
1.作者從哪幾方面寫“陋室”不“陋”來表現居室主人的品德高尚?
居室環(huán)境,交往之人,日常生活。
2. 文章借寫“陋室”不“陋”,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情操? 這是什么寫法?
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托物言志。
3.讀《陋室銘》,談談你對劉禹錫的人生態(tài)度和生活情趣的看法。
劉禹錫生活在唐代中后期,他對當時的社會相當不滿,雖奮力抗爭卻屢遭失敗,以致仕途坎坷,多次被貶。但是,他并沒有屈服于權貴,而是以文明志,表現了他不慕榮利、安貧樂道、剛正不阿的品格和對達官顯貴的蔑視,并對當時世風進行了辛辣的嘲諷。
四、文本探究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運用什么修辭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運用比喻、對偶起興;以虛襯實,以山水引出陋室。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兩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有何深刻含義?
“陋室”二字扣題。“德馨”二字統(tǒng)領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強語氣。這兩句包含兩層意思:一層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卻了室陋;另一層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為陋室增光添彩。
3.“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是寫什么?
寫陋室幽雅的、恬靜的自然環(huán)境。
4.“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是寫什么?
寫陋室來往客人之高雅??芍抑腥艘彩且粯拥母哐拧?
5.“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這幾句寫什么?
寫室中事??梢娭魅烁哐琶撍椎那橹?,怡然自得的神情。
6.“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這兩句寫什么?
運用類比,引古賢之名室證“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賢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賢的志趣和抱負。
7.“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寫什么?
語見《論語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認為,九夷雖然簡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簡陋了。此處引用孔子的話證“陋室”。說明“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與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遙相呼應。把“陋”字徹底翻了過來,達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這是全文的點睛之筆。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五、板書設計
六、課后作業(yè)
寫一篇300字左右托物言志的短文。如楊柳,松樹,白楊。菊花,梅花等。
第二課時
1、 導入新課
“丞相名垂汗簡青,書臺猶在誰復登”“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漢賊明大義,赤心貫蒼穹” ……千古良相諸葛亮不但是陸游、文天祥筆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興復漢室,還于舊都”,為此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高風亮節(jié)言傳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誡子書》,聆聽他對子女、后人的諄諄教誨。
二、基礎梳理
1.字詞清單
(1)生字注音。
夫(f) 淫慢(yn) 險躁(zo) 遂(su) 窮廬(l)
(2)古今異義。
①淫慢則不能勵精(古義,懈??;今義,速度低)
②險躁則不能治性(古義,修養(yǎng);今義,治理)
③意與日去(古義,歲月;今義,白天)
3. 一詞多義
夫君子之行(品德)
①行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行走)
非志無以成學(完成,成就)
②成 遂成枯落(形成,變?yōu)?
遂成枯落(終于)
③遂 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于是,就)
意與日去(意志)
④意 賓客意少舒(神情)
年與時馳(疾行,指迅速逝去)
⑤馳 遂許先帝以驅馳(奔走)
將復何及(來得及)
⑥及 及其日中如探湯(等到)
2.作者簡介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號臥龍,瑯玡陽都(今山東沂南南)人,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他躬耕隴畝時“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但注意結交名士,研讀古籍,留心時政,常以管仲、樂毅自勵。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做軍師之后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對》,策動孫、劉聯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蜀漢建立,拜為丞相。為完成統(tǒng)一中原,興復漢室的大業(yè),他效忠先主,輔佐后主,外聯東吳,內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強魏,先后五次北伐魏國,終因積勞成疾而逝世,享年54歲,臨終遺囑“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飾,不配器物”,留給子孫的財產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頃。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勵自己的子孫,“善政嘉事”“美聲溢譽”,其子諸葛瞻、諸葛尚均義無反顧,為國捐軀,一家三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深為后人傳誦。
3.背景探尋
這篇《誡子書》是諸葛亮臨終時寫給他的兒子諸葛瞻的一封信,亦可以看作是諸葛亮對自己一生的總結。他以自身的言行感染、激勵后代子孫,“善政嘉事”“美聲溢譽”,其子諸葛瞻,孫子諸葛尚均義無反顧,為國捐軀,一家三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為后人所傳頌。
三、整體感知
1.諸葛亮寫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主旨是勸勉兒子勤學勵志,需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險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學的經驗,著重圍繞一個“靜”字加以論述,同時把失敗歸結為一個“躁”字,對比鮮明。
2.本文就哪幾方面進行了論述?這幾個方面是如何展開論述的?你能再補充一個論據(道理或事實均可)嗎?
在修身、立志、為人處世方面分析了學與靜、才與學、學與志等方面的關系。(論據略)
3.諸葛亮認為成才成學的條件是什么?
理想的人才必須具備三個基本條件:志、學、才。他主張以儉養(yǎng)德、以靜求學、以學廣才,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礎,但志向的培養(yǎng)又必須修養(yǎng)道德,造就人才必須從靜與儉的修養(yǎng)開始。
4.“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句話的核心是一個“靜”字?!皟€以養(yǎng)德”與“靜”有何關系?
因為節(jié)儉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費。這就要求人們的內心世界始終保持寧靜,不會為貪圖豐厚的物質享受而分神勞力?!皟€以養(yǎng)德”是建立在“靜”的基礎上的美德。
四、板書設計
五、課后作業(yè)
請寫一封書信,表達對爸爸媽媽的感激。300字左右。注意:格式正確。
鏈接地址:http://weibangfood.com.cn/p-5445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