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季版)季版二年級語文上冊第18課古詩兩首登鸛雀樓教案蘇教版.doc
《2019年(秋季版)季版二年級語文上冊第18課古詩兩首登鸛雀樓教案蘇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年(秋季版)季版二年級語文上冊第18課古詩兩首登鸛雀樓教案蘇教版.doc(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年(秋季版)季版二年級語文上冊第18課古詩 兩首登鸛雀樓教案蘇教版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鸛”“欲”2個生字,會寫“依”“窮”“目”3個生字。 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詩歌。 3.了解詩的主要內容,體會詩的意境和情感。使學生了解“登高才能望遠”的道理。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理解并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了解詩的主要內容,體會詩的意境和情感。 教學素材: 《登鸛雀樓》的作者和寫作背景。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具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解釋課題 1.同學們知道黃河嗎?它是我國第二大河。在黃河流過的山西永濟縣有一座著名的高樓叫鸛雀樓。(課件出示1)(板書部分課題:鸛雀樓) 一千多年前的一個傍晚,詩人王之渙登上這座樓,感慨萬分,寫下了千古傳誦的詩篇(板書“登”完成課題)《登鸛雀樓》(課件出示2)齊讀課題。 2.注意讀準“登”字。你有什么好的辦法記住這個字嗎?(學生交流識字方法) “登”是什么意思?(登上)討論:有什么好的辦法記住這個字呢? “登鸛雀樓”就是(登上鸛雀樓) 3.請同學們伸出小手和老師一起寫一寫課題。 4. 過渡語:理解詩題后,你想知道什么?(啟發(fā)學生質疑)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現在請同學們自己讀讀這首詩,讀之前,我們先來看看要求。(課件出示3) 1.要求: ①借助拼音自由讀讀這首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②看看從這首里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你沒有讀懂? ③數一數這首詩有幾句? 2.(視頻播放)播放范讀古詩。(課件出示4) 3.指名讀古詩,檢查讀的效果。(教師點評)(課件出示5) 4. 領讀、齊讀。 詩會讀了,現在讓我們和詩人一起登上鸛雀樓去看一看哪里的景色吧! 三、理解詩意,體會詩情 (一)理解“白日依山盡”(課件出示6) 1.指名讀。問:白日指什么?(太陽)。依(依靠,依偎的意思) 2.(指“盡”)這個字讀什么? jn 再讀。我們平時常用到這個字,誰來組詞? “盡”是什么意思?(消失) 3.太陽怎樣? “依山盡”是說太陽——靠著群山慢慢落下去,最后消失不見了。 4.指名再說說這句詩描繪的情景。試著說第一句話的意思。 5.指導讀第一句:白日/依山盡。(師范讀、指讀、齊讀) (二)理解“黃河入海流”(課件出示7) 1.看到黃河的圖片,說說你看到了怎樣的黃河? 2.練說:我看到的黃河。(奔騰不息)(波濤滾滾)…… 3.(課件出示8)“入”的意思?(流入) 波濤滾滾的黃河,會流入哪里? 指名答:黃河流入大海。引導學生聯系已學詩句:百川東到海。 前后位討論“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是什么意思? 練讀:黃河/入海流。( 表現出黃河滾滾流入大海的氣勢 ) (三)理解“欲窮千里目”(課件出示9) 1.“欲”是什么意思?(想要、希望) “窮”是什么意思?(窮盡) 2.“目”是什么意思?(眼睛) 千里目,就是“目千里”,眼界寬闊。眼睛可以看到千里之外,甚至更遠的地方。 說說“欲窮千里目”的意思 練讀:欲窮/千里目 (四) 理解“更上一層樓”(課件出示10) 1.同學們想一想,要想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必須要——“更上一層樓”。這是為什么呢?(引導學生想象在2樓的位置看得遠,還是在10樓的位置看得遠。)所以說——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遠。(板書:登高望遠) 2.“更上一層樓” 這里表示“再、又”。 誰來為“更”組詞? 3.誰來試著說一說“更上一層樓”的意思? 4.兩句詩中的千里和一層都是都是真實的數字嗎?不確切,我們把它叫做虛數,是詩人想象中的縱橫兩方面的空間,欲窮和更上兩個詞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啊! “更上一層樓”已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他不僅告訴我們只有站得高,才會望的遠的道理,同時激勵我們不斷攀登高峰,向更高更遠的目標努力。 5. 連起來說說3、4句的意思。 師:這句千古名句,可不光用在登樓上,還常常被人們用在學習,工作等地方來鼓勵別人。(課件出示11) 6.請你們各自也做詩人,來吟誦一遍。(指導學生用多種方法朗讀古詩) 練讀: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四、感情朗讀、當堂背誦(課件出示12) 過渡語:我們把整首詩有感情的讀一讀。 1.確定感情基調 2.注意詩句的節(jié)奏,作者的心情。 3.朗讀。先試讀,在指名讀,讀后評議。 4.感情朗讀?!兜躯X雀樓》這首詩雖然只有短暫的四行,卻向我們表達了不凡的胸襟抱負,和盛唐時期人們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讓我們有感情的讀一讀(交流讀后的感受) 5.同桌互背古詩。 小結:山銜落日水流入海,這是多么氣勢磅礴的山水圖啊!這里有詩人向上進取得精神,有高瞻遠矚胸襟的同學們,讓我們也銘記這首詩,讓他激勵我們在生活中學習上也樂觀進取,更上一層樓 五、拓展延伸,編曲歌唱(課件出示13) 如此大氣磅礴、意境開闊的古詩,同學們想不想聽一聽它改編成歌曲后,是怎樣的?(播放歌曲)同學們課下也可以把喜歡的古詩試著改編成歌曲聽一聽! 六、分析字形,指導寫字 聽到同學們動聽的讀書聲,課文里的生字很想跟我們交朋友。看,它們是誰? 1.了解筆畫筆順 2.交流識記字形。 3. 指導書寫 教師在黑板的田字格上板演,并讓學生伸出手指,跟老師一起比劃書寫。(提醒學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寫勻稱) 4.開始練字。 學生練習。教師巡視,個別指導,糾正寫字姿勢。個別作業(yè)展評。 附送: 2019年(秋季版)季版二年級語文上冊第18課古詩 兩首鹿柴教案蘇教版 教學目標: 1.學習《鹿柴》這首詩,理解詩句內容。 2.根據詩句,展開想象,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3.正確背誦《鹿柴》這首詩。 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領會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 教學過程設計: 一、請學生當小老師,激起學生的熱情: 1.教者面露難色,向學生請求幫助:同學們,昨晚老師新學了一首古詩,可是遇到了不少難題,你們誰愿意當我的小老師,幫我解決這些難題??? 2.煽情語:這么多人愿意做我的小老師啊,老師真高興,這節(jié)課我一定能學到很多知識啦。你們可要認真動腦筋,把你們懂得的知識都教給我啊 (教者與學生換位,不僅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還能調動起學生的自豪感、責任感和自信心,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會更高。) 二、師生共同學習古詩: (一)引出詩題: 1.老師邊板書邊向學生請教:昨晚老師學的這首詩的名字是鹿柴(只板書,不讀出),可是,這兩個字該怎么讀呢?誰能幫我注上音?(請一位小老師上臺注音,其他同學給自己當小老師,在課本上注音。) 2.請上臺注音的同學介紹:你真能干,可是你是怎么知道“柴”字在這里要讀“zhi”的呢? 3.問其他同學:你們又是怎么知道這個讀音的呢?(查字典、看課本里的注釋、查課外參考書、問同學、在家自習時問爸爸媽媽等) (“怎么知道”其實就是獲得知識的方法,讓學生介紹“怎么知道”的途徑,是為了不露聲色地讓學生掌握一些學習的方法。) (二)、師生一起學習讀通、讀好詩句: 1.老師練讀詩句:這首詩我已經讀過好幾遍了,可不知讀得好不好,你們給我當評委吧,評一評我能得多少分? 2.我哪些地方讀得不夠好呢?怎樣才能讀得好一些?請小老師們先討論討論,然后給我提提意見好嗎? 3.請部分小老師發(fā)表意見,并按自己的理解做范讀。(范圍盡可能地大,真正做到讀通讀透,讓學生在不斷改進朗讀的過程中自悟詩的意境) (學生評老師、教老師,是他們最樂意做的事,他們會特別認真的對待和研究,這樣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被調動起來了。) 4.給評得好、教得認真的小老師獎紅花。 5.老師做提高性朗讀:在各位小老師的幫助下,我知道了該怎樣讀好這首詩了,讓我再讀一遍,你們再給我打打分,看我有沒有進步好嗎? 6.請小老師代表給老師獎紅花。 (老師爭取進步的表現,能給學生作個好榜樣,這是對新課標中“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這一教學維度的落實。另外,在學生付出勞動、表現良好時用獎紅花的形式加以肯定,能讓學生體會到一種學習的成功感。給老師獎紅花,這是給學生輸灌“師生平等”、“受惠不是小孩子的專利”、“大人也需要關愛和表揚”等意識。) (三)進行情境實驗、自主探究,感受詩中意境。 1.教師依然做請教狀:小老師們,我還想弄懂這首詩的意思,誰能幫幫我,給我講解講解呢?同桌的小老師先合作研究一下吧,等會我再向你們請教。 (這首詩淺顯易懂,加上上一環(huán)節(jié)的反復朗讀感悟,中上的學生已對詩意有了一定的理解,理解難度已大為降低,所以不必安排小組討論。而安排同桌合作研究,是為了達到優(yōu)差互補的目的,進一步減輕下層生的學習難度。) 2.請小老師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其他同學可補充、反駁,教師適時做追問,把學生的理解引向更深層: (1)下文寫到“深林”,為何第一行詩卻又寫是“空山”呢? (2)為何前面講“不見人”,后面又講“人語響”呢? (3)情境感悟: A、感悟為何會“不見人”:全班起立,分站在自己的座位,選派兩位學生,一位在最前,一位在最后,讓他們匯報是否能看到對方;組織學生不斷向中間靠攏,隨著人群越來越密,再讓派出的兩位同學匯報是否能看到對方,至到看不見對方為止 (三年級學生抽象思維能力還比較弱,通過這種直觀的實驗,可以讓他們直接領會到“樹林茂密擋住視線”這個道理。) B、在學生議論紛紛時,老師小聲說一句話,然后提問坐在后排的學生:剛才老師說了一句什么話? C、要求全班安靜后,老師再小聲說同一句話,由后排的學生重復老師說的話。 D、組織討論:為什么老師說第一遍話時,你們都沒聽到,老師說第二遍時,大家又都聽到了呢? E、經驗回憶:深夜的時候,你能聽到哪些白天聽不到的聲音?考試的時候,你能聽到哪些細小的聲音?誰還有類似的經驗,請介紹給大家聽聽。 F、得出結論:在什么情況下才能聽到極為細小的聲音呢?詩中寫到在“不見人”的情況下卻能聽到“人語響”這極小的聲音,說明什么呢? (4)對第三、四句詩句,你們又有什么理解呢?請參照上兩句的理解方法,給老師講解講解好嗎?能否舉一些例子來證明這種現象?跟別人溝通一下,等會請小老師來做講解 (可利用課室里的電燈做實驗證明這種現象:在門窗大開光線充足的情況下打開日光燈,讓學生觀察是否能感覺到燈光的存在;然后關門拉以窗簾,再讓學生觀察是否感覺到燈光。) (詩中運用了反襯的寫法,學生理解起來困難較大,若用說教的方式會使學生越聽越糊涂。而進行相應的情境實驗,同時把學生的生活經驗引進課堂,化抽象為直觀,這一學習難點就迎刃而解了。) (四)整體感悟詩的意境,學生自由演繹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1.老師做過渡引導:通過全體小老師的共同努力,讓我學懂了這首詩,非常感謝大家。要是我能用自己的話把這首詩的意思講出來,或通過朗讀讓聽的人也能感受到這種“寂靜、幽暗”的環(huán)境,或能夠配上動作來讀得更生動,那該多好啊!你們能否再幫幫我呀? 2.分任務:誰能幫我“用自己的話把這首詩的意思講出來”?誰能幫我“通過朗讀讓聽的人也能感受到這種‘寂靜、幽暗’的環(huán)境”(能背誦更棒)?誰能幫我“配上動作來讀得更生動”?請你認真準備,等會到講臺上展示,看誰更有創(chuàng)意,表現得更好。 3.學生上臺展示,并評出“有創(chuàng)意獎”。(不定名額,有創(chuàng)意的都獎。) (學生自由設計演繹方式,或進行語言的再造和重組,或嘗試用語氣、語調、語速等來表達感情,或嘗試用身體語言幫助表達情感,這些都是學生所樂于嘗試的創(chuàng)新形式。同時這一創(chuàng)新任務自由度大,學生可輕松地自由發(fā)揮。而教師的評價點不要一味地落學生的演繹是否恰當上,要更多地肯定學生的創(chuàng)意,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的積極性和獨特的個性。 三、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學到了些什么?最大的收獲是什么?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嗎? 四、作業(yè)設計: 1.回家給你的爸爸媽媽做小老師,給他們講解今天學的這首詩。 2.練習把這首詩背誦下來,并讓爸爸媽媽給你計時,看你只用了多長時間就能背誦了。 3.把這首詩抄寫成書寫作品,選出你最滿意的一幅,貼到班級展示欄里。 五、板書設計: 21、古詩三首 鹿柴 唐:王維 不見人 深林 靜 暗 人語響 返景-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 秋季 季版二 年級 語文 上冊 18 古詩 兩首登鸛雀樓 教案 蘇教版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eibangfood.com.cn/p-5693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