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學年高中語文 第二單元 三 民為貴教案4 新人教版選修《先秦諸子選讀》.doc
《2018-2019學年高中語文 第二單元 三 民為貴教案4 新人教版選修《先秦諸子選讀》.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8-2019學年高中語文 第二單元 三 民為貴教案4 新人教版選修《先秦諸子選讀》.doc(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民為貴 【教學目標】 1、孟子的“民本思想”在現實中的意義 2、領悟孟子散文氣勢磅礴、感情激越的特點 【教學方法】 1、誦讀法:這是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通過反復誦讀來領悟孟子散文氣勢磅礴、感情激越的特點。 2、討論法:討論孟子的“民本思想”在現實中的意義。 3、輻射法:立足本篇目,輻射本單元,涉及學過的孟子文章,全面了解《孟子》的政治主張、論辯藝術及其他。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從前面孟子關于“愛民、養(yǎng)民、富民、教民”導入(結合“引入話題”) “愛民、養(yǎng)民、富民、教民”的前提是什么?—— 重民。 二、初讀課文(在預習的基礎上) 三、整體感知(討論、提問、明確) 1、孟子為什么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 因為國君和社稷都可以改立更換,只有老百姓是不可更換的。所以,百姓最為重要。 2、“湯放桀,武王伐紂”是什么行為? —— “誅一夫”的行為,使推翻暴政的行為。 3、《孟子?離婁上》選章中孟子是怎樣論證“得天下”與“失天下”的? ——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仁得天下,不仁則失。 4、在“君權誰授”的問題上,孟子與萬章有什么不同?孟子的主張反映了什么思想? —— 萬章的看法:在禪讓制的時代,這一代的君權是由上一代的天子授與的。孟子的看法:天子個人并沒有權力把天下拿來授與誰,只有上天和下民(老百姓)才有這個權力。 5、“善政”與“善教”有什么區(qū)別? —— 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 四、講讀第1則 1、“讀”與“釋” 2、討論: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體現的是王道思想還是民本思想? 體現的是民本思想。從“民為貴”這句話就可以看出是提倡“以民為本”,從“君為輕”可以看出是與王道思想完全相反的觀點。 3、“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解讀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边@是孟子提出的一個重要思想,意思是說,人民放在第一位,國家其次,君在最后。 這是因為,有了人民,才需要建立國家;有了國家,才需要有個“君”。國家是為民眾建立的,“君”的位置是為國家而設立的。這里,輕重主次的關系是很清楚的,國家政治,一切以民為本。至于所謂“君”,則是民眾抬舉出來的,“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泵癖娪辛α刻e出一個君,也有力量把君推翻。君位本是為天下民眾設的,誰來做君完全應當由天下民眾決定。這是古今天下通行的道理。民的地位不僅在君之上,而且在國家(社稷)之上。因為國家的權力也是人民所賦予的,國家的利益應當是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代表,所以從邏輯上來說,必須置民眾的地位于國家之上。 五、講讀第2則 1、“讀”與”釋” 2、解讀: 這一則是儒家經典《孟子》中的一段千古名章。它是什么意思呢? 齊宣王可能動了很久的腦筋想著怎么為難他的老師孟子,終于給他發(fā)現了一個反擊老師的漏洞。他請教道:“老師,商湯把夏桀干掉了,周武王把商紂王干掉了,是不是有這樣的事???”孟子是不愧是千古名師,雖然不知道齊宣王想做什么,但發(fā)現這小子來者不善,馬上“狡猾”的回答道:“歷史書上是這么說的!” 好一個“于傳有之”啊!給自己留下無限的回旋空間!笨宣王卻沒有發(fā)現這點,馬上按照預定計劃發(fā)起總攻:“臣子殺死君王,下級殺死上級,這也可以?”(因為儒家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學說)齊宣王以為自己這招是拿儒家的矛戳儒家的盾,自以為很高明啊!不過怎么高也沒有孟子老師高,因為孟子老師是守正不阿的!老師耐心的對齊宣王說:“侵犯仁愛的人是賊,侵犯道義的人是殘,擁有‘殘’和‘賊’這兩種品質的人叫‘一夫’(獨夫民賊),我只聽說把獨夫民賊紂殺掉了,沒有聽說殺的是君王!” 3、中心:體現了儒家思想中的君權合法有限性理論和革命性思想。 六、講讀第3則 1、“讀”與“釋” 2、討論:(暢所欲言) 怎樣看待“天下——民——民心――仁政”的關系? 例: (1) 失去天下,首先是失去了民心,因此,統(tǒng)治者想要得到民心,首先自己要遵守社會行為規(guī)范,遵守社會公理。而遵守社會行為規(guī)范,遵守社會公理,就是施行愛民政策,仁愛對待人民,平等對待人民,不搞特權,即使在生活方式上也要有所節(jié)制,才能得到人民的擁護。 (2) 一個是民心問題,一個是仁政問題。二者密切相關,相輔相成。 民心問題反映的是民本主義思想,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仁政得民心,不仁則失民心。為淵驅魚,為叢驅雀。壞人在無意中幫助了好人,惡成了促進歷史前進的動力。這里面所蘊含的,正是善與惡的歷史辯證法。 (3) 小而言之,就是地區(qū)與地區(qū)之間,單位與單位之間,商家與 商家之間,也同樣在著這種“為淵驅魚,為叢驅雀”的現象。比如說人才“跳槽”,往往是由于原單位的領導人失去了人才的信賴之心而發(fā)生的,這等于是這個單位的領導人主動把自己的人才驅趕到另外的單位去。又比如說商家競爭,如果哪一個商家銷售假冒偽劣品,抬高物價,服務態(tài)度又惡劣的話,等于是把顧客驅趕到別的商家去,無意之中幫了自己競爭對手的忙。這里的道理是非常簡單的。只不過在實際生活與工作中,我們往往不知不覺地做了這種“為淵驅魚,為叢驅雀”的蠢事還沒有意識到罷了。如此說來,倒是有必要反省反省,看看我們自己是否做了那“為淵驅魚”的水獺或是“為叢驅雀”的鷂鷹。當然是但愿沒有的好了。 3、小結 孟子這段言論,總結了殷、紂失去天下是因為失掉了民心的歷史教訓;提出了得天下之道是得人民、得人民之道,而得民心、得民心之道是與民所欲、棄民所惡的觀點;指出喜好推行仁德、仁政的君王自然會稱王天下,否則會終身不得天下,乃至憂愁受辱陷于死亡。 總之,孟子這段話,論述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這一千古不變的道理,充分表明了孟子主張仁政的思想。其中“得天下之道、得人民之道、得民心之道”對于今人來說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 此文在論說方法上,層層推進,環(huán)環(huán)緊扣,間用比喻、對比,從而使論證無懈可擊。 七、小結 八、布置作業(yè)-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先秦諸子選讀 2018-2019學年高中語文 第二單元 民為貴教案4 新人教版選修先秦諸子選讀 2018 2019 學年 高中語文 第二 單元 教案 新人 選修 先秦 諸子 選讀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eibangfood.com.cn/p-6274377.html