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五年級語文上冊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1教學實錄 滬教版.doc
《2019-2020年五年級語文上冊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1教學實錄 滬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五年級語文上冊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1教學實錄 滬教版.doc(1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五年級語文上冊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1教學實錄 滬教版 課前交流 師:同學們,教師首先想考考你們的聽力如何,從剛才我的說課中,你們獲取了有關我的哪些信息? 生:您是某某小學的老師。 師:沒錯,你真善于傾聽。還有嗎? 生:我知道您的名字叫孫立巖。 師:我發(fā)現(xiàn)不但善于傾聽,而且還很有禮貌。接下來,我要考考你們的眼力如何,看看你們當中有沒有認出我的? 生:我認識您,因為我去你們班聽過中隊會。 生:我也認出您了,我去你的同學家做過客,您還帶我們去廣場玩了。 師:你們的記性真好,雖然我們相處的時間很短,但我已經發(fā)覺咱們新城小學的孩子非??蓯?,所以,我特別想來認識更多的同學,你們歡迎我嗎? 生齊:歡迎! 師:愿意和我共同上一節(jié)語文課嗎? 生齊:愿意! 師:謝謝,上課! 一、激情導入 師:你們的熱情讓我很感動,這個世間正是因為有情而而使人感到溫暖,因為有情而變得更加美好,這節(jié)課,讓我們再次走近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去感受那份人與人之間最純真的感情。 板書課題: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生齊讀課題 師: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這是一個真實而感人的故事,請帶著你的理解再讀課題。 生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 師:這次我聽出了你們的感動。下面請同學們打開書,快速瀏覽課文,看父老用常情的筆墨描繪了幾幅感人的畫面? 生:我看到兩幅感人的場景。 生:我也看到兩幅感人的畫面,一幅是杭州的小錢生命垂危躺在病床相,另一幅是在中臺灣的花蓮慈濟醫(yī)院李博士為青年抽取骨髓。 師:你不但看得準,而且說得清,尤其是生命垂危一詞用得好。 三、品讀感悟 師:聽了他的匯報,相信同學們和教師一樣在眼前浮現(xiàn)了兩幅畫面,下面就讓我們用心支讀課文,注意哪里令你心酸心動,哪里又讓你深深感動,把這樣的語句畫下來。多讀幾遍,向同桌或老師交流你的感受。 匯報交流 師:老師在巡視中發(fā)現(xiàn)同學們已經走到了小錢,臺灣青年及李博士的身邊,誰愿意和大家交流自己的感受,哪里讓你感到心酸心痛,哪里又令你深深感動? 生:“小錢靜靜地躺在病床上,燦爛的陽光沒有讓他蒼白的臉紅潤起來。這個剛滿18歲的青年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縮放?!笨吹叫″X瀕臨死亡,我感到心痛。 師:我感到了你的心痛,也仿佛看到了小錢那張毫無血色的蒼白的臉。有誰還畫了這段話?讀出你的感受。 生:“這個剛滿18歲的青年……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縮放”。看到這位大哥哥這么年青就身患絕癥,我心里非常難受。 師:是呀,18歲正是花一般的年紀,沒等開放就即將凋零,“凋零”是什么意思?誰能換個詞試試? 生:凋落。 生:凋謝。 生:零落。 師:這也就意味著小錢的生命即將結束,誰看到這樣的情形不心痛呢,誰還要讀? 生:“這個剛滿……縮放”,我感到小錢很不幸。同時也知道要想救小錢,骨髓移植是關鍵。 師:是呀,我們都同情小錢的遭遇,更關注他是否能夠獲得新生,誰來繼續(xù)匯報。 生:“要找到適合移值的骨髓又談何容易……在臺灣找到了這樣的人?!蔽覟樾″X找到了適合移植的骨髓感到高興。 師:謝謝你告訴我們這個好消息。但我聽到你在讀“談何容易”時加重了語氣,也就是強調——“不容易”。從哪看出不容易呢? 生:如果沒有親緣關系,十萬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個適合骨髓的人,簡直是大海撈針。 生:“幾經輾轉”可以想象他們的費盡周折。 師:是呀,他們可能在親人中找過,市內、省內、國內找過,最終在海峽彼岸找到了,那小錢可以說是不幸中的萬幸。師生合作讀:師讀找到骨髓的不易,生讀小錢是幸運的…… 師:現(xiàn)在,我們可以稍稍為小錢舒口氣了,誰來繼續(xù)匯報哪里還令你感動。 生:“同一時刻,在臺灣蓮慈濟醫(yī)院……大地仍在余震中搖晃。”我知道大地在余震中搖晃,可李博士卻像沒事似的步履匆匆地走向手術室,李博士的工作精神讓我感動。 師:你的朗讀讓我們仿佛看到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怎樣走才算步履匆匆?為什么要步履匆匆? 生:一路小跑地走。 生:三步并兩步的走。 師:假如我這里就是手術室,你是李博士,請你步履匆匆地走過來。(生快走到講臺) 師:能告訴我們你為什么這么走嗎? 生:因為我心里著急,此時此刻小錢正等著骨髓,他的病不能再等了。 師:對于你們醫(yī)生來講,時間就是生命,所以你不顧大地的搖晃仍舊步履匆匆,真是令人感動。 生:“在這場地震中……期待著骨髓?!边@位青年讓我感動,因為此時此刻他的家人怎樣他都不知道,卻躺在這里捐獻骨髓。 師:你都在替他的家人擔心,可他卻無動于衷,他不愛自己的家人嗎? 生:不,他是急著挽救小錢的生命。 生:他知道小錢非常需要他。 課件出示臺灣青年躺在病床的畫面,師生合作朗讀廢墟,但是,他知道—— 生:在海峽的另一邊……期待著骨髓。 師:此時此刻,他不知道自己的家人是否已經遇難,但是,他知道—— 生:“在海峽的另一邊……期待著骨髓”。 師:我們?yōu)榍嗄甑牟活櫦胰税参!?,挽救小錢而深受感動,還有哪里令你感動? 生:針頭向皮膚刺去……終于從青年的身軀里涓涓流出。從這我受到余震仍非常嚴重,可李博士卻仍沉著站在病床旁,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他們堅定讓我感動。 生:從這段話我感受到了這場手術進行得很不容易。 師:我和你們有同感,從哪些詞看出手術艱難? 生:“脫落”、“不得不停止”。可以看出手術進行不下去。 生:“一次又一次”說明反復了很多次。 生:“間隔”、“終于”可以看出手術進行得非常不易。 課件出示這段話。 (指名朗讀,提示注意體現(xiàn)艱難的詞語) 師:有的同學可能還沒能真切感受到“,老師現(xiàn)在就帶你們親臨那場大地震,了解手術是在一種情形下進行。 (課件播放大地震實況錄像) 師:看了錄像,你有什么感受? 生:太可怕了。 生:房倒屋塌,真是嚇死人了。 師:如果是你,你會怎樣做? 生:馬上逃跑。 師:對呀,逃命要緊。 生:帶上幾個小同學一起跑到空曠的地方。 師:你真有愛心,危難之時不忘幫助弱者。 師:(課件出示李博士為臺灣青年抽取骨髓的畫面)我們再來看李博士和青年是什么反映?在這危急時刻,只有跑到空曠的地方才比較安全,而他們卻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危險,這是一種什么精神? 生:舍己救人的精神。 生:舍生忘死的精神。 師:這種精神難道還不令你感動嗎?帶著你的感動再讀。(齊) 師:骨髓的涓涓流出,意味著小錢的生命之花將得以縮放。還有令你感動的地方嗎? 生:“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時……連夜移植骨髓”我感受到運送骨髓仍很艱巨。 生:我覺得時間緊任務重。 師:看看運送骨髓的路線圖。骨髓移植時間表你會更加深有感觸。(課件出示地圖時間表) 生:我覺昨李博士他們一刻都沒有休息,很緊張。 師:我感受到了你們的那份焦急,讀出你們的感受。 師:熬過這十幾個小時,小錢終于得救了,此時此刻你們高興嗎?讓我們一起把這個好消息去告訴所有關心小錢的人。(課件配樂,生齊讀最后一段) 師:這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使小錢得救了,這是一座用什么搭建的生命橋? 生:用愛心架起的生命橋。 生:用血脈架起的生命橋。 生:用血脈碼調制親情架起的生命橋。 (板畫橋,板書愛心,血脈親情) 四、拓展延伸 師:小錢在海峽兩巖同胞的關愛下得救了,此時此刻,假如你手中有一面錦旗的話,你想把它送給誰? 生:我想送給青年,因為沒有他,小錢就沒有生存的希望。 生:我想送給青年,因為他冒著生命危險為小錢捐獻骨髓,挽救了小錢的生命。 師:送得好,是他為小錢提供了生命的源泉。還想把旗送給誰? 生:送給李博士。沒有李博士忘我的工作的精神,高超的醫(yī)術,小錢的骨髓移植未必成功。 師:送得對,李博士可是這次求助行動中的關鍵人物。下面我們認識一下李博士。 (課件出示李博士的照片及資料) 師:沒有他們的奉獻就沒有小錢及更多白血病患者的第二次生命。讓我們共同隨著歌曲唱出我們此時的心聲。 (課件播放白血病患者康復圖片配樂《愛的奉獻》師生同唱) 師:讀了這個感人的故事,我想給大家留兩個作業(yè)。 1、當個小作者,想象有一天小錢和臺灣青年相遇,他們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 2、當個小記者,調查自己身邊有哪些需要我們幫助的人,擬份愛心行動計劃。 師:同學們,愛是明媚的陽光,給人以溫暖;愛是盛開的鮮花,給人以芳香;愛是潺潺的溪水,滋潤萬物的成長;愛是雄雄的火炬,點燃生命的希望。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這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將永遠屹立在海峽兩岸;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這個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附送: 2019-2020年五年級語文上冊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1教案 滬教版 [教學目標] 1.運用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談何容易、平安無事、期待、突如其來、空曠、骨肉同胞、血肉親情”等詞語。 2.讀懂課文,理解“跨躍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3.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李博士和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的高貴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找重點語句,體會李博士和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2.認真品味語言,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 老師:詞語若干,相應的課件。 學生: 1. 讀課文,并理解下列詞語:等。 2. 按要求預習課文,理解:凋零、談何容易、幸運、幾經輾轉等詞語。 3. 查找資料,了解白血病和骨髓移植等醫(yī)學常識。 [教學設計] 一、課題導入,引入文本 1.師:生活中處處能看到橋(板書:橋),誰來說說橋的作用? 生即興回答。 2.師:毛主席曾在一首詞中寫到“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橋在我們生活中處處可見,可今天我們見到的不是一座普通的橋,而是一座生命橋,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補充課題) 生齊讀課題。 說明: 從課題入手,開門見山地讓學生說說“橋”的含義,形象地告訴學生“橋”的用途,從而引出課題,引發(fā)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同時又第一印象地幫助學生了解本課的中心主題思想。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發(fā)生在杭州的故事。因為就在我們身邊,所以真實。讀過這個故事的人,無不為之感動。我想你們也一樣,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個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動著我們? 2.出示自學要求: (1)讀通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多讀幾遍。 (2)課文寫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讀后你有何感想? 3.檢查交流: (1)認讀詞語:談何容易、期待、突如其來、凋零、骨肉同胞、幾經輾轉、血肉親情 (2)課文內容填空: 課文主要寫了大陸青年錢暢( ),臺灣同胞( ),用愛心挽救了錢暢的生命,架起了( )。 說明: 初讀課文之后,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內容。幫助學生理清課文脈絡,了解并感知課文主要講述了一件什么事,用填空的形式能減小學生學習的難度,但同時又提高了學生的概括能力。 三、研讀重點,理解感悟: 1.師:的確,錢暢是非常幸運的,但是這其中又經歷了多少曲折和磨難,讓我們一起隨著作者的筆,一起感受這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2.學習課文1-2小節(jié),找一找哪些句子表現(xiàn)當時錢暢的情況很緊急。 學生討論,交流。 出示課件 場景一:1999年9月20日,杭州,浙一醫(yī)院 1)“錢暢,這個才剛滿18歲的年輕人……不曾開放就面臨著凋零的危險?!? u 個別學生讀。 u 學生談讀后體會。 u 師:18歲,多么美好的年齡??!可錢暢卻只能躺在病床上。忍受著病痛帶給他的折磨,文中把十八歲比作一朵“含苞的花”,十八歲太年輕了,今后的路還很長很長,然而可惡的白血病卻要使這朵含苞的花“即將凋零”。 u 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2)“然而,要找到……大概才能找到一個?!? u 學生體會,骨髓移植的困難,以及骨髓移植對白血病人是多么重要。 補充資料:白血病和骨髓移植 3)“錢暢是幸運的,……就在一位臺灣青年的身上?!? u 什么是幾經輾轉? u 資料補充:了解臺灣花蓮的慈濟骨髓捐贈中心。明白這次跨越海峽的醫(yī)療行動是多么的不容易和幸運。 師小結:錢暢是幸運的,但這次跨越海峽的醫(yī)療行動并不是一帆風順的。讓我們來看看下個場景。 4)師生配合讀1-2小節(jié)。 3.學習3 -6小節(jié): 1)自由讀課文,劃出特別令你感動的句子和段落。 2)全班交流。(交流令自己感動的句子以及感動的原因,教師指導) 出示課件 場景二:1999年9月21日 臺灣花蓮 慈濟骨髓捐贈中心 隨機出示學生交流的句子: u “余震不斷,……但是,他知道,……期待著他的骨髓。” 1)讓我們回憶一下,剛剛經歷了512大地震,你都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 2)如果你當時身處臺灣花蓮,經歷這場地震,幸存下來,你首先想什么,做什么? 3)而這位臺灣青年,首先想到什么? (這位青年不顧家人的安危捐獻骨髓,因為他知道——拯救生命更重要。給予是快樂的!很令人感動。 又一次余震發(fā)生了,大地開始顫抖,房屋開始搖晃,窗戶上的玻璃啪地掉下來了,身體下的病床吱吱作響……但是,這個青年人——仍靜靜地趟在病床上。這需要多大的勇氣。需要多大的決心。) u “針頭慢慢向皮膚刺去,……不得不停止工作?!? 1)這句話中有一個詞語“突如其來”,你們怎樣理解? 2)發(fā)生的時間很突然。余震的大小事先也不知道,可能很小,也可能很大。在突如其來的余震中,還要進行著手術,真是令人感動。 u “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后,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臺灣青年的骨髓,像生命之泉,終于從身軀里涓涓流出……” 1)這句話中運用了一句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2)同學們,你們再看看句子,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對了,句末有個省略號。省略了什么呢? 3)合理想象,完成填空:臺灣青年( ),李博士( )。 4)有感情地引讀第5小節(jié) u 李博士帶著剛抽取的骨髓,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奔波,趕到杭州,和當?shù)氐尼t(yī)護人員一起連夜為小錢做了骨髓移植手術。 1)什么是奔波?為何要奔波? 2)補充資料:錢暢幾經打了最后一針化療針,體內的骨髓正慢慢死去。如果臺灣的骨 髓不能及時趕到,后果不堪設想。 從臺灣到浙江,要轉好幾次飛機。 時間非常緊迫。 說明: 這里的資料補充很重要,能幫助學生理解這次跨越海峽的醫(yī)療救援行動是多么的不容易和艱難。 3)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4.師小結:在大地震過后,在劇烈的余震中,這位臺灣青年不顧親人的安危,冒著生命危險,為海峽另一邊的錢暢捐獻骨髓,用自己的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而我們也不要忘了這位李博士,他就是臺灣的骨髓移植專家李政道博士。(出示李政道博士的照片)他主持創(chuàng)辦了臺灣慈濟骨髓捐獻中心,征集到23萬份骨髓樣本,成為全球最大的華人骨髓庫,救助了眾多的白血病患者。他超過百次攜帶著臺灣同胞捐獻的骨髓來到大陸。讓我們記住這位可敬的老人! 5.感情朗讀第3-6小節(jié),讀出自己內心的感動。 說明: 隨著學生的回答,進行隨機出示及指導,指導學生入情入境的反復朗讀,探究人物的內心活動,體會人物的心情。從大地震剛過,臺灣青年“靜靜地躺在床上”,沒有考慮家人是否平安無事,沒有考慮是否延期手術,沒有選擇空曠安全的地方等細節(jié),體會臺灣青年一心只為他人著想的美好品質;從李博士抽取骨髓時的鎮(zhèn)定沉著,運送骨髓中的刻不容緩,體會其不顧個人安危、急他人之所急的高尚醫(yī)德。同時課文語言樸實自然,敘寫生動具體,情致淳厚感人,引導學生認真品味語言,有的放矢地訓練學生朗讀重點句子,感悟這篇課文所要表達的海峽兩岸濃濃的愛。 四、總結全文,理解課題 1.師:由于歷史和政治的原因,當時臺灣和大陸還沒有直接通航,臺灣當局不允許飛 機直接飛到大陸,只有到香港中轉。盡管臺灣和大陸之間隔著一灣海峽,還有很多人為的阻隔,但還是不能阻隔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兩岸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2.齊讀課文最后一小節(jié),再次感受“生命橋”一詞的深刻內涵。 說明: 前后呼應。這時,再次提到“生命橋”,和剛開始學習課文,接觸課題中所提到的“生命橋”,學生的感受肯定不一樣。談談體會,有利于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3.師:你認為這僅僅是一座生命橋嗎? 它還是一座 橋,因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生根據(jù)提示,用此句式說出自己的感受。) 五、想象拓展,情感升華 1.這是一次跨越海峽的拯救行動,這是一次和死神爭奪生命的較量,最后,生命在人們的無私的給予中復活了,生命之花在人們的愛和奉獻中重新綻放了。如果一年以后的一天,小錢和那位捐骨髓的臺灣青年相遇了,會是怎樣的場景? 學生討論,交流。 2.欣賞《愛的奉獻》,師總結。 說明: 愛是明媚的陽光,給人以溫暖;愛是盛開的鮮花,給人以芳香;愛是潺潺的溪流,滋潤萬物的成長;愛是熊熊的火炬,點燃生命的希望。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引申課文主題,并讓學生在欣賞《愛的奉獻》中結束本堂課的教學,使課堂教學得以有效延伸。 關于說課 一、教材分析 《跨躍海峽的生命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五年級上冊的一篇課內閱讀課文。本文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大陸青年錢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臺灣同胞冒著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錢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課文先后描寫了同一時間海峽兩岸的兩個不同場景:第一個場景是在杭州某醫(yī)院的病床上,躺著生命垂危的錢暢,他在靜靜地期待著那來自海峽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個場景是在臺灣花蓮的慈濟醫(yī)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險中抽取臺灣青年的骨髓。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做著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這一切,為的是挽救海峽彼岸一個年僅18歲的生命。兩岸同胞相距雖遠,心卻是緊緊相連的。 教學這篇課文時,一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深切感受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二是體會臺灣人民和大陸人民難以割舍的骨肉親情。 二、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在詞語的理解上,已經掌握了不少方法,可在課前通過相關的預習,查字典自主自學,理解詞語的含義。同時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運用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 在閱讀方面,學生已掌握一些閱讀方法,也有了初步感知課文的能力。課前,教師可適當布置預習作業(yè),促使學生借助原有知識儲備,有針對性開展預習工作。在理解重點句上,學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難,因為離學生實際生活比較遠。教學中,教師可通過明確學習要求,重視朗讀訓練,來幫助學生在學習語言的語文實踐中形成語文能力。最終深刻體會到李博士和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的高貴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三、教學目標 根據(jù)教材與學生特點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運用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談何容易、平安無事、期待、突如其來、空曠、骨肉同胞、血肉親情”等詞語。 這些詞語的理解,對課文內容的把握起著關鍵的作用。學生能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這些詞語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 2.讀懂課文,理解“跨躍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這不是一座普通的橋,而是連接海峽兩岸血緣關系的生命橋。對課題的理解,其實就是對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 3.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李博士和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的高貴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體會李博士和臺灣青年的高貴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是本篇課文的教學重點,通過朗讀,比較等方法讓學生感悟愛的傳遞,加深對本文中心的理解。 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臺灣青年在余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y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四、教學設計 課文語言樸實自然,敘寫生動具體,情致淳厚感人,教學設計以愛貫穿整個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多讀、多想、多體會,深切感受人與人之間純真美好的感情,體會關愛帶來的快樂和幸福。教學中重朗讀、重感悟。在聽、說、讀、寫中落實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研究教材制定教學目標后,我對教學進行了如上設計(詳見關于教案設計部分),著力體現(xiàn)以下三點: 一、實際出發(fā),引發(fā)愛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薄罢Z文教師要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 教學過程一開始,讓學生談談生活中無處不見的“橋”的作用,幫助學生理解“橋”的含義,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生命橋”到底是座什么樣的橋?它有多重要?讓學生對課題的理解有了鋪墊。 “512汶川大地震”對學生來說記憶憂新。因此,教師就有意識地結合512汶川大地震的背景資料,了解地震時房倒屋塌,人員傷亡的課外資料,旨在充分利用這些語文學習的資源,引導學生在大語文的背景下學習語文,那一幅幅悲慘的畫面,一個個具體可感的數(shù)據(jù),激蕩著學生的心靈,同時加深了學生對臺灣青年和李博士冒著生命危險救助傷員的體會。 又如:結合“李博士帶著剛抽取的骨髓,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奔波,趕到杭州,和當?shù)氐尼t(yī)護人員一起連夜為小錢做了骨髓移植手術”一句的理解,補充李博士當天的工作時間表,請同學們讀一讀,談談自己的感受,將抽象的語言化為一連串具體的數(shù)據(jù)呈現(xiàn)的學生面前,讓學生對于李博士和醫(yī)護人員的不辭辛勞,有了更直接的感受。 二、注重個體,感悟愛 《語文課程標準》又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這是一篇課內閱讀課文,學生的自讀、自悟應該占很大的位置。而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作為一個個性鮮明的生命個體,總是帶著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情感來接觸新的閱讀文本,他們的閱讀個性是客觀存在的。因此,在本課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想法,同時還要鼓勵學生富有個性的學習和發(fā)現(xiàn)。同一樣的文本,學生的感受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同學感受到工作的緊張,有的同學感受到情況的危急,有的同學則油然而生對臺灣青年和李博士的敬佩之情…;有的感動于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的崇高品質,有的感動于李博士不計個人得失,創(chuàng)建了臺灣花蓮的慈濟骨髓捐贈中心……不同的學生由于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的不同,他們感悟到的內容也各不相同,學生各抒己見,教師對于他們的不同感悟都給以積極的肯定,并引導他們用朗讀表達自己感悟到的內容。教師不一刀切,不搞標準答案,不以教師對文本的理解替代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注重學生的獨立發(fā)揮,讀出每個同學鮮明的個性,讓學生做閱讀的主人,學習的主人。 三、挖掘文本,暢談愛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這一基本理念。這就是說,在語言文字的學習中,學生既要對語言材料有所感悟,產生感情的共鳴,受到情感的熏陶,也要加強語言的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學以致用才能真正達到語文學習的目的。在引導學生理解臺灣青年不顧家人的安危為小錢捐獻骨髓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利用文本的空白,引導學生想象:臺灣青年靜靜地躺在病床上,但他的內心卻極不平靜,此時此刻,他的心里會想些什么呢?請同學們動筆寫一寫。又如在教學過程結尾處,請你想象一下,當1年之后,錢暢見到那位捐獻骨髓的臺灣青年,他會說什么?做什么?通過語言實踐和讀寫結合,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中心的理解,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有效統(tǒng)一。 課后反思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是一篇充滿情感的文章。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我充分挖掘課文的情感因素,通過朗讀,緊緊圍繞“海峽兩岸的骨肉之情”來開展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充分發(fā)揮教材的作用,讓學生借助語言文字,通過朗讀,展開豐富的想象,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將自己的情感和課文所表達的情感交織在一起,達到最佳的朗讀效果。讓學生的情感在豐富的朗讀訓練中不斷得到升華。 一、 創(chuàng)設情境,朗讀中激發(fā)情感 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創(chuàng)設一種感情的意境,開辟一個朗讀的氛圍;或者借助課件或其他媒體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通過情感的信號功能把深厚的情感傳達給學生,甚至觸及到作者的所見所感,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推動學生的情感波瀾,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走進文章的情感世界,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這樣,學生讀起文章來,自然能表達出真情實感。如教學片頭,教師聲情并茂地朗讀課文,真實的故事情節(jié)震撼著學生的心靈,個個無不為之動容,為朗讀課文設下情感氛圍。又如在教學“當余震來臨時,臺灣青年靜靜地躺著”時,播放512汶川大地震的片段,把學生內心的情感波瀾推向高潮,學生朗讀課文時對臺灣青年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收到理想的效果。 二、理解悟情,朗讀中品味情感 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想象,在讀中理解品味課文內容。學生對課文內容理解了,才會真情流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同樣的一篇課文,有的人讀得聲情并茂,有的人讀得干澀無味,原因就在于他們對課文理解的程度不一樣。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有感情地朗讀。如在教學本課第4小節(jié)時,我讓學生先自己讀,一邊讀一邊體會當余震來時,房屋隨時都可能倒下來,生命受到了嚴重的威脅。這時,臺灣青年心里是怎么想的?想想,想想怎么樣讀才能讓別人更了解臺灣青年當時的心理活動,從而突出他不顧親人的安危來為錢暢捐獻骨髓的高尚品質。然后全班同學交流學習,學生在交流學習中對課文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自然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 三、美讀細品,朗讀中再現(xiàn)情感 葉老說:“所謂美讀,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ぐ禾庍€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盡情發(fā)揮作者當時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讀,就是要求學生體驗作者的情感,創(chuàng)造性地再現(xiàn)作者的情感。而對文章進行美讀細品則是再現(xiàn)作者情感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促進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尤其是那些蘊涵豐富的章節(jié)、句段,需要通過反復品讀才能“品出味道來”。學生在反復的美讀中品味文章的蘊涵,體驗作者的情感,“把作者的感情轉達出來”。對一些優(yōu)美的句,段,讓學生反復賞讀,美讀,在讀中感受課文的情感,同時還可以通過自讀,想象朗讀等形式來加深學生的內心體驗,升華學生對課文情感的感悟。同時,要求學生深入體會課文的情感,并能創(chuàng)造性地再現(xiàn)課文的情感。在教學3-6小節(jié)時,讓學生反復朗讀重點句子,體會臺灣青年和李博士的無私奉獻。他們不顧親人的安危,冒著余震的危險,為海峽另一邊的錢暢捐獻骨髓,用自己的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只有將情感真正地融入朗讀課文之中,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朗讀品質,使朗讀有質的提升,豐富朗讀的內涵。 總之,在這篇課文教學中,采取多種有效的朗讀方法來調動學生情感參與,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激發(fā)了學生的情感,讓學生情感的血液流動起來,與課文表達的情感融為一體.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案例分析 課堂實錄: …… 師:看起來,臺灣同胞冒著地震的危險捐獻骨髓的那一幕,感動了我們每一個人,這就是課文的第3-6小節(jié)的內容。請同學們仔細默讀這四個小節(jié),看看青年和李博士的哪些做法最讓你感動,把最讓你感動的語句畫下來,從中你能體會到什么。 (生默讀,劃語句,師巡視) 師:好,同學們讀得這樣認真,讓老師很感動。誰愿意先來交流。先說說你劃下的語句,然后再來說說自己的感受。 生:我劃下的是“此時此刻,……李博士沉著地站在病床旁……”在這么危險的時刻,李博士沒有跑,那么沉著的站在病床旁讓我感動……。 師:李博士很“沉著”讓他感動,他抓住了“沉著”這個詞語談出了自己的體會。還有誰也劃了這句話? 生:這句話中,我還感受到博士的無私奉獻的精神…… 師:這位同學更會讀書,能把“沉著”這個詞語和這一自然段中的其他內容聯(lián)系起來體會,體會到了李博士的精神。我們像這兩位同學學一學,把“沉著”這個詞和整個自然段中的其他句子聯(lián)系起來讀一讀。 師:那李博士是在什么情況下還那么沉著?找一找,讀那一句?(指名,生讀“針頭向皮膚刺去……”) 師:余震都能把針頭從肌膚里脫落出來,多么突然!多么強烈!那個詞與表現(xiàn)了余震的突然和強烈? 生:“突如其來”。 師:這個詞找得準!強調這個詞,再讀一遍這句話。(生齊讀) 師:這么危險的時刻,李博士怎樣地站著? 生:沉著地站著…… 師:現(xiàn)在什么地方最安全?讀哪一句?(指名,生讀“此時時刻,跑到空曠的……”) 師:手術室是空曠的地方嗎? 生:不是! 師:想像一下,手術室還有什么在搖晃? 生:手術的器具在搖晃…… 生:還有那些瓶瓶罐罐在搖晃…… 生:人也在搖晃…… 師:多么危險??!可李博士怎樣地站著? 生:沉著地! 師:他沉著地站在這充滿危險的地方等什么?。? 生:等余震停下來繼續(xù)抽那位青年的骨髓…… 師:是不是這樣?。孔x一讀相應的句子……(生齊讀“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句。) 師:一個“沉著”寫出了李博士的品質。再找一找描寫青年的句子,談談你的感受。 ……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一文,內容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很遠,學生很難理解人物的內心世界并被人物的行為感動。針對學生理解的實際,在閱讀理解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側重教給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教會學生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重視朗讀訓練,從而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并在語言實踐中受到情感熏陶。 一、明確學習要求 這一教學過程中,學生讀書之前教師先提出明確的學習要求,并教給學生默讀思考的方法。這樣學生就能夠入境入情地、逐漸深入下去地讀書,通過潛心默讀養(yǎng)成邊讀邊思考的習慣。交流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最能體現(xiàn)人物品質,體現(xiàn)人物內心世界的“沉著”一詞,圍繞李博士在什么情況下“沉著地站著”,為什么“沉著地站著”,層層深入地進行理解、體會,展開討論。學生在教師點撥、引導下,在語言實踐中經歷了語文學習的過程,學會了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同時也受到了情感熏陶。 語文能力的提高并非一蹴而就,是需要長期的語文訓練才能實現(xiàn)的。正是了解了學生的這一學習特點,教師在學生理解了李博士的行為表現(xiàn)后并沒有放手讓學生用所謂的已經學到的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進行所謂的自學,而是進一步引導學生走進臺灣青年的內心世界,扎扎實實地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描寫青年捐獻骨髓的句子,使學生在學習語言的語文實踐中形成語文能力。 二、重視朗讀訓練 只有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才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才能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讀是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一種訓練形式,是最直接、最常用的語文實踐活動。而《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篇課文情真意切,很適合感情朗讀。在這個教學片斷中,教師以“讀”為突破口,將“讀”貫穿了整個教學過程始終。引導學生在多樣性的閱讀、自主品讀、潛心朗讀中體悟文本,感受真情。通過“朗讀——體會——再朗讀” 的教學手段,使學生一步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組織學生自主去讀,去思考,去感悟,去品評,通過富有激情的導語,引導學生一次比一次強烈地感受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的高尚品質。 教師引導學生實實在在地在文本中走一個來回。先讀進去,深入理解體會文章的內容,使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再走出來,走進臺灣青年的內心世界,對學生進行運用語言的訓練,感受臺灣青年的博大的愛心。 只有這樣扎扎實實地明確目標,指導學生讀書、思考,才能培養(yǎng)他們用多種方法理解詞句的能力;只有這樣扎扎實實地引導學生讀書,學生才能體會到語言文字中所含的意思,從而受到情感熏陶。學生的語文能力才會一天天提高,而三維目標才會在這一次次讀書、體會中落實。 探究、實踐活動 1.運用書籍、網絡等方式,進一步了解白血病和骨髓移植的相關信息。 2.做一份“大陸、臺灣心連心”的電子小報。-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五年級語文上冊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1教學實錄 滬教版 2019 2020 年級 語文 上冊 跨越 海峽 生命 教學 實錄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eibangfood.com.cn/p-5575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